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男的性格特点:盛市危言:警惕房价暴跌套牢全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3:14
当代金融家记者李华杰/编者按:当前,中国楼市炒风日盛、房价猛于虎,消费者、开发商、银行以及政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政府政策制度上漏洞被一些开发商以及投资力量所利用,借机大肆炒作。日前,央行终于出手了──2006年4月27日晚18点左右宣布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5.58%上调到5.85%。(chinesenewsnet.com)

建设部也随即跟进,宣布自5月8日起,各档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即5年(含)以下贷款由现行年利率3.96%调整为4.14%;5年以上贷款由现行年利率4.41%调整为4.59%。之后在解释为何要此时调息时,该央行负责人直言表示:调息有利于稳定住房价格,从根本上保护购房者的利益。但愿这一次是政府坚定的调控房价的信号。或许,美国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管理模式值得中国政府借鉴。(chinesenewsnet.com)

起始于去年5月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各地实施后,多数购房者认为房价将下降,但现实情况却是,进入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房价不仅没降,反而像染上“疯牛病”似地一路狂飙。4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范围的一季度房价调查。调查显示,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5.6%和7.9%。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涨幅与上季度持平。(chinesenewsnet.com)

特别是一些重点城市的房价涨幅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据统计,今年4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超过7%,其中3个城市超过10%。自2005年以来实行“招拍挂”以来,北京大宗土地的竞拍价犹如坐上了直升飞机,天价记录不断被刷新,各大开发商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出手一个比一个大方。不禁让人有些纳闷:这哪里是房地产开发商呀?简直是比银行还有钱的“银行”。(chinesenewsnet.com)

另一个数据显得更加让人不安。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3个月,北京商品住宅期房销售价分别为6687元/平方米、6957元/平方米和7046元/平方米,每个月房价都上涨几百元。而2005年上海公布的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6698元/平方米。这就意味着,3年来北京房价首次超过上海。(chinesenewsnet.com)

深圳:卖豪宅像卖白菜,市民发起不买房行动;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局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深圳商品住宅均价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深圳特区内商品住宅价格平均为10313.8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5.46%。特区外住宅价格平均为6170.2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7.54%。(chinesenewsnet.com)

疯狂上涨的房价已让深圳人不堪重负。4月26日,一篇《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出现在网上。在文章中,邹涛呼吁“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紧接着5月9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便公开表示,不急着买房的市民大可等3年后房价趋于相对理性时再入市。(chinesenewsnet.com)

上海楼市在经历了2005年度的滑坡以后,今年3月终于走出一轮向上行情。统计显示,该市3月底的成交均价达9548元每平方米。3月最后一周,上海住宅类商品房均价达9457元/平方米,价格环比上涨15%。其中公寓类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0744元/平方米,近6个月来首次突破万元关口。(chinesenewsnet.com)

不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这轮房价上涨,不但百姓怨言,学者惊呼,就连开发商也开始忧虑。这是与以往很不同的一种现像。在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郁亮说:“目前房价确实上涨比较快,任何行业价格上涨太快的话,都不是行业之福。”(chinesenewsnet.com)

显然,在房价如此飑升的背后,已经不能用通常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供需关系”来解释了。那些鼓吹“房价无泡沫论”的人士别有居心,因为明眼人一看就可以发现,房价已经至少出现了4大泡沫特征。(chinesenewsnet.com)

“房价收入比”是全球广泛使用的判断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目前,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chinesenewsnet.com)

根据我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元至1.7万元计算,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房价收入比大约在13倍,高于国际通行标准至少3倍以上。显然我国目前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中称,城市居民当中,至少70%没有购买新商品房的能力。而央视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房价太高了无法承受的被调查对像占70%左右,有三成的人月供占到了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上,超过了家庭负债的警戒线。(chinesenewsnet.com)

另外,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超前消费特征也十分明显。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26平方米。从居住面积这个指标看,如果按照官方汇率计算国民收入或者GDP,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住房的超前消费。(chinesenewsnet.com)

