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莉裸体图片:分层走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4:21:59

分层走班  

2010-11-15 09:47:23|  分类: 教育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所谓走班制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来教学行政班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最佳发展,数学、英语两科按A、B两层教学班进行的授课形式。
一、走班制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二、走班制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做到“六个分层”
1、学生分层。学生分层的依据是以学习水平差异为主,不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分层途径有综合测试、课堂教学、课余观察、会诊交流等。
2、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指的是依据A、B层目标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它包含认知目标、智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教学分层的关键。对C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要具体引导,分段启发,逐步完成,回授小结。对B层学生较多地采用探索式、讨论式,要提示方法,渗透思想。对A层学生较多地采用开放式、研究式,要点拨思路,自主研究。
4、作业分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业起巩固、发展、深化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题、巩固理解题、综合深化题。同时研究各层在新授课、单元复习、总复习时各使用哪些题目,尽可能做到不“越位”。
5、测验分层。测验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试卷的设计时要顾及到教学目标和各层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达成度。基本题、提高题、深化题要与能力要求相适应,成波浪形式设置。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动态评价、阶段评价和个案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
三、走班制分层教学操作中要研究的“四个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策略。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让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生学会做人,提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生会认知,提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培养各种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人生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确定各层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与技能目标、教学情感目标、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应达到的目标和学习方法应达到的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前提。教学过程的优化要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测评和反馈等几方面实行优化,而且重点应放在教学方法和学法的优化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练”,把优化教学手段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3、心理教育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心理教育要找准教育点,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各种“育人因素”。重视身教重于言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4、学法指导策略。重视学法指导是当今教改的潮流,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学习指导和数学方法指导,对学生主要进行学习动力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指导、学习过程控制与反馈指导,逐步让学生达到愿学、会学、善学。
以满足学生渴望成功心理,创设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和有效改进学生学习为基本特点的分层教学,不仅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手段,更应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的一种途径,为学生开展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正是我们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它使水平接近的学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这是相当务实和具有超前理念的。同时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窗”。
一、分层走班制的界定何为“分层走班制”?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则保持不变。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分层走班制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时代使得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走班’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还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走班本身也是流动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长赵风飞形象而又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走班制”的实质。
二、“分层走班制”的运行模式
(一)“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二)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
“走班”教学,流动上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及考试的难度等切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除实行流动上课形式的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仍在原行政班上课。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管理,而且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绝不能使学生失控。
(三)要搞好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
首先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使他们理解走班制的意义、实施办法,并及时澄清与走班制有关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走班制”是否变相地分快慢班?这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实施者要做出回答: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都是对学生的“定性”,学生长期固定班级,易形成“好班更好,差班更差”的局面。而“走班制”是动态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走班制是使学生根据自己水平的提高来形成流动性的学习。
(四)确定学生所属层次班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并确定学生的层次。对不同思维模式的课程,分层教学都不宜捆绑进行。试行分层教学,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真正达到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目标。一般说来,学校按以下方面操作: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目前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具体操作是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分三个层次。学习潜力包括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确定层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程度。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而是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评判一般分A、B、C三个层次,也就形成“走班”后的三个班级。(五)分层走班制的课程设置课程一般分四个部分:按要求弹性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型课程,一般设立对学生基础、发展趋向等分化较大的学科,分层教学并设立部分学科专用教室;有校本特色、满足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则在学校、同学和导师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中,选择研究课题;另外,还包括以自理、自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经验课程。学生在师长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能和国家需要,按照学校“套餐式”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选择走班,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上海晋元中学对每年初进校门的高中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自主选择方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课程中正式开设走班教学。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在期中考试后,对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六门基础型课程进行选择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作为学生,他要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学校和老师,绝不是简单地按学生的成绩或学生的智力分班,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合理确定学生各科所在层次。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势,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既得到了尊重,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走班制”的实施使该校的学生明白: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就是“最适合”的。“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的设置与实施,为上海晋元中学在探索和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六)“分层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内容不同,诊断性测试和形成性测试也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考什么题学生可以选择。在平时检测中,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自选式”,即A、B、C三层共答部分和任选部分。任选部分难度不同,难度越大,得分系数越高。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选层式”,如理化,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层次的题目作答。外语可采用“累加式”考试。试卷主要从学生答题完成时间和准确性来区分A、B、C各层的能力和水准。同时,提出要打破不到60分就是不及格“禁区”,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等评价信息都纳入学习成绩。平时采用分层检测,期中、期末采用诊断性考试。课堂学习效率检测可用作选择流动班参考,使学生明确“走班”不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以学习效率为标准,在哪个层面上学习,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三、“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点
1.对学生来说首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兴趣选择课程表、选择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并从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其次,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便于任课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第三,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第四,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
2.对老师来说传统教法受到了冲击,灌输教育过时了,他们由过去的绝对权威的地位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法让学生走出了“恶性循环”,如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出于种种原因成绩上不去,因此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下降,成绩也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有对他们抱有平等和尊重,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恶性循环”。
四、“分层走班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出现的问题
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2.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3.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二)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
3.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
其一,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C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C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C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4.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C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A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C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
5.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特别优异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6.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目前的分层教学大都以学生成绩总分和文理而进行“分班”分层教学。考虑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了“数学‘走班’分层教学”的设想并进行了尝试。
  一、为什么是“走班”而不是“分班”?
