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法师语录:我思故我在: 接受,带你走上自由之路---摘自武志红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30:19
  • 上一项:父母曾经用怎样的言辞、态...
    5月17日

    接受,带你走上自由之路---摘自武志红的博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写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无比向往。一个40多岁的朋友说,
    他们高中同学聚会时,做了个小调查“什么是最重要的”,结果一半以上的人给出了一个共
    同的答案:自由! 自由分很多种,有权利上的自由,有行动上的自由,也有人格的自由。权利和行动的自由很
    容易被限制,但人格的自由很难被禁锢。
    人格的自由很重要,它是我们的独立之本、健康之泉,也是我们创造力的基石。
    不过,我们很容易自大地以为,人格的自由是很容易获得的。譬如,我们以为可以随意左右
    自己的心情,可以轻率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轻易地建立一个亲密关系,也可以轻易
    地切断一个亲密关系……总之,我们把随心所欲理解为了自由。 实际上,这种自由是假自由,甚至是对心灵的禁锢。
    譬如,遇到了重大的问题,你不面对,却认为,不处理你也可以很快乐,那么这快乐一定是
    表面上的,那个问题只是被你压进了潜意识,继续像毒瘤一样破坏你的心灵。于是,你白天
    对着许多人微笑,到了夜晚,你只好独自呜咽。
    譬如,为了彰显你的自由精神,你随意地做选择,又随意地逃离,你以为你可以轻松地结束
    你的任何事情,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只留下快乐在记忆中。但实际上,任何事情一旦发生,
    都注定不可改变,且不能被遗忘,它将永远对你发挥影响。 再如,你轻易地建立一个关系,又轻易地切断一个关系。你以为,这才叫自由。但实际上,
    任何关系都有生命,而且这生命起码与你的生命一样长,甚至还会在你的家族中遗传。
    实际上,追求人格的自由,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条途径:接受已
    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
    假若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过去的事实仍然存在,它并未消失,也未被你遗忘,但你对它的
    纠缠就结束了,而你也由此获得了自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不容否认,因为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
    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一部分,就会或轻或重地导致人格的分裂。
    并且,被否认的那一部分,绝对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你压抑进潜意识而已,仍然在对
    你发挥影响。更糟糕的是,当它们发挥作用时,因为是来自潜意识,你的意识对它们一无所
    知,于是你对它丧失了控制能力。 一个人假若常常失去控制,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压抑进了潜意
    识。
    这是最简单的否认,即我们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实置之不理,认为自己那样就可以摆脱它
    的控制了。
    还有另一种否认。很多时候,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认为过去一些不好的事情不应该发生,
    一些人不应该那样对待自己。就好像是,过去那些事情,还可以纠正过来似的。 这两种否认,都会令我们在不好的事情中越陷越深。我们本来是想摆脱这些不好的事情对自
    己的消极影响的,但结果适得其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反而越来越重。
    想结束这些不幸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令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可以
    做:接受!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
    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
    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
    失败。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
    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接受过去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只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
    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一定会给我们健康的心灵。糟糕的父
    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
    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去改变自
    己的父母。
    然而,这种改变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因为,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
