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五点照无赛克:查清楚了!铜陵—重庆—广东(有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9:28:00

  

查清楚了!铜陵—重庆—广东(有图)

发表于:2011-11-02 20:26:33   作者:国语21

 

 耐心看下去,你会明白为什么研究当年铜陵数据。记住两个股市术语:有时单边下滑,总是跑输大市——这是什么股?

 (有五毛三次给本帖评低分,试图拉低分数,请大家积极给本帖评分) 

    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1992、1993

     

 

这张图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两年加起来安徽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只增长5%,而其中铜陵竟是负增长。

 

    

 

    这张图不仅表明1990~1992年间,铜陵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例缩水,而且表明铜陵产品价格的上升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张图表明当年铜陵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二十年前的统计数据呀!

 

    数据表明,从1990年~1992年,安徽省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GDP占全国的比重从3.52%下滑到2.98%,而同期铜陵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又慢于安徽全省。然而某些宣传却搞得好像铜陵引导安徽的改革、安徽引导全国的改革似的,完全反了过来!

 

 =====================

结合上面的历史数据,对照一下某些近来疯狂炒作的一篇题为《从铜陵到广东——XX思想解放旋风》的文章,真是有意思呀: 下面不妨再次“奇文共赏之”——

《从铜陵到广东——XX思想解放旋风》

 

知情人披露1991年安徽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

 

徐明天

 

2007年12月,XX出任广东省委书记,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策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之风在珠江三角洲涌起之时,人们记起17年前在长江边上安徽铜陵市开展的堪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那场以一篇《醒来,铜陵!》的报道开创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留下重要一笔。

 

从铜陵到广东,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推动者,都是XX。两场“大讨论”有什么延续联系?

 

在遍地油菜花盛开,一路金黄铺满田野的季节,我们沿长江而上,来到座落于长江边上的铜陵市,寻觅那场影响全国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声音踪迹。

 

33岁的年轻市长

 

“1988年12月,安徽省体委主任XX任职铜陵市代市长,3个月后正式担任市长职务,33岁,是当时安徽最年轻的市长,在国内也差不多是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

 

在长江路育和大酒店,铜陵市旅游局局长姚焕文接受了我们的采访。XX在铜陵担任市长期间,姚焕文是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后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而酒店对面的10层高建设银行办公大楼,就是原市政府办公大楼,XX在6楼办公。

 

XX虽然年轻,但已经走过30多个国家,具有国际化视野。而铜陵是一个内陆城市,交通闭塞,干部老实听话,按部就班,开拓精神不强,全市没有一块广告牌,厂长遇到难处就知道找市长。1990年,中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铜陵如何奔向新目标、新任务?1991年初,市委会议上,XX就提出采取什么方式,能推动一下干部的思想转变,胆子大一点,改变一下干部的思想状况。经过研究酝酿,计划在全市开展一次“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的思想大讨论。

 

题目决定后,市里就找了几个笔杆子,组成一个写作班子。姚焕文是第一人选,还有政府办公室信息科长金燕、宣传部副部长刘其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梁发存、市委办公室副主任万以学。

 

XX主持召开写作班子碰头会研究,大讨论先在《铜陵日报》发个社论,刺激一下,试探一下。XX点将姚焕文写稿子,其他人提供案例素材。会后,XX亲自向姚焕文交待稿件的内容:要揭露思想不解放、不敢干、不愿干、不能干的现象,和相邻的马鞍山、芜湖等城市进行比较,揭示铜陵经济落后的表现。“尽管放开写,语言要生辣。揭露的问题要鲜活,要有案例剖析,剖析原因和病灶。最后我把关。”

 

姚焕文领了任务,作了一些准备,用一天的时间写出第一稿,6000字,分四个部分,文章标题《天时、地利、人何?》写作时有激情和冲动,手都有点发抖。第二天打印好,中午11点送到市长办公室。XX翻了一下,没有说什么话,看表情还满意。下午,姚焕文被叫到市长办公室,XX说,中午把稿件给爱人看,她认为这个稿件不能发,有政治风险。不过我认为还是要发。

 

在蓄势待发之际,四月份一场罕见的大暴月,引发了一场大水灾,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大讨论就搁浅了。

 

《醒来,铜陵!》震撼全国

 

