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离子还原氧化性:嘉靖帝和他的锦衣卫:用铁血政策来巩固皇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6:37:03

嘉靖帝和他的锦衣卫:用铁血政策来巩固皇权

 

■段战江

 

【载于本刊蓝版2009年第十一期】

 

 

 

    正德十六年(1521)夏四月癸卯,年仅15岁的朱厚熜来到京城,要做一件大事情。这个来自湖北安陆的少年,身份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他就是明朝众多藩王里一个不起眼的兴献王(即兴王朱祐)的世子;说不简单,他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而且正德皇帝驾崩后,在一无亲兄弟、二无后子嗣的情况下,他成为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朱厚熜此次来京要做的大事,就是继承皇位。然而,刚一进京,他就遇到了阻力和难题。迎接他的礼仪官,要以皇太子即位礼的规格接待他,可朱厚熜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他是以皇弟的身份嗣皇帝位,而非皇子。可朝廷第一重臣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却刻意降格安排,名义上是要遵守礼仪,实际上是想限制皇权,提升内阁的政治权力。由于父亲死得早,13岁就以世子身份理国事的朱厚熜,政治智慧相当成熟,权术谋略也相当了得,在他的坚持下,他赢了。后来又因为如何给亲生父母兴献王和兴献王妃一个恰当的名号,嘉靖帝和朝臣们又斗争了一回,结果他又赢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仪礼”事件。

 

    通过初次的斗争,朱厚熜深深地意识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朝政太乱,另一个是朝臣们太过强势。为了尽快控制局面,也避免自己总是被欺负,他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力量。即位之初,他就减税免赋,争取民心,同时关闭正德皇帝的珍禽异兽馆,示范明君形象;另外,他还大手笔地裁撤冗员,减少漕粮。这一系列举措颇得民心,朝政大有改观,政治面貌也为之一新,中外舆论甚至将新天子朱厚熜捧到“圣人”的高度。高高在上的朱厚熜,并不为此飘飘然。智商奇高、内心强悍的他,在施政方面,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和适度的机警。他讨厌文臣,对于太监也没有多少好感,一上台就“尽罢天下镇守太监”,限制宦官权力,史书上就说他“驭中官严,(令其)不敢恣”。那么,孤身一人来京的他,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又是什么呢?是的,根据祖宗的成功经验,唯有皇家秘密警察(可谓明朝的克格勃)—锦衣卫。于是,他开始大规模整顿锦衣卫,先是“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随后,又“革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对于锦衣卫的领导权,他自然也是格外重视,精心挑选,重用在安陆兴王府时的旧人。和头脑发热、疯疯癫癫的正德帝不同,年轻的嘉靖帝需要的不是风光的仪仗场面,而是一支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极高的皇家秘密警察部队,可以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铁血”高压政策。

 

 

    整顿后的锦衣卫,办事效率和执行能力如何呢?三年后,验证的机会终于来了。

 

    嘉靖三年(1524)七月戍寅,北京紫禁城的左顺门前,花花绿绿地跪伏着一大批身着各色朝服的官员。他们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伏在地上长跪不起。他们是在示威,而且是向皇上示威。根据《明史•何孟春传》记载,参加这次示威活动的官员达229人,其中六部就有五个部的一把手(尚书)参加,另外还有监察院都御史(正部级)2人,六部侍郎(副部级)3人,以及三品以上高级官员30人,除此之外,还包括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大理及六部诸司等十多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100余人。整个朝廷的公务员系统几乎都被调动起来。这是一次规格很高、场面很大、分量很重的示威活动。

 

    皇宫门前守值的锦衣卫一看阵势,立马紧张起来,赶紧差遣太监跑到后宫向皇上汇报。虽说太监们着急害怕,可18岁的嘉靖帝朱厚熜却不以为然,对于政治权谋有着近乎天才般的理解和参透的他,很清楚这些大臣们的“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依然是有关“大仪礼”事件的延续风波。嘉靖帝只不过重用了桂萼、张璁两位替自己和自己父母说话的“异己分子”,竟惹得这么多朝臣集体示威,要和自己对着干。嘉靖帝起初是隐忍不发,先派太监劝说,不听,便命令锦衣卫抓去带头的8个人,给以警告。可这些示威的大臣们仗着人多势众,抗议升级,用“撼门大哭,声震阙庭”的方式哭谏。忍无可忍的嘉靖帝终于发飚了,喝令锦衣卫前来执法,旨意就一个字:打!

