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方药业有限公司:贫嘴的北京人:吹牛上天,怀疑到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25:40

贫嘴的北京人:吹牛上天,怀疑到底

关键词:北京 城市 八卦 悍客罗 一家之言 ┊ 文字 ┊ 推荐: ┊ 来源:悍客罗 ┊ 收藏

题图选自“精彩绝伦的铅笔画——留住胡同”

 

  燕赵古时同属一区,因为政治原因一分为三。但民风相通,性格相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慷慨悲歌的积极意义是给人希望,害处是意气用事,可能会成事不足。

  北京比较特殊,城区已经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燕赵文化:因为元大都时迁入大量蒙古贵族,明成祖迁入大量秦淮贵族,满清时又迁入大量关外八旗子弟。于是,北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京城文化,即以政治形态为基础,游牧民族文化主导;汉族处于被统治地位,于是盛行顺民文化;解放后因为历次阶级斗争,形成一种怀疑的社会关系;军部子弟玩世不恭,形成了独有的京痞子文化……

  北京周边居民仍然留有燕赵遗风,当地方言也和河北相近,民风亦相对慷慨,没有那种皇城根的自我感觉良好和不自觉的奴性;但北京一地都有好浮夸、喜闲谈的缺点,缺少上海的计算和广东的务实,流于帝王之师的大气与场面。

 

你丫真贫

  北京人的大气常常变成霸气,北京人的平和可能变成平庸,北京人的豁达往往成为不思进取的托词,北京人的幽默弄不好就成了油嘴滑舌。

  北京人的贫嘴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真正的贫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说东他说西,一本正经地跟你搅混水扯犊子,你要是着了道,急赤白脸要跟他翻脸,他会嬉皮笑脸地陪着笑,若无其事地装无辜,然后还特一本正经地问你:“我这儿跟你好好说话,你怎么就急了?”你无言以对——那就对了,你看到的是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脸,其实是油嘴滑舌好玩爱逗的心。

  大多数北京人都爱耍贫嘴,而且一般都不分场合,不论时候,说来就来。于是,你会看到出租车司机几乎不看后视镜,一心一意跟广播里的哥们三个人一起说群口相声;而市场里卖菜的大姐讲起故事来是一套一套的,简直远超单田芳,近比郭德纲;那些胡同里坐着晒太阳的大爷大妈们,一个个带着红箍,指路执勤比城管还专业——没准逮着一个陌生的外地人,就要尾随你转满整个小区,直到你原封不动地走出势力范围。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向他们问路,那你算是问对人了,大爷大妈一定会把前后左右方圆几里的重要地点不分巨细的都告诉你,然后你满心欢喜地感激涕零之后发现,你还是找不着北。

  你要习惯公交车司机的国骂,他们真的不是骂人,只是改不掉的口头禅而已。你更要习惯售票员的傲慢与热情——你如果嘛玩意不懂像个二楞子,她们可能会怠慢你;但如果你倍儿有礼貌地问东问西,而且还热情洋溢地跟她们扯闲篇,你会发现,她们就像自家邻居大婶一样亲切,甚至下车她们都会依依不舍地跟你告别。

  就是这样,北京的风气就是热情,前提是你别冷漠。只要你先对人热情,一副热脸贴上冷屁股的积极劲儿,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除非你碰巧遇到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外地人。如果你租了北京人的房子,那就是冰火两重天了:有时你会觉得像春天般温暖,有时你会觉得像秋天般微凉。一开始,房东会对你很热情,表现出首都人民特有的热乎劲,问东问西地关心你,恨不得帮你介绍对象;但如果你表现不佳,或者反应冷淡,那么抱歉,你很有可能遭到与众不同的冷遇——不识抬举的下场就是没人抬举。于是,在北京,你要学着热乎一点,抛弃矜持,把邻居当自己家人,把居委会大妈当自家大妈,把别人的关心都感谢在脸上。

  然后,恭喜你,很快你就成为新北京人了。当然,大前提是你得会耍贫嘴,不打磕巴是基本要求,还要有儿化音,活学活用俏皮话,笑得倍儿爽朗,打招呼要有力,见面要客套。

  总之,如果有人笑着对你说:“你丫真贫!”那么,我可以欣慰地通知你,你丫已经是北京人了!

 

 

爷不怵你

  这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的城市,她的贵族精神使其成为中国最大气的城市。惟其如此,北京才成为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所谓的“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这样看来,北京人的贫嘴也不那么让人讨厌,反倒会有几分可爱。

  真正的北京人吹牛从来都是面不改色心不乱跳,即使你铁板钉钉把证据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毫不脸红地承认自己就是吹牛了:怎么着吧,爷不怵你!

  他们牛气冲天,不管是高干子弟、下岗职工,或者街道清洁工、报刊亭大叔、小区门卫,每个人都有一本牛字经:你丫有什么了不起的,爷不怵你。

  不管你跟哪个北京人比着吹牛,他们都会一通漫天胡地的忆苦思甜回忆往事,从八辈祖宗的光荣事迹扯到爷爷辈的革命往事,但是一提到自己就没了底气,于是就以不服气作结:哥们什么都没有,但是哥们有一颗骄傲不已桀骜不驯的心,哥们说了,爷不怵你!