  内高班学生来自新疆不同地区,学生学力发展差异很大。如同班学生,中考总分最高697分,最低453.5分,其中数学最高147分,最低63分;同班学生中有民考民,也有民考汉、汉考汉的,今后大学录取分数线也不同,对数学课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根据成绩统计分析,如果仍以各科总分为依据实施分班,那么数学单科成绩差异还是较大,分层教学状态还是不够理想,所以我们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另一种形式——“走班”分层教学。即在不打乱其他学科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同时,数学课以数学单科成绩和学习能力重新分班,安排全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到相应的教室上课,它是分层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做,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且班级规模具有小班化的特点,避免了学生“吃不饱”和“受不了”的现象。
  二、怎样“走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力的差异性,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层次进行分层目标教学。预科年级由原来两个班(80人)分成A班(25人)、B班(30人)、C班(25人)的3个班级。班级规模较小,学生基础相对接近,有利于因材施教。
  开学前教师作了思想动员,使学生、家长都充分认识“走班”分层教学的意义,并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力程度自愿报名,教师适当指导,学校审定,并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和开学前的一次综合测验成绩,取两者均分进行第一次分班。以后根据学生学力发展状况作流动,如B班中进步较快的学生升入A班学习,极个别学困生从B班退到C班学习,C班中进步较快的学生升入B班学习,最终使A、B班学生人数增加,C班学生人数减少,在“走班”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中实现整体推进的目标。
  在实施初期,遇到了如下两个问题:①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低层次的教学班学习。我们给这部分学生分析情况,同时提供一个月左右的“试运转”,让学生对比两个不同层次教学班后作出决定,选择最合适的班级。②学校安排教学风格细腻的老师负责C班的教学,但老师怕影响个人利益,热情不高,于是学校及时出台新的考评办法,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除了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负责原行政班的课外答疑辅导工作。
  三、“走班”后怎样教学?
  1.A、B、C班教学总目标。
  A班教学目标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使其能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B班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使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C班教学目标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使其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2.A、B、C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所确定的A、B、C班的教学总目标,对A、B、C班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A班主要教法是自主探究、讨论、启发,根据A班学生基础较好和思维能力较强这一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易懂知识和题目花较少的时间,留出较多时间应对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讨论和研究,有充分思考和发言的机会,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布置作业时能力题可以多一点,基础题可以少一点,题目要少而精。
  B班主要教法是启发、讨论、点拨,根据B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一般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比A班要求适当降低,重点放在知识网络的形成上,教学时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常规题的解法。布置作业时中档题可以多一点,能力题适当少一点,加强常规题的训练。
  C班主要教法是讲练结合,根据C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特点,重点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自控能力,融洽师生关系。教学起点要低,坡度要缓,要强调细节,如对定义、定理、公式、解题过程等的教学要不惜时间,精心设计教案,重视解题模式的归纳和总结,掌握基础题的解法。布置作业时基础题可以多一点,常规题要反复训练。

 

“分层走班制教学”学习资料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数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3、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起点、教学进度、以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不同,但最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对毕业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相同。同时,不同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个人特长的发展方向、个人潜能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4、我校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现状的必然需要
以本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鹤城区班数学成绩分段情况如下表:
分数段 90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30以下
人  数 50 80 111 93 89 82 58 41
 
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更好的贯彻课堂教学的四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尤其是因材施教原则,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1)将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班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三个行政班组成三个新教学班,高一年级九个鹤城区行政班可分成九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C层,每层约20人左右,成绩较差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C层”教学班,其余的同学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三个教室,有三个英语老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2)分层时采取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议、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层次。
(3)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学校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面的学生。
(2)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根据以上原则师资配备由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安排。
3、学校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1)分层教学领导小组要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2)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3)年级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4)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所能开设的不同层级数、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以及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并报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5)学校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对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统筹安排,编排课表(课表至少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要求)。
4、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3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C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位老师的学生来源是年级3个班,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每周1-2个晚自学,要求全体数学任课教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六、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模式
层次 数  学 英  语 教学策略
A层 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 ①过好单词关,过好知识点关;②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③扎实基础;④落实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度适当降低;速度适度放慢,补缺漏,补方法;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
B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 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补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③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大部分要求;④落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增加速度。
C层 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 ①落实教材和大纲的全部要求;②培养英语竞赛人才;③英语输入和输出能力的培养;④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策略、经验;内容适度扩大;密度适当加大;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多点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
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对A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内容
层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层 掌握 一般理解 不作要求
B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一般理解
C层 掌握 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 突破难点
分层施教时,可遵循A层“下要保底”、C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C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要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C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C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3、作业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C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分层评估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C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分层教学操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中选择层次的主动权应是学生,只有在学生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后,他才能爱我所选,乐我所学,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感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2、流动性原则:层次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层次间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分层教学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择优性原则:最优化地分配教师承担最优化的学生层次中去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学得进”,各取所需,让执教每一层次的教师各尽其才,有效开展教学,求得最佳教学效益。
4、整体性原则:全年级学生是一个整体,分层不分班,把握年级整体、班级整体、学生整体是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教师也是一个整体,每个教师都承担着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应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整体之中,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五六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4、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5、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6.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九、相应的措施
1.继续完善“走班制管理体系”
