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铬酸锌漆:浅谈中职生的成才培养—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56:28

 

浅谈中职生的成才培养

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找回自信,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争取和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技能实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就中职生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自信与毅力 专业技能 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工作越来越难找,付出的成本高而收获少,导致有些贫困学生干脆不参加高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专、高职、职高学生的就业却相当吃香,据报道,中职生的就业率大于92%。但同时,高学历等于高能力,等于成才,重学轻技的传统文化观念仍根深蒂固,导致愿意读中职的只是些成绩不太好或家境不好的学生。可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强调“人人都能成才”,行行出状元。因此,中职学校负担着把这些可以说是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那么怎样让这些学生掌握好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呢?为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具体如下:

首先,我对中职生的现状进行分析。

俗话说“因材施教”,首先分析当前中职生的基本情况:

一、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据多数地方的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家庭、工人家庭、个体工商业者家庭和无业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学生家庭年收入在7000元以下的占70%。

二、多数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

由此可知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导致缺乏自信心,学习越来越差。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个人能力的第一素质。有了自信心,才能去争取成功,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勇往直前。那么我们职业工作者应对此做些什么?

一、教育和引导学生找回自信。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和理解学生,克服中职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是由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帮家长干活、生病或者是在学习上缺乏恒心、自由散漫等原因造成的。职高学生决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做到:

    1、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2、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3、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4、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

1.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职生的特长、潜能未被开发出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当好“伯乐”,要拿着“放大镜”去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尊重他、看重他,感到我是这个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分子,集体的荣誉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2.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许多中职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时常会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老师不能心烦、急燥,操之过急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学生的要求起点要低,稍微有点进步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渐找回自信心。对学生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耐心,千万不能讽刺和挖苦。对学生,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点鼓励,理解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知识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中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毅力。多数上课爱说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甚至就有根本不做作业的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也是难以彻底改掉的,所以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培养顽强意志关键在于一个“情”字。针对他们的不良习惯,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时是这些做的:犯小错误,罚唱一首歌;犯较大错误,罚做一件好事;犯大错误,罚写一份心理变化说明书。这种做法使他在教育中收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之以行”的效果。我们不仿也来学学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以爱心去打动学生,以诚心去教育学生,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老师和家庭的培养。老师首先应先摸准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都有一定的意志力,只是强弱不同,表现方法不同。比如,我们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但上网现象仍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些为此荒废了学业。我开座谈会了解了他们的心态。他们心里知道无限度上网会影响学习,也知道自己学习成绩下滑到了危险边缘,但是一见网吧就身不由己,像上了瘾一样往里走,真正原因就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其次,还要提供机会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和挫折教育。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看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有一个达观的态度,不要报怨困难和挫折永远光顾自己,不要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才能思想开朗、心情坦然。

树立了自信心,有了顽强的毅力,那么我们学校方面又该做些什么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性技能人才?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上的一些看法:

一、        针对岗位需求,加强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技术工人。企业需要的是上手就能干活的人,这就是人才,不管什么企业都不喜欢来了还要实习还要先适应的人,因此我们就要加强技能实训。而现实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要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起码教师首先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有关技术方面难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并具有开发新项目,技术攻关以及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能力。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师既应是专业理论方面的名师,又应是生产实践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任

“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从企业引进教师;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顶岗;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工业中心培训;鼓励教师取得技能证书,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技能大比武等。

其次,.通过抓好实训设施建设,强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

职业学校多数起步较晚,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比如有的工厂招收数控车工,有的学校连数控车床都没有,怎么去培养数控车工?近几年这一形势略有好转,国家给各个学校拨款,用于购买设备,同时有的学校自己也在想办法,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比如,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零部件,双方共同开发,研究,安装,本来用几百万元的加工中心,现用几十万元就可解决,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再次,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路子。

许多职业学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定单培养等良好的校企结合模式。职校生的最后一年或其它时间,要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又缩短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时间,促使学生“零距离”上岗,满足了企业需求,拓宽了职校学生就业渠道。

最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抓住时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在平时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课业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电气焊专业的学生为住宿生做铁床架等,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力和忍耐力,体会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美好友情,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更加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具有了基本的操作技术,只是满足了企业的近期需求,要知道技术是不断推进的,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比如车工,原来只是需要普通车工,进而需要数控车工,现在又出现了加工中心。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储备,从而在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中不落伍,及时掌握新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职要有针对、有根据的去开发专业,培养一般的适应型技能人才

要培养适应性强的技能人才,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要懂得生产一线的操作,让理论的讲授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如仪表课讲授中,将仪表实物或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独自分析仪表的类型和用途及优缺点,达到既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培养他们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把这种学习过程内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过程,在今后的转岗等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广泛运用的可迁移的学习能力。

同时,理论课教师要重点将课文中蕴涵的方法、人生哲理揭示出来,展开联想,做到由“教”向“学”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更要传播快速捕捉运用知识技术的方法技巧,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有一定转岗能力的只能是一般的适应型技能人才。我们要想培养更深层次的人才,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使知识,技能,素质统一,使其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概念上的人才。“人“为本,“才”为标,只有具有好的品德,才会将才能发挥到极致,乃致升华,。

三、培养人才要从人的根源做起,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的实证研究表明,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基本素质以及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是社会用人单位对中职校学生的普遍要求,用人单位选拔中职人才时首先关注毕业生的“做人”。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一定要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即“素质为本,技能为准,品德为尚,拓展为强”,让学生具备重视专业技能,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的内涵,必须有作人作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使中职生各个方面和谐地提高,成为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我想,通过职业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职生的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如同群钻的创造者——倪志福一样,能够在技术的革新中显现出他们的光芒,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来。我坚信中职生的人生也将会是精彩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上一篇:细雨润物 . 硕果累累    下一篇:论职业教育的直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