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疼死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现出五个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24:49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现出五个特点

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

  由于省级相关的政策强力推动和资金投入,又有各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加快推进了全省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过程中,您总结,吉林省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业体现出了怎样的一些特点和特色?  

  [贾中原]:

  好,我们吉林省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速度快。2006年全省才有1860个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到2007年就发展到2660个,2008年发展到3602个,到2009年底就发展到5652个,我刚才提到,预计今年年底能达到7000个,年均增速达到44.3%,特别是2007年以来,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

  第二,建设标准高。畜牧业养殖小区总体要向人畜分离的方向发展。尤其新建、扩建、改建的小区,建设地点要远离居民区,符合城乡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要求。封闭式的畜禽舍,为砖瓦或彩钢结构。包括在水电路等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建设布局上,包括它的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粪污物处理区,明显地分离开。包括养殖场内部的净道、污道严格分开,符合标准规范。

  第三,建设规模大。规模化已成为当前畜禽养殖小区的趋势。几年来,经过新建和改扩建的养殖小区规模都比较大,到2009年底,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地区的生猪、肉牛、奶牛、家禽的饲养量已经分别达到了1377万头、382万头,5.8万头,3.3亿只。

  第四,建设主体多样。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呈现多元化投入的态势,建设主体的形式多样,主要形式有企业带动型、企业自建型、养殖户自主型,还有协会推动型。可喜的是,一部分养殖小区是由社会上的房地产商业、工矿企业的经理、餐饮业主等外界其他人士都投入建设的。

  第五,建设品种全。除了生猪、肉牛、奶牛、羊、禽等常规的畜种外,我们吉林省的其他畜禽品种规模化养殖比重也较高。像蜂、野猪、貂等。鉴于此,我们还要推动地方优质的畜禽品种发展。像吉林省独有的延边黄牛、长白山黑猪、吉林梅花鹿等畜禽小区的建设步伐。
明年将重点加大畜禽养殖的“标准化”内容建设 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

  发展问题上,有一些是共性的,您说的三难,有很多网民朋友,他们也非常关注。比如,第一个,您说的比重低,实际也有“规模”和“标准”并进的问题,网民提问:吉林省畜牧养殖“标准化”、解决质量安全上有哪些措施,目前看标准化的水平怎么样?

  [贾中原]:

  应该说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近两年在我们吉林省才刚刚开始起步,今年农业部也特地在大连召开了关于标准化工作的现场会。我们省畜牧局也在今年7月份召开了标准化养殖的工作会议。现在在畜牧业推行标准化是当前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明年应该把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纳入明年畜牧业,特别是在建设标准化规模场和小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它做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关系到养殖本身,更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产品的市场问题。所谓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畜禽良种化;二是养殖设施化;三是生产规范化;四是防疫制度化;五是粪污无害化;六是管理信息化。

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严格档案、兽药使用等管理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

  网民提问,已经建好的畜禽小区,是否都建立了畜禽养殖的档案,有专业人员管理?

  [贾中原]: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都应实行备案制度,各养殖场要建立养殖档案。县级畜牧部门负责备案工作和养殖档案建立的指导工作。

  [主持人]:

  网民提问: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的使用过度,是大家对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担心了。请问局长,如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使用的兽药、饲料企业进行规范的监管?

  [贾中原]:

  兽药残留超标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过度的问题,是目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的的关键问题。如何从监管角度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是我们各级牧业部门的责任。一是要加强对饲料的监督检查,禁止在饲料中违反规定添加和使用兽药;二是加强养殖环节监管,禁止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添加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养殖业者遵纪守法,增强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觉性。

  [主持人]:

  如果从管理的方面看,我们在已经建好的畜牧业小区中是否都能够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比如专业的兽医,监管养殖户在休药期严格执行休药制度,在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兽药的使用记录等等方面,能够提供一些直接的服务和指导?

  [贾中原]:

  从管理方面,一是养殖场(小区)实行备案制度;二是养殖场(小区)必须要建立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三是养殖场(小区)必须要配套建设消毒室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四是养殖场(小区)必须配备专业的兽医和畜牧技术人员;五是各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对养殖环节进行定期检查。
已制定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规划 推动落实扶持政策  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

  网民提问,已经建好的牧业小区,是否都具备了畜禽粪便处理的设施,在环保治理方面有硬性的政策规定吗?