对于流动班级的管理,采取临时班长和该课程的课代表制。对于师资队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一门拓展型课,并指导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强化综合管理,构建班主任(辅导班)、任课教师、班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树立“人人都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全员负责”的新观念。强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的管理信息沟通,严防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2.建立健全分层教学班的教学体系
首先,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每个行政班的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商选定课代表1名,这样保证在每个教学班里都能够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是班主任和各教学班之间的联络员,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包括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其次,为教学班设立辅导员。辅导员一般由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学科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层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第三,建立学生周记制,以此扩大师生交流的渠道。学生通过周记向教师反映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四,加强学校的校务管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分层的比例,改进教学法扩大B班学生。根据常态分布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一般水平,只有少数学生是优秀的或较差的,因此,不能平均设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数,而应多设B层班级,因此,目前A、B、C三个层次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未来的分层教学中可增加B班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二,对A班实行小班化教学。现阶段A班一般有50名左右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有时甚至要花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A班的小班化可以使教师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关爱后进上。其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分层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学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使学生层次作双向流动,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3.合理配备各层任课教师,明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班级评价体系
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层次固然有高低,但各层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敬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不应有多大差距,特别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A层教学班尤其需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方法灵活、敬业精神强和恒心、细心、耐性过硬的优秀教师。虽然各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应有多大差别,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明显不同。C层班:总体上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局部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以考取本科大学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实施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尖子生培养,确保该层次的学生高考时单科成绩超过重点本科线。B层班: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灵活施教,重方法指导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该层次学生高考单科能超过一般本科线。A层班:以考取大专所需知识、能力和高中过关性知识能力要求实施教学,要低起点,多反复,补欠缺,教方法,重基础,常反馈。为调动每个教师和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而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和“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而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的双重考核办法。
4.丰富课外辅导形式,加强合作学习
在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后,A层次的班级中仍会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C层次的班级中,也仍会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的困难,为此,要建立“合作小组”,好学生与差等生同在一组,起到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开设学科特长班和基础班,并定好辅导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辅导成效,以此作为“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
5.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分层走班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虽没有在全国各中小学校广泛推行,但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地区率先进行了部分课程走班制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实验结果表明,分层走班制是一种很有发展远景的教学模式。

                                           怀化三中分层教学课题组
                                           2008年月11月14日
我校自1998年开始尝试“走班制”分层教学,至今已坚持七年。七年来,我们不断地研究、实践和创新,既促成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既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学校的品位。2001年12月,“初中走班制的研究”课题荣获“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4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2005年8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一批教师通过“走班制”分层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科研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各级教育教学评比中脱颖而出,他们中有“上海市普教系统十佳班主任标兵”、“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有两位青年教师主持上海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一、“走班制”分层教学最初的尝试
1、尝试“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时代背景
1997年6月,在重点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的背景下,我校成为与上海市重点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资源共享、特色衔接的初级中学。初中取消了重点校,生源发生较大变化,学生之间在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能力状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数学与英语两门学科,学生的学习水平严重分化。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起点,让他们充分发展,这成为我校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展提供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育应该利用学生的差异,并把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采用适合各层次学生实际,并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学习潜能的教学策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当时的模式较多的是采用分成快慢班的形式,我们感到这并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学习的需求,且缺少依照自己的潜在能力进行选择的可能,缺少激励性的内在动因。通过反复研究,我们决定以“走班制”的形式,构建“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模式,1998年我们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向区申报了《初中“走班制”的研究》课题,1999年被确定为区级重点研究课题。
2、尝试“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基本做法
我们界定的“走班制”是指:以固定的行政班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协作认同,重新组成有层次区分的教学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尽可能减少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教学过程中学生间互相干扰以及时间分配上的问题,我校从1998年初中预备年级开始,选择学生分化较为严重的数学、英语学科尝试分层走班教学的做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学生数学、英语学科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潜力倾向,参照每位学生填写的自我评定和选择层次意向,把4个行政班的学生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编成数学A(提高)、B(中等)、C1(基础)、C2(基础)和英语A(提高)、B(中等)、C1(基础)、C2(基础)8个分层教学班。一个学生数学和英语可能因情况的不同而分在不同的层次,上数学或英语课时,学生分别从四个行政班出来,进入各科所在层次的教室,由4位数学或英语教师同时在不同的教室进行教学。这样的“走班制”教学形式,数学、英语的任课教师所教对象层次接近,有助于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克服了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施教过程给学生带来“学习机会不等”的现象,摆脱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都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得到普遍的提高。
最初两年这种模式及分成的班级是相对固定的,目的是想通过最终的结果验证研究的成效,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会学习的速率的变化,起初层次接近的同学发生了新的变异,又给教学带来了难度。针对这一情况,2000年我们引入激励机制,每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人意愿,对学生的学习层次作一次调整,A、B层的学生可以流动到C层,C层的学生也可能流动到A、B层。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使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成为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数学、英语学科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都在原有的行政班进行。这样除了有利于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外,也有利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又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998年入学的学生2002年参加中考各学科合格率为100%,76%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其中,35%的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整体水平在徐汇区名列前茅,获得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好评。
二、“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的深化
1、深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模式研究
我们所确定的“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在尝试一段时间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一是“走班”涉及的班级多,给课务安排及教学管理带来了困难,二是“走班”的两门学科教师都要跨年级任教,工作负担重,三是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师任教,学生及家长要求选择教师的矛盾较大,四是担任C层课务的教师压力大。为破解问题,化解矛盾,我们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新的研究。
(1)在全年级选出两个行政班级,从中分出数学、英语学科的A、B两个层次的班级,另只设一个可以接受A、B层学生也可向A、B层流动的C层班级,其余班级作为平行班。这样数学和英语学科在“走班” 教学时只需同时安排A、B层两位老师,解决了课务安排上的困难,这两位老师还兼任C层或平行班的同学科课务,减少了跨年级任教,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避免了学生和家长选择教师的矛盾。2001年我们进行了这一模式的实践,但实践一段时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C层班级好的学生流向了A层或B层,而B层学习状况不佳的同学流入了C层,导致C层班级学习的氛围大受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挫伤,严重地影响了班风和学风,提高和发展C层学生的工作难度很大,B层再往C层流动的工作也极为难做。