抗洪救灾几个月,9月份,为筹办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XX到北京参加国家体委组织的一个发布会,另外还为铜陵大桥跑立项,点名要姚焕文随同。去北京是从南京坐飞机,在北京忙忙碌碌,回来时坐卧铺到合肥,姚焕文被安排与XX一个包厢。路上,XX掏出四月份写的那篇稿件,一路讨论,说大讨论还要搞,文章还要发。

 

10月,“大讨论”已经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开展起来。10月24日的《铜陵日报》记载,市委书记孙树兴、市长XX在有关会议讲到“大讨论”如何进行时说:“思想不解放,思路出不来”。

 

11月13日,XX和姚焕文、《铜陵日报》总编辑洪哲夑讨论第二天见报的稿件。XX说,《天时、地利、人何?》这个标题文气太重,不够通俗。要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并且要有力量。XX提出《醒来吧,铜陵!》这个标题,洪哲夑说再简洁一些,就叫《醒来,铜陵!》。

 

11月14日,《醒来,铜陵!》在《铜陵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稿件4000字,头版转二版。署名“龚声”,有“十年磨‘剑’锋自出”、“同处一江景不同”、“剔肤见骨找病根”、“解放思想是先导”四个小标题。

 

这篇文章的震撼力在于,少讲成绩,主要讲差距,找原因。在“同处一江景不同”的小标题下,用数据指出1990年与1985年相比铜陵市利税率下降、固定资产产值率下降、留利水平下降等事实(评:1988年到任,结果到1990年搞了个“三大下降”,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于是就写文章,文章是出名了官也升了,符合上级高官宣传需要了,可是到1992年,又比1990年差了),与同处皖江的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相比,铜陵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这种一针见血,毫不掩饰地揭露自己的问题和差距,是过去国内所没有过的。以往,都是大讲成绩,谈问题时就轻描淡写地讲几句空泛的原则话。

 

接下来,“剔肤见骨找病根”一部分,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不强”、“商品经济观念薄弱”、“精神状态不振作”、“改革意识不浓”、“对外开放观念差”五大问题。这种深刻地自我批评和自我批判,刀刀见骨,也是过去所没有的。

 

文章最后说:“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铜陵人,都不应讳疾忌医,而应当勇敢地拿起时代的解剖刀,割除自己灵魂深处的一切毒瘤和病根。如果我们继续抱着僵化的思想、陈腐的观念、封闭的意识、萎靡的士气,那么不是危言耸听,在迎接新世纪到来的十年接力赛中,铜陵将被别人抛得更远。”

 

《醒来,铜陵!》一刊出,立即引来巨大反响。一种意见,此文敢于揭短亮丑,振聋发聩,另一种意见,“大棒朝下打”未免不公。一场大讨论在各个层面深入开展起来,新旧思想观念激烈碰撞。

 

12月7日,《铜陵日报》再发写作组的文章《敢问路在何方?》,12月12日,又发姚焕文写《走出“资源优势”的误区》,为山城的大讨论推波助澜。

 

12月15日,铜陵市化工工业集团成立,当天铜陵大桥开工,时任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到铜陵参加有关仪式,安徽省内不少媒体记者赶来采访。经济日报驻安徽记者站记者陈雷了解到大讨论的一些情况,为之一振,立即深入采访写成报道。经济日报总编辑谢敬宜也认为这是一重大题材,亲自组织指导,1992年初,《醒来,铜陵!》略作删节在《经济日报》刊发。同时配发消息和评论,刊发时还配发《醒来,不只是铜陵》的系列报道。

 

“那次思想大讨论深深触动了当地干部的内心,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整个思想开放的风气,很多保守官员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使当时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振。”现任中共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言胜告诉记者。

 

万L支持“大讨论”

 

《经济日报》的报道刊发之后,铜陵市委、市政府的办公电话被打爆了,国内很多城市纷纷到铜陵取经学习,铜陵一下子气氛热闹起来。

 

但是,安徽的媒体却一直没有动静,省委、省政府也没有表态。

 

春节过后,铜陵下过一场大雪,XX带机关干部上街扫雪,他悄悄告诉一同扫雪的姚焕文:省长要来视察。看得出来,他也弄不清上面的态度如何。

 

省长傅锡寿在铜陵视察两天,没有谈及“大讨论”的任何话题,更没有找XX单独谈话。姚焕文当时的感觉是,不是太妙。铜陵在全国已经闹得很欢,全国各地都往铜陵跑,省里不是支持就是反对,不做表态,反对的倾向性更大。

 