    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 在采访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时,她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她的蒙特梭利幼儿园里,几个三四
    岁的孩子开会,最后,他们得出了几个结论,其中两个是:
    父母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
    三四岁的孩子得出了这个结论,令我大为惊讶!我不禁感叹,天哪,要是我们小时候都得出
    过这个结论,而且将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那么大多数心理医生可以改行了。因为,假若
    一个孩子坚守这两个信条,那么只要他的父母不是糟糕得恨不得杀掉他,这个孩子总能靠自
    己的力量得救的。 实际上,多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拒绝接受自己的父母,拒绝接受这个生命中最
    大的命运。相反,我们渴望改变父母。这种渴望注定会失败,于是我们将这个渴望深埋在心
    底,长大了,再按照这个渴望去选择配偶,并像童年渴望改变父母一样来改造配偶。 譬如说,有过一个暴虐的老爸的女孩。她小时候,极可能会产生过要改造暴虐的爸爸的愿
    望。但是,正如蒙特梭利幼儿园的那几个孩子得出的结论,她这个愿望一定会失败的,而且
    她越想改造爸爸,爸爸对她就越糟糕。结果,屡屡受挫的她,只好把这个愿望深埋在心底。
    当然,只是深埋在心底,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而不是消失。
    结果,等这个女孩长大后,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男子,会对她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们好像磁
    石一样,吸引着她接近他们、迷恋他们。同时,那些充满爱心的好男子,对这个女孩却缺乏
    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深埋在女孩心底的改造梦想。以前,她渴望改变暴虐的老
    爸,但失败了。现在,她渴望选择一个同样暴虐的男子,继续去实现她潜意识深处的改造梦
    想。
    但是,她的意识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因为那个改造梦想是源自潜意识深处的。于是,这种
    有暴力倾向的男子对她的吸引力,她就只能用迷恋、激情式的爱情、上天注定等等词汇来描
    述了。 然而,正如她童年时的改造梦注定会失败一样,她成年后的改造梦一样也会失败。这些被她
    的潜意识选中的男子,像她的老爸一样,首先是不可改变,其次是她越想改变,他们就会变
    得越糟糕。
    结果,她会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开这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子。接下来,她又投入另一个有暴力倾
    向的男子的怀抱。 这是很多好莱坞女明星的人生写照。譬如哈莉·贝瑞,她小时候有一个糟糕的黑人老爸,既
    不负责任,又常暴打她的妈妈。长大后,贝瑞几次婚姻,都是选择了同样有暴力倾向的丈
    夫。结束第二次婚姻后,贝瑞伤心地说,她“不会再有婚姻”。
    贝瑞要想结束她的这种强迫性重复,她就必须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命运,像那几个三四岁的孩
    子学习,对自己说:父亲是不可改变的,有那样一个父亲,是我的命。 假若她能发自内心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她势必会号啕大哭几场,为自己那么悲惨的童年,也
    为自己那么悲惨的人生经历而悲伤。但正如《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
    惨往事》中所诠释的道理,真而纯的悲伤,会帮助她告别——注意,不是忘记——悲惨往
    事。
    如果做到这一点,她会发现,她喜欢的男子类型,好像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只是因为,当她
    学会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老爸的命运后,她潜意识深处的改造梦想也随之消失。没有了来
    自潜意识的病态渴望,那些暴虐男子自然就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接受当下
    渴望改造别人,其实是一种自恋状态。
    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是自恋的,而年龄越小,这种自恋就越严重。童年的自恋
    有两种含义:
    好的东西,小孩子会认为是自己所导致的,譬如假若爸爸妈妈关系很好,一家人温馨和睦,
    小孩子就会想,这是他造成的;
    坏的东西,小孩子也会认为是自己导致的,譬如父母离婚,小孩子会觉得是他的错,假若他
    做了什么,也许父母就不离婚了。
    好的父母,会把孩子安全地带出自恋状态。孩子最终会明白,什么事情是他的责任,什么不
    是。但糟糕的父母,有时会指责孩子,假若父母一方说,我们离婚就是因为你,那么这个孩
    子会遭到致命的打击,他可能会终其一生都有深深的内疚感,因为他相信是他让父母离婚
    了。
    我们不只是在童年才自恋,长大了一样也会自恋。并且,童年越缺乏爱的孩子,长大后会越
    容易自恋。
    这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特别强大,特别有力量,可以很自由地做很多事情。但是,当我
    们自恋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忽视很多重要的信息。这正是我写这个“心灵的七种
    兵器”系列文章的目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最容易自恋的一点是,既然悲伤、愤怒、内疚和恐惧这些消极的情绪那么
    伤人伤己,那么干脆“消灭”掉它们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