(2)2002年,我们取消了C层班级,把流动仅限定在A、B层之间。新生入学时我们进行数学和英语学科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的测试,把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将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编成综合情况相当的两个行政班,我们称之为“分层班”,从中再分别根据学生数学和英语的学习现状分出A、B层教学班级。将另一部分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也编成综合情况相当的两个行政班,我们称之为“平行班”。而且,这样分班确定后直至毕业,行政班不再变动。“分层班”与“平行班”学生互不流动,但每学期仍有部分数学或英语“分层班”的学生在A、B层间流动。这样,对于“分层班”学生,流动还将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对于“平行班”留住一些优秀学生不分流到A、B层,有利于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感到这样分层的教学效果较好,每年在“平行班”都有相当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级的总体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04学年度。
2、深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领域研究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们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全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兼顾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立了包括学科、科技、艺术、体育四类近40门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但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层次不同,组织教学的难度很大,某些课程的师资缺乏,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通过研究,我们决定在一些选择人数较多、层次区分较大的课程教学中,尝试"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形式,打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为解决时间安排上的困难,全校统一在每周二下午开设各类活动课,拓展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领域,构建了“学科分层教学,学生自主发展”的“走班制”教育模式。师资的匮乏,我们立足自培,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同时借助外援,如民乐项目乐器种类较多,专业性较强,我们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和演出剧团的老师任教,确保了学生特长发展的水准。我们按照培养特长、培育特色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近40门活动课程中已有八个项目被徐汇区教育局确定为特色项目,2002年学校被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确定为实验学校,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先后有300多人次获得近百项区级以上奖励。其中:“机器人”项目2001年4月在美国举行的“第八届世界中学生机器人灭火比赛中”获得亚军。“车模”项目先后在国家、市级比赛中获一等奖二十余次,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部、体育总局、团中央等联合颁发的团体第一名。“民乐”项目多次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参加市艺术节比赛获金奖。“舞蹈”项目2004年参加市级比赛获金奖,并在东方电视台播出。2004年学校组团派出近30名民乐和舞蹈特长学生赴日本交流访问,成功地在东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与日本学生联袂公演,受到日中友协会长的赞赏。“网球”项目在全国、市比赛中多次获单打、双打冠军。“武术”项目2004年首次参加市青少年运动会武术比赛获一金、二银、一铜奖牌。“美术”项目2004年获全国科幻画比赛一等奖,2005年又有学生在香港获得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我校合唱队被确认为区学生艺术团中初中唯一的合唱分团。
三、“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的创新
近年来,“以人的发展为本”理念已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观念,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正处在养德行、学知识、长身体、增才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水平上,更重要的应是体现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体现在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体现在能够终身受益的持续发展,体现在人的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我校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发展为关键,以师生的协同发展,赢得学校的发展”的发展策略。努力实践“二期课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上述学生发展的诸多要素,为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积多年实践的经验,我们认为“走班制”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持续地发展,当然,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做法。为此,我们制订了《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最近被正式立项为徐汇区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1、创新“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激励机制
初中预备年级新生来之于不同的小学,受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氛围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在学习上他们掌握知识的基础、学习知识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入学时,通过一次测试分层编班,难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另外由于学生的可变因素很多,很容易造成新的分化,学习的层次又将有较大差异,分班后行政班不作调整,“分层班”与“平行班”学生不再流动,会给分层教学带来不便。调研发现,分层编班对学生的心理想法有着多重影响,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编入“分层班”的部分同学因没有后顾之忧,各方面不思进取,一段时间后便出现学习困难,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进入“平行班”的一部分好同学因没有希望流向“分层班”,在“平行班”轻轻松松、高枕无忧,学习缺乏动力,也将因不健康的心态成为学习上的后进者。研究表明,预备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的第一年尤其重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后续乃至终身发展影响至深,需要我们对学生正确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避免心理阴影对学生发展的妨碍。
人的发展离不开激励的作用,对幼稚的预备年级学生正确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2004年我们在新生入学分层编班后,随即召开家长会,宣布入学时的分班是暂时的,在升入初一年级时,将根据一学年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重新进行分层编班,只要自己努力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这对激励学生发展,争取家长支持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一年中,我们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和家长双方主动配合,共同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发展。学年结束,我们综合学生一学年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重新分层编班,实行了“分层班”与“平行班”的双向流动。事先我们再次充分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阐明重新分班对学生发展的利弊关系,取得了家长的理解、配合,流动了近三十人,没有一位家长提出反对意见。结合升入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跟踪分析了这批同学的变化,发现无论是从“平行班”进入“分层班”,还是从“分层班”流入“平行班”的同学都有进步,相当一部分同学进步幅度很大,我们向这些同学的家长发出书面喜报,并及时召开家长会通报相关情况,引导家长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赢得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预备年级同学经过一年时间的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各方面都相对成熟和稳定,此次重新分班后,初中学习阶段维持各行政班不再调整。
2、创新“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多元和谐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发展包括诸多方面,只有和谐的发展,才能全面的发展。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后,除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多元领域外,还有着同一层次的学生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多元关系,有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会学习等多元要素,有着教学内容、方式、难度、速率、评价等多元变量。我们在制订的《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方案中,设立了一些子课题:(1)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研究;(2)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3)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特长的案例研究;(4)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改变“平行班”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5)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让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实证研究。等等。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致力于构建能以多元的发展内涵、多层的发展对象和多维的发展空间为一体的,能让学生在“走班制”分层教学中得到和谐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历经七年的“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成功得益于理论的学习、来自于务实的实践。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学习,坚定不移的实践,认真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发展。
2005年

 

鹤壁市淇滨中学推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困惑——游走在“应试”与“素质”之间
核心提示
  11月28日上午,鹤壁市淇滨中学。
  “嘀嘀嘀”上课铃一响,八年级1班和2班的同学像是“乱套”了:1班的一些同学夹着数学和英语教科书从自己的教室里走出来,走进了2班的教室;2班的一些同学则从自己的
教室出来,走进1班的教室。这一节课,1班上的是英语,2班上的数学。
  这种现象在鹤壁市淇滨中学已持续近2年了,这就是他们推出的新的教学形式:“走班制”。
  自2004年9月起,该校在八年级中的6个班实行数学、外语两个学科的“走班制”尝试。“走班制”实质就是分层教学,而社会对它的关注则集中在:“走班制”究竟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还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提高教学成绩的“利器”
  淇滨中学目前在鹤壁市是首屈一指的“好学校”,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30多人。
  而1999年建校时,淇滨中学则是另一番样子,“建校第一年,全校只有30多名学生。”校长焦来宪说。
  如今,淇滨中学已经人满为患了,每个教学班平均60多人。在鹤壁,市民们以自己的孩子能进这所学校就读为荣。
  一位学生家长说:“我把孩子送进淇滨中学读书,就是看中这学校的升学率高。”据了解,淇滨中学在上期末全市统考中综合排名第一。
  采访中,淇滨中学的校领导对统考成绩保持低调,他们更愿意将其归功于“走班制”这项课改实验。在上学期期末全市统考中,实行“走班制”的实验班首次超过了常规班,在市直12所中学语、数、外综合考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排名第一。
  “走班制”成效已经显现出来。那些常规班的学生家长开始提意见了,他们要求还没有实行“走班制”的班级也要实行。
  “走班制”别具一格
  然而,“走班制”在推行之初遇到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副校长周永山在学生家长会上讲了一个多小时,大部分家长总算接受了。面对仍心存疑虑的部分家长,校方明确表态:A班、B班由学生自由选择,绝不强求。
  学生胡益圆的家长不同意让孩子到B班,周永山让他找到班主任把胡益圆调到了A班。一段时间后,胡益圆感到很不适应,又选择了B班。几个月后,胡益圆的学习成绩迅速上升,由原来在班级排名20多名上升到前几名。
  现在,“走班制”已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周永山说,“走班制”的实质是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品质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由选择班级,一个学期允许学生两次调整班级。A层、B层在教学目标、课堂设计、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后矫正等环节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对A层的学生要求更严格,对B层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一个班三个班主任
  在淇滨中学,你如果问实行“走班制”的学生:“你的班主任是谁?”他会反问你:“我有三个班主任,你说的是哪一个?”
