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螨治疗:民间绝学智库:《易经》答疑百问(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9:44

36,《易经》对宇宙万物的演变有否同现代科学一样的解释?

  答:前问我们已经回答,八卦中的一个“卦”,如同现代科学的空间一个“点”,其度量是静止的。而两个“卦”的相对,就是变化的源泉。八卦以此类推,三个、四个,乃至无穷个卦,就可以表示并说明宇宙万物之间各种复杂的变化。所以,《易经》才取名为“易”。而所谓易者,变易,变化,变异之谓也。

  自然界的有节律的变化,今叫“新陈代谢”,古曰“推陈出新”,意思完全一致。生命有生必然有死。事物总有发生和湮灭。这就是所谓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原理。(《大学》)这一思想进路及其观念,自古迄今,一直支配着中国文化界,尤其思想界。无论儒家、道家,抑或医家,无一不深具理解事物从无到有之变易的思想观念。这一点,与西洋文化完全不同。在欧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督教的教义,都主张“有”为物“本”,物质不变,理念永恒。可只到迄今,也仍没找到基本的粒子,永恒的理源。当然,从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力学的奠定,使宇宙星云成为假说,天体演化和生物进化成为假说。尽管这些假说并非本真,但至少促成中国名家的诡辩思维成其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接近于中华文化的变易思考,这才使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宇宙是一个总体概念,它是无限的,但在这个无限发展过程之中,任何一个有限的存在,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万物都既有其生,又有其死。宇宙的发展如此,生物的演化亦如此,人类历史的演变也是如此。所以左传说:“不有所废,其何以兴?”。

  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是宇宙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也就是易。从现代科学的意义上说,力主万物皆易的《易经》,才是现代科学的根基。

  37、为什么说易、律、历是一不是二?

  答:易、律,历是一不是二,是当代绝学大师(泰国华侨)郑彜元老先生一辈子以《道统论》研究和修复中华文化,得出的心血结论。

  (备注说明:郑彝元,老人家现年八十有六,一辈子研究国学,所谓绝学大师,是指他对经典的解读与教科书全然不同。他对四书五经的章句解读,无一字义的推敲不与孔子的“吾道”相通,非常精细的“一以贯之”。是在真正的帮助子孙后代把孔子的灵魂重新找回。季羡林对其非常敬佩,景羡不已。老先生之所以有以教我,是因两年前与他邂逅于香港汤恩佳先生孔教学院的一次祭孔机遇,他知晚生亦致力于道统研修,方将一生心血结成的心字,有以相赠,以期后传有人。先生讲学全球,亦屡进北大清华讲课,乃求有心研修道统之徒而一直不得,故使敝人有缘师焉。所以,本绝学智库的答疑,很多内容是对先生《道统论》的重新解读。因某此生“师无常师”,此师系某过“天命”之年而认师景尊的唯一,这里谨此说明。下面回到正题)。

  大家知道,今天凡遇红白喜事,没有一家不“慎终追远”,(《论语。学而》)在自家的神堂上烧炷香,瞌瞌头,祭祀祖先,以求其护佑。这一行为,纯系自发的“宗教”信仰(宗者,祖宗也。教者,教化也),不管你受的是什么无神论党派文化的利益教育,但下意识都能始终如此。只有这一点,仿佛是丛林文化全面占领人的思维,尚不能完全摧毁中华文化的祖传习俗。这种习俗是以祭祀为起源,迄今仍在延续而以筮占为基础的文化根本。

  人们都说《易》是起源于占筮,于是把它理解为“封建迷信”,可为什么不说远古祖先的占筮行为,完全是为了很好的生活,很好的顺应自然呢?这种占筮的《易》学又与今天所讲的、所谓的科学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是《易》学可以帮助人修德大爱,科学可以催化人逐欲大害。两者只此不同,也是东西文化的分水岭。人要修德大爱不能凭口说,而要靠心性对自然正确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易》,这种认知就是律,这种认知就是历。所以说,易、律、历是一不是二。但它又可以分一为二,分二为三以至无穷。这乃是中华文化以易为体,以律、历为用的基本特点。换一句话说,离开了律与历,易将没有表达的内容成其为文化,这是不变的事实。下面我们还是举例来回答:

  算命是为了预测个人的运气之祸福,这跟一个国家作财政预算,一个企业作产销规划,其运算取象难道不是一码事吗?它都是以时空的自然演化为考量,哪一时段完成多少任务这是历,是时间;哪一时段能积累多少财富,这是律,是条件,是环境,这是空间。把空间和时间两者合起来就是宇宙,亦叫时空。

