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情与法800字:浅谈新课导入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2:01:05

浅谈新课导入

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一段精彩的导入语,往往也会达到先夺人声的艺术效果。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投入其中。如果能妙语连珠,学生还未学习课文就能品味语言文字的妙处,这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此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以笔者所见,导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切忌东拉西扯。有些老师上课随意性大,有时漫漫而谈,这样容易漫无目的,没有中心。这对于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而言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导语设计应从课文中心内容出发,或激发学习兴趣,或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或对课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精心设计的导语象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心锁,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为充分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2、在语言简洁明了的前提下,导语要有特色。要么风趣幽默,要么激情昂扬,要么委婉含蓄,要么令人回味……总之导语要有特点,有个性,有特色,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确实想“一览众山小”。

3、导语要符合学生心理。现在的学生成熟较早,视野开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导语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最好娓娓道来,使其如沐春风,切忌摆出一副说教的脸孔。

下面是几例导入方法,说来与大家共勉,希望能抛砖引玉。

1、故事导入法。

教学《麦琪的礼物》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欧·亨利”的故事。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用故事导入,正好契合小说的特点,同时能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这位囚徒作家是谁,他的创作有哪些,《麦琪的礼物》讲的又是怎样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联导入法。

教学《故乡》时,我先抄了一副对联,让学生填空: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斯诺与姚运合作)。此联复习巩固了鲁迅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同时学生也清楚地了解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能照应课文《故乡》——这何尝不是鲁迅对封建社会的一声怒吼呢?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思想自己设计对联,导入新课,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歌曲导入法。

教学《愚公移山》时,想起了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一上课,我就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学生一听就来精神了……它贴近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优美的旋律陶冶学生情操,它也暗示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主旨,它同样告诉学生:语文博大精深,只要有用,皆可拿来。你看一首歌竟然能达到如此悦耳、悦心的神奇功效!

4、悬念导入法。

教学《七根火柴》时,在同学们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故事。学生急于知道答案,就要熟读课文,这个问题还能训练学生删繁就简的能力……问题一抛出,学生就投入课文之中,解决问题,这也许是最好的导入方法。

5、释题导入法。

教学《不朽的失眠》,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吊其胃口,促其学习。具体做法是:题目的中心词是哪个,失眠就失眠了,怎么会“不朽”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6、朗读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容易,但是做好不容易。普通话要字正腔圆不说,光读出一番感情、一种韵味,那就难上加难了。实际上如果师者被课文所感染,甚至感动,觉得课文“其言如出我之口,其意若出我之心”,还愁不能读得感染学生吗?

另外这种方法适用于诗词歌赋和感情强烈的课文。

7、图画导入法。

这种图画可以是一个表格,也可以是一幅图片。前者如《哨子》,“哨子”在不同自然节有不同的含义,可据此设计一个表格,指导学生梳理课文,理清行文思路。后者如《童趣》,可用富有童趣的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想象,然后获得“物外之趣”。

此外,还有名言警句导入法、知识竞赛抢答法……总之,“导”的方法很多,不拘于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从课文内容、风格等方面入手,采用恰当的导入,必能使你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