今年4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截至2006年3月底,全国房屋空置面积是1.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3.8%。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也在《重视房屋潜在过剩的矛盾》的报告中指出,2005年全国房地产购置土地面积中,有一半以上,即近1.7亿平方米的土地未完成开发;去年前11个月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大幅降至19%以下,而同期的住宅空置面积占商品房空置面积的55.3%。未开发土地比重增大、商品房竣工率下降和空置面积增长,这三个信息向人们清楚地表明:房屋潜在过剩风险出现。同时,已售出的房屋空置率也让人吃惊。这方面在上海的浦东一带尤其突出。由于大量港台资金的涌入,该地区的成片小区从出售之日起就被空置,并无人居住,一到夜晚降临,那些黑漆漆的窗户似乎就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什么。(chinesenewsnet.com)

5月中下旬,北京市地税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北京每个月契税收入同比下降20%。国家税务总局农税局征管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1~4月,全国契税收入仅增长了7.4%,而去年同期却超过了63%。根据相关规定,买房(含经济适用房、二手房)都需要缴纳契税,这也就意味着近一段时期以来房屋成交量也在大幅下降。在交易量下降的情况下房价快速上涨,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上涨乃投机推动而非真实需求推动。开发商嘴中的“销售火爆”显然又是一场作秀!(chinesenewsnet.com)

按理说,城市房价上涨,房屋成本抬高,再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当住房需求出现提升,一些重点城市的房屋租金也应该同步上涨,但一些重点城市的房屋租金不涨反跌。(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相关部门发布的2005年第4季度北京市住房租赁指导价格来看,2005年第4季度北京楼房一居室平均租金环比下降3.3%;楼房二居室平均租金比上季度下降5.4%;楼房三居室平均租金比上季度下降6.3%。楼房一居室平均租金同比下降2.8%。楼房二居室平均租金下降2.3%;楼房三居室平均租金下降2.3%。(chinesenewsnet.com)

请看一案例,北京亚运村小营附近一套二居室,2005年上半年还基本能以3800元/月的空房价格租出,到了今年则变成了3300元/月+家具才能租出。因为这一年以来,该小区周围陆续有两个小区开盘销售,巨大的房屋数量供应一下压低了租价。(chinesenewsnet.com)

这正常吗?实际上,房屋租出才能反映出一个城市房市的真实供求关系,房屋租金才能真正反映老百姓关于房价的承受力程度。重点城市写字楼、大户豪宅、居民住宅的租金普遍不升反降,只能说明当前这些城市的房子数量已供大于求,当前房价上涨的“虚火”迹像非常明显。(chinesenewsnet.com)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处于混乱之中。翻看一下各种媒体,就可以发现,诸如开发商与政府、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口水战”频频见诸报端。而开发商拖欠政府巨额土地出让金、一个人贷款7141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故事,更令人感叹中国房市之乱。在这么一个秩序混乱的市场中,飙升的房价又有多少合理性呢?“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幼稚型产业,而且是一个充满的错误的产业。我不光坚持这个观点,我认为我这个观点肯定会得到历史的证明。”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王小广曾如是说。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乱市炒房价!(chinesenewsnet.com)

开发商与政府“口水战”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土地。一方老说是土地不够用,另一方则指责对方在囤地居奇。以北京为例。北京市2002、2003、2004年土地供应分别为4559公顷、6438公顷和9498公顷,而2005全年实际出让土地面积仅为880公顷。这种土地供应的突然减少难道不就是“地荒”吗?(chinesenewsnet.com)

不过,政府部门的观点是,目前开发商囤积的土地已达9000多万平方米,是2004年全年开发面积的15倍,因此,2005年供应量的减少并不代表土地供应的紧张,恰恰相反,反倒是为了避免土地供应“淤”了。据统计,2005年,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共储备土地面积40210.7万平方米,而北京去年的住宅供地面积不到1000万平方米;其中土地储备面积在100~500万平方米之间的企业有43家,占比最大;土地储备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企业有9家,比去年比多了近一倍。(chinesenewsnet.com)

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仅表现在开发商与国家之争,其实国家相关部门之间也经常传来“不和谐”的声音。政出多门,信息数据发布混乱,让老百姓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听谁的好。例如,央行2003年12号文件出台了房贷新政,建设部转身以国务院名义发出121号文件肯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2004年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批驳房地产“泡沫论”,央行决定提高利率;2005年央行提出考虑取消期房销售,建设部发表谈话认为时机不成熟;2006年“五一”前后,央行再次提高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建设部官员则辟谣重点城市不存在房源不足的问题。历时3年,央行和建设部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才出现了协调的微弱信号。(chinesenewsnet.com)

