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法师张显宗出场:世界历史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33:41

 中古欧洲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灭亡等历史史实。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为什么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了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重点

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在中世纪贵族、神甫对知识、文化的垄断,从而引出新课。

2.讲解法。对查理·马特的改革,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等知识,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

3.讨论法。在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罗马教廷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地位?

4.图片辅助法。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信息,以增强知识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教学挂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导入框。公元8世纪,在法兰克南部的一个贸易集市上,两个苏格兰人不停地吆喝:“哎!哪一位需要知识,请到我这儿来取。”“喂,伙计,别只盯着商品,拿些知识吧。”逛集的人们出于好奇,纷纷聚拢过来。

一位老汉盯着他们空无一物的双手,困惑地问:“知识是什么东西?它到底在哪里?”苏格兰人郑重地回答:“知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的胸中,比任何东西都值钱。”“哦!原来如此。它对我可一点用处都没有。”其他围观者发出一阵哄笑,随即四散离去。

这就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幅图景。当时的老百姓几乎目不识丁,甚至许多官吏都是文盲。在这片文化的荒漠中,只有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属于“知识分子”,他们长期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与教育。那么,他们对欧洲社会有何影响?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

[导入语示例二]

(出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曾有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曾盛极一时,但是后来因为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繁荣的背后埋伏着极大的隐患。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住在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向帝国境内发起进攻,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地发展起来。西欧比中国封建社会的时间晚了近一千年,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在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者中古纪。那么,欧洲是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欧洲的封建化进程中教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出示地图《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

[教师讲述]法兰克人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后来纷纷进入罗马帝国定居。486年,法兰克人在部落首领克洛维率领下,在今天的法国北部打败了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奠定了法兰克国家的基础。后来,克洛维接受了基督教,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他大举扩张势力,最终统一了法兰克人各个部落。统一后的法兰克王国,凭着强大的国力,大肆扩张,终于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克洛维死后,他的子孙们分崩离析,互相混战,大大削弱了王权的力量。国王因为政治经济的削弱,不得不于8世纪颁布赦令,承认地方大贵族在内战期间获得一切土地的所有权,同时也承认了他们在所属土地上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审判权。地方大贵族获得了特恩权,集公权私权于一身,横行无忌,不受中央节制,国王大权旁落,国家实权掌握在地方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里。那么,宫相在国家的权力机构中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学生回答]宫相原是主管王室田产的官僚,后来成为总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官职。

[教师引导]回答得非常好。宫相原来是王室的财产总管,后来插手国政,成为政府首脑,独揽内政和外交大权。我们在本课中也提到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宫相,他是谁?

[学生回答]查理·马特。

[教师引导]是的,查理·马特。那么,在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上,查理·马特曾有过什么样的政绩,对当时的法兰克王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对当时的国家制度进行了改革。

[教师引导]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前面的介绍,想一个问题:查理·马特为什么要对当时的国家制度进行改革?

[学生回答]因为王朝以前无条件地分封土地,造成了王权薄弱,地方贵族横行无忌,不受中央节制的局面。所以需要加君权,巩固统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心环节就是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

[教师引导]对,查理·马特为法兰克王国的长治久安所采取的根本政策就是加强王权,为王权建立强大的军事基础,他希望通过土地的改革来达到这个目的,以前王朝无条件分赠土地的结果,加强了地方大贵族的独立性。查理·马特实行的改革,使领受土地的豪绅贵族和军政官员,都与王室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镇压叛乱贵族的同时,他把他们的土地分封出去,那么领受土地者必须为赐予者服兵役,并向他宣誓效忠,而同时,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这种土地的分封只限终生不得世袭。那么,这种改革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这种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有义务效忠领主,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也就达到了查理·马特要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的目的。

(2)这样层层分封在国家内会出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3)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

[教师引导]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确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大家想一想这种制度有没有弊端呢?

[学生回答]有,这种制度虽然暂时加强了王权,但是他潜伏着一种离心力量,使领受者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离心力量呢?大家请看一下课本29页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投影显示]

[教师讲述]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土地这个主要财富把社会分为了各个等级,各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同学们请看这样一句话。

[投影显示]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师讲析]这是在当时西欧封建社会里流行的一条规矩。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这种关系就为以后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削弱、兵连祸接埋下了隐患。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角色,我们来看下一个内容。