  而《易》不过就是认知时空的工具。一个人找方士排卦,卦排好后,他才能向你回答吉凶。他又不是神仙,无非是对你讲,你所求卦象的空间与时间,说你哪个时候有财发,说你哪个时候防倒霉。告诉你哪个方向顺利,哪个方向背塞。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回答,就是通过你求的卦,他对该卦各爻的位次来换算的。每一爻都有“天地定位”的空间时间之指代,所以方士才能告诉你吉凶与祸福。可见,易与律、历总是同步而论。而一个算命先生不一定通《易》,但他能以子丑寅卯算你的命。子丑寅卯便是历,阴阳五行便是律。历、律的时空演算更详细。一般会算命的瞎子,对普通人的生命流程,几乎可以达到他说你寅时死,你就不能卯时生。但对有道德修养,或者修养极高的人,谁也算不准则要除外。

  所以《易经》又能告诉你:修道可以避祸,可以明心见性,这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方法。

  故孔子论易时说“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意即两者认知的易、律、历完全相同,而道德结局根本相殊。

  可见,正确认知易、律、历是一不是二,对学《易》悟道十分重要。

  38、什么是十二时辰?

  答:十二时辰是中华文化测算历数的名词,不能按纯时间量词理解。时辰虽是地球自转和月球绕地公转,古人用以检验时间过程的度量,但每一时辰不同于西历24小时的纯时间刻度,都有其生化演变的具体含义。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一时辰长度为西历的120分钟,即两小时整。而时辰中的气数运转分阴分阳,五行各异。分别为“子、亥”北方水;“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辰、戍、丑、末”四季土。

 此金木水火土不是实指事物,而是指阴阳二气变化的象数。今天叫象征。但地支的象征,只指地气的变化。又因为地支中的“辰、戍、丑、末”均归类为四季土,而土亦有燥湿不同,阴阳之分,故十二地支阴阳相迭之后,仍可分而为六,因此称之谓“六气”。而这种地气的变化所含五行,又是能与阳光或阳气相对应的。且这种对应的五行,亦总是互为关系,相生相克,守中为体,维持平衡的。所以,这种对应的阴(地)阳(天)五行专用名词就叫“地支循藏”,也叫“支中透干”。

  关于地支循藏,支中透干的生化原理,可以透视一切生命现象的演化机理。但运算非常复杂,现只有以算命为生的人,他们在四柱运算中经常用。这种循藏分别为:子中包藏着癸水;丑中包藏着癸水、辛金与己土;寅中包藏着甲木、丙火与戊土;卯中包藏着乙木;辰中包藏着乙木、戊土与癸水;巳中包藏着庚金、丙火与戊土;午中包藏着己土与丁火;末中包藏着乙木、己土与丁火;申中包藏着戊土:庚金与壬水;酉中包藏着辛金;戍中包藏着辛金、丁火与戊土;亥中包藏着甲木与壬水。这样看来,阴阳二气是永远处在互根交配的调和中,就像一个家庭中的男女互动。但又强调主次的分工,总是阳气或阳光管生,阴气或地气管养。父亲的精水管生,母亲的乳水管养。一个生命的流程要判断哪种对应不足,所以命理讲这叫“用神”,从阴阳的五行上作选择。

  (备注:所谓《易经答疑百问》,这只是一个概数。究竟能用多少问把自己觉得该说的话说清楚,实无定数的腹稿。《易》是中华文化的整体,没有谁敢说把这个整体分割后,可以有条不紊的再去拼接,所以,各种认知的切入,只能任取一点叙述,最后把整体圆润贯通。因此,本答疑读完,估计您可从中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当然您也可以从中学会算卦和算命,以此为业而谋生。尽管敝人答疑只从道德切入,对术数懒得背记,但术数的基本常识必喻其中。否则,道德说不通,你有什么资格去为往圣继绝学?因此,为了方便术数爱好者,行文时亦将先人背诵支中透干的口诀记录于下,便于您有算命爱好时推用)。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午藏丁火并己土,末中乙木加己丁;申藏戊土庚行壬,酉中辛金独丰隆;戍藏辛金及丁戊,亥中壬水甲木存。

  从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时辰绝不是单纯的时间量词。因此郑彜元先生称咱们的时辰历为生化历。因为历在“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史记。历书第四》)即生化历在神农前业已相传,只是到了黄帝时代才重新结合星宿的运转进行考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无论神农以前的前历,还是黄帝考定后的后历,他们均是站在地球上,诚然的以自己为坐标(今天叫以地球为中心),从而对日月星宿的变化进行的考量,进而观察阴阳二气的流程对生命作用的影响而得出的。所以,十二时辰又是生化量变的考察基数,每一时辰所涵五行性质各不相同,称之为“五运六气”,故生化的性质就会各异。因此,综合后的“五运六气”,日、月、年,也可用十二辰不断的放大配置。而观察的结论则是:生命的过程会随各种时辰的变化不同而改变。这是地球引力与月球引力对生命的作用。它与承认是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扯不上对错的关系。即中华文化只认定生命流程,亦即只认定生化演变的本质。

  因此,中华文化的时辰度量,简称为生化历,定义非常准确

  39、什么是天干?

