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宁波博菱电器好吗:趁年轻创业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3:38
主持人的话:
  袁先生来自浙江,29岁,供职于浦东某外企,曾被公司派往美国培训。经历丰富的他热爱上海,也对这座城市颇多感想。
  袁先生所在的公司竞争激烈,工作上的压力非常大,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老板炒了。在袁先生进公司后的短短一年内,就有七八个同事离开了。但这些同事离职后基本上还是选择了到外企工作,他们向往的仍然是薪水丰厚的高级白领,很少有人会考虑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据袁先生说,仅仅有一个人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做起了老板。联想到不少报道中说上海人欠缺创业的意识,袁先生感慨万千。
  你会选择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还是做一名高薪白领?上海人该如何增强自己的创业精神?

  自信有能力 黄统 25岁 私营业主
  当年从纺织类大学毕业时,全系只有我一个人孤军创业,在襄阳路盘了一间店面,当上了小老板,做起了服装生意。
  几年来,我所进的服装总是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创业是艰辛的,我跑遍了上海郊区和南方的服装厂精心挑选、押车运货,向已经做出些名堂的服装店店主取经,为可能出现的困难事先想好对策。我自信年轻人没有什么难得倒,付出了血汗,总会有所回报,当然物质上的回报还在其次,心理上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更让我高兴和满足。现在,我已经开始自己设计一些服装出样让厂家定做了。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其实,大多数上海人还是想创业的,记得大学时候卧谈,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创业的梦想,只不过到最后更多人让梦想流于梦想,没有付诸行动,就是因为在创业方面还是不够自信,说得好听点是深思熟虑,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怕这怕那,怕眼光不准,怕不谙生意经,怕创业失败,怕投资落空,怕被人嘲笑,最后还是宁愿在办公室里做些不喜欢的事情,也不愿意接受挑战,给自己一个机会创一份喜爱的事业。
  其实,大多数担心都是多余的,只是因为不自信。创业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才能有冲劲。

  父母反撬边 魏庐曦 27岁 公务员
  大学毕业时,学校正兴起学生创业的风潮,我也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投资一个小型的培训学校。为此,我们分头进行了全方位的市场调研,极力说服学校的外教接受我们的聘用,寻找风险投资商,察看、租借场地,计算成本,估计风险……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日子里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对问题的看法也日趋成熟,创业冲动让我变得非常充实。
  可是,就在我为这个培训学校所做的设想即将投入实施的时候,我遭到了来自父母的反对。按照他们的想法,把我培养到大学毕业,就应该顺理成章地进入外企做一个白领,或者安安稳稳地做个公务员,而投资创业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观念里就是“个体户”,是那些没什么文化、找不到工作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的营生。于是乎,他们软硬兼施,一边帮我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边和那些同学家长结成了“反对联盟”,一起向我们施压。最后,他们居然还说服了我们的风险投资商取消了投资意向,这一举动真正结束了我们的创业希望。就这样,创业的梦想被父母的反对敲得粉碎。
  我承认长辈的不少观念的确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像那些千方百计靠着单位养活、也不愿意自己奋斗的想法我不能接受。希望上海的老一辈人也能和年轻一代一起培养创业精神,用他们的经验,加上我们的实干,一定能打出自己的天下,而不是一辈子做打工仔。

  我是被逼的 李林 24岁 学生
  我在去年夏天,与一帮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主要搞一些小软件的编写,同时还兼营计算机维修与销售。近一年了,我开始体会到做老板的快乐,可以自主决定时间,过得挺滋润的。特别是刚开始盈利时,那份激动,真的没法形容。
  当初开公司,说实在的并没有考虑很多。我们开玩笑时常说自己是高级民工,因为编程做久了,会觉得非常单调无聊,就好像是简单的垒垒砖头。如果去外企,那就更累了,一旦任务来了,就得面对机器,没日没夜地忙。这种纯技术的工作干几年也许就做不动了,我讨厌这种感觉。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部《寝室夜话》的短片,其中有一句话对我刺激非常大,剧中说到建国门的男人帅气但没钱,三里屯的男人有钱又会玩,至于对像我们一样搞技术的中关村的人士的评价则是有钱但没时间。听了后我郁闷了很久,最终决定一定要改行。
  但怎么个换法却是个问题,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自己开公司吧,一面可以锻炼自己,培养领导能力,将来向管理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搞好的话,我就一直做下去了,将来说不定也能成个CEO什么的呢!
  现在我们的公司经营得蛮好,所以我感觉创业有时候就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敢闯敢干。不是有句话叫作“不让下田,怎会耕田”?我们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才能。总之,有机会就试,这就是创业。我有话要说
  ●真正创业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人还是为别人打工。所以我觉得,只要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勇于创新,也算是创业精神的一部分。———莉莉
  ●相比之下,大多数上海人从小衣食无忧,一帆风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少有人会想到要为了未来奋力一搏,因为创业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风险。要培养创业精神,还是要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浩明
  ●现在我还在为别人打工,但这其实也是我创业计划的一部分,通过为别人打工,我可以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流程,这都是在为我今后创业打基础。等基础打好了,就是我自己创业的开始。———吴全
  ●我们的教育中缺少对挫折的承受培养,大家都太顺了,所以就不敢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做事情。学校可以搞一些这方面的模拟,这可能会有所帮助。———叶枫
  ●同学朋友中自己当老板的并不多,他们常说“现在我有十万年薪,如自己创业,万一失败怎么办?”这其实是许多上海人的想法:追求安逸,害怕挫折。———秋风
  ●我打过工,也做过老板。以前在单位时,总觉得自己很超前,可真正到了市场中,才发现,我想到的东西别人早就想到了,而且已优化。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打工。———waley
  ●以我的性格和经历,不可能放弃我目前的工作,去开公司自己当老板。我出生在新疆,从小随父母不断迁移,直到高中才到上海。我渴望一份稳定的工作,让父母不再受奔波之苦。———阿琦
  ●“自己做老板,多赚一分钱都是自己的,给别人做,再好也是别人的”,听妈妈说,这是我在小学五年级时给她的回答。我的话使她毅然离开了单位,和爸爸一起开了家饮食店。———陆茹洁

  记者手记:趁还有锐气
  创业,不是件简单的事,有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从投资方向的确定、资金的筹集、实体的名称、经营策略的谋划等都让人煞费苦心,而贯穿于其中的则是创业所面临的可能的风险,它沉沉地压在每个创业者的心头,需要百倍的勇气去对待。但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创业才别有一番风采和滋味。
  所以,不妨趁年轻,做回老板,让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充分地发挥,享受一下自由的快乐。一旦经历了太多的惊涛骇浪,岁月就会无情地吞噬我们的锐气、激情和斗志,我们就很难再有这份心思。那时,我们会顾虑重重,畏首畏脚。
  也许,有人要说,随着我们在社会中的历练,我们会更好地为自己准备好创业的条件,因为我们有了经验和智慧。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再会有白手起家了无牵挂的拼劲,也会不由自主地小觑了自己的实力。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人把跳蚤放在一个敞口的玻璃瓶里,开始时跳蚤“噌”的一下就跳了出来。后来,又被捉回来在瓶子上加了个盖,跳蚤这回是吃了苦头,一次次都撞到了盖子上。几次后,尽管把盖子移去,但跳蚤再也跳不出来了。我想这关键是跳蚤撞了几次壁以后,就在心里降低了标准,认为自己的跳跃达不到那个高度。这对于我们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折腾久了,自己也就害怕了胆小了,哪还敢再去闯荡啊!
  所以,要创业,赶早,趁着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