[板书]2.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3页的自由阅读卡,大致了解一下罗马教皇。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在生产力水平极不发达的时代,世俗权力的维护需要由宗教来保驾护航,而宗教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世俗权力的支持。查理·马特死后,其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丕平内外征战,大权独揽,实为无冕之王,丕平为了夺取王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力图借助教皇的影响和威望,使他的篡位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751年,教皇有求于法兰克,侵入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人攻占了拜占廷的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着教皇控制的罗马公国。拜占廷既不能保护自己,自然也无法保护罗马。教皇不得不向法兰克求援。丕平为了与教皇结成政治联盟,派使团去罗马,问教皇是徒具国王虚名的人统治好,还是掌握实权的人统治好?这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关于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暗语。教皇明白了丕平的意图,回答自然使他满意。这年11月,丕平利用教皇的声明,在大会上废黜了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矮子丕平当选为王,举行加冕礼后即位。通过这些大家总结一下,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皇和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教皇和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教师引导]对,确实是这样,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无不与教会有关。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罗马时期遭到破坏的城市也活跃起来,我们来看第二个内容。

[板书]

[教师引导]请大家阅读这一目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回答一个问题:西欧城市是在什么时候重新兴起的,有哪些著名的城市?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好了,现在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等等。

[教师引导]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成为新兴的城市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而且,这些地方是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教师引导]完全正确,这样可以使商品的产、供、销有利连接。但是,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根据领主权对城市居民进行剥削。如果居民的身份是农奴,还可以要求他们履行农奴义务。城市居民这种低下的地位,不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许多城市用金钱向封建主赎买自由,建立自由城市。居民摆脱农奴身份,不再向领主担负劳役,而改成交固定的货币地租,并且组成城市法庭,审理较小的案件。封建主的特权受到严格限制,城市每年按固定数额向封建主纳税,封建主不得再随意设置关卡、不得收市场税、不能有专卖权,也不得欠债不还。有的城市进而可以自己选举市政官员,以城市居民组成的市议会为市政机关,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或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但也有极少数不得不以武力来争取自由。1112年的法国琅城起义就是一个例子。哪位同学来讲述一下?

[板书]2.琅城起义

[学生讲述]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比较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教主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决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布特许令,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教师引导]城市的兴起、商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力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中分化出了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那么请问大家,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学生回答]宋朝。

[教师引导]这个时候宋朝的经济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也有市民阶层。

[教师引导]那么两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比较,是宋朝更先进还是西欧更先进呢?

[学生回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西欧更先进。

[教师引导]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西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了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是的,在西欧封建化的进程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新的生产力,而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只是原地踏步走,在已经腐朽的封建关系中循环往复。

那么,我们在了解了西部的情况之后,再来看一下东部如何。

[板书]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师讲述](出示地图《6世纪时的拜占廷帝国》)通过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东罗马帝国的首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也称为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中心,疆域环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在了解了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后,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过,虽然一度复国,但领土大大缩小,而且国力衰微。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经过扩张,国力正强,因此拜占廷帝国便难逃灭亡之厄运了。

[教师讲述]回答得非常好。拜占廷帝国曾盛极一时,农业稳定,城市发展,工商业发达,但是当时的拜占廷统治者骄傲自大,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维持了若干世纪。加之帝国连续用兵扩张,耗资巨大,13世纪初又一度沦为拉丁帝国的附庸,尽管后来复国,但已是元气大伤,再无振作之力了。而另一方面,从14世纪30年代开始,土耳其人逐渐征服拜占廷在小亚细亚和欧洲的领土。到15世纪30年代,拜占廷的领土尽入奥斯曼的版图,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不大的地区。

1453年4月初,土耳其大军正式包围君士坦丁堡,据记载,当时出动陆军20万,战船300艘。拜占廷方面主要是3000名外国雇佣军,另有6000多名居民可以参加战斗,众寡悬殊。但是,拜占廷人民是为了保卫民族独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战,因而斗志昂扬,英勇作战,再加上坚固的君士坦丁堡城墙,易守难攻,这就是君士坦丁堡能够在敌人的强攻下长期坚持的原因。后来因为加拉太热那亚人背叛了他们的盟友,与土耳其人勾结,把船只运过封锁黄金角的铁索,舰队直接逼近君士坦丁堡的城下,水陆夹击终于5月29日把城攻陷。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到此寿终正寝,古代文物古迹又遭到洗劫,大批居民惨遭屠杀,六万多人被俘,或被卖为奴隶。土耳其人把首都迁至君士坦丁堡,后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兰城)。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能从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师总结]是的,正如我国近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曾经使强大的中国变得渐渐衰落,饱受外敌欺凌,而我们现在打开国门博采天下众长为我所用,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走上了富强之路。文明不分国界,只有落后和先进之分。保持虚心的态度积极地向先进的科学文明学习,才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布置作业]

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     ]

A.德意志

B.法兰克

C.意大利

D.英吉利

2.列举出10世纪初,西欧兴起的著名城市。(至少列举三个)

参考答案:1.B

2.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等。

板书设计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活动与探究

1.整理有关资料,把琅城起义改编为话剧进行表演。

2.搜集相关的图片做一期画报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