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美雅:新闻写作的故事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53:37
     时下,新闻界常说报纸已经进入了“标题时代”、“读图时代”,受众阅读更多是出于了解、扫描各种信息,致使深阅读的受众群日渐萎缩,大众阅读尤其是消费形态的阅读浅化、泛化现象突出,在新闻报道领域体现为受众只读标题或凭兴趣“挑看”新闻。
   所以,新闻故事化成为一种趋势。好听的故事,人人都喜欢。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切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内行人从中看门道,外行人从中看热闹,各取所需。
   所谓新闻故事化,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其二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     在美国报业发行量位居全美第二的华尔街日报使用的培训教材指出:“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让它有趣一点!”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并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在新闻界被广泛认同,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表达方式。
   那么,如何把新闻写的像故事?
   第一: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    新闻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它所产生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上,而要把新闻当故事讲,且要讲得娓娓动听、扣人心弦,就一定要善于运用“曲折”,这是一个技巧,也是牵引受众眼球的妙招。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的节目制作人张国飞说:节目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要一波三折,一定要有,没有就不行,这是我们要求的结构,其实观众也希望故事曲折。这样才有意思。我们所采写的新闻中所包含的故事,有的天生曲折、波澜起伏,但是有大量的故事,则是浅显直白的,毫无曲折可言,怎么办?那么,我们费尽心思也要让它变得曲折。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悬念”。新闻报道中,如果选择一个本身就不曲折的事件作为叙事的主干,那么制造悬念就一定要有枝杈和回旋,采用树状发散式或螺旋式的叙事方法,让故事的发展和受众的思考形成博弈的力量,这样受众的关注度就会大大提高。
    譬如,2000年奥斯卡的55座金像在一家运输公司从洛杉矶以南的工业城市贝尔装货时全部被盗。如果导语中这样写:“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院的官员们今天证实,今年的55座奥斯卡金像一夜之间被盗。”受众会不会再读下去?这很难说,但变化一下表达方式,就会悬念丛生:
  就连好莱坞也编造不出这样的故事:为了侦破一起神秘的盗窃案,一个联合特别行动组成立了;联邦调查局也被请来了;一条特殊的电话热线开通了,悬赏破案的赏金是5万美金。      什么东西被偷了?英王皇冠上的珠宝?比尔·盖茨的财产?都不是。被盗的东西是对洛杉矶市来说要重要得多的东西:奥斯卡金像不见了!      这么复杂的因素,加之作者运用了巧妙的叙事结构技巧和表达技巧,如揭秘般层层推进事实的真相,报道的情节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起伏跌宕,曲曲折折,引人入胜,而其中起“枝杈”和回旋作用的“联合特别行动组”、“联邦调查局”、“特殊的电话热线”、“5万元赏金”、“皇冠上的珠宝”以及“盖茨的财产”等貌似“毫不相干”的因素却在无形中成功地制造了“注意”和“期待”,使受众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第二、让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节和细节     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类似于戏剧表演,“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细节”。重描述、冲突、情节——这是新闻故事这种信息表达方式的体现。曾获得普里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当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偶然碰到一个复杂的情景,他的遭遇和反映就是情节的展开。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要强调对事件的过程的展现,及事件内含的悬念、冲突的表现。
   例文:阿富汗北部查瑞卡电 昨天上午,当两枚发自周围山区塔利班阵地上的导弹砰然落进热闹的市场时,阿富汗前线小镇查瑞卡挤满了赶集的商贩。
     ……当其中一枚火箭落到街上时,45岁的希克·拉苏尔正盘着腿坐在几堆大蒜中间,他当场就被炸死了。仅仅几分钟前,他的大儿子,18岁的阿普杜拉·加夫尔还跟他一块在店里。他一听到爆炸声,立即跑回市场。他的父亲躺在血泊里,血渗透了周围的大蒜;大街上躺着一名儿童,已经没有了呼吸;一名女子身穿有红色图案的裙子,横卧在断壁残垣中;在附近的瓦砾堆中,一条腿露了出来……
    短短的几句描述,像一个个电影镜头,闪现在我们眼前,仿佛置身于被导弹袭击的前线小镇查瑞卡混乱、惊恐、夹杂着人们呼喊哭叫的市场里,仿佛看到18岁的阿普杜拉·加夫尔,疯狂跑回市场,面对倒在血泊中的父亲痛不欲生。“鲜血染红的大蒜”、“横卧的尸体”和“瓦砾中的腿”,既具体形象、又生动深刻,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以人为故事主体写故事    在讲故事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如央视“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的母亲;《姥姥》中被称为“姥姥”的林洁如何为孤儿们的成长而奔波、操心的历程;“生活空间”《爱的奉献》中那个38年如一日地照顾有病老伴的老头……这种爱,营造出温煦和睦的氛围。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看似单调乏味的事例变成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例文:
   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3月开始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是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作品不是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是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第四、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   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用故事化手法叙事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叙述的视角选择。视角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同的视角叙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多变的视角有助于复现事实本身的复杂性,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
     新闻故事化的常用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
    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2、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的个性深藏不露。记者从公众的视角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公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事实。
    3、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
    第五、故事化语言要杜绝“新闻腔”     确定了新闻故事化最佳的报道视角,也找到了具有悬念的情节和真实入微的细节,当记者在稿纸上开始写,或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时,文字发挥的作用就会明显凸显出来。实际工作中,记者的语言常常会受到行话的影响,被行话牵制,形成一种文字表达的熟套,俗称为“新闻腔”。这样的写法,对于记者来说很省事,只要将领导和机关现成的讲话稿、文件、资料等文字信息拿来,稍加润色,甚至原版克隆就大功告成了;同时,还可以加大报道的速度和数量,可谓一举两得,真是何乐而不为。这种省力气的“新闻腔”突出表现为事情叙述概念化、语气表达模式化、笼统抽象、空洞无物,既不通俗朴实,又不具体生动。
    譬如,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激励官兵奋发有为夺取更大的胜利”、“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严峻的挑战中发现新的机遇”、“通过学习……认真贯彻……坚决执行……始终做到”等这样一些让人生厌的字眼,当然不是说这些话不该说,而是这些话语作为新闻报道确实不能给受众具体实在的内容,只能成为套话、空话遭人唾弃。      显然,“新闻腔”不仅不是新闻语言应该有的风格,而且故事化语言更应避讳。作为记者,要想方设法通过语言消除与受众之间的隔阂,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造就亲和力———这是新闻故事化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一个不可动摇的准则,简单来说,就是要运用最亲切的字眼,用故事化的语言来“讲述”新闻。这样的语言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必然不是大话、空话、假话、套话,要不陌生、不难懂、不空洞、不呆滞、不冷冰冰、也没有官腔,既不文绉绉,更不玄乎乎,因此,必然是朴实、通俗、准确、简洁、具体、形象和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