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都市最快的车秘籍:从《圣经》思想看积极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17:22

《圣经》是公认的“书中之书”,在全球共2212种语言译本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被翻译成最多种文字的书,发行历史长达近1500年,是出版最多的书;是最多人阅读的书;是对世界影响最大、引导每一个阶层的人走正直光明道路的书;《圣经》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国家和世界历史。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菲普斯评论说:“我们的文明根植于《圣经》,我们从《圣经》而来的观念、智慧、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理想,远超过其它书籍之总和”[1]。美国著名的犹太神学家、哲学家赫舍尔(Abraham J.Heschel)说:“《圣经》不仅是一本有关神的书,更是一本有关人的书” [2]。

积极心理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得到广大心理学研究者和其他社会学科研究者的积极响应。它的产生和兴起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一种反思和人性理性的回归。美国的立国之本在于《圣经》关于爱、公平、公义等人性美德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思潮体现了美国社会对曾经失落的人性光辉的诉求和回归。《圣经》作为一本神圣伟大的著作,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完全在她所启示的真理范围内。

1 人类的困境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3] 。这一概念首先是由 Seligman 和Csikzentmihlyo 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导论》的出版为诞生标志[4]

正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对悲观主义人性观的反思与批判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5]”。正是基于这种时代背景,以Seligman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对消极心理学展开了深刻反思和批判,极力倡导积极心理学研究。

Seligman认为,心理学自从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这三项使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而二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心理学正在变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心理学研究重心的这种转移实际上背离了心理学存在的本意,因为它导致了“很多心理学家几乎不知道正常人怎么样在良好的条件下能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6]

为什么二战前后的心理学研究重点有着如此不同的走向?二战后人类处于一个相当长的和平时期,这种状态与Seligman的论点“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主要使命”相悖。在这一和平时期内,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空前富足,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在和平时期内反而日益突出。人类完全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中,“瘾”这个通俗的词最能阐释“异化”的含义,“网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障碍,就是人类被网络所异化的例证。人类为了对付网瘾,不得不采用电击疗法这种消极的手段。这值得我们反思。积极心理学正是在经过深刻反思之后而兴起的一个研究取向。

积极心理学不是一门新的学科和流派,而是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沿用心理学已有的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正如 Seligman在美国心理学会21世纪千年献礼的致辞上所讲的:“21世纪将会出现一种科学和职业,那就是了解和建立使个体、团体和社会繁荣昌盛的因素,这将是积极心理学的使命”[6]。用三段《圣经》的经文就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根源与目的进行一个总结。

《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26节记载:“神说,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 这节经文启示了人类所应该具有的最高美德、善端。神的形像,指神里面的所是,是神属性内里素质的彰显,这些属性最显著的是:爱、光、圣、义。《新约圣经·约翰一书》四章7-8节说:“亲爱的,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神的;凡爱弟兄的,都是从神生的,并且认识神。不爱弟兄的,未曾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新约圣经·约翰一书》一章5节说:“神就是光,在祂里面毫无黑暗”。《新约圣经·启示录》四章8节说:“他们昼夜不歇息的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是今是以后永是的全能者”。《旧约圣经·耶利米哀歌》章5节说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人要称呼他的名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按着《圣经》的启示,彰显神是人类最高的美德,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不管你信不信神,爱、光、圣、义这些最高的美德都是全体人类的追求。《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26节是西方人权主义的根本依据。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在其序言中称全世界的人们为“人类家庭所有成员”,又在第1 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是人类受到他们所处的世界的异化和霸占,违背了他们从造物主所领受的使命。《新约圣经·约翰一书》二章16节说:“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是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乃是出于世界”。肉体的情欲就是身体的欲望,眼目的情欲就是藉着眼目而有的欲望,今生的骄傲就是今生虚空的骄傲、夸耀、虚荣和物质的炫耀。人类把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过度转让给了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以及今生的骄傲,在无序和无止境的转让中,人类尊严和权利日益贬低,从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前面提到的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这也是消极心理学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

