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牙痒是怎么回事:揭秘汽配维修“赚钱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56:07
如今,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车辆维修技术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仍是个盲区。“买车容易,养车难,”有过汽车维修经历的车主谈起汽车维修或是心有余悸或是一头雾水。车主吕先生对记者说:“有车,人前风光,可谁知道,修车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砧板的肉,任人宰割。维修中的欺诈和猫腻,更让我们苦不堪言。4S店是好,但价格太贵,账单看了都心跳。街边维修站点便宜但质量不保。”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维修已经形成一个从业人员超200万、年产值达3000亿元的庞大行业。然而时下汽车消费急剧膨胀之时,汽车维修市场的质量和信誉缺陷,使消费投诉连年成倍递增。


投诉案例
小病大修


  哈尔滨杨先生几天前发现车的水箱风扇不转了,便来到4S店维修。维修工说水箱风扇坏了,须更换一个。更换完毕,维修工称旁边的小风扇现在只有一种转速,最好也换一个。于是,杨先生又换了一个小风扇,两个风扇和工时费等加起来一共是1450元。但他发现新换的小风扇怎么也调试不出维修工所说的两种转速。最后,4S店把新换的小风扇给退了。回家后,杨国禄查看维修单时发现,除了水箱风扇,4S店还换了一个风扇电机保险,价格为30元。次日,心存疑问的杨国禄再次来到4S店,要求把前一天换下来的旧风扇插上试试。结果旧风扇运转正常。他当场要求4S店将新换的水箱风扇退掉。遭拒后,杨国禄拿着旧风扇走了三家大型汽车维修中心,每家店的维修工测试后都说旧风扇没问题,是泥巴把风扇糊住了,很可能导致风扇电机保险被烧坏,换一个保险就没事了。30元钱就可搞定的事情,杨先生花了740元。


没病找病


    黎女士驾车不慎发生追尾,于是将车开到某4S店,维修人员检查车辆受损情况后,开出一张5项更换配件的清单。黎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新车只是刮掉了一点漆,为什么检查出这么多的毛病来。4S店的维修人员称:追尾时车体遭受撞击,某些易损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是避免不了的,早晚都得修。最后,为了证实他的话千真万确,维修工对黎女士解释说该店维修都是通过电脑对车辆进行全方位检测,生成的数据和结果都是100%准确的。明知钱花得冤枉,说不出所以然的黎女士只好埋单。


偷梁换柱


  孙先生的爱车因交通事故被送到4S店维修,尽管知道4S店维修价格高,但因保险公司全额理赔,面对8000元的账单也就无所谓啦。时隔不久,孙先生的车到另一家维修站检修车辆,发现上次4S店换的保险杠居然是旧的,再仔细验看,另有两个部件是旧的。气愤之余,孙先生找到该店,负责人称是维修工个人行为,最后将旧件全部更新,才解决纠纷。


维修陷阱揭秘


  为了揭开汽修企业在维修中玩的种种猫腻,记者专门采访了哈尔滨市某汽车修配厂有10多年修车经验的李师傅,请他就常见的维修“陷阱”给车主提个醒,以防修车时上当挨宰,同时将识别方法一一道来。


●机油
猫腻 虚报油量


  即在加油过程中,一桶4升的机油,实际加了3.8升,剩下的0.2升机油,维修人员可收集成一桶卖给下一个车主。这个过程多数车主不可能知道,或者不好意思去追究计较。
猫腻 以次充好
  若凡你要加一次5升的机油,凯维修人员会先给你加4升高级别的,然后再加1升低级别的,如此混合后的效果对于一般车主来说没有太大感觉,但省下的油却被维修人员偷偷卖掉。


●机油格
猫腻 副厂件充正厂件


  在更换机油格时,维修人员会告知你换的是原厂件,但更换后却是副厂件。没有修车经验的车主一般很难识别,但使用寿命大打折扣。


●防冻液、雨刮水
猫腻 以水勾兑


  一般来说,防冻液在24万公里时需要换一次,假设需要防冻液7.5升,维修厂伙计却要你买8升,实际在加的过程中只加了5升,剩下的2.5升就是直接加了自来水勾兑而成。


●日常配件类
猫腻 以假充真


  现在汽车维修市场上除了从4S店、服务站流出来的正品外,多数都是副厂件。副厂件一般都不经过检验就出厂,没有合格证书,至于保修期等则是买卖双方私下商定的,有的甚至没有任何保修期。另外,除了副厂件充正厂件外,还有翻新件冒充新件,拆车件冒充新件等假冒伪劣行为。一般发动机以外的任何附属件,比如油封、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拆车件和副厂件较多)、三格、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刹车皮等易损件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猫腻 拆换配件


  此种行为不单单存在于个别不正规的维修部与维修厂,正规4S店维修厂也存在此种情况,关键在维修工。维修人员手上有大量已经使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老旧配件(比如较为隐蔽的传感器),把你新车上的配件都给换走了。


●维修类
猫腻 虚报工时费、维修项目


  假设你要进行发动机维修,谈好是1000元工时费,结果最后结账时,维修人员会告诉你,拆排气管需要多少钱,拆气门需要多少钱,把本来不应该收费的项目也变相强制收费,或者强制换掉,把本来应该修复的也强制换掉。还有多报工时费,尤其实在维修项目多时更会如此操作,车主一般也很难去仔细检查核对这些收费项目。先斩后奏也是维修店一种惯用伎俩,修理行业内部俗称“打闷包”。在修车时并不说明有哪些问题,在交车时才说检查发现还有些什么问题,已经一并修复,而账单往往把人吓一跳。


猫腻 假充氮气


  这个猫腻一般人想象不到,因为它关系到夏季高温汽车的行车安全。由于设备老化,制氮设备制造的氮气浓度达不到标准,但是维修厂的伙计却是装模作样地在给你的轮胎里充氮气,实际上充的基本是空气。
猫腻 用火碱代替清洗液
  有些路边店会用火碱代替专用的发动机清洗液,用火碱清洗发动机会加速其中的塑胶垫的老化。清洗过后使用不久,发动机的塑胶垫就会失效,车主又不得不再换塑胶垫。


消协建议
  黑龙江省消协提醒车主维权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汽车保养过程中,别听商家忽悠,更换零配件要慎重。
  二是维修时不要忽视自己的知情权,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要眼见为实。
  三是维修前要问清楚工时和更换零配件的价格,同时汽车消费者要学习了解汽车的相关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谨慎选择汽车维修店,仔细察看是否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相关的行业技术审查合格证,以及相应的人员、设备及场地条件等;车主在维修车辆时,一定要事先签订书面合同,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不轻信维修店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一定要保存好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