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白萝卜的切法视频:张氏无名: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19:44


    虽然同属于以专制为主要特征的东方文明,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依然贫弱不堪,倍受欺凌;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了一个世界性强国,直至受惠今日。

    之所以有着迥异的结果,完全在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日本历史与中国历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的专制要比中国弱化的多。单就在日本长期存在着天皇和幕府将军的双重统治就可知道,日本的专制绝不是中国式的极度扭曲的极权专制,甚至在明治维新之前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历史更像中国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天皇相当于周天子,幕府相当于诸侯霸主,大名、藩主等相当于大大小小负责实际管理的诸侯(日本的历史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正如中国战国时代的大变革一样,在这样一个统治混乱的国家实行改革要远比在一个长期实行高度统一而腐朽僵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进行改革容易得多。

  具体来讲,(一)日本人有着比中国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中国的极权专制比日本的专制严酷得多。长久而严酷的专制统治、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频繁的朝代更替,这些都严重地消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单从日本古代战争大多是职业军人(武士)之间的而非中国式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全民战争就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日本民众和中国民众对于天皇和皇帝的态度和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日本历史上没有过中国式的频繁的朝代更替。日本天皇自始至终被精心地置于一种虽然缺乏实权但却神圣的地位。也许正因为日本天皇长久缺乏实际权力,所以日本天皇很少有像中国专制皇帝那样的暴虐行为,更有像明治天皇那样的“日宁一食,也要建立强大海军”的行为,所以民众能够从心底里接受他们,甘愿把他们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忠心服从并追随他们。上述两方面原因,再加上日本长期的专制现实以及对于民众服从意识的灌输,这就使得日本人很容易团结在以天皇为象征的民族和国家旗帜下。被广泛激发起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极大地促进了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使得无论是手握实权的大名、藩主,还是武士、民众阶层都普遍地倾向维新。

  (二)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就为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及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则仅仅是萌芽,在严酷的极权专制统治下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在戊戌变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持力量。中国的戊戌变法除了变法者的一腔热血和信念,至多还有一个傀儡皇帝,除此而外他们几乎毫无依靠。相对于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所要完成的宏图伟业,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三)日本明治维新提出的口号是剥夺幕府及各强藩的权力“奉还大政”(于天皇)。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实现中央集权制,是使日本从战国式的分裂走向统一,是民众所愿大势所趋。而中国的戊戌变法是要改变扭曲的极权专制,其实质是削弱皇帝权力,分权给臣民。换句话说就是要最高统治者放弃他们的很大部分的既得利益。在守旧派眼中,变法即使有利于中国,也将不利于清王朝的统治。戊戌变法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满族统治集团忽然警觉到:无论变法会给中国带来多大的好处,都不能为此而付出满族丧失政权的巨大代价。否则,他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特权和既得利益便将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仅此一点,已注定了变法失败的命运。

  (四)日本从来没有过盲目排外的妄自尊大的老大帝国心态。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日本一直是以中国为师,其后又从朝鲜、印度甚至是荷兰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统治者由于尝到了西方入侵的苦头,并从残酷的现实中醒悟到,必须从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上向西方学习,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于是竭力向西方学习,成为朝野上下的大潮流、大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