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什么意思: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51:21
引言:
(一)教育科研的"两规"要求
1.规划。
⑴突出重点,推动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塑造地区和学校个性,体现"深度"和"高度"。
⑵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2.规范。其涵义是运用教育科研方法论开展教育科研,以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和水平。
教育科研的规范化按时间要求包括:
⑴前期研究规范化
① 选题和陈述假设规范化  ② 制定研究方案、论证研究方案和填写申报、评审书规范化
⑵中期研究规范化  ③ 实施研究规范化  ④ 整理和分析资料规范化
⑶后期研究规范化  ⑤ 解释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规范化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
1.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把握
⑴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⑵本课题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2.课题研究的清晰度,主要是课题界定、针对问题、研究目标、指导理论、操作方式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清晰度
3.研究人员的条件
4.周围的环境条件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是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
(一) 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 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三) 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一)课题名称。
要求:简明、贴切、清晰。如:学生电子成长记录的研究和应用
(二)课题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问题,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的涵义。方案设计的许多内容将由此发出去。
科学的课题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内容和活动切题,防止研究目标和方向的转移或使研究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例: “电子成长记录” 课题
利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反映学生多个方面的努力,进步和成就。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在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学生成长记录”子课题选题:
1、生成长记录的项目(认知、情感、技能等)以及对应的评价和记录方法;
2、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对实现“电子成长记录”的影响;
3、网络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模型的构建;
4、学科知识单元或活动单元的形成性评价如何设计;
5、如何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6、如何发挥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7、如何通过“电子成长记录”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8、如何通过“电子成长记录”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9、“电子成长记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理论与实验数据);
(学生、教师、家长的个案研究;实验班形式的研究;不同素养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问题。可说明:
1.研究原因。
具体说明:
(1)时代背景。用以说明研究者选用的新的社会参照标准。
(2)针对问题。说明根据新的社会参照标准的要求,本课题试图解决的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总课题所列问题要包容子课题旨在解决的问题,防止各说各的互相矛盾。子课题要根据总课题所列的某些问题作具体说明。
旨在解决的问题要与研究目标、指导理论、研究内容及操作变量等相呼应,前后照应,防止相互分离。
(3)学生发展的需要。
(4)学校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新要求变为现实。如果这些要求不能实现,不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影响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综合国力及其在21世纪的竞争力。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我国人才的质量。因此,
新要求必须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素质,变为学校的管理。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建立学习、交流和沟通的信息化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切合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实践。评价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急于突破的瓶颈。
评价的多元化、实时化、网络化、过程化、质性化、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
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 课题研究的对象。
可说明:
1.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对象的代表性
2.根据统计学要求推算研究对象的数量
3.通过前测对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进行等化处理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和对照对象。
对象可以是:  自然班、学科组、活动组、学生个体、教师、家长等
(五)研究思路。
可说明:
1.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研究必须围绕假设进行,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说明研究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
―――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思、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学科能力提高。(分学科细化)
过程把握好了,最后结果一定质量高。
2.指导理论。主要说明原理性理论。要求:
(1) 少而精
(2) 针对"问题"
(3) 能指导操作
(4) 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可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防止搞成目录式,似贴标签。
建议研究:新课程理念和标准、学习理论(人的发展)、网络教学设计理论、
评价理论(过程性评价)、
3.研究目标。独特的研究课题应有独特的研究目标。表述时要注意顾名思义、切题、个性化。作为应用性研究课题至少说二点:
(1)研究目标。也称中介目标、自变量。即解决问题的对策。常简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径、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
① 针对课题界定和"问题"
② 体现先进性。在收集和研究相关情报资料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
③ 如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时,则要分别说明。
注:每个实验教师都应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从“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如:用哪些方法,如何操作,来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标。
(2)学生发展目标。也称教育目标、因变量。常简述由于实施上述操作,学生发展将如何。注意:
① 针对课题界定和"问题"
② 理顺逻辑关系,如说直接目标1,由此导致目标达成2、3……
③ 与研究目标构成函数关系: (假定其它因素作用为零的情况下)
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①主动学习意向逐渐增多,自身价值得到增强。
②学习动机由外部转向内部,学习持久性和效果更高。
③学习空间大大扩展,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别需要。
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愉悦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⑤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发挥和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
⑥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⑦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得到加强。
(六)因变量及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要求:
1.分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因变量,将其分解为若干子级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2.根据子级目标确定能够检测目标是否实现的资料与数据类型,及观察判断方法
3.设计好相应的检测项目统计表格
例: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指标:
准则
总是(4分)
基本上(3分)
有时(2分)
很少(1分)
得分
主题
主题明确、有创意、有吸引力,能够激起参与者的兴趣。
发言
准备充分,发言有条理、清晰、简练,易于他人理解,能够提出对他人有所启发的信息或者问题。
聆听
主讲和讨论期间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并且善于从别人发言中获取信息。
参与
每次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学员之间相互影响,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讨论的主题有所贡献。
合作
乐于与别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领导能力
善于引领讨论,讨论效率很高,遇到问题,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不出现跑题现象
(七)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说明:
1.自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1)明确每一自变量的操作原因。(2)明确每一自变量的操作规范,将方法化为方式,并体现先进性。如说"模式",则按"模式"要素分别说明规范要求。(3)规范操作
2.无关变量的操纵与控制
(八)研究方法和设计逻辑。
可说明:1.研究方法。说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教例研究、问题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
例: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2.设计逻辑。说明如何取样,绩效如何反映。
必须根据实验研究的目标,来确定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方向,种类和数量。
在收集初始性资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由于很多课题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或其它方法而不是实验法,所以不设对比班,因此,一般就不会收集对比班的有关资料。这时的初始资料应当主要是被试对象的有关初始资料,如有可能,也应当尽可能收集一些与被试相似的其他对象的初始资料,以便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时使用。
收集初始资料方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 、观察法、测试与考核法、相关资料检索法。
(九)预期研究成果。可说明:
1.研究报告 2.其它论文 3.专著 4.音像资料 5.典型教案 6.教具学具(含课件)等(附鉴定材料:①主件:研究报告;②附件:有关研究的支撑性材料;③研究工作总结)
(十)研究步骤及进度。
可说明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规定时间、明确责任、计量成果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可说明:
1.课题研究的类别。说明是独立课题,还是集体课题。如果集体课题,则要说明如何分工协作。
2.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说明是集体研究式、总分协作式还是纵向分层式研究形式。
3.相关人员的分工及职责等。
(十二)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可说明:1.人员保证 2.策略保证 3.经费和物质保证 4.机制保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