《新约圣经·彼得后书》一章4节说:“藉这荣耀和美德,祂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你们既逃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藉着这些应许,得有分于神的性情”。使徒彼得在此揭示那能使人逃离情欲之败坏的能力、力量,以及逃离的结果。这能力就是神圣的美德,这结果就是有分于神的性情,彰显神的性情。既逃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除去神圣美德在人里面发展的障碍,人就得着释放。正如积极心理学所主张的: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问题 )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2 《圣经》所启示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有三个明确的研究领域[6]。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研究领域是人的积极特征,包括爱和工作的能力、勇气、交往技巧、美感、坚持不懈、宽容、创新、理想、灵性、天赋和智慧等。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研究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Seligman等进行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人类共同拥有六大美德:智慧、勇敢、仁爱、公正、克己和超越自我。具体包括24种美德:创造性、兴趣、开放、爱学习、智慧、勇气、勤奋刻苦、诚实、热情、爱、仁慈、社会智力、忠诚、公平、领导能力、宽恕、谦虚、谨慎、自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或乐观、幽默以及笃信[7]。关于这些美德,《圣经》中都有充分的启示。

“但那灵的果子,就是爱、喜乐、和平、恒忍、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反对”(《新约圣经·加拉太书》五章22节)。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殷勤,在你们的信上,充足的供应美德,在美德上供应知识,在知识上供应节制,在节制上供应忍耐,在忍耐上供应敬虔,在敬虔上供应弟兄相爱,在弟兄相爱上供应爱”(《新约圣经·彼得后书》一章5-7节)。

“因为神的国不在于吃喝,乃在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新约圣经·罗马书》十四章17节)。

“你要逃避青年人的私欲,同那清心呼求主的人,竭力追求公义、信、爱、和平”(《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二章22节)。

“爱不可假冒,恶要厌弃,善要贴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互相争先。殷勤不可懒惰,要灵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在祷告上要坚定持续,在圣徒缺乏上要有交通,待客要追寻机会。逼迫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思念相同的事,不要思念高傲的事,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精明。不要以恶报恶,要准备在众人面前作善美的事。若是可能,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二章9-18节)。

“末了的话,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凡是庄重的,凡是公义的,凡是纯洁的,凡是可爱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新约圣经·腓立比书》四章8节)。

“你们要在主里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新约圣经·腓立比书》四章8节)。

“末了,弟兄们,要喜乐,要被成全,要受安慰,要思念相同的事,要和睦,如此那爱与和平的神,必与你们同在”(《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十三章11节)。

“在我们的神与父面前,不住的记念你们信心的工作,爱心的劳苦,并对我们主耶稣基督之盼望的忍耐”(《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3节)。

“但你这属神的人啊,要逃避这些事,竭力追求公义、敬虔、信、爱、忍耐、温柔”(《新约圣经·提摩太前书》六章11节)。

“但我们既是属于白昼,就当谨慎自守,穿上信和爱的胸甲,并戴上救恩之望的头盔”(《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六章8节)。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对你们的旨意”(《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8节)。

作为“书中之书”,《圣经》66卷文字中所启示的性格力量和美德远不止这些,以上所列的只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节。积极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让人类发现和建设这些性格力量和美德,并学会用这些力量去预防和治愈人类的心理疾病,让人类生活得更有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研究领域是积极的团体和社会制度。比如如何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体系、有效健全的家庭功能和自由探索的环境及积极和谐的社会团体,为个体积极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为促进人们的幸福感,使人类实现完美充实的生活创造条件,包括如何培养个体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更好的公民特征,如责任感、教养、利他、礼貌、和谐宽容和工作道德。

《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五章13-16节启示说:“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可用甚么叫他再咸?既无任何用处,只好丢在外面,任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也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所有在家里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就荣耀你们在诸天之上的父”。作为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在性质上他们是医治的盐,在行为上他们是照亮的光。盐在性质上是一种杀菌防腐的元素,这样的元素其义务就是防止人性的败坏。光的功效就是照耀黑暗。关于好公民的特征,《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五章3-10节有明确的说明,“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哀恸(这里的“哀恸”是指看到他人的消极光景而产生的一种惋惜和扶助的愿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悯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看见神。制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这几节经文完全启示了积极心理学所谓好公民的特征责任感、教养、利他、礼貌、和谐宽容和工作道德。

