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香山口腔医院价格: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1:20
一、行业发展概况
茶叶是我国人民日常消费的必需品,也是我国传统出口的优势农产品。茶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健康饮料。
我国是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上下四千年形成了这一特有的健康饮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奉献。当前我国的茶园面积占世界第一位(119万公顷以上),产量为世界第二位(76万吨以上),出口量排世界第三位(26万吨以上)。我国茶叶出口量约占全球茶叶贸易量的20%左右,其中我国绿茶占全球绿茶贸易量的80%以上。国际上的茶叶生产国除日本生产绿茶外,大都专业生产红碎茶(越南、肯尼亚等国家近年来也开始生产绿茶)。红碎茶产品占全球消费的70%以上,绿茶的消费量正在逐年上升。
我国的茶叶贸易资源非常丰富,有着经几千年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饮用习惯及茶文化历史所形成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六大类以及通过再加工形成的花茶、紧压茶和袋泡茶等数百种产品,其中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名优茶,仍是茶叶产品中的佼佼者。我国现有20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茶叶。绿茶约占茶叶总产量的75%以上,红茶约占茶叶总产量的10%,乌龙茶约占茶叶总产量的10%。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企业正积极发展名优茶的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茶叶生产已不仅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而且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茶叶企业的数量发展很快,已达十万余家。但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生产加工比较随意,一些企业还是家庭作坊状态,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总数1%左右。当前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仍然很高。据有关部门统计,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的茶农已近八千万,从事茶叶及相关行业的人员近亿人,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正逐年增长。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监督抽查的结果表明,茶叶产品的总体质量是好的,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反映在产品的农药残留方面。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农药使用不合理,致使茶叶的卫生状况日趋恶化。茶园的分散承包经营和茶农缺乏科技知识来管理茶园,使得茶树上农药的使用在品种上和用量上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管理,茶农经常在施药后未过安全期就采摘茶叶,致使茶叶原料的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同时由于我国现行的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歼留的限量指标仅为六六六、滴滴涕两项,因此,对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监控的力度较弱。另外由于我国的市场监管还比较弱,在大部分的茶叶市场中,以次充好、假冒名优茶及产地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部分产品感官品质较差,质量等级和规格较乱。
我国的茶叶标准化工作起步很早,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茶叶标准化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出口茶叶建立了多套商品茶实物标准样,商检部门统一对照实物标准样进行检验出口;20世纪70年代起,供销系统建立了用于各类茶叶收购的毛茶实物标准样;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的标准。经过各部门20余年的标准化工作,目前我国已制定和正在制定的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达10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已有38项,初步建立了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多年来,由于管理部门较多,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全国的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至今尚未成立。当前已有的茶叶标准缺乏系统性,部分主要的茶叶产品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茶叶标准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主要产茶地区如浙江、四川、安徽、福建、云南等均已成立了各省的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茶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为ISO/TC34/SC8。
我国全国性的茶叶行业协会现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各茶叶主产省份和主要销售地区均已建立了省的茶叶协会或产业协会。
二、发证范围的确定及申证单元的划分
(一)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是指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茶叶产品。我国的茶叶产品,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茶类,通过再加工可制成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三类产品,一共是九类产品(上述产品不能含有任何添加剂,不论是天然的还是化学合成的)。除此以外的固态速溶茶、果味茶、保健茶(如减肥茶、降脂茶等)以及各种代用茶(如苦丁茶、绞股蓝茶、大麦茶等)产品不在本次发证范围内。
