红楼梦贾珍人物分析:急症针灸经验推荐——三叉神经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51:06

急症针灸经验推荐——三叉神经痛

【概述】       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出现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的疼痛。其临床表现为:骤然发作闪电样、短暂的剧烈疼痛,性质如刀割样、钻刺样、火灼样或撕裂样。发作常无先兆,且严格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疼痛持续仅数秒至1~2分钟,并可引起同侧面部反射性抽搐。疼痛多为一侧性,常因面部动作或触碰面部某一点(称“板机点”或“触发点”)而诱发。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文章,始见于1955年,文中讨论了各种刺灸之法。之后,临床报导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十馀年来,随着对针刺部位的探寻筛选和刺激方法的不断增多改进,其有效率迅速提高。目前,体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有效率,通过上千病例的观察,已超过95%。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如穴位注射、电针、头针及直接深刺神经干等),效果也大致接近。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一般也较为巩固。如果复发,再次治疗也可奏效。鉴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现代医学还缺乏绝对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的应用显然为本病的有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治疗】       (一)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Ⅰ支痛加鱼腰、阳白,Ⅱ支痛加四白、迎香、翳风,Ⅲ支痛加地仓、颊车、迎香。     配穴:太阳、阿是穴、风池、合谷。     阿是穴:系指触发点(扳机点)。     2.治法     药液:654-2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     每次取患侧主穴为主,酌加1~2个配穴。用5号齿科针头刺入,待有触电样感或其他形式针感时,略退针,缓慢注射654-2注射液,每穴5mg~10mg。或当归液6ml。每日1次,发作不频繁者,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治疗75例,有效率达96%。     (二) 体针(之一)     1.取穴     主穴:鱼腰、四白、下关。     配穴:夹承浆。     2.治法     Ⅰ支痛,取鱼腰。针法:以28号1.0寸~1.5寸针,从鱼腰斜向下方以30度角刺入0.3寸~0.5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眼及前额时,提插3~5次。     Ⅱ支痛,取四白。针法:以26号1.0~1.5寸针从四白斜向上方约45度角进针。刺人0.5寸~0.8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时,反覆提插5~6下。     Ⅱ与Ⅲ支或Ⅲ支痛,取下关。针法:以26号2寸针,从患侧下关穴直刺进针1.5寸深左右,或向对侧下关穴剌入约1.5寸当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舌或下颌等处时,提插5~6次。如下关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取夹承浆。针法:从夹承浆斜向前下方约30度角进针,刺入0.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轻捣3~5次。     上述穴位,均取患侧。如未能获得所要求针感,应细心调节针刺方向及深度,直到满意为止。一般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症情重者可根据情况每日1次。     3.疗效     近期疗效判定标准:(1)疼痛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且3个月内未复发者;(2)显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3)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较前减少;(4)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以上法治疗26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痛止1481例,显效706例,好转2444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9.1%。其中562例痛止者,随访1~6年,复发者361例,复发率为64.2%。     (三) 体针(之二)     1.取穴     主穴:听宫、合谷。     配穴:眼支加鱼腰;上颌支加颧髎;下颌支加下关、颊车。     2.治法     患者仰卧位,患侧向上,选用30号2寸毫针,先闭口取穴,快速直刺患侧听宫6~8分,提插平补平泻,使酸麻胀感向面部放射。嘱患者慢慢张口,在穴位四周斜刺或平刺3~5针,每针均有酸麻胀或触电感。留针30~60分钟,间隔10分钟运1人。余穴均每穴1针,捻转泻法,留针时间及间隔运针同上。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3.疗效     以本法共治疗85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     (四) 电针     1.取穴     主穴:Ⅰ支痛:鱼腰、攒竹;Ⅱ支痛:四白、下关;Ⅲ支痛:地仓、颧髎。     配穴:阳白、水沟、承浆、迎香。     2.治法     据疼痛之神经支选穴,加取配穴2穴,均患侧。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可调波,频率150次/分~6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通电20分钟~40分钟。留针期间,根据病人感应,略增大电流量1~2次,以维持重、胀、麻针感。