关于健全的家庭功能,《圣经》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赡养等都有正确的启示。“作妻子的,要服从丈夫,这在主里是相宜的。作丈夫的,要爱妻子,不可苦待她们。作儿女的,要凡事顺从父母,因为这在主里是可喜悦的。作父亲的,不要惹你们儿女的气,免得他们灰心丧志。”(《新约圣经·歌罗西书》三章18-20节》。在家庭生活的实行上,《圣经》同样有正确的启示。这种家庭生活的实行完全是出于积极的爱、恩慈、宽恕和包容。

“最要紧的,是彼此热切相爱,因为爱能遮盖众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新约圣经·彼得前书》四章8-9节)。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三章8节)。

“你们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怜,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新约圣经·以弗所书》四章32节)。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因不义而欢乐,却与真理同欢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败落”(《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8节)。

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Seligman将研究幸福感和主观良好状态定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8]。幸福感和主观良好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状态,研究目的是促进人的积极体验,提高幸福感。Myers在对有关快乐的研究中指出,促进幸福的要素之一是宗教信仰,另外两个要素则是收入的增长和亲密的人际关系[9]。《圣经》关于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启示,最多的是“喜乐”,在整部《新约圣经》中提到“喜乐”一词的经节不下150处。这种喜乐是在对基督的信仰中所经历和感受到的。《新约圣经·腓立比书》四章8节说:“你们要在主里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新约圣经·彼得前书》一章8节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入祂而欢腾,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喜乐”。《圣经》中提到的“喜乐”在不同的状态下都可以让信徒得到体验得到。

患难中的喜乐。“就是在患难中受大试验的时候,他们充盈的喜乐,和极深的贫困,汇溢出丰厚的慷慨”、“我向你们大大的放胆,我为你们多多的夸口;我满得安慰,在我们一切的患难中,我格外的洋溢喜乐”(《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第七章2、4节);“并且你们在大患难之中,带着圣灵的喜乐,领受了主的话,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6节)。

被感染的喜乐。“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6节);“所以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这安慰之外,我们因提多的喜乐,就越发更加喜乐”(《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七章13节);“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二章15节);“因他把你们的切望、你们的哀恸、和你们为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们,叫我更加喜乐” (《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七章7节)。

因盼望和希望而来的喜乐。“应当喜乐欢腾,因为你们在诸天之上的赏赐是大的”(《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五章12节);“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在祷告上要坚定持续”(《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二章12节)。

以“喜乐”作为祝愿与问候。“神和主耶稣基督的奴仆雅各,写信给散居的十二个支派:愿你们喜乐”(《新约圣经·雅各书》一章1节),“但愿那赐盼望的神,因信将一切喜乐平安充满你们”(《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五章15节),“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愿你喜乐!主与你同在了”(《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一章28节)。

3 《圣经》的启示与积极心理治疗观

2002年,Seligman提出了著名的幸福成分理论,这是当前在美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他所著的《幸福的真谛》被认为是全美最畅销的书之一。根据Seligman的理论,幸福有三个主要成分[10,11]:愉快的生活(the pleasure life)、充实的生活(the engaged life)和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

Seligman以他的幸福成分理论为基础,提出运用优势和美德治疗心理疾病的积极心理治疗观。Seligman认为抑郁是因为缺乏积极的情感、生活空虚,感到生活无意义。抑郁的人过度地关注和铭记他们生活中最消极的一面,积极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重新教育他们将注意、记忆和体验,从消极情绪和灾难中转向积极和希望。让他们发现人类缓解抵抗心理疾病的力量。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该是病人最积极性格的见证人,而不是指出病人最明显的错误观点、消极情绪和失调的关系,让抑郁症病人建立积极的情感、投入生活和有生活意义是减轻抑郁症的关键[12]