  [贾中原]:

  这个问题,应该说从我们国内来讲,对畜禽养殖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应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应该说我们的差距在20年左右的水平。但是好在从国家层面,包括省里,现在都形成一个共识,发展畜牧业必须要结合环保、结合低碳经济,做好减排工作,要把它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制约我们畜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我省已经建设的牧业小区,大部分的粪污处理还是简单的发酵和隔离堆放,以便直接还田。沼气、有机肥等利用方式还只是少部分。畜禽粪污的处理要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利用化三个原则。目前省畜牧局已经制定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规划,并着手制订相关的扶持政策,以便积极推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工作。
加大投入 推进牧业合作组织建设 落实用地政策 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

  刚才您介绍了一些目前在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网民也提出了他们关于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问题,针对这些确实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来说,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在政策制定的时候有统一的规划考虑吗?有针对性解决的具体措施吗?

  [贾中原]:

  按照我们的规划和畜牧业发展方针,我们认为制订好发展规划,出台好推进措施,把握好以人为本,开发好资源优势,理顺好发展脉络,我省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肯定会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继续加大对畜牧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科研投放的力度,依托区域的资源优势,开发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形成以三黑猪、有机猪、长白山黑牛、富养蛋等绿色有机产品,引导企业开发,提高加工水平,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二是推进牧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按照农民合作社法,政府应当加强组织引导和扶持,对新型牧业组织,在政策、法律、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牧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的经营水平。

  三是加大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湿度规模饲养转变,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除了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专项资金外,各市县每年在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加快畜禽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健康养殖,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一个大的突破。

  四是建设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协调银信部门,扩大资金规模,降低规模养殖信用的贷款门槛,放宽信贷的限制条件,在扩大财政牧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的同时,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选择发展势头好的畜牧龙头企业参股,政府再安排一定的资金,组建畜牧业担保公司,为畜牧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使畜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是落实土地政策。根据国家防疫法的规定,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安排畜禽的养殖用地,农村经济、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的总体利用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用地,按照农业用地来管理。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各地应为畜牧业发展预留出充分的养殖用地,协调解决林牧、农牧、草牧的用地问题,研究制订养殖用地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
全省各地已经成立了20个畜牧业贷款担保公司   2010年12月8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贾中原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间,介绍吉林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情况,并回答了网民提问。

  [主持人]:还有网民提问,他提的和您刚才谈的“三难”之一相关了,就是贷款难的问题,他说:养殖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低,搞养殖的没有钱,有钱的不搞养殖,希望政府加大贷款的扶持力度,才能让从事养殖行业的人坚持下去,才能更好地发展。

  [贾中原]:

  因为畜牧养殖和种植业不同,种植业贷款相对来说数额比较少,解决种子、化肥、农药的问题,但是畜牧业养殖,特别是养肉牛也好、奶牛也好,资金量是比较大的,周期比较长。贷款难,贷款门槛比较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养殖业融资难的问题,经国家农业银行的批准,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业银行畜牧业贷款中心,专门为畜禽养殖加工提供贷款服务。相应的,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省各地已经成立了20个畜牧业贷款担保公司,为养殖业提供贷款担保,有效地缓解了养殖户贷款难的问题。但是,这只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现在畜牧业贷款难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觉得还是有一段路程要走。

陕西宝鸡市上半年畜牧业规模养殖呈现五大特点

    一、  政策效应显现,规模以上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今年虽春末夏初“猪流感”的爆发,给全市畜牧业养殖尤其是生猪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猪肉价格呈现下滑趋势,为了稳定全市生猪的发展,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陕西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备案的意见》(宝政发【2009】54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发展的政策,各县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市场监管,扶持奶牛、生猪这两个影响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大的重要产业,并对规模养殖户给予资金扶持,使该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和养殖数量稳中略升。

    二、养殖规模户增加。据规模以上畜牧业统计监测调查,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全市监测规模以上养殖大户(企业、小区、农户)435个,其中:企业单位32个,比一季度增加1个,小区84个,与一季度持平,养殖大户319个,比一季度增加4个。

