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膏多少钱一盒:晚晴园的新时代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58:03
晚晴园的新时代使命
 

  由国家文物局接管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耗资560万元翻修和规划,在10月8日重新开放以来,吸引了7万多名造访者,跟翻修前每年平均1万2000多人的访客量相比是一项可喜的表现。过去三周的免费开放和“文化飨宴艺晚晴2011”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吸引访客的主要因素,辛亥百年纪念和中山公园的开幕,更使晚晴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关注。

  晚晴园重新开放掀起的热潮,让新加坡人上了宝贵的历史一课,提高了国人对新加坡一些先驱人物的认识。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与新加坡华商领袖张永福、陈楚楠等在晚晴园成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作为领导南洋地区的革命总机关。晚晴园承载的历史记忆曾经一度被淡化,庆幸的是,1993年10月16日,当时的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到晚晴园参观,形容晚晴园是新加坡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并建议把它列为国家古迹之后,其命运因此出现转折。由于时代的机遇和国家重新审视本身的历史,晚晴园的历史和文化地位才受到肯定,这标志着时代的进步。

  最近,有些人眼见我国高调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心中还是存有这样的疑问:辛亥革命跟新加坡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何如此重视晚晴园的历史地位?

  毫无疑问的是,今日的新加坡人已更具历史感,人们更加重视历史古迹的保存,如最近俗称“咖啡山”的武吉布朗坟山因当局的修路工程而必须“让路”事件,在社会上已引起的巨大反响恐怕是当局始料未及的。尽管如此,对于更大的历史格局,部分新加坡人可能还欠缺一种开阔的视野。新加坡的历史不始于反殖民地、抗日战争或是独立建国,各族新加坡人都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更长远的年代,也就是所谓的“慎终追远”,而在20世纪初新加坡华族的族群领袖人物投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也就是新加坡历史的一部分。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在晚晴园的重新开放仪式上说,“不论是在历史或是文化上,晚晴园都具有双重非凡意义”,“(晚晴园)为新中两地的人民提供了共同的参照点,将我们历史的一个重要时代联系起来”。此外,现在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所访问学者的杨荣文在同个场合上也说,“我们的先辈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政治文化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所有新加坡人的光荣”,这些都是对晚晴园的崇高评价。

  新加坡不能自绝于更大的区域历史洪流,现代中国历史、东南亚史对新加坡的过去都产生过冲击力,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今日中国的出现,也就没有今日的区域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发展大环境;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2月12日满清政府垮台为止,单在新加坡响应中国革命的华人便多达1万人以上,显示我们的先辈南来之后,不只是自求多福,而是具备了关心华族未来的长远眼光和宽大胸怀。新加坡后来能够披荆斩棘,脱离英殖民统治,从新马分家走向建国,这和我们先辈那种大我无私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不忘新加坡华人社会在20世纪初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所作过的贡献,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开创精神消失于历史的无知中。

  质疑辛亥革命跟新加坡的关系的心态也许将来还会继续存在于新一代的新加坡人身上,这显示文物局和晚晴园在这方面的公众教育是不可松懈的,晚晴园必须走向社会、走向新一代,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访客上门。过去三周,晚晴园借辛亥百年和中山公园的开幕而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晚晴园热”,希望这股“热”能够持续发展成为全体国人的历史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双文化课程学生的兴趣重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