  淇滨中学把这种情况称为“班主任组合制”,即两个班为一组,由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任总班主任,同时再各设一个正班主任和一个副班主任,甲班正班主任同时是乙班副班主任,乙班正班主任同时是甲班副班主任。
  周永山说,“班主任组合制”对学生成长有好处。比较理想的班主任组合是,三个班主任中,有老有少,有文有理,有男有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白菊花、赵云龙和张爱萍三位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组合。白菊花是一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她是8年级1班、2班的总班主任。赵云龙和张爱萍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赵云龙教英语,任1班正班主任兼2班副班主任。张爱萍教数学,任2班正班主任兼1班副班主任。三个人在工作上协调配合,平时任何一位班主任发现两个班级中学生的问题,随时加以解决,遇到重要的事情就三个人一起研究。
  一名拖课较多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大班主任找我谈话了。看来,我的问题很严重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
  不轻松的“走班制”
  “走班制”的成功,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走”得并不轻松。
  淇滨中学成立了实行“走班制”的指导机构,学校领导班子要经常组织听课、开会研究实行“走班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王小宁曾教7年级3班和4班的英语,他说:“实行走班制后,工作量增加了。原来备一份教案,现在是两份。在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上,因为A班和B班内容各不相同,实际工作量增加了。”
  焦来宪说:“‘走班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好’的问题。”
  据了解,淇滨中学是我省中学中最早集中推行分层教学的学校。而在上海推行分层教学已有多年,分层更多,有A、B、C、D层之多,“走班”的范围也更广,可谓“大走班”。比起上海的做法,淇滨中学还只是起步。
  采访中,一些学生家长谈起“走班制”,大多津津乐道于它带来的考试成绩的提升。
  鹤壁市教育局一位官员坦言,目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仍然看重考试成绩。
  在此背景下,淇滨中学“走班制”究竟是传统应试意义上的成功,还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呢?
  对此,周永山说:“我认为考试成绩和素质教育是可以兼顾的,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并不等于不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并不是以学生成绩的降低为代价的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0-02-25   来源:牟平一中  作者: 点击数:32
为更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我校在08级率先探索推行了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实践中,有成绩,有经验,也有不足,在此愿意将我们的经历、感受和点滴收获,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一、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我校08级共招收新生2100多名,每个平行班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于700分的有20人左右,低于400分的也接近20人,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差异都很大,教师如果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为此,学校决定在08级实施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
二、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源自孔子的因材施教。
(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也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校为各类学生所创造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层次性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师生交流必须在同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承认学生学科间存在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处在相同“最近发展区”的生生交流、师生双边沟通有“共同语言”,彻底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三、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为“三分”,即分层教学、分层考试和分层提高。
(一)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A层次教学侧重于夯实学生学科基础,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创新的精神;B层次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这类平时不容易成为课堂主角的学生,焕发学习的激情,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C层次则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并兼顾补缺补差,重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等。
(二)分层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学段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本着“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单独命题,分层次考试,以“考”来检验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展情况,以考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层提高
    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我们允许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但绝不允许学生成绩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没有提高。如果说分层次教学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那么分层提高就是由每个个体的提高而最终达到全体学生的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波浪式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宣传发动,统一认识
统一了各层次家长、学生、教师的认识,赢得家长和学生以及教师的认可。
(二)优化人力资源,确保方案有效实施
一是优选各层次负责人,保证各项工作科学高效运转;二是选好各层次学科负责人,确保教研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合理搭配三个层次的师资,让每位教师发挥最大工作效益。
(三)制定层次教学计划,明确层次教学原则
    各学科在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一改过去的“一刀切”、“一个模式”、“大一统”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A层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B层的教学一定要打好基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能掌握和会运用所学知识。C层的教学按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到高二6月份完成学业水平测试所需内容,且着力在打基础、养习惯方面下功夫。
(四)科学编班,动态管理
学校以行政班为单位,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能力水平、发展志向填报各科学习层次志愿;结合学生申请和学科测试成绩,按A、B、C三个层次,以3:4:2的比例,对36个行政班按九个学科(公共课与语文搭配走班上课)进行分层编班,安排课表、教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每节课,每个学生照表到各自层次、各自教室上课;自习和其他活动则回到各自的行政班,实行双轨制动态管理。
(五)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弹性管理
每学期结束,具备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调换层次,但学校要统一组织考试,由各学科分层次教学管理委员会确定到上一层次学习的名单,并进行公示,同样也允许学生申请到下一层次学习,实现教学班弹性流动和相对固定的有机结合。
(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必须全面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学管理措施,才能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1.充分发挥层次负责人、层次学科年级组长作用
各层次负责人为更好地掌握本层次各科的教学情况,每周必须推门听课两节,包组参加教研活动,每两周进行教案、业务学习等教学常规检查。各层次负责人每周召开本层次工作例会,总结一周听课情况、参加包组教研情况;汇总一周值日情况,分析研究各自层次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下周工作重点。
各层次学科年级组长带领各自层次教师认真搞好集体备课,针对各自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授课方式;按学校的要求,加大对三种课型的各个环节的研究,搞好树标课;确定各层次的作业设计;同时实行师带徒制度培养青年教师;把好本组教案关。
2.设立教学班班主任,制定教学班考核办法
我们设立教学班班主任,对走班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安排固定座次,每节课,教学班班主任都要查人报单;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制定教学班考核办法,从纪律、卫生、节约、安全、公物爱护等方面对教学班和学生加以量化考核;每学期安排两次教学班班会,总结班级情况,提出班级发展要求;要求教学班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课余时间与学生的谈心交流,增进师生感情等。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确保分层次走班教学“走出”成效