  当然,这种混不吝的作风也不是一无是处。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英勇无畏地表示不惮以最坏的勇气去尝试,即使是面子上的大胆,也带着三分勇气。不过,现在的北京之所以越来越牛气冲天,还是有现实依据的。富商云集、地产扎堆、美女豪车、展览演出……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集聚于此,即使不关我们什么事,也让人不由得自豪起来——就像小时候学过的口号:“啊,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祖国!”我想大多数在北京受苦受罪的北京人,应该就是这种心态。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虽然生无所乐,依然乐在其中。

  好像有人曾经总结过:不要跟东北人比不要命,不要跟山东人比讲义气,不要跟上海人比过日子,不要跟广东人比做生意,不要跟浙江人比闯世界,而跟北京人,不要比吹牛。

  其中,北京人的不怵是很多人见识过的——即使你拿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就算裤子已经尿湿了,他们说的最后一句话仍然是:“爷不怵你!”

 

 

有意思吗

  北京人的活法是具有中国意味的诗意哲学。这是一种人生哲学,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来自人生体验。北京人的生活充满诗意,因为他们总在做诗或者做梦。做诗与做梦,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就是梦有噩梦,而诗多半是美好的。

  超过两个以上北京人在一起,不出10分钟,就会有一个人问起:“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至于所谓的“这样”是“哪样”,那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世相百态了。

  有时候这种怀疑完全是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他们可能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更加怀疑生活,理想达成无所追求时反而更喜欢怀疑人生,一无所有家徒四壁时反而怀疑功名利禄与金钱美女的吸引力。总之,这种“有意思吗”让你根本摸不着头脑,让你不知所措,让你无言以对。

  如果你是个好学生,从小听话,绝不越雷池半步,一心一意做父母和老师心中的绝世好孩子;那么就会有几个儿时玩伴,在你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漫不经心却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当然你也可以反问回去,比如那个同学是个小混子,从小学开始当流氓,直到初中五年级还毕不了业,依然我行我素得意洋洋;这时作为一个局外人,你会在接过他递给你的烟头时,十分诚恳但是满含怀疑地问他:“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北京人有时候怀疑得莫名其妙,只是因为没意思,或者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有意思。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迷失兴趣。不像外地农民以粮食丰收为喜,进城民工因领到工资而开怀,或者谁家的小媳妇安心做着家务,老老实实等待晚归的丈夫回家吃饭。北京人是爱怀疑,不满足,不知道怎样算是幸福的人。

  北京作了首都,他们会和上海比,觉得经济不够火;看到上海人的作风,又觉得不如东北人直接;看看东北的状况,又觉得不如广东人务实;看看广东的氛围,又觉得不如江浙有文化。就这样怀疑一圈下来,就剩下“你觉得有意思吗”在空中飘荡。

  当然,也许这是中国的通病,只因为北京是首善之区,所以首当其冲,所以感觉敏锐,所以反应迅速。

  也许,北京人应该暂时忘了“有意思吗”的疑问,放手做些事情,用结果说话——要不然怎么对得起那句自负的“走着瞧嘿!”

 

 

走着瞧嘿

  北京人油滑但不浅薄,他们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与高雅。即使是最俗的俏皮话,也有历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显得好像有大智慧——当然也只是显得。甚至他们的世故,没准也有几分天真可爱。

  北京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其实不慢,只是步子小点,但是风气已经大为改观。外地人毕竟占多数,而当地人最大的法宝就是包容——没有几个外地人定居北京之后不以北京人自居的。对比同样是超级城市的上海,就可以发现,上海的认同感毕竟有限——上海人本身排外是一方面,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包容度也有待提高。

  论包容度、融合度、和谐度,在中国没有任何城市能够与北京比肩——哪个城市能够容忍工作岗位上80%的是外地人,而且本地人依然自得其乐毫无意见——他们只在乎安安稳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北京是中国城市里面最矛盾也最和谐的代表。比如故宫是古建筑的典型,而现在环绕着故宫,已经形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东有CBD,西有金融街;同样矛盾并存的还有故宫南面的大前门,北面的钟鼓楼。前门翻新之后,恢复了古貌,可是新建的商业设施却处处提醒你,这是现代化的首都;鼓楼大街是北京古建筑集中的区域,胡同和四合院星罗棋布,却被一圈栉比鳞次的高楼包围。即使是在最古旧的胡同里,也有南锣鼓巷这样的新型艺术街区,创意市集与民谣酒吧已经把北京的中心变作人潮涌动的新焦点。

  可是别忘了,就算北京的CBD再往东扩,北京的摩天大楼继续突破,北京的房价一路攀升,北京的奢侈品持续畅销,北京的根基仍然还是胡同,还是四合院,还是老槐树下面的小马扎,马扎上坐着地道的北京人,北京人穿着背心裤衩,仰望着矗立在远处的“大裤衩”,他不会自惭形秽,他会很认真地看一眼高楼,然后甩下一句话:“走着瞧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