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黄沙:明代宦官刘瑾被活剐3357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44:48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凌迟”。凌迟的本义是指山势渐渐累积增高。《淮南子?泰族》中就有:“山以凌迟故能高”的说法。后来,凌迟作为一种酷刑,是指把犯人一刀一刀割下来的肉逐渐垒积成一座小山的意思,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千刀万剐”。

  明律明确规定,犯有谋反,谋杀祖父母、父母,杀1家3口人以上以及“采生折割”者均要被处于凌迟。所谓“采生折割”,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贩卖活人的人体器官。原来,早在明代,用活人的人体器官来做药(现在是用于移植和实验)并以此牟利的犯罪活动就已经存在。

    正德五年(1510年)的八月二十五日,刘瑾作为明朝最大的太监,一个与众不同的太监(那时坊间的百姓都说,北京城有两个皇帝:一个是金銮殿上的“坐”皇帝朱厚照,也叫“朱”皇帝;另一个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站”皇帝,也叫“刘”皇帝),这天被处以凌迟酷刑,被剐3357刀结束了其人生的最后一幕。

    一般来说,罪行越大,凌迟的刀数越多。根据刘瑾的罪行,他被判凌迟3357刀,而且,要分三天割完。也就是说,凌迟是个技术活,既要确保割足刀数而且要尽量使犯人不死,能感知疼痛,这是非常有难度的。根据张文麟的记录,凌迟的刑具并不只是利刃,还有一个铁钩,把要割的部位的肉钩起来再割,犯人的痛苦由此增加百倍。第一天,要割刘瑾357刀。第二天,依旧是10刀一歇,而且,在刘瑾嘴里塞了个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乱语。谁知割了数十刀,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过,因此,刘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割满刀数后,依次割去生殖器,剖心挖肝,削去首级,把割下来的肉捣烂,把骨头捣碎才算完事。也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让死者永世不得超生。

    刘瑾身为一介明朝太监,何以会被处以如此酷刑?他有怎样的人生轨迹,有怎样的滔天罪行呢?

    刘瑾六岁时入宫当了太监,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司礼监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内宫官署。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用朱笔(即红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有的皇帝如果不勤于政事,便让司礼监宠信的太监代笔,这就给太监的胡作非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司礼监的太监还有一个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特权:传达皇帝旨意。有时由秉笔太监记录下皇帝的话,然后让内阁起草,或者由太监口头传达给有关大臣。这种制度直接给宦官造成了篡改圣旨的机会。刘瑾就是司礼监的主管,这是他专横跋扈的重要资本。

  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受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还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一旦大权在握,便趁机专擅朝政。刘瑾的水平有限,为了批阅奏章,他就将大臣的奏章拿回家里,让在礼部做官的妹夫替他写,再拿到内阁修改。所以,当时的人们都在暗地里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权力的集中刺激了刘瑾的贪欲。有了权势之后,刘瑾和很多贪官一样也开始敛财。他的手法也没有什么创新,索贿、受贿、贪污,都是一般的手法。只不过他的胆子比一般的贪官大了很多,因为他的上边仅是一个皇帝。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纳贿其门者谓万为“方”,千为“干”。当时官员凡进京朝见皇帝,或从外地出差归来,都得先见过刘瑾,送上份厚礼,才能去见皇帝。布政使上京送礼的分例是两万两,拿不出来的,就先在京师借,然后回到地方上设法偿还,时人称为“京债”。给事中周钥出差归来,因借不到钱送礼,急得在途中自杀。刘瑾的党羽张彩是较有政治眼光的人,他不仅劝刘瑾加强对宦官的约束,而且对他说:“现在人们送给您的,不一定是他自己的东西,往往是在京借了钱,然后回去用公款偿还的。您何必因此结怨,留下后患。”刘瑾认为讲得有道理,刚好御史欧阳云等十几个人又按惯例送来贿赂,刘瑾于是把他们都判了罪。

  作为一个太监,刘瑾的性格和一般的贪官还不一样,如果他向你伸手要钱,你就必须给他,否则太监那种狭窄的心胸,报复起来比一般的贪官更心狠手毒。有一个人刚升迁,刘瑾便向他要“贺印钱”,其实就是索要贿赂,言外之意是:没有我同意,你根本就做不上这个官。那个人不肯给,刘瑾马上就下令让他退休回老家。