我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市教科院关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要求,始终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松,不断巩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坚持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确立了互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互动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套路,“读(阅读)、研(研讨)、点(点拨)、练(训练)、悟(顿悟)”。同时制定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授课模式。新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兴趣、主动性、自制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4.实行“部分素养过程评价”,推行全员全程管理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实施,给行政班班主任带来管理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推行了“学生部分素养过程评价”,实行“全程全员管理”。具体做法是:每班每周按“学习态度”和“公民素养”两大方面,分别从课堂纪律、时间利用、课前准备、复习、预习、作业、测验、发言讨论、辅导九个维度和卫生习惯、公共场所、同学交往、爱护公物、语言文明、诚实、拾金不昧、勤俭、学习纪律、休息纪律十个维度对学生每天的表现实施全程管理和评价。“学习态度”由教学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班级每周对两大方面进行汇总,如果某位同学同一维度一周有两次表现不好,则该维度为不合格;期末对每位学生每周、每个维度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作为学生评先树优和填写发展报告的主要依据。
“学生部分素养过程评价”和“全程全员管理”,彻底改变了只注重结果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只唯成绩和单凭主观印象投票评价学生的做法,学生平日的表现直接影响期末综合素质各维度的评价等次。此举让全体师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来,做管理的主人,真正做到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全面发展,大大减轻了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量,使学科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实施。
五、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成果及反思
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优化了教学管理层级,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选择性和发展性,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快速稳步发展。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以全体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成绩提高非常明显。
08级第二学段检测,我校九科均在B层次以上的1044名同学参加一定范围的考试,总分800分以上达760多人;第四学段考试,总分800分以上达772人,其中980分以上3人。C层次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对所学知识的考试,有的学生竟能得满分,150分的试卷平均在110分左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一学年中,有100多人次升入上一层次学习,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许。但在实施中,也有几个问题需要借鉴:
1. 实施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的班级较多时,可在级部下设学区,使同学科教师的听课、教研可错时进行。
2.实施学科分层次走班教学,每节课两(三)个学科的搭配,应按认知规律考虑组合,避免相同科类的学科搭配。


石岩公学小学部自2007年4月9日开始在当时的四、五年级英语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同年9月又在新四年数学、英语学科继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为此,学校额外投入使用小教室四间;增加包括电脑、背投、实物投影、展台在内的电教设备四套;英语学科三个分层学年共额外多聘请教师5人,数学学科多聘请教师3人;另外学校需要为英语、数学C层学生购买课外辅助教材。
一. 分层走班教学初步取得的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在我校小学部实验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发生较大提高和转变;任课教师对分层教学模式理念的理解和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保证了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
1. 分层走班教学的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大大节约了组织教学的时间,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分层走班教学更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中下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没兴趣,容易形成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等不良学习习惯。分层教学之后,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快乐,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3. 分层走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分层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都有展示的机会,还能形成有效的评比与竞争;人人都能学到知识、体验成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4. 英语学科 C层学生在完成课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阅读专项训练——英语补充教材“突破阅读理解”,到本学期结束止,三个学年分别完成了16篇阅读内容。其单词和句型也比较丰富,语言很新,非常适合程度较好的学生向上拔高,长期坚持学习,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综合运用语言等各方面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5. 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截止至本学期,在教学处的引领和组织下,已搞分层教师培训四次,阶段性总结五次,每位参与分层的教师都认真撰写了实践论文。
二.成绩分析
1、2007年5月的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我校全国一等奖获奖人数为18人,今年共24人获一等奖。四至六年级获奖学生全部出自C班。
2、上学期共有212名同学上调到上一层次班学习,其中有3名同学直接从A层升入C层。四年级和六年级从成绩来看,学生的实际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加多一个C层班,因此在以上两个学年各增加了一个C层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证明这两个新加的C层班的成绩经受住了考验,在今年7月的期末考试中平均分与其他C层班相差无几。
3、2008年7月的学期末考试结果同2007年7月的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四年级英语年级进步率为4.4%,五年级为1.16%,六年级为1.39%。四至六年级优秀率较上一年度分别有12.2%、7.64%和7.97%的提高。
三.有待完善之处
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期末来临,现将其全面总结如下,以便在将来继续实践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主要是抓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工作,这部分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完成的。二是管理工作,这部分则必须由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共同完成。在实验中还有以下问题有待完善:
1. 由于学生分布在各个班级,每个班课时安排不同,给学生课后作业的上交、跟踪辅导造成不便,特别是缺少集中辅导时间。
2. 给当班主任的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带来难度。目前任课的班主任一般只教本班级学生的30%左右甚至更少,这给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握和家长沟通带来了不便。
3. 由于分层走班教学要保证两、三个班和四、五个教师同时上课,所以给教师串课外出听课学习造成不便,而且如果课时偶而与学校集体活动冲突,之后就很难找时间补课。
4. 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受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所限,目前我们的层次划分只能细化到三个,这就导致每个层次内部学生实际水平差异仍比较大,给教师备课、教学设计和授课带来困难。
四.解决办法
尽管分层走班教学实验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学生,为了推进学校的高端办学策略,我们需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1. 改变管理观念。分层教学需要所有老师打破传统班级的界限,分层学年全体教师应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任课的班主任除了负责分层班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行政班的协管工作,争取管理工作不留漏洞。
2. 狠抓行为习惯。让学生记住分层课时安排,强调下课就上洗手间,尽快赶到上课教室;带齐学习用品;不拿别人的东西;爱护他班物品;保持教室的卫生;上下楼梯慢步轻声。
3. 教学处将严格常规要求,保证每节课准时上下课,在安排课表时尽量考虑不在分层课前一节安排功能室课程,确保分层教学的课时;作为任课教师也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早到的学生,从而使习惯迟到的学生尽快改到坏习惯。
4. 任课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思想,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课外辅导,要实行小规模、勤辅导的方式。
5. 继续做好班主任分层教学实施的培训工作,使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细节;层次调整之后向班主任重新提交学生的层次分布情况报告,以便及时准确地和家长沟通,协助任课教师做下调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加大分层学科任课教师同班主任的沟通力度,及时获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 分层教学的流动性可以阶段性地解决层次内部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每学期期末考试后将根据学生期中、期末考试和期末质量检测三次平均成绩进行层次调整,实现动态分层。
虽然分层走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经过近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践充分证明了分层走班教学的优越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本学期我校也从两个年级为试点发展到三个年级。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把素质教育全面地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去,分层走班教学一定会给小学部带来教学质量的保障。
 
 
                                                                                       2008-7-29