    三、养殖规模继续扩大,畜禽存栏和出栏同步增长。据规模以上畜牧业监测统计调查,二季度生猪存栏119241万头,比一季度增加1.56万头,增长15%,其中能繁殖的母猪1.3万头,增长8.3%;出栏猪5.44万头,比一季度增长19%;牛存栏2.39万头,比一季度增长4.6%;羊存栏3252头,比一季度下降1.7%;家禽存栏119.39万只,比一季度增长9.7%。

    四、畜禽生产成本基本稳定。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管饲料、水、电等价格略涨,但对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消耗影响较小,规模养殖猪、牛、羊及家禽的头、(只)均生产消耗基本稳定。按规模以上养殖户畜禽存栏量测算,二季度规模养殖猪的头均生产消耗230元,比一季度下降2.8%;牛的头均生产消耗480元,与一季度持平;羊和家禽的只均生产消耗31元和9元,与一季度略减。

    五、畜产品价格比一季度有所回升。由于一季度“流感”的影响,市场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二季度政府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公众正常消费,畜产品销售价格比一季度有所回升。二季度全市活猪平均收购价格12.4元/公斤,较一季度增长2.1%,肉牛平均收购价格16.4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长1.7%,羊平均收购价11.3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长1.3%,家禽平均收购价6.5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长1.1%,鸡蛋平均收购价5.5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长2.3%。
发展特色养殖 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齐齐哈尔管理局特色养殖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齐齐哈尔管理局把发展特色养殖业作为落实“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引导职工发展以特色养殖为主的自营经济,这一举措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职工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发展特色养殖业的重要意义  齐齐哈尔管理局已有多年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历史,一直以来,管理局把以发展特色养殖为主的职工自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点,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向、技术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管理局特色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齐齐哈尔管理局特色的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之路。“十一五”末期,全管理局职工自营经济总产值达到18.33亿元,实现利润7.65亿元,从业者人均收入达到13658元,职工自营经济已成为管理局新的经济增长点。二、齐齐哈尔管理局特色养殖业的三大特点  一是养殖总量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年底,这个管理局大鹅养殖户达2391个,大鹅养殖孵化基地孵化鹅雏90万只,养殖大鹅135万只;蓝狐养殖户发展到600多个,养殖商品狐两万多只;草原生态鸡(蚂蚱鸡)养殖户达500多个,养殖生态鸡45万只;生态鸭养殖户900多个,养殖生态鸭16万只;生猪基地饲养生猪3.5万头,其中,537个养殖户养殖有机猪3777头;梅花鹿基地饲养梅花鹿668头,养殖户发展到10多个。  二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这个管理局特色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460余户,其中,生态鹅规模养殖大户150余个、草原生态鸡规模养殖大户50余个、生态鸭规模养殖大户30余个、狐貉规模养殖大户10余个。全管理局创办养殖协会14个、专业养殖合作社8个,生态鹅、生态鸡的养殖规模居垦区前列。同时,巴马香猪、火鸡、肉鸽、肉兔、大雁等特色养殖也步入了规模发展阶段。  三是养殖效益不断提高。由于特色养殖市场好、效益高,已成为职工增收的新亮点。大鹅养殖效益为每只10~30元,蚂蚱鸡的纯效益为每只20~40元,蓝狐的养殖效益为每只600~800元,貉的养殖效益为每只200元以上。全管理局基地发展态势良好,特色养殖已成为助推管理局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支点。三、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养殖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的高低、畜产品消费量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特色养殖业是农业经济增长和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转移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领域。特色养殖具有投资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小,易操作、较稳定、短平快的特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二是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的需要。齐齐哈尔管理局所属的11个农牧场分别地处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周边,这种地理优势有利于管理局发展围城经济。这11个农牧场的水资源和草原资源都比较丰富,其中有7个是牧场,且拥有垦区乃至全省最好的草原带。全管理局有草原70万亩、森林80.56万亩,资源优势为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了强大基础。  三是职工致富的需要。通过引导广大职工发展特色养殖业,可以带动加工、仓储、生产服务、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助推职工增收致富,促进管理局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  四是打造农牧业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的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管理局的水土资源,有效地转化粮食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管理局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屠宰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保障管理局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推进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途径  齐齐哈尔管理局已具备了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林下资源及充足的水资源为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了前提条件;二是饲养经验丰富。这个管理局的广大职工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在发展各种特色养殖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同时,按照市场需求探索出多条可行道路,为发展特色养殖业奠定了基础;三是走多元化道路。在开发养殖业市场的同时,另辟蹊径,逐步创新多种养殖模式;四是注重服务理念。技术人员的全方位服务为发展特色养殖业提供了可靠保证。  