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苯甘醚 化妆品:关于农信社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0:40
关于农信社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调查报告作者:杨国勇    文章来源:东光县农村信用联社    点击数: 28    更新时间:2011-9-22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为有效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加速人才培养,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特别是优秀学子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义不荣辞的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好的报效祖国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是农信社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但目前从农信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引起农信社的高度关注。

问题一:当前大学生毕生业诚信缺失情况严重 
    近年以来, 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度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农信社的高度重视。河北省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是1999年6月开始在全省推出。2003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始进入还贷期,但为数不少的贷款学生较差的诚信度直接影响着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据媒体报道,在学校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中,结果竟有35.98%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三成的大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到期还款的问题,10%的学生表示到期还款难度较大。一些大学生毕业生诚信缺失情况严重,违约欠贷,长期不还,并对此不以为然,令学校和农信社叫苦不迭,使生源地助学贷款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问题二:生源地助学款管理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由于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时间不长,有些政策的制订及可操作性方面还存在问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贷款面依然较窄,最高贷款限额过低,满足不了困难学生的需要。为了减少农信社的贷款风险,河北省对贷款额度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如信用社规定只能贷学费,不能贷生活费,并且一年的贷款总额不能超过6000元等,这与大学生一年包括学费、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相比,缺口是较大的;其政策在防止贷款拖欠的约束力方面仍然不强,防止贷款拖欠措施仍然比较单一,对拖欠学生的约束力仍然有限。
    问题三:生源地助学贷款收益低,管理成本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无需担保的信用助学贷款,完全建立在学生诚信的基础上。一方面, 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保证教育机会均等,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性目标;但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政府委托农信社运作的,将风险交由农信社承担,而农信社是自负营亏的商业银行,从而出现了政府政策性目标和农信社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名学生每年贷款一般不超过6000元,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农信社吸收的存款多为定期储蓄,资金成本高,造成存贷款利差较小,与农信社发放的一般农户贷款利率上浮50%-100%相比,农信社收益相对较低。由于贷款额度小,人数多,分散,且收回期长,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时,信用社网点面临着人员较少的尴尬境地,不利于贷款管理和催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作为一项商业性贷款业务,要求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也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营的基本规律。目前,信用社办理河北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但得不到相应的实质性激励,反而必须承担生源地助学贷款数额小、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所带来的高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贷后很高的追偿成本和违约损失。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农信社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商业驱动力可想而知。
    问题四: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标准难以把握
    生源地助学贷款按规定是发放给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但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这就使得农信社在发放时不好掌握。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条件比较优惠的贷款,许多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差,甚至算得上家境优越的学生也提出了申请,这就使得农信社在审核时遇到很大的困难,究竟按什么标准才算“经济确实困难”的呢?地方民政部门开具的“特困证明”是否真实呢?又如:由于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北部不发达地区不算经济困难,而到了南部发达地区可能就是经济困难了,这种南北部的差异又该如何计算呢?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造成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中的一些混乱。
    问题五:贷款学生就业压力大,还款时间短、负担偏重。 
   据调查,近几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徘徊在60%左右,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这时,贫困生就业更显得困难,他们既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又背负着大笔欠款,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河北省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约定,贷款学生毕业后的次月20日为首期还款日期,“缓冲期”太短,对刚毕业学生来说压力太大。《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还款期被延长到6年。尽管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期还是显得较短,经济负担比较重,因为毕业后头几年正是他们经济上最拮据的时期,本来就有不小的经济压力,再加上还助学贷款,负担更重。
    问题六:高校的引导宣传工作不到位、政府的投入少
    学校相对于农信社是组织者,相对于学生是引导者。首先不少学校将生源地助学贷款简单地视其为农信社的事,或者无视农信社在助学贷款中的地位和权利,单方面做主还与不还;其次是宣传不到位,使学生们对助学贷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助学贷款解决临时困境的想法;再次是学校的信用观教育也不到位,学生中缺少必要的信用意识,特别是现阶段, 在我省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生了解助学贷款的程度, 申请助学贷款的范围, 使用助学贷款的效率等方面,学校的宣传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最后值的一提的是新机制建设需要靠政府完善和投入的还很多,如全省个人诚信征询系统的建设是属于远景设想,贷款违约学生名单、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还没有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经费的落实、经办信用社的考核评估等都缺乏有效的体制。如果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尽快拿出解决措施,将会制约新机制的落实。

建议与对策:

  建议一:将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机衔接起来。

  根据当前农信社资金状况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使用情况,建议使两种助学贷款政策有机衔接,减轻生源地农信社的资金压力,使其继续发挥对贫困生入学的资金支持作用,入学后则转而由国家助学贷款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减轻学生家长的偿债压力,避免其陷入周而复始的借贷供子女求学的循环中去,以便腾出资金和精力发展生产,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承贷国家助学贷款或通过打工、争取奖学金或从其他途径获取资金支持来完成学业,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立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促其奋发有所作为。生源地农信社也可以集中力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建立两种贷款在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将生源地做为回收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一重风险保障手段。此外,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加快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从激励与约束两方面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率,也是有效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有效办法。

  建议二: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支持范围延伸至高中阶段。

  当前,国家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子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极大地减轻了贫困农户教育支出的压力,大中专教育阶段则属于助学贷款的支持范围,因此,建议将高中阶段这段空档期纳入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支持范围中来,鼓励支持更多的寒门学子跨过这道坎,争取更多的受教育长知识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平民化的进程,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建议三:使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农信社享受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

  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和业务在基层的大幅收缩,农信社以其网点遍城乡、贴近群众生活、熟悉群众需求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支农助农的主力军,建议使其享受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提高农信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使这一利国利民的助学政策更好地得以实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农信社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管理办法,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减轻农村贫困生家庭负担。

  建议四:加大对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农信社的资金支持

  助学贷款是一项长期工程,资金占有期限较长,对于资金短缺的农信社可由人民银行给予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还可与政府部门携手,争取其它渠道的资金支持,提高对生源地贫困学生的资金支持率。

建议五: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参照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建议探索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分担”的原则,由财政部门按助学贷款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补偿专项资金,给农信社适当补偿,进一步降低农信社贷款风险。建立健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农信社要建立完善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流程,加强贷款管理,保持与高校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高校中的相关信息,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鼓励农信社积极发放助学贷款,可对助学贷款单独建账、单独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