每日1次,重者日可2次。     3.疗效     电针治疗66例,有效率87%~92.4%。     (五) 全息针     1.取穴     主穴:第二掌骨桡侧近指掌关节处。     2.治法     药液:当归寄生注射液。     取双侧穴区,先以拇指按压,在压痛最明显处,将当归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注射时用5号齿科针头,沿第二掌骨近指掌关节桡侧略斜刺人,待探测到有较强的得气感后,每穴注入药液2ml,3天注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述方法治疗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结果,临床痊愈46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     (六) 刺血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上星、囟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2)前顶、百会、(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     2.治法     每次取1组穴,两组穴交替使用。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出血,每次每穴出血1~5滴,如不出血可用两手拇、食指挤压局部出血。每周治疗2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疗30例,结果临床痊愈2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而言,点刺放血治疗以某一支痛效果较好,两支以上合并疼痛效果较差;病程短者效果较好,病程超过两年者,效果较差。     (七) 拔罐     1.取穴     主穴:第Ⅰ支痛:太阳、阳白;第Ⅱ支痛:颧髎、四白;第Ⅲ支痛:夹承浆、禾髎。     配穴:风池、合谷。     2.治法     根据病变的分支,每次取1~2穴。以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2~3下,以刺入皮下为度,继以闪火法或抽吸法在该部位拔罐,留罐5分钟~10分钟,一般以每穴出血1ml~2ml为宜。同时,应注意观察,拔罐处须出现红晕(但不现瘀斑)。起罐后,可针刺配穴。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1寸,使针感向头顶或前额放散;合谷穴,针尖向心,刺入1寸,使针感向肘部放射。均用强捻转手法。上述治法,隔日进行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治疗多例,效果明显。     (八) 挑治     1.取穴     主穴:下关、翳风、风池。     配穴:三叉神经第Ⅰ支痛加鱼腰、攒竹、阳白、印堂,第Ⅱ支痛加四白、巨髎、颧髎、太阳,第Ⅲ支痛加颊车、承浆、地仓、人迎。     2.治法     每次选主穴1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后,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取消毒三棱针1支,右手持针靠近穴区,左手食指轻轻将皮肤向针尖方向一推压,使针尖穿透皮,并作纵行挑破一0.2cm~0.3cm口子,再向下把皮下白色肌纤维挑断,直至肌纤维挑尽为止。用碘酒消毒,上覆盖小方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一穴挑完后再挑治第二穴。每隔7天挑治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49例,结果临床痊愈19例,有效23例,无效7例,其有效率为85.7%。     (九) 其他措施     1.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2.针灸治疗本病多有效果,如不能控制者,可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纯酒精封闭及手术等。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温××,女,43岁。1987年6月12日就诊。     主诉:右面部疼痛4个月。近两周发作频繁,疼痛难忍。     病史:患者4个月来,右侧面部从下唇到鼻旁、目内眦,呈发作性放射样剧烈疼痛,持续半分钟左右。经住院治疗症状改善。2周前因感冒发烧面病复作,疼痛部位还向前额窜痛、灼痛,发作频繁。可因风吹、漱口、说话、轻微触碰痛处而诱发。经住院综合治疗不效。     检查:精神萎靡,面容痛苦、少华。其疼痛部位为右侧第一、二、三枝混合作痛,右鼻旁板机点明显。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问有尿黄,便秘。     诊断:三叉神经痛。     治则:清泄肝胃肠火,通经止痛。     取穴:分二组:(1)丰隆(双)、迎香(右)、禾髎、承泣;(2)四关(合谷、太冲)。     治法:疼痛发作时,取第一组;间歇时,取第二组。用粗毫针(26号)剌入,行针得气后,皆用泻法,强刺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3次,两组穴位治法相同。共10次获愈。     (李一清医案)     医案二     陈××,男,33岁,工人。1976年1月9日初诊。     主诉:右面部反复剧痛15年。     病史:患者从1967年起,突起右面部电击样剧痛1次,以后每天发作1~2次。至1969年逐渐加重,每日反复发作性电击样疼痛20~30次,发作持续时间约10~30秒。曾在沈阳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用电针、穴位封闭以及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1个月来,日夜发作性疼痛100余次,由右侧鼻唇沟处窜至太阳穴处。不敢吃硬食,只能吃流质食物,痛苦难忍,故来就诊。     检查:一般状态尚可,表情苦楚。舌苔白厚,脉弦。血压:17.3/12kPa(130/90mmHg),脉搏70次/分。右眉中和右鼻翼旁有痛性压点。     诊断:三叉神经痛。     治则:平肝熄风,活络止痛。     取穴:四白(右)、太阳(右)。     治法;毫针刺法。每日1次。     针4次时,患者剧痛消失,已可以刷牙。针第9次时,疼痛明显减轻,仅有时微痛。针第15次时疼痛未再发作,有时有蚁走感。第20次时,疼痛完全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