基于上述优势,这个管理局确定了特色养殖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畜禽养殖业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打造绿色品牌,发展围城经济,推进规模经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化格局,全面提升管理局特色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和职工增收。今年全管理局力争实现自营经济总产值20.48亿元、利润8.25亿元,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养殖大鹅122万只、草原生态鸡60万只。  发挥优势,科学定位。特色养殖业发展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国内外市场,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特色养殖产品,培育和创造管理局特色养殖产品的品牌优势。在发展特色养殖业中,要特别注重研究投资少、见效快、管理工艺简单、附加值高的产品。要根据地域、环境、资源、自身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看准一个发展一个,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模式。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一是结合管理局“十二五”规划,制定特色养殖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促进特色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适度规模、人畜分离、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规模化特色养殖业用地,将养殖业用地纳入规划。二是引导动员养殖户由兼业养殖向专业养殖转变,重点发展专业区、专业户,形成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养殖,集中连片,形成养殖板块、养殖小区。以培育和发展养殖大户和专业区为突破口,总结历史经验,继承过去良好的传统和做法,提倡户均养殖保总量的办法,以大户养殖扩规模、提层次、增效益,努力形成农场推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干部促动、合作联动、户户都动的新格局。  典型引路,综合示范。典型引路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的有效途径,示范推广是扩大规模养殖效应的可行之路。一是着力发现和培育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典型,做到有样可学,并加以总结推广。二是各农牧场要着重挑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具有较好效益的规模养殖示范场(户、小区)作为发展的典型进行重点扶持。三是从当地资源、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出发,加强对规模养殖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实施规模化经营,促使职工由分散养殖向“一户一规模”、“一区一品”、“一场一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养殖转变,扩大养殖业覆盖面,产生规模效益。四是按照做优做强、重点扶持的思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养殖小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养殖小区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规模,形成产业。发展规模特色养殖业,必须依靠龙头企业,走产业化道路。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养殖发展。二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增强规模养殖企业、养殖场(户)业主的投资信心,确保规模养殖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要突破关键环节,使特色养殖业加快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社)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按照品种、资源、地域等条件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职工的组织化程度。  分类指导,全程服务。以协会、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依托,组建各行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协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协调、维权、管理、服务等职能,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产品开发,做好市场分析和预测工作,培养经纪人队伍和销售队伍;对自营特色养殖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注重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全程跟踪,确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在特色养殖业发展中进行全程服务,跟踪问效。五、加强对特色养殖业的组织引导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加快特色养殖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落实职责。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作业区、管理区重点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态势,争取用1~2年的时间把特色养殖业抓出成效;二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制度,把特色养殖业纳入全管理局经济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把特色养殖业生产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农牧场及管理区、作业区,对完成任务好的农牧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力度不够、完成任务较差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三是积极奖励。要鼓励技术干部领办、创办养殖业发展基地,对在养殖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达标小区和规模大户,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完善扶持政策。要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为特色养殖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一是管理局每年要划拨扶持特色养殖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各农牧场也要拿出相应的扶持资金对特色养殖户进行扶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职工从事特色养殖。二是按照“整合资源,推进发展”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殖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管理局特色养殖业的产业化进程。  加强督促检查。管理局不定期派出督导组对各农牧场特色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报进展情况,确保特色养殖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激励后进。  齐齐哈尔管理局特色养殖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特色养殖业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产业,成为养殖户的立命之本,发展前景广阔。