中央调控、地方政府却执行不力甚至公然暖市,是乱市房价的又一真实写照。例如针对高企的房价,今年以来上海市推迟了2000万平方米低价房的计划,杭州市则相继推出了购房入户、契约税前移、个贷成数降低、第二套个贷利息下浮等利好措施,这无疑是当地政府在救市。(chinesenewsnet.com)

据杭州市建委陆革处长介绍,国际房地产业的项目平均利润率大约是6%~8%,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项目平均利润率高达30%以上。如果考虑到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仅为项目总投资的20%~30%、其余均为银行贷款和购房预付金的因素,其开发利润为自有资金的100%以上,称其为暴利毫不为过。暴利的来源绝非是通过降低房屋的建设成本从而获取社会平均利润,而是依靠地价的上涨甚至是囤积土地、“圈地”坐等地价升值而来。但地价的升值却并非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所致,而是政府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形成。因此,暴利其实来自于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chinesenewsnet.com)

这也就难怪在近几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出身于房地产行业的大亨们总是能占据30%以上的位置。2005胡润“中国富豪强势榜”上榜的400位富豪中,房地产界的富豪最多,有112位,占到总数的28%,但与去年相比,比例仍下降了17个百分点。2004年评选出的100位富豪中,45%都来自房地产。从2005年各种中国的财富排行榜来看,两个行业的富豪占了绝对多数比例,其中一个就是房地产行业。(chinesenewsnet.com)

由于投机热钱的兴风作浪,目前中国房市出现了虚假繁荣。肆无忌惮的房价炒作正在使整体中国房地产进入一场“博傻”游戏,房价已经成为一个老百姓谈之色变的“妖魔”。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炒房大潮中,开发商无疑是始作俑者。所谓“销售控制”就是明显一例。(chinesenewsnet.com)

譬如,某个城市有1000个购房者,1000套房子,明明供求相当,但开发商却大肆宣传造势,称只剩下100套房子了,这样购房者就蜂拥去买,演化成1000人去抢100套房子,僧多粥少,自然房价水涨船高。等把这100套房子卖光后,开发商们如法炮制再来一遍,最后,这1000个购房者花了比原来多得多的钱,买走了这1000套房子。北京着名房产学者舒可心就曾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完全不受开发商控制的楼盘。而只有完全不受开发商控制的项目,无论是面积还是房价,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需求。(chinesenewsnet.com)

5月初,当“北京期房有高达六成没有售出”的消息被曝光后,马上有开发商站出来以“房子其实已被人预订”为由表示该统计数据有误。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3月23日,北京市市建委、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曾联合发布了北京今年1~2月房地产开发当年资金到位情况──1~2月,北京市全市房地产开发当年到位资金3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其中国内贷款、外资、企业自筹资金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5%、1.2倍和9.9%;定金及预收款下降8.5%。而如果真像这些开发商所言的销售火爆,那么房屋销售的定金及预收款怎么会下降呢?(chinesenewsnet.com)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在贷款总额激增的同时,消费者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跟不上房地产建设贷款增长。对此,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这说明楼盘滞销的趋势并未改变,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楼盘供给过剩。 据说,现在开发商卖房子不是参考自己的成本价,而是参照周边楼盘的价格来卖──你卖得高,我卖得比你更高。反正由于开发商完全垄断购房信息,购房者无法知道房屋销售的真实内情,只要开发商自己能说圆,就根本不会有事。(chinesenewsnet.com)

虽然对于进入房地产的国内游资数量难以估计,但对于他们的资金力量切不可忽视,他们为房价上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活跃在国内各地的炒房团就是这些游资的一个缩影。据报道,“事实上,北京有一批购买10套以上房子的有实力的投资客,这些人相对普通购房者是购房人群中的‘强势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常买房而和开发商等都熟悉,一般能优先选房,即便是在目前北京房子越来越难买到的今天也是如此。”据透露,很多热点楼盘往往每次开盘的数量都不会很多,而至少1/4会被这些“强势购房人”买走。(chinesenewsnet.com)

同时,对于国内的不少大企业,由于它们手头并不缺资金,但苦于缺乏好的投资项目,也只好打起房地产业的主意,把闲置资金投入进来。而这种大量资金的短时间涌入,使得房地产行业急剧膨胀,泡沫翻滚,房价当然也就一涨再涨。闭上眼睛可以想一想,如果当大量的实业公司都不再愿意做实业而去做“房东”时,那么整个经济离崩溃的危险边缘就已经不远了。须知,土地躺在那里本身是不能够有任何升值的。(chinesenewsnet.com)