走班式分层教学: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2005-04-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选择权是关键。为此,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潍坊十中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打破固定行政编班、实行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实验。
     一、依据: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潍坊十中的新生来自周围五六个小学,他们不但学业水平有差异,在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很多人视之为“麻烦”,认为正是这种差异影响了教学的统一安排和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实行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在承认、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对于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目标,目前存在一种认识误区:认为走班式分层教学是为了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提高成绩,最终消除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笔者认为,走班式分层教学不是为了削高就低,缩小差距,抑制优秀生及特长生的进一步发展,而是顺应天性,充分“扬长”,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核心: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1.自主选层,走班上课
    走班式分层教学实验首先在学生差异较大的几个学科(如英语、数学、物理)中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分成3个层次:基础层(A)、普通层(B)、优良层(C),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层,走班上课。在学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在各个层次之间自由流动。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固定行政班的成员,又是流动教学班的成员。
    2.设立学生咨询部门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选层,学校专门设立了测试室和咨询室。在测试室,学生除了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外,还可以进行个性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之后,咨询室的教师就会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供学生在选择层次时参考。
    3.实行导师制
    实验刚开展时,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抱有怀疑态度,认为这是给学生“贴标签”。为此,学校实行了导师制。导师的职责除了给学生介绍走班式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外,还要为学生的选层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同时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4.策略性配备师资
    为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在分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适当倾斜”的政策,由优秀教师任教A层。教师制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辅导,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跟踪。
    5.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
    实行走班式分层教学后,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大。每个学生既是固定行政班的成员,又是流动教学班的成员,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学校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均设立了班主任,班主任由学生以投票的方式自主选择。两个班主任之间相互沟通,共同管理学生。
    实验一年后我们所作的调查表明,走班式分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76%的学生认为自信心增强了,40%的学生非常支持分层实验,57%的学生希望其他学科也实施分层教学。一位学生坦言:“走班式分层教学使我感受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反思:是否仍有被遗忘的学生?
    实行走班式分层教学后,A层学生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学生反映:“现在教师讲的我们都能听懂,再不像以前那样—上课就犯困了。”恰当的教学难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新的群体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学业成绩也开始大幅度提高。
    C层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调查显示,三层学生压力比例为 21%:32%:48%),以前那种“稳坐钓鱼台”的安然不见了,同学间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潍坊十中02级1班胡晓龙写道:“因为身为C层生,所以常常怕被B层落下,怕被别人指指点点‘还是C层生呢!’”对此,我们在鼓励他们超常发展的同时,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当好他们的成长导师。
    B层学生在“上不封顶、鼓励冒尖、下要保底、自主发展”的原则下高枕无忧。有的学生选层“就低不就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要想实现“大面积合格,整体提高”的目标,B层学生的发展举足轻重,他们不能也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5/2  隋立国
“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与思考
四川省都江堰中学   沈西德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方面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同时提出了分层走班教学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既是对三年来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与反思。
关键词:分层走班  实践  思考
随着高校扩招,高中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了高中生源的差异增大,如何使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2001年9月,学校决定在高2004届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验。何谓“分层走班教学”?即针对一些学科(我校针对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实际,将3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3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如数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基础好的到A层,基础一般的到B层,基础差一点的到C层。具体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可能数学在A层,英语在B层,而化学在C层,打破行政班级固定的教学模式,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以期达到优生更优,中等生有较大的发展,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进步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授课制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它的先天的、致命的缺陷——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情况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它除了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反思,产生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构想。
2、差异性原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层”面的形式存在的,“层”实质上是一种差异。而作为学生全体,其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的差异性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3、成功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不论学生的基础好与不好,都用“一把尺子”度量,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而成功体验的机会太少!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
1、教学目标的研究。由于教学目标分为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因此我们针对A、B、C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层次 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A层 自主教育,自主发展,形成自我概念 以高考要求为准,并加以适当拓展。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B层 规范学习习惯,培养自主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立足会考,渗透高考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层 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强化学习的内部动机。 以会考要求为准,并加以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能力。
2、教学策略的研究。
(1)教学方式的调整:根据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A层:采用“先考后教”的策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五一、国庆等大假的机会,让学生自学课本(不布置其它的作业),基本要求是:能理解和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能力独立完成课本习题。考试试题全部来源于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课本例题、习题,同时针对A层学生之间差异依然存在的实际,还要设置课本变式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结合学生自学的情况,定位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
B层: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难度,或采用“自学—讨论—点评”的策略,或采用 “讲练结合”等的策略。
