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明矾的用量:家庭挫折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3:27

                                            家庭挫折教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要求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从事相应的职业;又要求应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能经受住工作和生活的波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口号就是: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从一定意义上讲,心理健康甚至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过积极的挫折教育,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能够经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且遭遇挫折、失败,就容易爆发“人生危机”。所以,幼时承受些挫折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在当今社会尤有必要。

家庭是人生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需要了解掌握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掌握好挫折“度,’i还需要有责任意识。而家庭这一个体社会单位正符合这些需求,而且还具有教育的随机性、长期性和影响性。所以,实施家庭挫折教育是实施幼儿启蒙性挫折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意义。

一、什么是挫折及幼儿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挫折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许多西方的心理学界专家对它也进行了较为高层次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一是挫折的本能学说。该理论是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创始人麦独孤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起源于本能。人在活动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行为,也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二是挫折的攻击学说.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J·多拉德等提出:“攻击行为往往是挫折的结果”。这个观点认为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同样,挫折存在也总是要导致某些形式的攻击行为。三是挫折的需要学说。马斯洛的心理学在西方被称为“第三思潮”,按照他的观点,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足,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会使人变得健康。马斯洛强调行为是很多力作用的结果,几种基本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某些需要不满足挫折就在所难免。四是挫折的A、B、C理论.美国临床心理专家艾里斯提出:A指诱发性事件即挫折事件本身;B指对挫折产生的认识和信念即个体对某件事的想法和评价;C指在特定的情景中,个体的情绪反应行为的结果,C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B而不是A。我国近几年对挫折教育尤其是幼儿挫折教育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综合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学说,我认为所谓挫折就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和消极的情绪反抗。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事业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利用或创设某种情绪,提出某种难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我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二、实施家庭幼儿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儿童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多的照顾使孩子的适应能力、经受艰苦和挫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陶行知先生说:“追求真理的人以患难博斗为乐,患难给有志者以战斗之情和战斗之智慧。”人生之路是漫长曲折的,绝不是一帆风顺,人类的进步就在于后浪推前浪,青出一蓝而胜于蓝。而现今的孩子,很多缺乏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乏体验挫折的机会,只能听得赞歌,受不了批评。如果这样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其个人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很有必要,也是一个紧迫的时代任务。

(一)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

德国的行为学家荷尼认为,现代社会的三种冲突使得现代人更多地面临挫折。即竞争与合作的冲突,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以及自由与现实的冲突.已经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显然所有人都要面临以上这些冲突和挫折,因此需要具有迎接竟争挑战良好素质的人才,需要人都应具有参与竞争的自立精神。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国际研讨会,广泛讨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与会者对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的精神和品格取得共识,指出: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能力,这便是二十一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树苗不能成材,经不起艰苦磨难的人不能成为栋梁之才,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培养现代人良好的耐挫折品质,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需要

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在社会更加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下,在许许多多的父母对子女百般疼爱、百般呵护,寄予厚望的企盼中,为什么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却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以下事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2000年7月,某市初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21层楼上跳下;1995年9月,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岁女生因为议论老师“长得肥”受批评,自杀未遂,导致终生残废,1996年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联合调查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大童的间卷调查,在“你的主要缺点”一项调查中,接受调查的16350名小学生中,有31.2%的人选择了“胆小”,是排名第三的缺点.另据上海市对6所重点中学的抽样调查,发现22.7%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缺点。所以加强挫折教育对子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我国当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三)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使其走向成材之路的需要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是前人总结许多英雄成才之路后得出的结论,国外也曾经有几位心理学家收集和整理过历史上近300名杰出人才的传记资料,研究了他们童年时期的特点。这些人幼时除智力、求知欲、进取心、读写速度、说理能力以及严肃、认真、果断等素质超越常人外,几乎90写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性格,具有向往伟大成就的志向和毅力。其中不少人还有过大小不等的不幸遭遇,生活充满挫折,他们正是以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克服挫折的不懈努力,莫定了坚毅不拔的心理基础,成就了令人仰止的功业。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也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任何改变,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由此可见,要使孩子成为新世纪合格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开展挫折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