不久,北京两会召开。借机,XX邀请老市委书记于汉文一起进京拜访老领导。于汉文是老干部,曾与谷牧、张劲夫等一起作战。去北京,他们还一起去拜访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L。于汉文汇报到铜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万里接话讲,我们就是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后来有人猜测,万L当时已经知道小P南巡讲话的精神,因此才说出与小P南巡讲话差不多话来。

 

有了万L的支持,安徽省马上表态支持铜陵解放思想大讨论,《安徽日报》刊发报道,充分肯定。

 

不久,小P南巡讲话公开发表,铜陵思想解放大讨论吻合了小P讲话精神。

 

趁热打铁,铜陵申报“综合改革试验市”获中央批准,当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有企业改革“破三铁”。另外,城市住房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国家体改办主任李铁映也专程到铜陵视察,总结铜陵城市改革的经验。”

================================以下是以前未查“铜陵当年事”之前的一个帖子,相必很多人都看过。附在这里对比一下,综合起来看更加有意思。 

    首先我要说,广东是我的最爱之一。偏心地说,我爱广东甚至超过爱重庆。领导有好有差,人民不分彼此。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不好的人民,只有不同的领导。

 

    米卢带中国队能进世界杯,带美国队能进世界杯十六强。有的人带美国队出不了线,带中国队亚洲小组赛就被淘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全国大部分相关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

 

    不会全国各地的统计局联手对付你一个吧?不会国家统计局提前三十年就准备对付你吧?

 

    不是有人说做大蛋糕更重要吗?怎么我贴出这些有关做大蛋糕的实绩时,有人又说不重要了?实绩比胡里花哨的词汇重要一万倍!

 

    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广东、江苏、山东是沿海发达省,是中国大陆生产总值最高的三个省。广东、河南是人口最多的两个省。有人提到产业结构调整,难道GDP排第二第三的江苏、山东就没有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了?有人提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然而江苏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照现在这个势头,不出两三年,甚至有一定可能就在明年,2012,江苏的生产总值就能超过长期位居第一的广东,而广东的劳动力比江苏多得多。)

 

    二、置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

 

    

 

    

 

    又记:2006年,广东人均GDP排名全国第六(在京津沪苏浙之后),2010年~2011年,人均GDP已被内蒙超越。照现在的势头,也许两三年内,广东就会失去长期保持的生产总值全国第一的位置。而这个位置不是一天得来的,是几代人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支持的结果。

 

    补一张新图。同样是东部,看一些人怎么解释?

 

    

 

    注:东部十三省市为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海南、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2011年前9个月,重庆的生产总值增幅与天津并列第一,因此2011年,重庆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例或与广东的比例,都将继续上升)

 

    有人提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今年重庆出口增速全国第一。光是笔记本电脑,在十一黄金周中几天就出口二十万台。07年以前全球经济不萎缩时没看到重庆的外向型经济有多大的发展。偏偏现在全球经济萎缩时重庆的外向型经济却大发展。

 

    新补一个图,某人更加无话可说了吧?同样是西部啊!

 

    

 

    注:西部十二省市区为新疆、西藏、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宁夏、贵州、青海

 

    四、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不过,好风凭借力,徒有其表轻飘飘的东西,越是容易青云直上

 

 

 

 

    哈哈哈,真就怪了,全国各省的统计局二三十年前就合力对付他一个?而且二十年来一直坚持对付他一个?连曾在他手下的三个地方也合伙对付他?呵呵,你说出的鬼话连你自己都不信吧?!数据都是假的,那么他的“做大蛋糕”又靠什么体现出来呢?靠他的一张嘴?

 

    评:1988年到任,结果到1990年来了个利税率下降、固定资产产值率下降、留利水平下降“三大下降”,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三个下降是《醒来,铜陵》里的原话),于是就写文章,文章是出名了,官也升了,符合上级高官宣传需要了,可是到1992年,又比1990年差了。

 

    实事做不来,组织笔杆子写东西却很有一手。

 

    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玩虚的一手,业绩上不去,但在地方未到恶化到最坏程度之前调走,不是升就是换缺。越换越到肥地方去。换到蛋糕早就是最大的地方,就说做大蛋糕更重要,好像那个蛋糕是靠他做成这么大的一样!

 

    做大蛋糕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对照“三个有利于”,不感到惭愧吗?

 

   (有五毛三次给本帖评低分,试图拉低分数,请大家积极给本帖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