C层: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策略。“低起点”就是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本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把起点放在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从而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小步子”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多活动”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加大师生活动交互的力度,改变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的局面; “快反馈”即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也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使学生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2)练习的分层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把一套练习相应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型题,以知识的直接运用或简单变式为主;第二层为运用型题,以课本例习题的变式或简单综合题为主;第三层为提高深化型,以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为主。要求C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层次的题,选做第二层次的题目; B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二层题目,选做第三层次的题目;A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二、三层题目。这样分层要求,既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发展观点。实践表明,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形式,尤其是B、C两层的学生。
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如何评价学生?是分层走班教学的一个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实施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那么评价也应当因材施考,因材施评、分层评价。具体的做法是:
(1)课堂提问与作业的及时评价,充分肯定B、C两层学生的成功之处,鼓励和保护这两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2)每次测试分析后,从总体上向学生通报测试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后,热情地表扬三类同学,一是总分的得分达标(每位同学都有既定的目标)者;二是每道大题的得分率在75%以上者;三是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者,特别注意用“后进生”的进步促进“中生、优生”。这样做,面向全体、激励面大,旨在使各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每一次测评分析都成为“人人比进步,个个争上游”的动员会,让学生把已有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新起点、加油站,创设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良性氛围。
(3)突出自改,实施自我评价。发放试卷后,不急于求成地讲评试卷,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自改试卷,并要求学生做好两个批注,一是把自己知识方面(包括“三基”、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二是把考试心理、考试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之后再次评阅试卷,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状况,以及学生的考试心理状况,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试心理提供素材。对两个批注的要求,实质上是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现错误(或失分)成因的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反思,形成自我评价,这种体验和反思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其他人(包括教师)无法替代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所形成的自我评价清晰、深刻。突出自改,作好两个批注,不仅减轻了试卷评讲的量,而且提高了试卷评讲的质;不仅提高了学生应试心理素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潜在因素(只要克服过失性失分,就可以成功),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激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通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不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反思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下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对“层”的界定,即分层的标准,采用怎样的分层方式才是科学的?
(2)如何处理不同层次之间的调整?即C层调整到B层,B层调整到A层之后,如何消除或极大程度的减小上调学生与原来的B层或A层学生之间的差异(含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使之不再反弹回原来的层次?
(3)如何加强分层走班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因分层走班使得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不强,如何强化学生班集体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凤飞,《选择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杨淼宇, "学生分层"方法效应及动态分层的探讨,
3、沈西德、曾小红,数学试卷分析与学生成功感的培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增刊。
问题  求证:平行于三棱锥的两条相对棱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三棱锥 , ∥截面 , ∥截面 。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A、B、C层)
变式一:已知三棱锥 ,截面 是平行四边形,
分别与 交于 。求证: ∥截面 , ∥截面 。(A、B、C层)
变式二:在原问题中,满足什么条件时,截面 是
(1)矩形; (2)菱形; (3)正方形; (4)梯形。(A、B、C层)
变式三:已知三棱锥A—BCD,当三棱锥满足什么条件时,点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
△BCD的 :(1)外心? (2)内心? (3)垂心?(A、B层)
变式四:在原问题中,满足什么条件时,截面 的面积最大?(A层)
变式五:已知,异面直线,点M在直线AB上运动,定线段CD在直线CD上运
动,问:点M在什么位置时,△MCD的面积最小?(A层)
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如何评价学生?是分层走班教学的一个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实施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那么评价也应当因材施考,因材施评、分层评价。具体的做法是:
(1)课堂提问与作业的及时评价,充分肯定B、C两层学生的成功之处,鼓励和保护这两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2)每次测试分析后,从总体上向学生通报测试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后,热情地表扬三类同学,一是总分的得分达标(每位同学都有既定的目标)者;二是每道大题的得分率在75%以上者;三是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者,特别注意用“后进生”的进步促进“中生、优生”。这样做,面向全体、激励面大,旨在使各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每一次测评分析都成为“人人比进步,个个争上游”的动员会,让学生把已有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新起点、加油站,创设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良性氛围。
(3)突出自改,实施自我评价。发放试卷后,不急于求成地讲评试卷,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自改试卷,并要求学生做好两个批注,一是把自己知识方面(包括“三基”、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二是把考试心理、考试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之后再次评阅试卷,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状况,以及学生的考试心理状况,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试心理提供素材。对两个批注的要求,实质上是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现错误(或失分)成因的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反思,形成自我评价,这种体验和反思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其他人(包括教师)无法替代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所形成的自我评价清晰、深刻。突出自改,作好两个批注,不仅减轻了试卷评讲的量,而且提高了试卷评讲的质;不仅提高了学生应试心理素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潜在因素(只要克服过失性失分,就可以成功),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激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通过三年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不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反思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下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对“层”的界定,即分层的标准,采用怎样的分层方式才是科学的?
(2)如何处理不同层次之间的调整?即C层调整到B层,B层调整到A层之后,如何消除或极大程度的减小上调学生与原来的B层或A层学生之间的差异(含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使之不再反弹回原来的层次?
(3)如何加强分层走班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因分层走班使得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不强,如何强化学生班集体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