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箭头推导符号:一得之言:新“读书无用论”的发生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6:21:30
一得之言:新“读书无用论”的发生机制http://view.QQ.com  2006年03月13日09:01   中国网  林金芳  我要评论(1114)

“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有报道称,现在在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的弟弟。(《长沙晚报》3月12日)

读书真的没有用吗,显然不是。据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以农业、工业为产业支柱的经济形态相比,现代经济则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意味着人人都得“终生读书”。然而,何以在农村又出现“读书无用论”呢?

人是理性的,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农民也有自己的理性,认为“读书无用”,自然也是建立在他们的理性选择基础之上。

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曾经指出,处于“传统主义”下的农民,其追求的并不是得到最多,而只是追求“得到够用而付出最少”。小农阶层的生活处于生存的边缘,诚如斯科特所言,“农民家庭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要生产足够的大米以养家糊口。”对于农民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发展。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理性”告诉他们,在一个两难问题面前,他们最终将选择“代价最小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不愿冒风险”是农民最大的特征。

农民认为读书无用,更多时候,并不是认为读书后的“期望收益较小”,而是现在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有政协委员曾经算过一笔账,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可以肯定,这大大超过了一个贫困农民的生存底线。如果连生存都无法继续,那么,发展对于这些农民来说,就只能是“天籁之音”了。

而且,不仅如此,现在还得冒着“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风险,这种风险,更是他们短暂一生中所难以承受的。相比,那些初中毕业就去外面打工的人,则不仅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而且,还能使生活有点起色。如果混得好,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有可能比不上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初中生。

新“读书无用论”,与文革、改革开放初那时候的“读书无用论”,是有区别的。在那时,“读书无用”意味着的是“书本知识贬值”,是“知识无用”。相反,现在的“读书无用论”,是“书本知识”太昂贵,以至于农民无法支付,或者支付,代价也太高。于是,经过两两对照,农民最终得出了结论:“读书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