(二)主要产品介绍
1、绿茶
绿茶主要有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种,其中炒青绿茶有长炒青(如眉茶等)、扁炒青(如龙井茶等)、圆炒青(如珠茶等);烘青绿茶有卷形茶(如碧螺春茶等)、条形茶(如毛峰茶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等);晒青绿茶有陕青、滇青等;蒸青绿茶有玉露、煎茶等。
2、红茶
红茶主要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其中工夫红茶有祁门工夫红茶、滇红工夫、粤红工夫等;红碎茶有第一套红碎茶(云南大叶种地区)、第二套红碎茶(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大叶种地区)、第三套红碎茶(四川、湖北等中小叶种地区)、第四套红碎茶(湖南、浙江、江苏、福建等小叶种地区);小种红茶有正山小种等。
3、乌龙茶
乌龙茶主要有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四种,其中闽北乌龙有武夷岩茶(如大红袍、武夷肉桂等)、闽北水仙等;闽南乌龙有铁观音、黄金桂、奇兰、色种等;广东乌龙有凤凰单枞、岭头单枞等;台湾乌龙有冻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等。
4、黄茶
黄茶主要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茶、蒙顶黄芽茶、蒙顶黄芽茶、莫干黄芽茶、黄大茶等。
5、白茶
白茶主要有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贡眉茶等。
6、黑茶
黑茶主要有黑毛茶、普洱茶、六堡茶、老青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7、花茶
花茶主要有茉莉花茶、玉兰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茉莉花茶通常由绿茶和茉莉鲜花窨制;玉兰花茶通常由绿茶和玉兰(白兰)鲜花窨制;柚子花茶通常由绿茶和柚子鲜花窨制;玳玳花茶通常由绿茶和玳玳鲜花窨制;玫瑰花茶通常由红茶和玫瑰花窨制;桂花茶通常由绿茶和桂花鲜花窨制。
8、袋泡茶
袋泡茶可由各种茶叶加工而成。主要有绿茶袋泡茶、红茶袋泡茶、乌龙茶袋泡茶、花茶袋泡茶等。
9、紧压茶
紧压茶主要有花砖茶、黑砖茶、茯砖茶、康砖茶、沱茶、紧茶、金尖茶、青砖茶、米砖茶、方包茶、七子饼茶等。其中花砖茶、黑砖茶通常由黑毛茶加工压制,茯砖茶和方包茶通常由黑毛茶或西路边茶加工压制,康砖茶和金尖茶通常由南路边茶加工压制,沱茶、紧茶和七子饼茶通常由云南晒青或普洱茶加工压制,青砖茶通常由老青茶加工压制,米砖茶通常由红茶(碎末)加工压制。
(三)茶叶的申证单元
茶叶的申证单元为1个,含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九类产品。
(四)标注的有关规定
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生产范围,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中的一类或几类。茶叶产品允许分装,但分装加工企业应单独注明。茶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1。
(五)相关说明
我国北方地区及大城市不产茶,通常由所在地销售企业进行一些产品的拼配、分等分级和分装销售,因此茶叶行业中还有一批数量很大的分装(销售)企业。目前茶叶产品允许分装。在本次发证中,对分装加工企业应单独注明。
鉴于目前茶叶产品越卖越散、规格越卖越乱、价格越卖越玄,产品的安全卫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的状况,本次《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提出了茶叶产品必须包装出厂的要求。这是为了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规范茶叶产品的规格和等级,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确保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茶叶行业的落实。
在茶叶行业中,通常将茶鲜叶加工成可饮用的茶叶(通常称为毛茶)称为“初制”,将茶叶(毛茶)加工成分等、分级的商品茶或为窨花用的茶坯或为压制紧压茶、加工袋泡茶的原料称为“精制”。目前茶叶的“初制”和“精制”正逐步走向一体化,因此本次发证不分茶叶初制、精制生产企业。
三、生产加工工艺及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基本生产加工工艺
1、绿茶
绿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杀青、揉捻、干燥。
“杀青”是采取加热措施,使鲜叶温度升高,从而破坏茶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内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止叶、梗变红的处理,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过程。按加热方式的不同,杀青分为锅炒杀青、蒸汽杀青、浸泡杀青、三种。锅炒杀青是鲜叶在锅、金属滚筒、金属槽中边加热边翻炒的杀青(杀青机分为锅式杀青机、槽式杀青机和滚筒式杀青机);蒸汽杀青是利用高温水蒸气进行鲜叶杀青(通常采用蒸汽杀青机);浸泡杀青是利用沸水浸泡进行鲜叶杀青。杀青通常时间要快,尽快制止鲜叶中的酶活性,有利于较好保持鲜叶中的成分。
“揉捻”是采用一定的外力进行搓揉、捻条,适当破损叶细胞组织,促使茶叶成型、体积缩小、茶汁外溢的过程。揉捻通常应在杀青叶冷却后揉捻,揉捻的方式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采用揉捻机)两种,揉捻根据需要可分几次完成。
“干燥”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去除茶叶中过多的水分,提高和保持茶叶色、香、味、形的过程。炒干的茶叶称为炒青绿茶,烘干的茶叶称为烘青绿茶,晒干的茶叶称为晒青绿茶,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7%以下。
2、红茶
红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萎凋”是使鲜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均匀散失适量的水分,使叶质柔软;青草气减退,透发清香;鲜叶内部各种酶的活性增加;叶内进行水解反应,增加可溶性物质的过程。萎凋的方法通常有自然萎凋、日光萎凋和萎凋萎凋;自然萎凋是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帘或竹筛上,置空气流通、阴凉干燥处进行萎凋;日光萎凋是将鲜叶均匀摊放于日光下萎凋;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槽(可控温和控湿)上进行萎凋。