  答:天干是用来计算太阳变化的,也叫阳光和阳气的变化量。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天干。这十天干每一词也有其具体的五行含义。分别为:“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方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L古人认为太阳自转一周为10天,故曰“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黄帝内经》)。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日的运行有十天(为一循环),六个十天一周甲(甲子日到甲子日名周甲),六个周甲一岁终。

  这样看来便是:6个(日循环)×10日(为单位)=60日(一个花甲子),6个花甲子×6O日(为单位)=360日为一岁。正好对应天圆360度。这个“天有十日”一循环,其实是观察到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斗指”之变化。这与今天的天文观察除表述不同外,结论并无矛盾。可咱们的祖先,且于八千年前至一万年前,就如此“考定星历”,而且推算的非常精确,这是其它文明望尘莫及的。可惜“连山易”和“归藏易”的天理说明早已失传,现在只能从孔子《易传》与《黄帝内经》诠释和对话中窥测,部分复原其原理。

  而用十天干交错对应地球十二时辰的四季变化,这是天文历法与生命气象合二为一的文化瑰宝,所以羲皇《八卦》的神奇认道功能天下无双。

  然而,天干地支对应的基本道理则是:“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黄帝内经》)。用天干地支相互搭配,正好一候有60花甲子时辰、所以说五天为一候,称为气候一微变。三微变共15日,称为一着变,15日×12辰=180辰,形成一节气(称为小三元)。15日×24节气=360天(一岁终)。

  可见,阳光的运行与地气的顺动才是中华文化的时辰依据,分而论之,前者称运,后者称气,中国人开口避口讲运气,可没有几个知道所以然,这就是原理。

  40、天干地支与八卦的继承关系是什么?

  答:天干地支对八卦的继承关系是前者为“体”,后者为“用”。而用则对体的进一步细化。这就是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所反复阐述的道损而益,也是《易经》“损”“益”两卦的基本原理。

  前问我们已经回答,五日谓之候,称为一微变,三微一着变=15日。那么,三着变则为45天一体变。这一体变在黄帝考定星历之前,即用干支纪年之前,显然,太昊伏羲是用《八卦》作表述,形成一卦象。45天×8卦=360天(含天象度),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黄帝对《八卦》继承的渊源关系。

  然而360天象度数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天又约1/4日为一岁相隔5天多,假如以月亮绕地球公转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12个月计算,这叫“阴历年”又隔10天多,如用13个月计算称之为“阳历岁”共385天,又多出19天多。于是再用阴历闰年闰月来分划,称之为《乾坤凿度》。所以歧伯在《内经》中回答黄帝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八十五日而岁成,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中,而天度毕矣。”

  这样三年设一闰,十九年七闰,就把阴阳二历的“年”“岁”差距拉平,成为阴阳合历,易、历同步。倘用今天的话说,叫非常科学。但科学并不是真理,只有道才是。所以,我在论道行文中,始终记住要恰到好处时,才有选择的谨慎使用科学一词。因为科学总在某一时段和空间有其正确性,超过这一空间时段则有可能是完全的错误。比如,经典的牛顿力学,曾一度被全人类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局部范围至今没错。可它却被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攻破。而中华文化的儒学道统,则亿万年的时世变迁,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也提示各位看官们要先知先觉,以道立身行文,您也照样可以取得洋人的科学成就,而又绝不会落入丛林文化的科学彀中。

  人的思想一旦离道,就很容易落入各种科学的逐欲彀中,往往回头非常困难。比如资本运作,金融股市科不科学?可就是这种科学,它使中华文化道统讲的商水(包括商场、商业、商人、金钱、金融、股市……,统称为五行之水)无处不被堵塞。从而造成了人类空前的生存危机。然而,道统又讲天人合一,且看举世的水灾、泥石流,和失衡后的干旱、森林火灾接踵而来,环境危机形成天报,吞噬着无数的生灵。由于心性可以转变自然,日本科学家江本胜研究发现,水能告诉你爱恨的不同答案,所以人类思想都朝截水努力的压力,必然反映在大自然的环境失衡报应中。

  今天下无道,道德崩溃,也是世道缺仁的典型教训。此一现状岂非科学之苦?倘无圣人出世,则恐万劫不复,很难改变。因此,为往圣继绝学,实则是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