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达化工:林彪不及刘伯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23:29:40

林彪是一位有着“战争魔鬼”称号的军事天才,而刘伯承则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们的雄才伟略足以使他们成为世界级的名帅,然而在我个人看来,林彪比不上刘伯承。下面,我阐述个人观点。

 

首先,林彪的资历不及刘伯承。刘伯承参加过护国,护法二役,作为最早的“暴动者”,指挥了南昌起义的前奏——泸州,顺庆起义,并直接领导了南昌起义,而林彪在南昌起义时还与高层沾不上边。因此刘伯承在资历上远胜林彪。

 

其次,林彪的战绩不如刘伯承。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刘伯承就已经是威震一方的“川中名将”,到了后来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过错并不在他。如果说红军长征中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是林彪的功绩,那么突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刘伯承的战绩则显得毫不逊色。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林刘两人不分伯仲,那么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林刘的差距就显得明显了。林彪仅指挥过平型关,广阳两次战斗,此后便负伤,被迫去苏联治病。而刘伯承则直接参与指挥了整个抗日战争。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林彪功绩不如刘伯承。那么到了解放战争,两人谁的功绩大呢?

说到战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输赢。林彪初到东北,中央给他的配给是最多的,他的兵力也是最充足的,然而他却连吃败仗,一连丢了二十余城,直到了哈尔滨才稳住阵脚。而势单力薄的刘邓大军,突破“东方的马奇诺防线”——黄河防线,率领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几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建立中原解放区。这一路上有多少艰辛我们不知道,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刘邓大军打过苦战,恶战,但却没有打过败仗!因此,毛主席称赞刘伯承为“常胜将军”!

如果说单从输赢我们不能看到刘林二人的差距,那么从两人指挥的战役我们可以看到差距。如果说林彪指挥了两次“三大战役”足以为人所津津乐道,那么刘伯承指挥的淮海战役,西南战役难道不能与之媲美吗?有人会说了,西南战役的守敌乃是强弩之末,不值一提,大家难道把剩下的国军90万部队看成土偶木梗吗?国军的90万大军依傍西南之险,据险而守,难道取胜容易吗?另外,建国以后,对印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刘伯承出谋划策,可谓功不可没。

说到打仗,肯定要讲究战术,战略,林彪,刘伯承都是军事家,战略家,说到战术,林彪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均属杰出创造,可谓名副其实。然而论战术之奇,林彪还不如刘伯承。说到抗战的经典战斗,肯定少不了叫人拍案叫绝的“七亘村设伏之战”。兵家有云:兵不重伏,然而刘伯承反其道而用之,连续设伏,正应了“兵者,诡道也”这样一句名言。另外,刘伯承的战术拥有中国特色,可谓充分体现了战术之奇:

上党战役,围三阙一,围城打援,平汉战役,口袋设伏,钳形攻势,定陶战役,东引西调,釜底抽薪,巨野战役,避强击弱,猛虎掏心,鄄城战役,猫捕老鼠,盘软再吃,滑县战役,声东击西,弃粮佯败,每一次战役都以奇对正,寻找敌人的弱点,再突然发起攻击,可谓充分体现了刘伯承的“上将之道“。

然后,在敌人的心目中,两者的差距有没有呢?

 

蒋介石称林彪为”战争魔鬼“,是对其军事才能的充分肯定,然而较之敌人对刘伯承的评价,则有差距。“小诸葛”白崇禧称刘伯承为”共军第一号悍匪“,刘峙称刘伯承的部队“守能藏于九地之下,攻能动于九天之上”,由此可见在敌人心目中,刘伯承可见一斑。

其次,刘伯承比林彪更有大将风度。林彪气量狭小,精于算计,而刘伯承则胸襟开阔,有大将风度,这一点在以后我们就能从其言行看出来。

最后,林彪的军事素养不及刘伯承,刘伯承多次翻译校对苏联军事著作,在军事上多有著述,在共和国众多璀璨的将星中,其“军事理论家”的称号可谓独树一帜。其翻译的军事著作,为以后我国现代化军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伯承可谓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无论从资历,战绩,战术,军事素养,威望,气度林彪都不及刘伯承。当然了,前人的功绩,后人评说如何都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两位老帅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为我们共和国的未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