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铁净水离子方程式:如何让家里的"宅一代"动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1:24:18
如何让家里的"宅一代"动起来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1-08-10     [字号:大 中 小]

  以前家长抱怨孩子贪玩不回家 现在家长“心病”却是孩子足不出户

  黄女士16岁的儿子上高二,成绩很好,就是有些沉默寡言。想到他开学就上高三,课业压力很大,她和丈夫商量好,这个暑假没给他报补习班,让他好好放松放松。没想到儿子成天待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打游戏,就是不愿意出门。假期已经过了一个月,儿子除了偶尔去看外婆,从来没出去玩过,也没有同学来找他玩。

  记者从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假期经常有很多与黄女士有着同样困惑的父母来咨询,以前这些家长常抱怨:“孩子一天到晚贪玩不回家,不听话!”现在,抱怨却变成了:“一天到晚不出去玩,不合群!”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他们担心孩子整天赖在沙发或凳子上,缺少锻炼和运动量,成了肥胖的代言人;担心足不出户使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变成一个“闷葫芦”。

  家长心声

  在网上,一些家长纷纷诉说家有“宅”孩子的苦恼:“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每天都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叫他出去走走,约同学逛街都不行,我专门请假想带孩子到海边看看,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着实让我很无奈”;“孩子放假了,却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只要对孩子有些不满意,孩子就很抵触,不让父母说,就喜欢一个人在家看书,要么就是打游戏,真的好为孩子担心。”当然也有父母为孩子这样省心而乐意让孩子宅在家里,因为不要担心孩子在外面招惹是非。

  他山之石

  日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展远足活动。比如爬一座2000多米的高山,早上5点出发,晚上7点多回家,除了中途吃饭1小时,13个小时都在运动。孩子的体质、毅力等同时都得到了锻炼。

  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考试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可能只有25分。

  伊顿公学奉行“运动第一,学习第二”

  心理咨询专家于东辉告诉记者,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暑假期间,在家长咨询的育儿问题中,家长咨询此类问题大约占20%左右。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喜静不喜动”。许多孩子就是喜欢在家“宅”着,《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三件事为: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而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今年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时,发布了一份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谈及原因,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有孤单感。报告显示,导致高中生和大学生不自信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主要因素,更多是人际交往能力。

  内外环境皆在变孩子也变“宅”

  于东辉指出,目前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通常只有一个小孩,常年习惯于与大人交流,再加上较为自我,往往居住在小区里面,许多小孩子也习惯互不往来,这是导致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的外因。其他的外界因素也很多,比如父母都在忙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浅,通常就是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无法接近孩子的内心。父母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孤独。此外,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方式,习惯于上网聊天、发手机短信等方式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这也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内因则来源于青少年发育中一种常见的阶段性的“闭锁心理”。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现和家长或外界对立的姿态。第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但他们往往在心中筑起一道墙锁住秘密,并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就会导致他们缺乏朋友。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孩子变“宅”的根源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认识误区,升学考试的沉重压力,使体育锻炼被边缘化。孙云晓指出,环顾周遭,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教师这样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热衷于给他们报各类兴趣班,这些兴趣班多是绘画、英语(论坛)、钢琴、奥数等坐着不动的活动。孩子们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喜静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专家建议:

  于东辉建议,好玩可以说是让孩子走出家门的法宝。要想达到好玩的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寻找到合适的小伙伴;其二是玩的项目要有趣。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外出,有如下几条建议:

  一、对于家长来说,陪同孩子一起玩,可以说是非常正常自然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玩以外,其实更希望选择与同伴一起玩。所以,家长要想将孩子拉出家门时,最好能在设计好节目之外,也能为孩子找好玩伴。

  二、家长最好能将外出活动定成习惯,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动日,或者晚上七点钟是外出散步时刻,这样时间一到,孩子就习惯外出。

  三、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居住小区附近的小朋友做伙伴,学习主动与对方交流沟通,如果大人在家的情况下,还可以相互串门,变一个人在家玩为多人一起玩。

  四、家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不愿意出去玩的情况下,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这样的话,也会影响孩子玩的心情。

  五、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坚持和孩子运动1小时。儿童运动要杂不要专,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轮滑、打篮球、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六、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