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玻璃杯含铅:神舟八号亮点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6:37:16

    10月31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科技计划局局长、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十家国内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武平说,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中德科学家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双方科学家将合作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据悉,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

    10月31日,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郁婕

    “天宫”倒飞等待“神八”

    天宫一号入轨后,为迎接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主要开展了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在飞行第4圈和第13圈时进行了变轨,进入到了高度为354公里的近圆轨道;二是天宫一号完成了平台在轨测试,特别是对交会测量设备、对接机构性能以及停控、倒飞等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平台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三是开展了科学试验载荷在轨功能检查,各项载荷设备状态正常;四是进行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控制和调相控制,现已完成了调相和轨道圆化,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转为倒飞状态,等待与神八飞船交会对接。

    “神八”进行多项改进

    “600多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武平说,神舟八号飞船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新增和改进了一些设备;二是为了提高飞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对部分系统进行了改进,飞船具有了与目标飞行器对接后停靠180天的能力。

    通过这些技术改进和交会对接任务的飞行验证,将逐步形成标准配置、状态固化的载人飞船,为后续任务的组批投产奠定了基础。

    “神八”起飞质量8吨多

    执行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千克。轨道舱是模拟的航天员生活舱,有效活动空间为5立方米,舱外安装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主动对接机构;返回舱是航天员座舱,配有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系统,舱内配置了仪表板、指令板,以及航天员手动控制手柄;推进舱是飞船的动力和能源舱段,安装力量轨控、姿控发动机和太阳能电池帆板。

    “神八”发射精确到秒

    为了确保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飞船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神舟八号飞船是零窗口发射,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武平称,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精确时刻的发射能够实现,但确切的时间要等到发射前4小时才能确定。

    运载火箭改进较大

    与运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相比,此次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研制了新型的整流罩,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案和制导技术,改进了助推器结构,增加了推进剂加注量,“改进后的火箭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

    发射神舟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我国首次开启空间国际合作

    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中德科学家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双方科学家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联合实验1项。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

    除了中德科学家的联合实验,天宫一号还将开展空间对地遥感探测应用试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试验等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女航天员已选拔完毕

    按照交会对接任务规划,2012年,我国将开展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了初步的选拔,包括两名女航天员在内的乘组正在按计划开展交会对接任务训练。

    近百种故障预案应对风险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风险很大。从国际上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来看,发生过很多失误,甚至有过飞行器相撞的事故。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神舟八号预备了近百种应对预案。一是确保飞行产品高质量,不带任何疑点发射;二是以最为关键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反复的合练演练。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还设计了各种安全模式,以应对预案外的故障。比如为防止两飞行器碰撞,设计了飞船撤退和撤离两种安全模式。同时,设置了安全控制点,以此有效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