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卡拉卡什么意思: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哲学的基本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14:02
原文地址: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长风 

[摘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哲学的中心主题不同,哲学基本问题也不尽相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近代欧洲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在肯定恩格斯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这一论断的同时,指出不能将它凝固化和绝对化,通过对以往哲学史的考查,说明哲学基本问题随着哲学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存在;主体;客体

 

  说起哲学基本问题,人们自然想起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规定及论述。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标准。凡是断定精神(思维)是本原的,是唯心主义;凡是断定自然界(存在)是本原的,是唯物主义。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肯定我们的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而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是不可知论。恩格斯的这一概括是符合近代欧洲哲学发展史的事实的,是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恩格斯提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便成为永恒的哲学基本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它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相对于一定的时间(近代)和地点(欧洲)而言的。事实上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问题也不例外。纵观哲学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看作是哲学基本问题发展的一个阶段,是近代欧洲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传统观点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

  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无不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作哲学的基本问题。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从世界的构成看,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大类,物质和精神或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最高范畴,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必然成为任何哲学体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第二,从人的实践活动看,实践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改造世

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两种活动都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此,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或思维和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也是哲学必须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三,从把它当作一个哲学问题看,它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都取决或依赖于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第四,从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看,它是划分各种哲学流派的根本标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派别的基本道路和方向。

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做哲学的基本问题理由不充分

  实际上,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理由并不是充分的。首先,把物质和精神当作哲学的最高范畴,难以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容易导致二元论。在现实生活中,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存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当我们从发生论的角度来考察时,唯物主义发生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精神相对于物质来说是派生的,不应与物质具有同等的地位。而唯心主义的发生论则认为,精神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是由精神所派生的,世界统一于精神。可见,不从发生论来考察,精神与物质谁是本原就纠缠不清,只能导致二元论。从发生论来考察,一方面世界具有统一性,既然我们有理由从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中推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结论,同样的道理,也完全可以从两者的对立统一中推出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唯心主义结论。另一方面,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要么物质派生精神,精神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么精神派生物质,

物质是精神的摹本或外化。事实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反对把精神和物质当作哲学的最高范畴,从而使两者具有同等的地位。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属性,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精神一旦产生,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指出,“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精神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和其他现象的区别就变得不重要了。我们大可不必把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存在的精神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使两者相互对立,进而探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题。换而言之,要追溯世界的本原,精神与物质的区分就失去了意义。近代哲学从思与存在的对立去探索世界的本原,结果导致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二元论长期并存,谁也驳倒不了谁,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的基本问题。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在各种实践活动形式中,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生产实践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或社会与自然的矛盾的,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思维与存在的矛盾。

  再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非都是研究和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近代欧洲哲学来说可能是这样,但对于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来说就未必是这样了。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大都避开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科学认识的发展和人的存在等问题,而中国哲学则是把天人关系当作基本问题。难道能因为它

们不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否认它们是哲学吗?最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不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它只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至于唯理论和经验论、反映论和先验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等,都不是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来划分的。

  实际上,把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是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作哲学基本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因而不能把它当作解释或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把作为果的标准当作因,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再说,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是多样的,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作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是“左”的斗争哲学的产物。由此可见,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作全部哲学或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理由上是不充分的。

三、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现代哲学的发展当中,如果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来作为衡量现代哲学进步与否的标准是非常不妥的。这种单纯的划分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哲学发展的多方向性和多层次性,显得非常单薄。但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来说单纯地断定其为唯心主义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及其作用,仅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已经失去了像近代哲学那样的作用。这在现在看来有些过分抬高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在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无论什么哲学都冠之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称号,而缺少慎重深入的剖析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于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虽然必要却远远不够。现代哲学的研究注重人、注重主体的研究,而人并不是单纯的思维的载体、精神实体,也并不仅仅以思维理性面对世界。因此,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各种哲学的共同的理论出发点,仍然起到制约性的作用,(实际上有些太狭窄)也根本承担不了这个任务,而应该为更宽泛更普遍的问题所代替,哲学基本问题仅仅停滞于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探讨上已根本不适应现代哲学的要求了。

  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作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具有上述的局限性,而且也不符合哲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事实。仅就欧洲哲学而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发展水平的不同,由于人类认识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哲学的中心主题也不同,哲学基本问题也不尽相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的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辉华.论哲学基本把问题. 广州:暨南学报,2000,(5).

[2]韦有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吗? 广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1).

[3]赵东海,于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