“揉捻”或“揉切”:工夫红茶的揉捻程度相对较高,要使茶汁外溢,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通常要求2次~3次揉捻;红碎茶是把揉捻和切碎合在一起进行,通过揉切把茶叶加工成颗粒状;小种红茶的揉捻一般分为两次,发酵、过红锅后还要再揉一次。揉捻通常有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有各种类型、大小的揉捻机)两种方式。
“发酵”是指一定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条件下,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酶促和非酶促氧化反应等,俗称发酵),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的过程。
“干燥”一般采用烘、焙的方法,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7%以下。
3、乌龙茶
乌龙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萎凋”通常有包含晒青(日光萎凋)和晾青(室内萎凋)的过程。
“做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有(有控制的半发酵)工序。有摇青过程,要求鲜叶在一定的工具内转动(跳动)、叶缘相互磨擦,逐渐氧化红变;有静置(堆青、摊青等)过程,促使鲜叶有一定发酵程度,使鲜叶具有“三分红、七分绿”、“红边镶绿叶”的特征,并且散发出香气,答重20%~30%。
“炒青”亦称杀青,一般采用炒式杀青的方式(杀青机通常为锅式杀青机或滚筒式杀青机)。
“揉捻”一般采用趁热揉捻。闽南乌龙茶和台湾乌龙茶还要进行包揉,使之形成一定的外形。
“干燥”采用烘干(烘焙)的方法,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7%以下。
4、黄茶
黄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比较接近绿茶,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杀青”采用炒式杀青,锅温通常较绿茶低,但要杀透、杀匀。
“揉捻”与绿茶基本相同,但揉捻的程度通常要轻一点。
“闷黄”是黄茶生产的关键工序,一般利用杀青叶揉捻后的湿热进行闷黄作业,也有采用边烘边闷、又烘又闷的作业,使之形成黄叶、黄汤的品质特点。
“干燥”采用炒干或烘干的方法,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7%以下。
5、白茶
白茶主要在福建生产,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萎凋、干燥。
“萎凋”是白茶生产的关键工序,鲜叶利用自然萎凋(风干、可少量日晒)至八成干,时间应掌握在48h内。
“干燥”采用烘干的方法,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7%以下。
6、黑茶
黑茶生产的基本工序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杀青”、“揉捻”与绿茶基本相同,但揉捻一般应在鲜叶杀青后趁热揉捻。
“渥堆”是将揉捻后的茶条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通常被称为“后发酵”),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的过程。
“干燥”通常采用烘干或晒干的方法,要求产品的含水率控制在12%左右。
7、茶叶精制加工
茶叶的精制加工是一个分粗细、分长短、分大小、分轻重、拣梗和去杂、去片、去碎、去末,最后形成一定规格、等级和花色的系列产品的过程。其目的是分清等级、整理形状、拣梗去杂、适度干燥、提高香味和调剂品质。
各类茶叶根据产品和市场的需求,有不同的精制加工(整理)的工艺要求。同时由于加工的原料存在着等级、季节、地区的不同,最终产品要求的不同以及需要满足加工者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期望,精制加工工艺有着一定的经验性和灵活性,行业内俗称“看茶做茶”。其主要工序分别为:筛切、风选、拣剔、拼配、复火(干燥)等。
“筛切”中的“筛”就是用圆筛机、抖筛机在多个不同孔径的筛网作用下,将茶叶分粗细、分长短并将碎茶和茶末分开的过程。“切”就是用齿切机等将较长的茶叶切短后再筛分成一定长短、粗细的茶叶。
“风选”就是用风选机等设备将茶叶按轻重分开,并把茶片扇去的过程。
“拣剔”就是拣去或剔除不符合成品茶品质要求的茶梗、茶筋、朴片、茶籽及非茶类杂物。常用的拣剔方式有手拣(人工拣剔)、机拣(机械拣剔)和电拣(静电拣剔),将一些可能的夹杂物除去的过程。
“拼配”是将经过筛切、风选、拣剔工序后形成的各种规格的茶(俗称筛号茶),根据标准、市场的要求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拼配,以达到统一的品质规格。这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复炎(干燥)”一般是茶叶精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采用烘(焙)干机及其他一些烘焙设备,其作用是控制产品的水分,提高产品的香气。
8、花茶
花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为制坯、窨花、复火(干燥)。
“制坯”是一个茶叶精制加工的过程,将茶叶原料按一定的工艺要求加工成一定规格的茶坯(行业内称为茶坯)后,有利于茶和花混合均匀,提高窨花的效率。
“窨花”就是使茶叶充分吸收鲜花香气的过程。以茉莉花茶的传统窨制工艺为例:将采下的含苞未放的茉莉花摊放在干净的地板上,当80%的花苞开始开放时,即将茶坯和鲜花均匀地拌合在一起,起堆吸香;随着茶叶吸收花中的香气和水分,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当温度达到45℃时,需要翻堆散热,俗称“通花”;“能花”后,当茶坯和鲜花的温度降到30℃左右时,再收堆窨花,这样反复过程,让茶坯尽可能地吸收鲜花的香气,时间约8h~10h;上述过程结束后应立即将茶坯中的残花筛出,俗称“起花”;“起花”后的茶叶含水量在12%~16%左右,应立即将茶叶烘干,水分控制在6%左右;这是一个窨花过程,茶和花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0:30左右。通常三级茉莉花茶需窨一次,二级茉莉花茶需窨二次,一级茉莉花茶需窨三次,特级以上的茉莉花茶需窨4次~6次。茉莉花茶在最后一次窨花后,通常还要“提花”一次;即按100:8左右的比例再窨一次,将花茶含水率控制在8.5%,起花后不用烘干,直接匀堆装箱。
“复火(干燥)”是用烘的方式将茶叶在窨花过程中吸取的鲜花的水分去除,使成品花茶的含水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花茶产品必须采用鲜花直接窨制,其含水率一般应控制在9%以下。
9、袋泡茶
袋泡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为:拼切匀堆、包装。
“拼切匀堆”是一个原料加工过程,将茶叶原料通过切碎、拼配、匀堆形成一定的规格(颗粒大小)以供包装。
“包装”是采用专业袋泡茶机进行包装的过程。
袋泡茶产品的含水率一般应控制在9%以下。
10、紧压茶