畜禽养殖:规模猪场发病特点及防控理念

现代化养猪业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企业化、生产工厂化、销售市场化。最终的目的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存有两大风险,即疾病风险和市场风险。单就疾病风险而言,对养猪企业来说起着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保障猪只的健康和有效的控制疾病,就越发显得重要,既有一整套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适合养猪企业特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又有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疾病控制系统。——闫恒普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特点:
  条件性疾病增多(料源性、药源性、管理性疾病、遗传性疾病);
  新的传染病增多;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普遍存在;
  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发生改变。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理念
  由于猪饲养(生产)模式的改变,猪只的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遗传育种、营养调控、生产工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技术、卫生保健等相关技术的综合配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猪只的生产潜能(遗传潜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猪者的经济效益。同时猪只生长速度的加快,饲养密度大,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猪只疫病的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规模化养猪场由疫病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大。其特点为旧的传染病没有消灭,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料源性、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给规模化猪场的兽医技术人员对猪病的控制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对猪病进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专业兽医学理念和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控制方案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控制原则应该从综合措施方面考虑,由“坐堂”兽医,“有病则治”的兽医理念改为“无病先保”的理念,由兽医专科理念改为兽医、畜牧等综合保健理念,使每个兽医技术人员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规模化养猪的疾病控制不单是打疫苗、用药物治疗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猪场的选址、建筑布局、环境控制、生产工艺、选种、饲料、饲养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因此不但要求兽医技术人员具备有综合知识和能力,而且必须制定一个适合规模化养猪的疾病控制方案,总的指导原则为“措施前移,无病先保,逆向思维。”
  规模化猪场猪只保健的五大环节:猪场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生产工艺与饲养管理技术、饲料和营养、药物的使用。
  一、猪场选址及布局
  选址:
  猪场选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应建立在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地势较高、干燥、排水良好,无有害气体及其它污染源。距离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1000m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2000m以上,周围必须有围墙等有效屏障。
  布局:
  基本要求做到“四区分置”、“三点饲养”。
  四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污物无公害处理区。
  三点:公猪、母猪、产仔饲养点;保育猪饲养点;生长、肥育猪饲养点。
  猪场建筑布局应该分为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污物粪便处理区,各区间设有隔离墙和消毒设施,生产区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分阶段顺向排序,防止生产回流。分布原则为生产区在管理区、生活区的主风向下侧方向,病猪隔离室、解剖室、污染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区在生产区的下侧方向,各饲养点之间设绿色隔离带,净道、污道分开。人员、物资、猪只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粪便运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二、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
  清洗、消毒、通风、换气、供电、供水、供暖、防暑、降温,对猪只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许多规模化养猪场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如何解决通风换气与增温、保温的矛盾,是每个规模化猪场必须解决的问题。
  环境温度对各阶段猪只的影响
  种猪:最高临界温度为25℃,最低临界温度为15℃。高于最高临界,采食量下降,同时对繁殖性状产生影响。仔猪:环境温度低于临界线引起拉稀、生长慢。
  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减慢,出栏时间推迟,同时易感呼吸道疾病。
  空气中有害气体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氨气——主要引起呼吸器官病变以及神经、肝脏、心肌损伤,使之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升高,生产力下降。
  硫化氢——在损伤呼吸道的同时,引起结膜炎及呕吐、拉稀等胃肠道疾病。
  二氧化碳——使机体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体质虚弱、增重缓慢等。
  一氧化碳——由于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可使机体快速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
