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孕产妇奶粉: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46:47
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同本义 [exhale]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call].如:乎号


〈语〉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 ——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 ——《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袁枚《祭妹文》
人乎.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 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韩非子》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
于;在 [in;at].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从 [from]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 ——《公羊·哀十四年》
于;在 [in].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吕览·用众》
于;从 [from].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于;因为;由于;在于 [because].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于;按照;根据 [according to].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to]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hū 
ㄏㄨˉ
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汝识之~(吗) 
文言叹词:陛下与谁取天下~(呀)!
文言介词,相当"于"(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在~.无须~.异~寻常.
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
古同"呼",呜呼.
郑码:MUA,U:4E4E,GBK:BAF5
笔画数:5,部首:丿,笔顺编号:34312



通"諅".周年 [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另见qí


〈名〉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其妻
她的 [her].如:其夫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又如:正当其时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副〉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 Shouldn't it be ]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 ——《负曝闲谈》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还是.表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
用作语助.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为,为
wéi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 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由徒为师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又如:十尺为一丈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战国策》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wéi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wéi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或,抑 [or]——表示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 "——《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 ——《太平广记》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wéi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wéi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wéi
相为倚伏.——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另见wèi


yān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yán).额 [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yān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墨子》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 ——《三国志》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yān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又如:焉始乘舟

yān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yān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yān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史记》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 必有以也.——《诗·邶风》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如: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於"
另见 yū


zhī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zhī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zhī
的 [of]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grade]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 [example].如:以身作则



划分等级 [grade]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
做,作 [do]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正相反 [but]
则无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表示相反或对照 [however]
则耻师焉.——唐·韩愈《师说》
又如:今则不然
表示平列关系 [and]
则桃李冬实.——宋·沈括《梦溪笔谈》
则桃李夏荣.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if]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so]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则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则绿草如茵.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then]
则难者亦易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则易者亦难矣.
则治之如所言.——清·方苞《狱中杂记》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only]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荀子》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already]
客则鼾睡.——明·魏禧《大铁椎传》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yīn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mat;cushi on]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
原因 [cause]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机会 [opportunity;chance]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yīn
依靠;凭借 [depend on;rely on]
谁因谁极.——《诗·佣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沿袭,承袭 [follow]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张衡《东京赋》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连接 [connect]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顺;顺应 [comply with;conform to;obey]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相就;趋赴 [go to]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yīn
由于,因为 [because of]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从…出发 [from].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趁着;乘便 [take advantage of;while]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yīn
亲,亲近 [intimate]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yīn
于是,就 [then]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因而 [thus;as a result]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见"般若"(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另见ruò

ruò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引申为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司马相如·上林赋》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

ruò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 ——《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ruò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ruò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姓.如:若口引(复姓)

ruò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另见rě



\ (象形.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亦表示同样 [also;too;as well;either].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as well as].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表示转折或让步 [even].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表示强调 [even].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表示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 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水浒传》
又如:也是(还是)


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史记》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suǒ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道理;方法 [reason].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地方 [place]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institute].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着落;结果 [result]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黄宗羲《原君》

suǒ
表示结构 [used before a verb or a V-C construction together with 被 or 为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盏之所以距子者,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邮局有意乎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suǒ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suǒ
尚,还 [yet]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大约 [about].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suǒ
这,此 [this].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what]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suǒ
若,如果 [if].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suǒ
一切,所有 [all].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fit]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许多的,多种的 [various]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可以的 [permissible]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 抑与之与 ——《论语》
另见yǔ;yù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又如:与奖;与津贴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汉·桓宽《盐铁论》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
如:岁不我与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又如:与告(准假)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又如:与利息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 抑与之与 ——《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 ——《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 ——《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14.而
ér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ér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ér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 ——《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ér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ér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ér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另见 n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