紧压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为:筛切拼堆、渥堆、蒸压成型、干燥。
“筛切拼堆”是将(黑)毛茶原料过筛、风选、去杂、长切短,制成一定规格的原料。
“渥堆”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通常用蒸汽将茶叶原料加热进行后发酵,以达到该产品的品质特点。
“蒸压成型”是紧压茶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序,将准备好的原料通过蒸汽加热,趁热压制成型。
“干燥”是一个低温慢烘的过程,一般都在10天以上。产品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3%左右。
(二)容易或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安全问题
1、茶树鲜叶和加工花茶用的鲜花等原料在生长过程中,因治理各种病虫害,需要使用农药。因使用农药不当或施用农药后安全间隔期不够就进行采茶、采花,容易造成鲜叶、鲜花农药残留超标,最终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2、鲜叶、鲜花等原料采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新鲜,防止机械损伤、烈日曝晒和落地堆放。因管理不当或加工不及时,容易引起鲜叶、鲜花等原料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影响茶叶卫生和茶叶品质。
3、茶叶加工过程中,因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管理不严,容易产生烟焦茶、碎末茶、异味茶;如原料、半成品、成品落地堆放会严重影响茶叶卫生和茶叶品质。
4、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环境、厂房(场所)、设备(设施)、用具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状况。
5、茶叶在仓储过程中易受产品内在的含水率、温度、湿度、光线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发生陈变、劣变、霉变或品质下降,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状况。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的验收和处理、工艺要求、产品仓储。
1、原料的验收和处理
企业生产所需的茶鲜叶、毛茶以及加工花茶所用的鲜花应匀净,符合相关的工艺和标准要求。茶鲜叶和毛茶的农药残留量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含任何杂质和添加剂、企业应有原料验收制度,建立相关的采购档案,使原料来源有可追溯性。
茶鲜叶和加工花茶所用的鲜花经验收后应及时按工艺要求进行处理,毛茶验收后应立即进入仓库,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和受到污染。
2、工艺要求
茶叶初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茶类的工艺流程加工。绿茶主要掌握“杀青”温度、投叶量及杀青程度;“揉捻”的压力和时间;烘、炒的温度及最终含水率的控制。红茶主要掌握鲜叶“萎凋”的程度;“发酵”温度、湿度、通气、摊叶厚度及发酵程度;烘干的温度及最终含水率的控制。乌龙茶主要掌握“萎凋”中晒青和晾青的程度;“做青”温度、湿度及做青程度;烘干的温度及最终含水率的控制。黄茶主要掌握“杀青”温度、投叶量及杀青程度;“闷黄”的温度、湿度及闷黄程度;烘干的温度及最终含水率的控制。白茶主要掌握“萎凋”的温度、湿度、摊叶及萎凋程度和萎凋时间;烘干的温度及最终含水率的控制。黑茶主要掌握“渥堆”的温度、湿度及渥堆发酵的程度。
茶叶精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类产品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工,主要掌握筛分、拣剔、干燥、拼配匀堆等加工工艺。花茶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花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掌握鲜花和茶坯质量、配花量及窨花次数,以及在制品温度和含水率等工艺参数。袋泡茶加工过程,主要掌握原料的质量、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封袋的温度和压力,装料量和含水率等工艺参数。紧压茶加工过程中,应主要掌握原料的质量、非茶类夹杂物含量、含梗量等要求。分装加工过程中,主要掌握产品的拼配匀堆和含水率。
3、产品仓储
茶叶是一种易受污染、易受潮、易吸收异味的食品。易受环境的影响如受潮、受热、受光、受氧气而发生品质变化,严重时会陈化变质、发生劣变、霉变而不能饮用,因此茶叶的仓储非常重要。茶叶加工结束后,应立即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避免产品受潮、受异气味和受其他污染源的影响。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能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有条件的绿茶生产企业应有冷库进行仓储。
四、必备条件的审查方法及要求
(一)生产场所
1、茶叶生产企业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化工企业、垃圾场等。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需要离开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
2、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至少应为水泥地面)。茶叶加工有一个散热、散水分的过程,车间需要有一定空间;同时茶叶的密度较小,原料、半成品、待制品等需要有一定的周转空间。地面硬实、平整、光洁是加工食品的起码要求,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企业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以保证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不被污染,降低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避免其相互影响品质和影响正常生产及工艺流程。茶叶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味,不得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以保持茶叶原有的品质和质量,防止茶叶受到污染。
对生产场所这部分的核查可通过现场考察,与企业员工交流的方式进行,核查企业的生产场所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分装企业也应达到上述要求,应有独立的原料(半成品)仓库和成品仓库。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绿茶:应有相应的杀青设备、揉捻设备、干燥设备。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槽式杀青机、蒸汽杀青机等;揉捻设备有揉捻机;干燥设备有炒干机和烘干机等。