  灰尘——可携带病原传播,可与皮脂腺和表皮微生物结合,继发皮炎,还可引起呼吸道炎症。
  解决方案:
  采取强化措施保证空气质量。
  1.夏季应采用湿帘降温和滴水降温;冬季应采用正压通风供暖。
  就是将热源置于猪舍外边,通过机械强制通风,向猪舍内吹热风,在排出有害气体的同时,又达到了增温效果。
  2.采取地热供暖(母猪、肥育猪)
  母猪和肥育猪改暖气供暖为地热供暖(有热坑头的感觉)。通过试验,生长育肥阶段拉稀减少87%,弱猪减少91%,患结膜炎的减少98%,生长速度加快,健康水平提高。
  三、生产工艺与饲养管理技术
  规模化养猪生产为工厂化,需要常年均衡生产,并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性和生长、生活方式来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以完成生产计划,达到最佳生产效率。因为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疾病是制约生产效率的关键,也是影响生产效果的特定因素,所以在制定生产工艺及技术路线的时候,要求生产工艺在保证完成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给猪只的健康保证提供条件,严格执行全进全出。
  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五阶段饲养法)
  配种→妊娠→产仔→育仔→生长育肥→上市
  生产母猪的繁殖生产为循环周期性,自断奶发情配种(后备母猪自初配)开始经怀孕(114天),哺乳(28天),断配期(4-10天),每个生产周期为146-152天。
  产出的小猪:经出生哺乳(35天),保育(35天),生长肥育(90天),生产过程为直线生产,达100kg体重日龄160天左右。
  技术路线:周节律、连续均衡生产、早期断奶、单元隔离饲养、全进全出。
  建筑要求:依据规模大小、以周为节律设定生产单元。
  以年出栏万头为例(每年按52周计算):
  生产母猪600头
  分娩率为85%
  执行28天断奶
  年产窝数:
  600×85%×365/(114+28+7)=1250(窝/年)
  每周产窝数:
  1250/52=24(窝/周)
  应该设定生产单元
  产仔单元:6个单元,每个单元设28张产床,共计168张产床
  保育单元:同产仔
  育肥舍:15个单元。
  饲养管理:
  以周为单位设定生产程序
  星期一:配种、防疫注射
  星期二:配种
  星期三:母猪上床、空怀转妊娠
  星期四:母猪断奶、产房仔猪转育仔
  星期五:育仔转育肥
  星期六、日:全场清理卫生,清洗消毒,随机。
  每周生产指标:
  母猪断奶24-28窝
  补充后备4头
  配种28头
  上床母猪24-28头
  只有完成以上生产指标才能达到全进全出的目的。
  以周为节律生产的优点,既能提高仔猪整齐度,又能给全进全出创造条件,由于采取集中配种,集中产仔,使同批仔猪日龄差缩小,便于管理和全进全出。
  通过试验表明:
  周节律生产的日龄差在2-3天,整齐度高,健康水平高。
  非周节律生产的日龄差在7-10天,整齐度差,健康水平低。
  28天断奶比21天断奶“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减少58.8%,而且健康程度提高,生长速度加快,因此说明,断奶早晚与“仔猪断奶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饲料和营养
  规模化养猪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猪的日粮——饲料。饲料的质量不仅是营养平衡的问题,也是控制疾病的重要环节,所以规模化养猪从疾病控制角度讲,饲料的卫生安全必须放在重要位置,由于受传统养猪理念的影响,养殖者往往不重视饲料对猪只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最近几年,由发霉变质饲料引起的疾病尤为突出。如霉玉米中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免疫力下降,消化道疾病以及由于滥用促生长剂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都与饲料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主要症状:不发情、准胎率低、流产、产死胎、产后无乳等,小猪和育肥猪表现生殖器水肿、呕吐、拉稀、便血等严重消化道病变,并能造成免疫失败。
  防治方法:
  ①严把饲料采购关、饲料加工关、饲喂关;
  ②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③有条件的适当搭配青绿饲料。
  五、药物使用
  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规模化养猪控制疫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猪只的生产工厂化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猪只的发病规律出现很大变化,阶段性、群体性、多源性较为突出,虽然使用高规格的药物,效果也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滥用药物的现象,给机体增加了负担,使其抵抗力下降。由于长期滥用抗生素,病原微生物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造成疾病的循环发生,很难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工厂化养猪,猪只是按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流动。所以,出现了感染期(潜伏期)和临床表现期不在同一个阶段,而是跨阶段发生,传统的兽医学(有病就治)的理念是很难解决的。同时,工厂化生产有严格的工艺流程,猪只的类别和年龄接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相对一致,又给我们控制疾病创造了条件。
  鉴于规模化养猪场猪病发生的新变化,我们也必须更新观念,制定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药物保健方案,使之程序化,达到理想的效果。
  建立四大程序:消毒程序、免疫程序、驱虫程序、药物保健程序
  技术路线:“措施前移,无病先保,逆向思维”
  1.摸清本场疾病的种类、发病阶段和规律。
  2.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跟踪监测,适时调整。
  3.根据疾病的发生阶段和疾病种类制定药物使用方案,及时记录观察防控效果并进行调整。
  4.发生疾病后,首先确定发病时间在本阶段还是在上阶段,为制定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要点:免疫接种必须在有效保护期进行;药物控制必须在疾病感染期给药。
  观念: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给猪只提供一个卫生、干燥、洁净(空气)、舒适的生活环境;最有效的“药物”是能够提供猪各生长阶段营养需要且安全的日粮。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养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掌握规模养猪中疫病的流行特点,对疫病的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1. 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特点

