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新光饰品:关于大鲵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4:10
关于大鲵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陈玖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11-2

 

  为了促进我县大鲵产业的发展,笔者先后两次前往汉中、湖南、浙江等地,对大鲵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就宁陕县乃至安康市发展大鲵产业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爬行动物,现存三个品种:一是北美隐鳃鲵,再就是大鲵属的日本大鲵和中国大鲵。中国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青海、甘肃、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内均有野生分布,其中西南各省往往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有野生分布。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滥捕滥杀,以及大鲵自繁能力弱、生长周期长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对大鲵的生物资源、生态分布、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等省靠民企投资,在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和医药、食品、科研、观赏等方面的经济价值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大的突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大鲵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是大鲵人工繁殖子二代的上市利用,将使其出口量急剧增加,成长为我国“三高”农业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一、汉中湖南浙江等地大鲵产业发展情况
  汉中市将大鲵作为全市渔业发展主要品种之一,成立了专门机构,并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在短短的三年内使汉中成为大鲵产业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5月底,全市家庭养殖大鲵已突破4000户(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良好的略阳、宁强、勉县、留坝、城固),大鲵资源存量已达到十万余尾,勉县张家河、小河庙乡、略阳两河口乡、留坝县玉皇庙、火烧店、城固三合乡成为名富其实的娃娃鱼之乡。全市大鲵驯养繁殖场达30余家,群众自发修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驯养繁殖场80余家,初步形成原生态、仿生态、全人工三种繁育模式,2006年繁育幼鲵2万余尾。大鲵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城固新光大鲵养殖场、洋县胥水大鲵开发公司、汉中夭成大鲵研究中心、南郑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龙头+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正聚集着扩张的优势和能量跨向产业化经营。

  湖南省作为全国大鲵四大产区之一,在大鲵繁育技术研究、大鲵自然保护区及救护中心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及产品开发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南省在桑植县成立了娃娃鱼研究所,在全国率先突破大鲵人工繁育技术,使大鲵资源保有量大幅上升。1996年湖南省在张家界建立了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在武陵源区修建了占地100余亩,总投资2000万元的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护中心,己救护驯养大鲵达1200尾,成为我国大鲵保护、科研繁殖的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湖南在全国最早提出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探索出了产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拉长了大鲵产业链,为大鲵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南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湖南常德雄保健品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了神鲵药酒,张家界大鲵救护中心与乐奥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研究美鲵牌美容护肤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较多,大鲵资源分布相对较少,但大鲵工厂化养殖规模和技术在全国领先。义乌民营企业家孙海强所属的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金华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占地83亩、全国最大的大鲵繁育养殖基地,年养殖大鲵三万余尾,孵化幼鲵10万尾,初步形成亲鲵培育、幼鲵孵化、商品大鲵养殖格局,分别在北京、杭州、义乌、青岛等地宾馆饭店经营大鲵产品。该公司于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正在建立全国科技含量高、最具现代化的大鲵工厂化养殖研发基地。
  
    二、安康大鲵的资源优势与开发劣势
  从大鲵野生资源分布优势上来看,汉中大鲵分布只集中在部分高山区域,而安康9县1区均为大鲵适生区,其中宁陕、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石泉、汉阴自古以来就是大鲵的栖息地和主产区。以宁陕县为例,由于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拔1700米以下地区均适宜大鲵的生长繁育;境内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20条,大鲵养殖的水源和发展空间十分优越。而且,上世纪80年代,野生大鲵在该县各大小河流,山涧小溪均有分布,以海拔500至1300米的石质河溪中居多。据1986年渔业区划调查全县大鲵储量约为25万斤,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曾为安康渔业出口的骨干产品。此外,大鲵养殖在宁陕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各地均有自发性群众养殖,仅蒲河流域就有家庭养殖户50余户。后来尽管受“6•9”洪灾和未及时出台鼓励政策的影响(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养殖曾一度跌入低谷,但是近几年来,全县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又开始恢复,目前己有养殖企业四家,家庭养殖10余家。

  我市大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优势资源末得到较好开发利用。目前,安康境内省渔政主管部门批准办证的企业共有四家,三家在宁陕,一家在岚皋(已停养)。全市未办手续的家庭养殖不超过20家,其中镇坪1家,其余均集中在宁陕。二是思想不够解放,长期以来的单纯性保护思路,使大鲵保护陷入了越保护资源越少的怪圈,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种群急骤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近三年来,大鲵市场价格不断上扬,种鲵500克达到4000元,幼鲵每尾突破1500元,加之汉中等周边地区大鲵养殖的发展加快,种源缺口十分巨大,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在巨大利益的趋动下,我市的野生资源向汉中流动,仅宁陕县从2006年至今,通过非法渠道向汉中提供野生成鱼300余条,野生种苗近2000余尾。此外,非法捕鱼近乎疯狂,除传统的钩、电、毒、炸以外,又出现了改河、抽水,将大型工程机械也用于捕鱼,使境内野生资源近乎枯竭,大鲵栖息地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面对十分严峻的安康大鲵保护与发展现状,必须刻不容缓地调整思路,以开发促发展,以开发促保护,拯救安康大鲵。

  三、对宁陕县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建议
  就宁陕县来讲,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和现有养殖厂家在彷生态或者工厂化养殖方面均已突破种苗繁殖的“瓶颈’’制约,如果出台鼓励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的引导政策,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就可望解决好大鲵资源保护问题,并使大鲵养殖成为县域农业开发的支柱产业。为此建议:
   
  1、抓住陕南三市突破发展的机遇,将大鲵这一特色产业作为旅游、农业开发的支柱产业来抓。成立大鲵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按照“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出台大鲵产业发展、开发利用和进一步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配套政策,规范养殖行为,简化登记办证程序,搞好配套服务,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
   
  2、实行项目带动战略。以现有的大鲵驯养企业为龙头,
支持鼓励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带动农户发展,促进大鲵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富县富民的优势主导产业。
   
  3、走全生态和仿生态养殖路子,鼓励家庭养殖。从汉中的发展经验来看,分散的家庭仿生态养殖模式,因其繁殖技术简易、养殖成本低、抗病能力强、市场风险小、发展速度快,尤其适宜宁陕借鉴。
   
  4、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切实可行的野生大鲵保护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好秦岭大鲵种源和栖息地。结合朱鹮保护基地建设和旅游开发,建立县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和大鲵保护中心,开展物种拯救与保护工作。在条件成熟时,科学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恢复大鲵野生种群数量,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过渡到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