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回煞是什么意思: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6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3/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3:44:49

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6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3/4

本报记者  裴智勇  宋  伟  白  龙

2011年03月0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分享
  • 推荐
  • 微博
  • 字号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也是与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改革。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渴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迈进!近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2008年底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部署了60项改革任务。

  “改革任务已经完成3/4。过去的一年,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聚焦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向纵深推进。”日前,中央政法委司改办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 针对权力滥用——

  加强监督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一切权力如果不受约束,就会被滥用,就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监督制约,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上取得了新进展。

  “法院量刑改革,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刑事案件上诉率、抗诉率、发回改判率大幅下降,这项改革成效显著。”中央政法委司改办的同志说。近年来,一些案件在量刑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某些案件的量刑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去年10月1日,《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出台,量刑改革即将进入全面试行阶段。

  “我做陪审员4年多来,参与陪审的数百个案件,从来没有发现法官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现象。我常对周围的人讲,要相信法律,相信法院。”浙江台州某公司杭州办事处的毛荣伟是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曾经参加了2009年备受瞩目的杭州“70码”交通肇事案。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推进司法民主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不应立案而立案、违法立案等情形的监督,2010年,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设立侦查监督工作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信息共享。滕州市检察院侦监科科长李鹏展介绍说,以前对公安的立案监督是由公安法制科进行内部监督,由检察机关进行外部监督。“公安报多少我们审核多少,为了堵住漏报的落网分子,从受理登记开始进行信息共享是有效办法。”

  2009年以来,公安部监管局要求看守所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每个看守所必须聘请执法监督员,并在看守所接待室公布其姓名和联系方式,随时接受监督。

  司法权力科学配置,互相监督,在司法各个领域推开。人民法院建立了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相分离的分权制约体制,进一步完善了执行威慑机制,规范了委托评估拍卖工作和财产刑执行程序。检察机关建立了对侦查机关立案监督机制,明确了看守所监督程序,建立了在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通过规范调查违法、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措施,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手段更加完备。公安机关大力推动建立实名制信息快速查询协作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对刑事立案的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侦查机关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对刑事案件的发案、立案、破案信息透明化。

  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第一批10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已向社会公布,重复鉴定、多头鉴定等问题进一步缓解。人民监督员制度全面展开,司法公开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司法工作明显加强。2. 针对权益保障——

  以人为本 落实宽严相济政策

  河南赵作海冤案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当事人得到了国家赔偿之后,在制度层面上如何健全刑事法治,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去年,针对刑事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机关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学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透过这两个法律文件,人们会感受到国家在遏制刑讯逼供、避免违法取证、维护程序法的实施以及减少冤假错案等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会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更大的信心。”北京大学法学教授陈瑞华说。

  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刑事犯罪立案均在400万件以上,刑事案件中约有80%的受害人或其家属得不到赔偿。去年1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刑事被害人困难救助条例》开始施行,成为全国首部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立法。2009年3月9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签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目前,已有17个省和一些地市出台了实施意见。

  “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一直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题,也是人民群众关注度很高的话题。去年11月13日,全国首家执行信息查询中心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成立。通过查询中心,人们可以查询到被执行人的出入境、房产、车辆、人民币结算账户等各项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对被执行人的房产办理查封手续。据了解,近年来,各级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审判、执行等领域的应用,为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法院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减少老百姓诉累,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中央政法委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四川省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在省、市、县、镇、村建立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全国各地都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建立起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让穷人打得起官司,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遍各个角落。法律援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去年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专款已从6000万元增至1亿元。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为0.2%左右。
3. 针对队伍问题——

  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职业保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一位庭领导的丈夫是兼职律师,前不久,其丈夫主动向上海市司法局上交了律师执业证,因为该市推行了“一方退出”机制:凡法官的配偶为律师的,该法官不能担任本市各级法院的院级领导和审判委员会委员,原则上也不能担任审判、执行等业务部门领导。这一举措推出后,在社会上赢得了一片好评。类似的做法在重庆等地也得到了推广。

  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一份规定把这个做法推向全国,《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

  实现司法公正,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中组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法官、检察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通知;制定了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设置和职数比例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公开选拔初任法官、检察官,大力推进各级政法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基层法律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中办、国办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律师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政策保障。

  加强职业保障,夯实政法基础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政法经费的支持力度,极大改善了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和执法办案条件,提高了政法机关综合战斗力,为公正、高效、廉洁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财政部还会同中央政法机关先后制订下发了县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政法等部门,编制(修订)了10项政法基建标准,初步建立了政法基础设施国家建设标准体系;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加大了对政法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方政法基建投资保障机制的意见。

  ■延伸阅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