积极心理治疗的第一个机制是力量外化和行为化。增加来访者对自身力量的认识,鼓励并帮助他们以最好的方法运用自己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以推动任务的完成。另一个机制是强调来访者将优势作为一种方式,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流畅感,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情感。咨询中通过请来访者叙述能展示自己生活中最好一面的真实故事,介绍自己,建立一种适应的积极关系;帮助来访者鉴别自身的性格优势和美德;培养优势和积极情感;唤起对好事件和不好事件的回忆,鼓励来访者表达愤怒和痛苦;引导来访者宽恕、感恩和祝福;学会对好事满足,设计对个人的满意计划,引导来访者从不幸中学习乐观和希望;学会爱和处理关系,了解家庭成员中的力量;做愉快的事,享受愉快;通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定期证明自己的力量;回忆自己的进步,获得和保持充实的生活[12]

治疗师如何做到对来访者保持无条件积极关注,如何保证来访者认可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两个问题是积极心理治疗中关键的问题。只要治疗师在任何一点上表现出对来访者的优势,都很有可能破坏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氛围。《新约圣经·罗马书》七章15-22节说到:“因为我所行出来的,我不认可;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愿意的,我就同意律法是善的。其实,不是我行出来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罪行出来的。我知道住在我里面,就是我肉体之中,并没有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因为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愿意的,就不是我行出来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罪行出来的。于是我发现那律与我这愿意为善的人同在,就是那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里面的人,我是喜欢神的律”。根据这段经文的启示,任何人都想做好,都想变得积极,只是里面的罪(这里的罪不仅仅是指法理上的罪,还包括了很多消极的东西)让人无法做到。

治疗师如果能在来访者面前忏悔认罪,承认自己与来访者一样是软弱并且需要医治的人,是非常有利于建立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氛围的。治疗师向来访者澄清“其实,不是我们行出来的,乃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行出来的。我知道住在我们里面,就是我们肉体之中,并没有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们,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们。因为我们所愿意的善,我们反不作;我们所不愿意的恶,我们倒去作。若我们去作所不愿意的,就不是我们行出来的,乃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行出来的。”罪与人是有分别的,恨恶罪,爱罪人。只有基于这个前提,无条件积极关注才能建立并稳固保持。在罪与人之间做出区别,帮助来访者鉴别自身的性格优势和美德,鼓励来访者发展和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和美德,引导来访者宽恕、感恩和祝福。根据《圣经》的启示,宽恕、感恩和祝福是三项重要的性格优势和美德。“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新约圣经·约翰一书》一章9节);“因为你们若赦免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赦免你们”(《新约圣经·马太福音》六章14节);“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向甚么人怀怨,要赦免他,好叫你们在诸天之上的父,也赦免你们的过犯”(《新约圣经·马太福音》十一章25节)。“又要让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作仲裁,你们在一个身体里蒙召,也是为了这平安;且要感恩”(《新约圣经·歌罗西书》三章15节);“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对你们的旨意。(《新约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8节)。“逼迫你们的,要为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新约圣经·罗马书十二章14节》);“不以恶报恶,或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分”(《新约圣经·彼得前书》三章9节)。

至于如何增加来访者对自身力量的认识,鼓励并帮助他们以最好的方法运用自己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更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以推动任务的完成,《圣经》中也有正确的启示。《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二十五章记载了我们所熟悉的“马太效应”:一个主人按照各人的才干,把家业交给三个奴仆,给了一个五他连得(一种计量单位)银子,一个二他连得,一个一他连得。那领五他连得的,随即拿去作买卖,另外赚了五他连得。那领二他连得的,也照样另赚了二他连得。但那领一他连得的,去掘开地,把他主人的银子埋藏了。前两个仆人得到了主人同样的赏赐,主人却把后一个奴仆的那一他连得银子拿走,让他一无所得。主人说:“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他就充盈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从他夺去。”根据这个记载的启示,人有具有的力量是不一样的,但是关键不在于力量的多少,而是在于充分发挥和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这样才能让来访者获得有意义的生活。治疗师应该增强来访者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并辅导来访者有效运用自身的力量以获得有意义的生活。

4 总结与建议

《圣经》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她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的,积极心理学的很多观点和实行都能从《圣经》中得到启发。本文只是一个初探,对于博大精深的《圣经》来说无疑是管窥蠡测。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抱着一种开发的态度来看待《圣经》,并且从中寻找真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