2、红茶:应有相应的揉捻或揉切设备、干燥设备。揉捻或揉切设备有揉捻机或揉切机;干燥设备有烘干机等。
3、乌龙茶:应有相应的杀青设备、揉捻设备、干燥设备。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等;揉捻设备有揉捻机;干燥设备有烘干机等。
4、黄茶:应有相应的杀青设备、揉捻设备、干燥设备。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等;揉捻设备有揉捻机;干燥设备有烘干机等。
5、白茶:应有相应的烘干设备。烘干设备为烘干机。
6、黑茶:应有相应的杀青设备、揉捻设备、干燥设备。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槽式杀青机等;揉捻设备有揉捻机;干燥设备有烘干机等。
7、花茶:应有相应的筛分设备、干燥设备。筛分设备主要用于窨花后的茶、花分离,常用抖筛机。干燥设备用于控制花茶的含水率,常用烘干机。
8、袋泡茶:应有袋泡茶自动包装机。
9、紧压茶:应有相应的筛分设备、锅炉、压制设备和干燥设备。筛分设备有圆筛机、抖筛机等;压制设备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干燥设备一般采用烘房。紧压茶生产还需产生蒸汽的锅炉,锅炉有立式锅炉和卧式锅炉两种,以卧式锅炉为好。
10、分装加工:应有相应称量设备、干燥设备和包装设备。
11、茶叶精制:应有相应的筛分设备、风选设备、拣梗设备和干燥设备。筛分设备有圆筛机、抖筛机等;拣梗设备有机械拣梗机、静电拣梗机等;风选设备有风选机;干燥设备有炒干机、烘干机以及其他烘焙设备。
传统手工茶(如龙井茶等),是茶叶产品中的佼佼者;其制茶设备基本上就是一个炒茶锅,生产过程中的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工序,均可在炒锅内完成。还有一些名优茶的生产,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工序可以用一台生产设备完成。这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备应视生产工艺而定,检查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茶叶属传统农产品加工,各茶类的加工和各地区的加工习惯会有所不同。大宗茶的加工、特别是出口茶的生产,由于产量大且要求规格一致,因此机械化程度就高。一些企业设备台、套多,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这是生产量的需要,产品质量并不因此就高。因此在必备的生产设备方面,设备的配置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这部分的核查在现场查看,查阅设备台账和保养维修记录的基础上,查企业是否配备了必须的生产设备,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三)产品的相关标准
企业应有与其生产的产品类别或品种相适应的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有效企业标准)、工艺标准(或要求)、原辅材料标准(或要求)、检验方法标准、管理标准(或制度)。
属国家保护的原产地域产品的茶叶,核查应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进行。首先应核查该企业的生产场所是否在所报茶叶产品的原产地域范围内,是否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批准允许生产的企业。另外还应注意,原产地域范围之外的企业不能分装生产原产地域产品。
此部分的核查是查阅企业是否有相关的文件、标准资料,是否符合相应的规定。
(四)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茶叶生产的原辅材料不多,除茶鲜叶、毛茶外,还有加工花茶所需的鲜花、茶坯以及包装材料。
1、茶鲜叶、鲜花等原料应新鲜、匀净,无其他植物叶和杂物,未受农药及其他物质的污染。
2、毛茶和茶坯必须符合该种茶叶产品正常品质特征,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茶叶卫生标准要求。
3、茶叶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害、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应符合SB/T 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目前茶叶企业普遍对所采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品质不甚了解,不够重视,事实上包装材料和容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保持。
对原辅材料的审查,应注意企业是否对采购的原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或按采购文件(合同)和进货验收规定进行质量验证,应查阅企业的采购记录以及原辅材料的有关检验报告(或相关验证材料)。
(五)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及设施
1、感官品质检验:应有独立的审评场所。应有必备的审评用具(干评台、湿评台、评茶盘、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
2、水分检验:应有分析天平(精度1/1000g以上)、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等,或水分测定仪。
3、净含量检验:应有符合相关要求并经过计量鉴定的秤。
4、粉末、碎茶:应有碎末茶测定仪。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要求的对企业不要求。
5、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应有符合相应要求的秤。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要求的对企业不要求。
企业出厂检验设备及设施应采取现场审查。审评场所应检查其环境条件(朝向、面积、室内色调、气味、采光、照度、温度和湿度等)和基本设施(干评台、湿评台、档板等)应符合GB/T 18797—200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相关规定。审评用具(审评杯碗、汤匙、叶底盘、称茶器、计时器等)应符合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相关规定。检验设备应查阅检验设备(设施)的台账及保养维修记录。强制计量器具应有计量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非标设备应有比对试验报告(或自检报告)。
五、产品的检验
(一)产品相关标准
产品相关标准见表1
(二)产品检验项目
产品检验标准见表2
表1
 