  1.1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猪场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猪只密集,传染病具有很大的流行潜力,病原一旦侵入,则呈现高速繁殖,急剧传播,引起疫病的爆发。有文献指出,当有一头携带病原菌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n)的关系是N=n2-n。例如,一个拥有1000头猪的群体与一个只有100头猪的群体相比,疫病流行的速度相差110倍。另外,规模化养猪实行分段式饲养的工艺流程,使猪只在生产中的流动性大为增加,在各群体中蔓延流行的速度也加快了。

  1.2接触传染性疫病增多。规模化养猪实行高密度大饲养,集约化经营,从而使猪只彼此间距变小,一些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如猪疥螨、猪痢疾等的传播性变得极为容易。

  1.3应激性疾病增多。由于规模化养猪中需要不断进行转群、称重、分群和并群,导致群体中争夺位次的斗架增多。生产者为了能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能,使猪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之中,必将使猪的应激增高,从而使得那些敏感猪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下降,一些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疾病如胃溃疡、应激综合症成为多发病。

  1.4“引进”疫病增加。当前我国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且许多种猪场猪群健康水平不高。许多商品猪场种群来源不固定,多途径购买种猪,又不了解引进国(场)疫病发生情况,以及缺乏有效的隔离、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使得不同地域间、不同繁育体系间疫病的传播越来越多,如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伪狂犬病等。

  1.5疫病出现非典型化。由于免疫水平不高,尤其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等原因,一些重大疫病病原体毒力增强或减弱,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面貌出现,如教科书上描述典型猪瘟已较少见,而非典型猪瘟经常发生,有些病原毒力或抗原型出现新的变化,虽然已免疫接种,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而出现免疫接种失败,造成疾病的发生。

  1.6细菌性疾病发生率增高,治愈率低。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商品流通的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加上长期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饲料,导致猪的细菌型传染病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猪的细菌性疫病如猪链球菌病等控制难度加大。

  1.7混合感染增多,病情复杂,危害加大。在猪疫病流行过程中,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混合感染的病例所占比例便很大,如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伴发猪瘟,猪气喘病伴发猪肺疫等。疫病的混合感染给正确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治疗造成很大障碍,因而危害很大。

  1.8以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普遍存在并愈演愈烈。近几年,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繁殖障碍型猪瘟和猪弓形虫病为代表的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致使许多规模猪场发生高比例的流产、死胎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9缺乏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人才。许多规模化猪场缺乏熟悉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的兽医技术人员,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远远落后于养猪业的发展速度,使得疫病控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和净化。

  2. 防治对策

  2.1加强法制管理,健全防疫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体系,严格实施和执行《动物防疫法》,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在畜禽疫病控制中的作用。

  2.2经常学习和了解国家、政府有关畜禽生产的法律及政策。全国各地家畜传染病发生的种类、流行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变化,政府应通过一定的形式,及时报道各地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疫政策。掌握了这种疫病动态和政策,猪场就可以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病的传入。

  2.3建立和完善畜禽疫病监测体系,加强重大疫病的疫情监测,使疫病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尽早预报、尽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措施。

  2.4 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符合猪传染病特点的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强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

  2.5提高兽医人员、检验人员、养殖人员以及广大的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各级防检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疫病监测、诊断、防制水平。

  2.6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实行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等规模化养猪中重要的技术措施,这样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阻断和控制疫病病原在猪群间、种猪与仔代间的传播,有利于猪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扑灭、净化。

  2.7规模化养猪业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要建立种猪生产与销售标准,强行规定种猪场必须没有某几种疫病,使得各级猪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种群供应较为固定,这样不但能保证商品猪的质量,更可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间的横向传播。

  2.8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保证猪群正常的生产,必须有效地控制猪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猪舍内环境这些条件一旦达不到要求,极易损害猪的健康,降低其抵抗力,病原体将易于侵入猪体而使疫病发生和流行。

  2.9必须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对猪实行标准化的饲养,否则,不仅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也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一些条件性病原体所致疫病极易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