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妍麻雀:转型期尤须抓好“具体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3:11

转型期尤须抓好“具体民生”(谈治论理)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03日  14 版) 

  民生是和谐的基石。这些年,发展民生成为各地政府的主题词。然而,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地方的民生投入轰轰烈烈,老百姓却知之甚少;一些地方的民生数据很漂亮,却有人直言自己“被平均”了。那么,如何确保发展民生“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如何实现民生覆盖“一个都不能少”?

  

  特邀嘉宾

  陕西岚皋县委书记  鲁  琦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竹立家

  

  治理者说

  鲁  琦

  忽略了群众表情和个体冷暖的发展,注定是不完整的

  发展民生需要关注“个体冷暖”

  岚皋县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县域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与过去相比,我们抓民生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但与此同时,问题随之而来:什么样的民生工程能普惠大众,而不至于成为形象工程?什么机制才能确保民生工程真正为民,而不是见物不见人?

  忽略了群众表情和个体冷暖的发展,注定是不完整的。抓民生,关键要求真务实,为此我们在发展中坚持改善“具体民生”,从解决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最现实、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出发,研究确定了“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工作目标。

  所谓“十个一个不漏”,就是指:适龄孩子一个不漏地接受义务教育、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一个不漏地接受技能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一个不漏地享受蛋奶营养早餐、城乡群众一个不漏地享受医疗统筹服务、农村妇女一个不漏地享受免费妇科健康检查、城乡孕妇一个不漏地享受优生优育服务、计划生育户一个不漏地享受奖励扶助政策、孤寡老人一个不漏地得到集中供养、有困人员一个不漏地得到帮助、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干部职工家庭一个不漏地住一套保障房。

  “十个一个不漏”抓民生,重点在机制保障。一是摸清底子。建立动态管理档案,统筹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避免遗漏。二是舍得投入。牢固树立“为群众办事花再多的钱也值”的思想,每年捆绑项目和财政资金总额50%以上的比例投入民生事业,保证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建设和民生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严格监管。实行项目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调度、落实全程监督等制度,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套班子专抓、一名干部负责、一个小组督查、一套办法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任务落实。四是强化考核。大力推行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和效能工程,实行领导个人、领导班子和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三位一体”考核,针对民生重点工作,把县级干部、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全部纳入考核,夯实工作责任,定期排名通报,实行一次末位诫勉谈话、二次末位通报批评、三次末位电视曝光、四次末位岗位调整、屡次末位降职使用的“五级末位追究制”,确保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正是在上述机制的保障下,我们在落实“十个一个不漏”方面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镇镇通油路、出县二级路”目标;在陕西省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蛋奶营养早餐”全覆盖;启动建设城镇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4000套,确保了无房群众和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岚皋县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信访“三无县”,并跻身陕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总结经验,我们认为抓民生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是必须实事求是、顺应民意。对于岚皋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改善和发展民生,必须突出重点,实行分类突破,循序渐进,努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二是必须统筹兼顾、普惠民生。改善和发展民生,既要解决大多数群众的共同利益问题,更要关注少数特殊群体的利益问题,做到政策普惠和特殊照顾相结合,真正让每一位群众均等享受发展成果。三是必须循序渐进、尽力而为。切实承担执政为民责任,对有能力解决的民生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有条件解决的民生问题要妥善解决,对群众迫切需要而又存在困难的民生问题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四是必须强化监管、确保实效。涉及民生的每一分钱都是救命钱,要一分不少地花在刀刃上,严防跑冒滴漏、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切实做到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

  

  旁观者言

  竹立家

  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发展新阶段,而民生发展是其核心内容

  发展民生在根本上是“理念问题”

  陕西岚皋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本不富裕,但其民生建设却做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特别是岚皋建立健全的“十个一个不漏”在制度上的有效落实,深刻表达了一个社会对“老少妇弱困”群体的民生关怀,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以“民心民愿民情”为念的“善政”情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发展新阶段,而民生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只要政府尽心尽职为民谋利,公共财政主要用于为民生利,我们整个社会的民生状况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群众就会满意,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实现。

  岚皋的民生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不仅于此。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具体地、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民生发展的样本。在一个公正的、合理的社会,其道德底线,是这个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或民生状况,它反映了社会公正实现的程度。

  岚皋以“十个一个不漏”为制度载体,把民生关切和善政情怀首先放到我们的孩子、老人和妇女身上。用并不富裕的公共财政,照顾好了这个社会最需要照顾的人。这不仅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具体落实,也明确了道德导向,匡正了社会风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岚皋的做法之所以具有标杆意义,是因为一个贫困县能做到的,绝大多数县只要愿意都能做到。我们经常讲到民生投入,而能展示民生投入实效的,对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公正有实质性推进的,最能使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投入,首先还是应该放到社会最应该照顾的人身上,全国的县级政府如果都能做到这一点,善政为怀民为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有一个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