上海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宏观调控压力未减之下,两家美国基金在今年3月相继收购了虹桥地区的服务式公寓和新天地附近的高档公寓,收购价格分别为70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一家印度基金也收购了新天地附近的两幢服务式公寓,成交金额约为1亿美元。对此,4月22日,谢国忠在“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警示,外资在内地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如果一家外资在中国买了一幢写字楼,它希望把这幢楼迅速套现。许多外资机构游说应该启动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到境外上市套现。对此,政府应该加以警惕。”(chinesenewsnet.com)

目前,摩根士丹利、高盛、麦格理银行、美林集团、荷兰国际集团等诸多外资机构已深度介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同时,有境外基金入股的内地房地产公司正抓紧境外上市。(chinesenewsnet.com)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大量外资正在大举进入中国金融房地产市场,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此既没有限制也没有管理。在“上海房价神话”版本中,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外资“鲸吞”式收购房子,对上海楼市的疯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这些外资的性质都是过江龙式的投机资金,也就是说进到国内之后一定还要流出去。当其一旦为了离场开始抛售,房价势必将引发大震荡。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chinesenewsnet.com)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现在房价仍是风光无限好,但实际上,已犹如坐在火山口,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心肌梗塞”。当投机进入到疯狂阶段,往往也就是盛极而衰的时候。也许,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撑得一时,但纸终究是捂不住火的。对此,中国股市自2001年以来的4年大熊市已做了最好的诠释。(chinesenewsnet.com)

现在说“房价将会暴跌”恐怕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如果按照目前房价的上涨速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王小广就曾公开预言,现在每平方米1万块钱的房子,5年以后能卖到8000元应该是件幸运的事。(chinesenewsnet.com)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住房需求膨胀已超越了国力。虽然老百姓对房屋的需求长期存在,但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都知道,需求并不意味着上涨,特别是毫无节制的飑升。就如同房屋的租价不可能无限提高一样,除非是居民收入普遍有了大幅提高,而这又是不太现实的。可以说,目前的房价上涨就像是台“老虎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透支着老百姓省吃俭用几十年的积蓄。但可以试想,当绝大多数居民长时间积累的购买力在短时间被消耗殆尽,新升的购买力又一时难以形成规模时,该拿什么来支撑高高在上的房价呢?房价上涨需要有经济支撑,尤其需要真实消费需求和居民购买力的支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正在经历着建国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房地产热。眼前的狂热不禁让人想起了1990年代初全民炒股的疯狂一幕。当时股市也曾一度盛况空前,各种资金不顾一切地冲入市场。但股龄长一点的股民都应该记得,当牛市梦醒之后,随之而来的大熊市又是多么令人痛苦难耐。而现在的房地产好像正在步其后尘。“不了解──试探进入──逐渐升温──狂热追涨──最后暴跌”的过程好像又将上演。(chinesenewsnet.com)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纵观国际房地产历史,每个国家的第一次全民房地产热基本上都打上了暴涨暴跌的烙印,房屋住宅的正常消费使用被狂热投机炒作所掩盖时,也就意味着风险的来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因为经济学的运行规律任何人也无法摆脱。(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目前更需要提高警惕。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问题,据测算,房地产业已经与57个产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2005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575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78%,占GDP的8.6%。住房贷款已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负债,直接影响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chinesenewsnet.com)

更重要的是,开发商与商业银行二者已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早在2005年8月,作为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的聂梅生曾直言:“中国房地产企业70%的资金来自银行,房地产已经‘绑架’了银行。”据统计,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chinesenewsnet.com)

从上面的统计来看,说目前中国房地产已经“绑架”了整个国民经济一点也不夸张,如果再任其疯涨不加以有效约束,那么一旦房价崩盘,势必将引发金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chinesenewsnet.com)

其实,这种苗头已经开始显现。据统计,截至去年末,中国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3亿元,居行业排名第四的高位。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1.5%左右,开始小幅上升。由于贷款期限长,加之房价波动等原因,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进入国际公认的风险暴露期。居安尚且思危,更何况目前房价还是坐在火山口上呢?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