  刘瑾受起贿来也是来者不拒,有的为了得到高官向他行贿,例如刘宇,刚上任巡抚时,用万金向刘瑾行贿,使刘瑾喜不自胜。后来刘宇又先后给了刘瑾几万两银子,结果一直升迁到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其他的官员多数是害怕刘瑾对自己打击报复,于是各地官员进京朝拜述职时总是要向刘瑾行贿,叫做“拜见礼”。少的要上千两,多的则五千两,有一年,考察地方官时,竟有贿赂两万两银子的。如果升了官要立即使用重金“谢”刘瑾,叫做“谢礼”。送少了还不行,否则要马上撤职,但如果你赶紧追加银子,官职又能马上恢复。官位基本上成了刘瑾手中卖钱的商品。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闰正月,刘瑾假传圣旨,令吏、兵二部凡进退文武官员,先要到刘瑾处议论通过,才准上奏本。于是官员公开进行贿赂,有些今日升职,因谢礼太薄,明日又革职或强迫退休的;也有因送了贿赂而起用或滥加提升的。如都督神英因重贿刘瑾,自己上报边功,得以提封为阳伯,给予诰券,俸禄增至800石。武状元安国应任用为指挥使,赴陕西三边立功,但因为他与同年60人均无钱行贿,刘瑾便将他们编入行伍戍卒中。平江伯陈雄不送贿赂,被刘瑾诬为贪污,不仅夺了先朝赐给的免死诰券,而且削爵抄家,全家被押送到海南充军。边境的将官违法,只要送来厚礼,便不予追究,甚至反而被提升。又令全国各地巡抚均要到北京来接受敕封,以便勒索他们。刘瑾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

  此外,刘瑾为了炫耀富贵,表示孝顺,祈求长生,在陕西原籍大兴土木,为父母兴建了有碑亭石器的祠堂、坟茔;建义勇永安王庙,请得武宗赐额“忠义”,令地方官每年祭拜,并颁敕加以保护,立石碑刻上祭器、房屋的数字,以防止被侵占偷盗。又于京师朝阳门外霸占了几百顷地,用数十万银子盖玄明宫,供奉玄天上帝。玄明宫规模极为宏大壮丽,时人记为:“千门万户谁甲乙,玄明之宫推第一。”这里“九仞为台十仞池”,“两观悬朱日,三梁架彩虹。蛟螭蟠楝赤,琥珀挂帘红。凿水规溟渤,为山象泰嵩。千门迷紫雾,十阁概玄穹。丘垅围丹竹,祠堂列锦枫。深林游鹿豕,仙域守罴熊”。这浩大的工程耗去无数人力物力,起盖时“千人举杵万人和”,“千人力尽万牛死”;“南国樟尽,西峰土石穷”。盖好后,武宗又赐给祠额。以后,又奏请朝阳门外猫竹厂地以供香火。所谓猫竹厂地,原系堆放猫竹木料的50多顷空地,后陆续有官民在那里居住、营生、庐墓。为了取得这地,刘瑾拆毁了官民房屋1900余间,挖掘民坟2500余冢。居民虽已他迁,但力能徙葬骸骨者无几,以致白骨累累暴露于野,冤号之声沸于郭外。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在刘瑾被处死后仅仅几个月,京城地区便发生了刘六、刘七起义。

  刘瑾在权势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竟动了篡位之心,他私自刻了印玺,暗造弓箭,企图寻机夺位。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瑾只顾自己作威作福,没想到其他的“七虎”正注视着他的一言一行。因他们向刘瑾要权谋利时,刘瑾总是不肯照顾,时间一长,矛盾逐渐激化。

  公元1510年的4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七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在向武宗报告战况时,揭发了刘瑾的17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结果发现了印玺、玉带等禁止百姓和官员私自拥有的禁物,而且在刘瑾随身带的折扇里面,竟然发现暗藏着两把锋利的匕首,这是武宗万万没有想到的,自己竟然时时处处处于“刀光剑影”的危险之中,武宗自然大怒。更何况,刘府的财宝也多得惊人,共查出黄金24万锭又5.78万两,元宝500万锭又158.36万两,宝石两斗。刘瑾不仅贪婪而且图谋不轨,实在是罪大恶极,皇帝下令,凌迟处死。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将明朝大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关于刘瑾(1450~1510)家产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记载,而每一档的差距都以10倍计。其中最为庞大的金过千万,银近3亿。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其他珍宝细软未计。刘瑾家产仅金银一项相当于254.88亿人民币,和当时国库年收入的白银差不多。面对如此巨贪,面对如此反叛,皇帝焉能手下留情,被剐3357刀无疑就是刘瑾罪有应得的悲惨下场。

    自古以来,贪官恶霸都不得善终,古代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