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味的经典广告语:- 老乡见老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57:57

老乡见老乡

  • 发布日期: 2011-05-28 00:00
  • 作者:朱 辉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是一句流传了许多年的俗话。不过近些年江湖上却对此进行了修改,变成了“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其实老乡形形色色,并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老乡在异乡相遇,无论是否发自内心,彼此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激动。不过上海人似乎是个例外,我多次在异地遇见过一口上海话的老乡,忙不迭过去用“乡音”打招呼,每每对方并没有过激反应,多半只是淡淡地说:“哦,你也是上海人啊!”记得以前在三峡库区工作,同一办公楼里有一家上海企业办事处,便常去串门,聊聊闲天。某次,他们晚餐吃大闸蟹,吃完之后,他们经理用牙签剔着牙到我们门面来“晒幸福”,感慨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居然还能弄到大闸蟹。该经理走后,我的同事们都很是鄙视,说他连几个大闸蟹都不愿和老乡一起分享。

年轻时,我从上海来到武汉定居。武汉人在外地相遇,感觉温暖得多。“伙计,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老乡!”武汉人的大嗓门仿佛专门为他乡偶遇准备的,辅之以互相拍打后背的亲热肢体语言。一幢楼里但凡有几家武汉驻外机构,今天你请客,明天他召集打麻将,总是热闹得不得了。不过武汉毕竟不是北方,老乡之间两肋插刀是不大可能的。某次,楼里一武汉商户与人扯皮,大有发展成武装冲突之势,他们经理紧急派人请我们去助阵。我们私下简短地讨论了一番,认为虽然是老乡,虽然平日吃吃喝喝,不过交情还没有到可以去流血牺牲的程度。于是虽然都去了扯皮现场,但都留着后手,见势不妙,保全自己要紧。所幸最终没有打起来,面子保住了,今后老乡之间还能一起吃吃喝喝。

除去地域文化差异,都处于相对弱势,需要互帮互助才能生存的老乡,彼此会更团结一些。我们现在的办公楼下有许多小餐馆。某次,湘菜馆里几个中年男人在砸场子,一个个很凶恶的样子。我们想这回遭殃了,他们老板又矮又怂,怕是对付不了这些人。不料过了一会儿,居然来了两辆面包车,下来八九个湖南老乡,硬是镇服了那些闹事的家伙。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想到假如上海人在外地开餐馆会怎样?如何应付这些麻烦?不过据我观察,上海人好像很少会在外地开小餐馆。

说起做生意,当然是浙江人最在行。人们印象中东北人最讲义气,不过生意场上,浙江人最注重老乡感情。我认识一个浙江老板,低谷时亏得身无分文。远在西北的他,凭着一口乡音,在一座座城市都找到了肯管吃管住管车票的老乡,最后成功回到家乡。之后重新找机会,东山再起。生意场上充满风险,很少有常胜将军,为什么浙江人看起来大多较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老乡互帮互助,就像许多根筷子聚集成一把,就不那么容易折断了。

总体而言,现代老乡之间没有了古时候那种亲近的感觉,不过互相欺骗的毕竟是少数。老乡见老乡,起码比见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让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