茶类
标         准
绿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GB/T 14456《绿茶》;
GB 18650《原产地域产品  龙井茶》;
GB 18665《蒙山茶》;
GB 18957《原产地域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
GB 19460《原产地域产品  黄山毛峰茶》;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红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GB/T 13738.1《第一套红碎茶》;
GB/T 13738.2《第二套红碎茶》;
GB/T 13738.4《第四套红碎茶》;
SB/T 10167《祁门工夫红茶》;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乌龙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GB 18745《武夷岩茶》;
GB 19598《原产地域产品  安溪铁观音》;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黄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白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黑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花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NY/T 456《茉莉花茶》;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袋泡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紧压茶
GB 9679《茶叶卫生标准》;
GB/T 9833.1《紧压茶  花砖茶》;
GB/T 9833.2《紧压茶  黑砖茶》;
GB/T 9833.3《紧压茶  茯砖茶》;
GB/T 9833.4《紧压茶  康砖茶》;
GB/T 9833.5《紧压茶  沱茶》;
GB/T 9833.6《紧压茶  紧茶》;
GB/T 9833.7《紧压茶  金尖茶》;
GB/T 9833.8《紧压茶  米砖茶》;
GB/T 9833.9《紧压茶  青砖茶》;
相关地方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表2
 
序号
检验项目
发证
监督
出厂
检验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1
标签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2
净含量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第43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3
感官品质



