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传统的强国:WBFF世界盆景友好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08:10

中国盆景史简述

    盆景(Penjing)起源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原始时期,人类群居大自然,并依赖大自然。随着人类文明发展,集居城市的人们,虽身居城市,仍然眷恋、酷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文化(思维)影响下,为寻求“人与自然和谐”,产生“囿、台”(狩猎、游赏、通神场所),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产生“绘画”,发展形成“自然山水画”;产生“盆栽”,发展形成“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据现知考古、文献考证:
    1、中国盆景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出现观赏植物形象美的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
    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观赏植物形象美(图1)。

 图1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片

      发展至东汉(公元25-220年)形成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并把盆栽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墓壁画中(图2)。

        

 图2 望都汉墓壁画中出现的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盆栽形象
   

   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曾与罗马商人互赠山石盆景(图3)。

 

  图3 北齐•山东青州石刻墓中的画像石刻《贸易商谈图》

 

  2、中国盆景形成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由园艺栽培“盆栽,升华为具有意境的“盆景”。
  发展至唐代,受自然山水园、自然山水画全盛期的影响,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景”,浓缩于盆盎之中,由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为具有意境的“盆景”。从单一观赏植物形象美的视觉感受,升华为观赏植物形象美同时,超越视觉感受,进入情调感受,移情境界、领悟境界,欣赏意境美(图4-7)。

图4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侍女)中的盆景形象

图5 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中盆景(左下角)、山石盆景(右上角)形象

 

          

 图6 唐•阎立本《织贡图》中进贡山石情景

 

                                                      图7 中堡村盛唐墓出土的三彩砚

    宋代(公元960-1279年)树木、山石盆景的研究,盆景的布局、盆景的造型发展到相当水平。除山石与植物组“景”外,又分别将树木加以艺术处理,发展形成树木盆景;将山石组合,“渍以盆水”,发展形成山水盆景(图8-10)。

 

图8-1 宋《十八学士图》琴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左下角)

 

图8-2 宋《十八学士图》棋轴画中之树石盆景形象(右下角)

 

 

图8-3 宋《十八学士图》书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左下角)

 

 

图8-4 宋《十八学士图》画轴画中之树木盆景形象 (右下角)

 

 图9 北宋•张择端《明皇窥浴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图10 南宋•岳阳镇大佛湾摩岩造像中侍女手托山石盆景形象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制作盆景提倡“小型”,发扬“小中见大”特色,对元代以后制作盆景和衡量标准产生深远影响(图11)。

图11 元•李士行《偃松图》的树木盆景形象

  

  3、中国盆景兴盛于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除继承传统并时尚树石盆景,树木盆景、山水盆景风格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同时将经验所得立著记载。
    明、清两代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进入成熟期,中国画亦进入鼎盛时期,中国盆景在文人、画家促进下同时进入兴盛期。并提出“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以古人诸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笔下古树作比的盆景为上品。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苏灵所著《盆景偶录》两卷,还把盆景植物名录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多达33种树木花草。同时提出除自幼栽培,还到荒山野地挖掘经樵夫“加工”之树桩进行再创作(图12—16),并时尚树石盆景(图17—21)
  

 

 

 

  图12 明《朱瞻基行乐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图13 明•唐寅《韩熙载夜宴图》中树木盆景形象

  

图14 扬州盆景园原收藏的明代圆柏盆景《明末古柏》

 

图15 苏州万景山庄原收藏的明代圆柏盆景《秦汉遗韵》

 

 

图16 明•夏葵《婴戏图》中山石盆景形象

 

 

 图17 明•仇英《春庭行乐图》中树石盆景形象(特写)

 

 

 图18 明•蔡汝佐图绘宗彝《盆中景》插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图19 明崇祯年《金瓶梅》刻本插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图20 清•叶芳林、方士庶《九日行庵文燕图》中树石盆景形象

 

 图21 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题画《盆梅》

    同时,中国各地域民间盆景艺人创(制)作盆景更为活跃,风格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如:扬(州)派盆景(图22)、苏(州)派盆景(图23)、川(四川)派盆景(图24)、通(南通)派盆景(图25)、徽(州)派盆景(图26)、岭南(广东)派盆景(图27)等。

 

 

图22 扬派黄杨盆景《腾云》扬州盆景园收藏

图23 苏派圆柏盆景《巍然侣四皓》苏州万景山庄收藏

 

 图24 川派六月雪盆景《亭亭玉立》成都陈思甫遗作

 图25通派雀舌罗汉松盆景《琼楼玉宇》南通盆景园收藏

 

 图26 徽派游龙式梅花盆景
   

图27 岭南派雀梅盆景《春复春》广州孔泰初遗作

    明、清两代盆景著作,尤以明代屠隆著《考槃余事•盆玩笺》、文震亨著《长物志•盆玩篇》、王象晋著《群芳谱》内记载《盆景》;清代陈淏子著《花镜•种盆取景法》、苏灵著《盆景偶录》等名著影响最深,均详述制作盆景技巧。
    4、新中国成立后(公元1949年—    ),中国盆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传统,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求精,走向世界,增进友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地园林部门先后建立盆景园,收藏遗存古老盆景、创作盆景、展览盆景,出版盆景图册。1979年9月11日—10月24日,在首都北京举办全国盛大的《盆景艺术展览》,1981年12月4日在首都北京成立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后更名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为促进中国盆景事业发展,协会从1985年—2008年,每隔四年,先后与上海、武汉、天津、扬州、苏州、泉州、南京主办城市共同举办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1986年—2008年,还先后在武汉、扬州共同举办四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同时1997年10月在上海、2005年9月在北京还分别与主办城市共同举办第四届、第八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
中国各地也纷纷举办省级、市级盆景展览、研讨会。
通过举办全国性重大展览和研讨会,出版盆景图册,掀起“中国盆景热”,中国盆景专业工作者、业余盆景爱好者,以及痴迷盆景企业家,以饱满热情继承传统,并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求精,创作中国盆景精品佳作(图28—37)。特别是通过参加国际重大盆景会议或展览会,或在中国举办国际重大盆景会议或展览会,切磋技艺,增进友谊,使盆景艺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友谊的美好载体。

图28 金叶五针松盆景《苍松迎客》上海植物园收藏

图29 刺柏盆景《奇柯弄势》苏州万景山庄收藏

图30 五针松盆景《刘松年笔意》杭州花圃潘仲连创作

图31 五针松盆景《向天涯》温州盆景园胡乐国创作

 

 

图32 红果盆景《酡颜弄舞腰》广州陆学明创作

 

图33 柽柳盆景《归牧》郑州江南创作

图34 山水盆景《丛林狮吼》上海植物园殷子敏创作

图35 树石盆景《风在吼》武汉贺淦荪创作 

图36水旱盆景《古木清池》扬派盆景博物馆赵庆泉创作

图37 微型组合盆景《微宫春晓》上海李金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