 

    很快,一支训练有素、规模庞大的锦衣卫行刑队便蜂拥而至,134人被集体廷杖,左顺门前顿时哀号阵阵,血迹斑斑,其中16人当场被活活打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血溅左顺门”事件,也是明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廷杖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锦衣卫的板子打烂了朝臣们的面子,也让他们终于明白了朝堂上谁才是老大的事实。虽说嘉靖帝再次取得了胜利,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将自己父亲追尊为皇帝的愿望,可也从此伤透了心,他觉得大臣们的愚顽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当然,可能大臣们也是这么想他的),便从此疏远群臣,除了嘉靖二十九年召见一次,以后更无召见之事,直到他去世,四十多年里没有露面。正所谓“帘远堂高,君门万里”。

 

    说句公道话,深居大内的嘉靖帝,除了炼制丹药外,也是会办公的。虽说避见朝臣,却并不能说不理朝政,奏折他会看,也是要批的。明朝庞大的官僚机构体系,稳定成熟也相对独立,即使皇上不上朝,也能够确保帝国的正常运转。公干的事,他可以通过奏折了解,加上有锦衣卫这样的大内密探“辅助”,大臣们私下做什么,他也了然于胸。因此,即使不上朝,他依然算得上“勤政”,大臣们犯了错,屁股还是照打不误,而且打得频繁,严得苛刻。军事方面,大总督翟鹏、蓟州巡抚硃方,以“撤防过早,指挥失误”罪,打!大总督郭宗皋、大同巡抚陈燿,以“寇入大同,抗敌不力”罪,打!司法方面,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卿沈良才等,因建议丁汝夔案件应“狱缓”处理,以“妄言论政,忤逆圣意”罪,打!吏治方面,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两人,以“子弟冒功,徇情枉法”罪,打!这其中,蓟州巡抚硃方和大同巡抚陈燿,大概没做过京官,没见过廷杖的阵势,连惊带怕,竟“毙于杖下”。而其他那些见怪不怪的京官,就显得要皮实许多,虽说死不了,可屈辱却少不了,这廷杖的罪刚受完,皇帝就马上下令,要他们拖着红肿的屁股,赶紧上班。有一年的正旦朝贺,不知何故,又迁怒于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于是,刚才还衣冠楚楚的朝廷大员,连朝服都没脱,就被一帮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按在殿前的地上行杖。

 

    史书上说,嘉靖帝主政的“四十余年间,杖杀朝士,倍蓰前代”,由此观之,嘉靖帝爱打大臣的屁股,实在有些过分,也难怪“天下莫不骇然”。然而究其原因,除却追求施政效率的牵强理由外,恐怕更多与嘉靖帝个人的心理偏拗有关。在他十几岁的性格发育成熟期,一些特殊政治事件的刺激,使他对文臣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终其一生,他都在与大臣们的对抗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愤怒。【未完待续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2009年第十一期

 

 

 

     因为嘉靖帝恨恶习文臣,倚重锦衣卫,对锦衣卫人员的残忍和横行豪夺也不追究,甚至宠爱有加。和爱民、以法治国比较起来,他更看重和需要的是锦衣卫的法外势力和特权,并依靠这种恐怖的权力去制衡内阁朝臣和官僚机构,从而巩固皇权,加强统治。

 

    祖宗曾设置“三法司”机关,对于这形式上的法令法规,为了手下人的利益,作为大明王朝“黑社会”的老大,嘉靖皇帝又是怎样以强横的手段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