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4
水分



GB/T 8304—2002《茶  水分测定》
5
总灰分


*
GB/T 8306—2002《茶  总灰分测定》
6
水溶性灰分

*
GB/T 8307—2002《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7
酸不溶性灰分

*
GB/T 8308—2002《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8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

*
GB/T 8309—2002《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9
水浸出物

*
GB/T 8305—2002《茶  水浸出物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
10
粗纤维

*
GB/T 8310—2002《茶  粗纤维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
11
粉末、碎茶


GB/T 8311—2002《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12
茶梗



GB/T 9833.1—2002《紧压茶  花砖茶》附录A;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13
非茶类夹杂物



GB/T 9833.1—2002《紧压茶  花砖茶》附录B;执行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14



*
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5



*
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6
六六六总量


*
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7
滴滴涕总量


*
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18
执行标准规定的其他项目


*
执行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
 
茶叶产品检验主要分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三个方面。
1、感官品质
茶叶产品的品质优劣、产地和品种的区分、等级的判定,目前依靠感官审评来评定。感官审评是指审评人员用感觉器官来鉴别茶叶品质优次的过程。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和积累的评茶经验,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对照实物标准样,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逐项审评,综合评定,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和等级的目的。
感官品质检验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因为茶叶是由传统性、地域性很强的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其九大类、数百种产品的色、香、味、形与其茶树品种、种植地域(小至乡、村)、生产季节、气候条件、加工工艺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目前茶叶产品中以次充好、拉抬等级、假冒产地和品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各类茶叶实物标准样比较缺乏,给感官品质检验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因各类(品种)的审评项目和因子的权数分配是不相同的,所以从事感官品质检验的审评人员应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感官品质检验采用SB/T 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其审评项目分外形和内质两项,外形审评因子为形状、色泽、整碎、净度,内质审评因子为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共为八个小项。
2、理化指标
茶叶的理化指标主要有水分、总灰分、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浸出物、粗纤维、粉末和碎茶、茶梗、非茶类夹杂物等。
水分是测定产品的含水率,各类茶叶产品对水分含量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紧压茶产品除外),水分含量越低,越利于保持茶叶品质。
总灰分是茶叶经高温灼烧,灰化后所残留物质的总称,约占干物质质量的4%—7%。总灰分含量是衡量茶叶产品是否干净(是否混有杂质)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总灰分含量过高,产品就可能混有杂质。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是指茶叶总灰分在规定条件下,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部分。水溶性灰分含量高,说明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品质好。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酸不溶性灰分是指茶叶总灰分在规定条件下,经盐酸处理后残留的部分。酸不溶性灰分超过限量指标,说明茶叶内有杂质(泥砂等)。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水溶性灰分碱度是指茶叶的水溶性灰分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其水溶液达到PH7.0所需的酸量,其碱度采用氢氧化钾(KOH)来计。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应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水浸出物是茶叶经沸水浸提后,浸提液蒸发干燥后得到的干物质的总称。其含量的多少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性,但并不能以此来决定产品的质量和等级。
粗纤维是测定产品中粗纤维的总量,是衡量该茶叶产品老嫩程度的一个指标,但不能以此来决定产品的质量和等级。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粉末和碎茶是采用特定的测定仪,测定产品中茶末或碎茶或碎末茶的总量的项目。是衡量该茶叶产品是否符合一定的规格、等级要求的一个指标。一般情况下碎茶和粉末含量高,就有可能不符合相应品质、规格。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茶梗是测定产品中茶梗的总量。茶梗定义为木质化的茶树麻梗和红梗,不包括节间嫩茎。因多数紧压茶产品允许含有一定量的茶梗,所以多数紧压茶产品需要检验这一项目。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非茶类夹杂物是测定产品中非茶类夹杂物的总量,多数紧压茶产品和少数茶叶产品有此项目的限量指标,该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茶叶产品理化检验项目还有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总量等。咖啡碱是测定茶叶中生物碱的总量(因咖啡碱占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茶多酚是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是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这些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3、卫生指标
现行的GB 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感官指标: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
(2)理化指标:铅(mg/kg,以pb计)≤2(紧压茶为3);铜(mg/kg,以Cu计)≤60;六六六(mg/kg)≤0.2(紧压茶为0.4);滴滴涕(mg/kg)≤0.2;共四个限量指标。
