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用什么牙膏好: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职业技术教育-CSSCI学术论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28:29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
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
【论文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论文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G53
【期刊期数】2009年05期
【论文期刊来源】《职教论坛》(南昌)2008年12下期第4~8页
【英文标题】Summary of the Study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张亚军,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博士;徐亚娜,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硕士、教授。
【内容提要】 以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现有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梳理,将现有文献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并且列举了每个类别的典型观点及代表作品,然后对这些文献及观点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并且在结论中提出了认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视角,这对该领域的研究者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 键 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价值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4-0004-05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校企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合作,高职院校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高技能型人才,实现所培育人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等目标,同时还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实现自身的虚拟经营和弹性扩张。同样,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订单式的高技能型人才,加快知识更新,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正是这样一种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校企合作成为可能,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及学校和合作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价值追求点变化,这种合作模式也呈现出动态发展。日本著名学者青木昌彦把校企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我国学者竺辉等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综合各学者的不同定义,本研究给校企合作所下定义为“高职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为了实现这种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在内的“三赢”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选择某种合作模式作为载体,通过这种载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校企合作模式”,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是指“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及各自战略发展需要,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现有合作模式中某些环节的属性,从而使合作的协同效应最大化的一个管理创新过程。”
二、现有研究述评
(一)现有研究文献梳理
自从我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在高职校企合作领域,我国的学者和实践者们也做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收录为基础,为提高搜索成果的吻合度,先以文章题目“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搜索,然后再在所获文献中以“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文章题目所包含字样进行第二次搜索,从2000年9月到2008年9月我国学者共发表了264篇相关文献,并且从文献所发表的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2007和2008两年中,这两年所发表的文章数分别为74和93,合计共占所统计文献总量的63.3%。这可能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有关,特别是在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首批28所国家示范院校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这一批成果很大程度推进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因此出现了2008年1月到9月共发表93篇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样一种学术繁荣情形。根据这264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可以把它们分成关于高职校企合作具体模式研究、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内涵、意义、理论、功能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研究、高职校企合作实践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及跨学科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等五个方面,本文分别罗列了在这五个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作品及相应观点,具体请参见表1。
(二)现有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研究动态及主要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研究重点仍然以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意义、动机、利益分配、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为主流。
从所发表的文献数量来看,在所搜索到的264篇文献中,继续以“模式”为题名进行第三次筛选,共得出72篇。这些文献大部分都以研究、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为主,也有涉及到具体实践中的模式,例如表1中所列举的那些,还有从国际比较与借鉴角度来研究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例如魏银霞和黄亚妮等。研究者们已基本达成共识一直认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目前还大都停留在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形式上,其合作大都处于浅层次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
2.研究工具、研究视角多样化,并且逐步发展到跨学科,从管理学或经济学角度来研究校企合作。
从所统计的文献来看,已有学者试图从经济学或管理学角度来研究校企合作,并试图建立基于这种视角的一种理论,例如胡延华提出的“在校企合作中实现高职院校的‘虚拟经营’和弹性扩张”,周井娟提出的“从经济学角度解读高职校企合作”,以及鲁若愚等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全过程的利益分配委托代理模型,并推演证明了校企合作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对分配方式具有不同偏好,并得到各阶段的最优分配契约或达到最优分配的条件(鲁若愚,2004),还有王自勤等从博弈论角度来研究分析高职校企合作。
3.借助实践的经验及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影响,近两年我国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也逐渐增强。
从所获得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发布时间来看,自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后,所发表的高职校企合作研究成果不仅已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根本性问题,而且研究结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较以前有提升。
(三)现有研究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1.研究者们虽然在高职校企合作模式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现有研究成果显得比较零散,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些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研究者们没找到高职校企合作的根本性分析工具——价值网络,并且没有从学校宏观层面来研究校企合作价值网络的属性及构成。
2.学者们没有研究高职校企合作的生命周期,并且根据其生命周期分阶段、分层次来研究合作模式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该阶段适合合作的领域。
3.忽视了高职校企合作中关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虽然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及融合模式问题,但是现阶段还未能把这些理论与成果应用到校企合作的研究中来,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事实上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本站论文合作网站:http://www.downpaper.com/)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TAG标签: 校企 述评 研究 高职 院校 合作 我国------分隔线---------------------------- 上一篇:从工作组织到课程组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组织观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反思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和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down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du/zhijiao/8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