该标准沿用至今,目前尚未修订完成,其检验项目的设置和限量指标已不能满足当前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近年来,在历次国家和地方对各类茶叶产品的质量检验中发现,许多地区的茶叶特别是供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紧压茶中,铅的含量已大大超过了现行茶叶卫生标准GB9679—1988的规定(一般茶叶≤3gm/kg),引起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和争议。事实上茶树是一种喜酸性土壤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植物生理生化的作用会富集吸收大量的金属元素,铅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由于各地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茶树品种的不同,茶叶中的铅含量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日本科学家河谷吾等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做了茶叶中各种无机成分含量的测定,发现部分茶叶的铅含量有6mg/kg~7mg/kg。美国分析化学文摘(CA)1987,106(1)P3939刊登的英国科学家M.U.Turk等科研文章,不同茶样中铅的含量为0.371mg/kg~3.330mg/kg,而茶汤中铅的含量为0.001mg/kg~0.004mg/kg。目前大部分国家对茶叶中铅的限量指标不尽相同,如欧盟和西班牙为5mg/kg,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等11个国家为10mg/kg,日本为25mg/kg,还有许多国家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事实上,茶叶中的铅水溶性很差。已有许多质检机构的检测结果表明,茶汤中的铅含量远远低于现行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和碳酸饮料、乳酸饮料的卫生标准。同时茶汤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物质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络合作用,阻碍人体吸收重金属。再者茶叶中的铅是与植物内部细胞结合在一起的,并非是游离的铅离子,即便有人吃茶叶,人体是否会吸收茶叶中的铅,还需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的质量安全,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方面。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产品的农药残留检验已到了非常苛刻的地步(检验项目最多的达193种)。检验项目几乎每年都在增加,限量指标几乎每年都在降低。
国内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茶叶”、 “绿色食品  茶叶”、“有机茶”标准规定的农药残留检验项目有13项,分别是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喹硫磷等,这些项目是否需要检验应视该产品的标准要求而定。
茶叶产品不允许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不论是天然的还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花茶产品必须采用相应的鲜花窨制。检验中如发现有香精、色素或其他添加物,应属非法添加,不符合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
(三)产品检验
1、发证检验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发证检验所列项目共计18项,分别为标签、净含量、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浸出物、粗纤维、粉末和碎茶、茶梗、非茶类夹杂物、铅、铜、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和执行标准规定的其他项目。其中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浸出物、粗纤维、粉末和碎茶、茶梗、非茶类夹杂物等检验项目如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要求或为参考指标的不检验。
2、监督检验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监督检验所列项目共计12项,分别为标签、净含量、感官品质、水分、总灰分、茶梗、非茶类夹杂物、铅、铜、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和执行标准规定的其他项目。其中茶梗、非茶类夹杂物等检验项目如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
产品检验应按相应的方法标准进行。
3、出厂检验
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出厂检验逐批必检的项目共计6项,分别为净含量、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和碎茶、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其中粉末和碎茶、茶梗、非茶类夹杂物检验项目是某些产品的特殊要求,如执行的产品标准无此项要求的不检验。带“*”的出厂检验项目可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每年对有“*”号标记的项目至少检验2次。
4、判定原则
产品发证检验: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标准的判为符合发证条件;检验项目中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的判为不符合发证条件。
产品监督检验: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标准的,判为合格;检验项目中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的判为不合格。
产品出厂检验:产品出厂应逐批检验,符合标准要求的判为合格品,准予出厂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判为不合格品,严禁出厂销售。带“*”的出厂检验项目不必逐批检验,企业可委托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公布的检验机构进行每年检验2次以上,在每年2次的检验中如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应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再次检验合格后,产品方可出厂销售。
六、抽样方法
(一)核查组在完成现场核查后,对现场核查合格的企业,根据企业申报的发证产品种类,在企业的成品仓库中抽取该类中主导产品的某一等级进行检验。同时生产多类产品的,每类产品都应抽取。同一产品,同一生产场地,使用不同注册商标的产品不重复抽取。
(二)抽样基数:净含量大于或等于10kg。抽样以“批”为单位。具有相同的茶类、花色、等级、茶号、包装规格和净含量,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期间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合为一批。
(三)抽样方法及数量:抽样方法按GB/T 8302—2002《茶  取样》的规定。样品数量为1000g。对单块质量在500g以上的紧压茶应抽取2块,单块质量为500g或500g以下的紧压茶应抽取4块,沱茶应抽取10个。样品应分装于2个茶样罐或茶样袋中,1份供检验用,1份供复验或备查用。
(四)封样和送样要求:抽取的样品应迅速分装于2个茶样罐或茶样袋中,封口后现场封条,并应有抽样人的签名。抽样单一式4份,应注明抽样日期、抽样地点、抽样方法、抽样基数、抽样数量和抽样人、被抽查单位的签字等。样品运送过程中,应做好防潮、防压、防晒等工作。茶样罐或茶样袋应清洁、干燥、无异味,能防潮、避光。
七、相关要求
(一)鉴于茶叶产品感官品质检验的特殊性,本次《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提出了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人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的要求。这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检验人员和质检机构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提高感官品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鉴于紧压茶产品主要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产品的特殊性事关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保障少数民族的饮茶需要,细则规定了在对紧压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条件审查时,应当有地方民族工作管理部门和边销茶商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
(三)根据《通则》对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的要求,在企业必备的生产设备和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方面可掌握下列要求:
1、生产设备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判定原则
具有必备的生产设备,且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为合格;具有必备设备,但个别设备需要完善的为一般不合格;缺少必备设备的为严重不合格。
2、检验设备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判定原则
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且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的为合格;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但比较陈旧或有少许误差,或实验室布局不太合理,为一般不合格;不具备务备的出厂检验设备或不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的为严重不合格。
八、起草单位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