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片灭滴灵怎么用: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3:09:17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教学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

1、教育导向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2、监控诊断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实施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教学分析、教学监控和教学调整的过程。

3、反馈矫正作用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将评价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使其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及时调整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别鉴定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科学、客观地对每一个教师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给予一个不同层次的鉴定,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平衡,产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三)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未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于师资配备率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造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视质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个别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连起码的一些考核评价都没有,或者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2、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数还停留在“学生评教+课堂听课”的阶段,单向、单方评价为主,未开展立体、多方评价,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单纯或过多依靠学生评教,难以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3、评价指标缺少技校、职教特色

目前,技工院校不论是课堂听课评价表,还是学生评教表,沿用的基本都是普通教育评价标准,或略作改动,考核的主要是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体现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没有真正反映职教特色。

4、评价方法缺乏严谨性、先进性

以往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辅之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时抽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虽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占权重不甚清晰,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没有找到一种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构建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2、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检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3、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科学、公平、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可以积极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教研改革,保证学校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使之与学校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发放挂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自身的需要,也是适应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

5、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可使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使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进,增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

(五)我校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探索适应技工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客观、公平、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胜任职教岗位的需要。

2、加大教学管理与监控的力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学校良性发展。

3、促进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加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步伐,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奖励优秀,鞭策后进,逐步建立起考核评价和教学激励机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教学工作奖励等的主要依据,体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一套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课题组组成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校从2004年开始立项研究适合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成为我校首批教研立项。项目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管理经验,从事着教学管理、服务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定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预期目标

根据技工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构建适合技工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督导、同行、领导等各方面评价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根据技工教育特点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思想、原则和方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科学实用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三)课题研究过程

项目课题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多方调研,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掌握了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研究开展最新动态。

2005年,在学习借鉴深职院成功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瞄准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和手段,开发完全基于B/S结构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系统。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学校现有校、系、室三级教学管理架构的特点,研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制度;二是,针对技工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同,分别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技工学校不同课型的评价标准,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所占权重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三是,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现有结构和基本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设计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现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完成能够实现网上评价和远程数据维护的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2006年8月,课题组初步完成以上三项任务,确立了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制订了《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及《系部评价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文件,设计了关于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评价指标,研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完全采用B/S模式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2006年9月,在完成对所有教师关于评价思想、方法、指标的宣讲和评价系统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评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过程中,课题组针对评价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对策。在广泛征求系部及教师意义的基础上,对评价方法、指标和系统进行了多次调整、修订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内容──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通过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系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本办法的评价对象为在我校上课的所有教学人员,含在编、聘用、代课的各类教学人员及行政兼课人员。

评价范围为校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单独组班形式的重修课,自修辅导形式的重修课暂不列入评价范围。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系部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系部评价,系(部、中心)领导或教研室主任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下厂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系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系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系部评价:各系(部、中心)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本系制定的系部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系教师(含承担本系教学任务的行政兼课人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教师评价类型

结合学校实际及考虑这两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在编/聘用、代课/返聘两大系列,分系列进行排序。

(4)标准分排序

将教师教学质量三方测评结果,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以教师两大系列为类型进行排序,根据标准分的计算方法,将其原始分转化标准分。

(5)等级+中位线

以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一个系(部、中心)范围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利用中位线还可区分出B和B两个等级。

三方评价中,评价等级为3个A,其综合评价等级为A;评价等级为2个A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有可能为A(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评价等级为3个C,其综合评价等级为C;评价等级为2个C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方有可能为C(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

“等级+中位线”的计算方法,可科学地统计出各个评价等级;同时,通过三方独立评价,可确保评出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6)等级产生比例

考虑到部分教学单位由于测评教师人数较少,部分小系产生的优秀教师名额太少,等级分布未能很好地体现评价思想,我们对等级产生比例进行了调整:在各分项评价(系部、学生、督导评价)中,将A级教师比例由评价分数的前15%调整为前30%(三方汇总时,A级教师比例仍控制在教学单位测评教师总人数的15%范围内)。从调整后的效果来看,等级分布更加科学、合理,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

(7)三方汇总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根据系部、学生、督导三方测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统计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评分和评价等级)。

(8)学期测评+学年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年度综合评定。学年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年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年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教育的一大特色,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在深职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评教表(一体化教学类)》和《一体化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两类评价标准,突出了教师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材开发、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学生评价表》三种,《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三种。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如在《学生评教表》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采用比较直观、感性的语言;而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教用)中,考虑到督导经验丰富和教学效果及评价尺度的把握上较强,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在三类《学生评教表》中,我们都增设了“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这评价指标,而且分值占了较大的比重。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即《督导听课表》)中增设了职业素质训导这一次要素。在《学生评教表(实践教学类)》中,设置了“考勤和着装检查”、“实习(训)纪律和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检查”、“现场清扫和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对教师职业素质训导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增加了“讲练结合”和“示范操作”等内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技能特色。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技工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3、系部评价指标

各系(部、中心)根据专业或学科特点、要求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在广泛征集本单位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系部评价指标,并报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备案。

考虑系部评价的特点,我们对系部评价的结构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为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系部评价在全面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侧重课堂教学的评价。将系部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和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评价两方面,课堂教学(包括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教学)评价占系部评价的70%;其它相关教学工作(包括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三技”、实训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相关教学工作)占系部评价的30%。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价主体由三方面人员组成:

(1)学生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督导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另一方面,采用专职专责形式,“专职”是指督导不承担任何教学任务,以保证督导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专责”是指根据督导的专业特点安排其担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督导,一般一名督导负责1~2个系(部、中心)。由于教学督导的“双专性”,督导评价一般比较公正。

(3)系部

系部作为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的主体,成立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老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学科领域相当熟悉,对评价客体的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从领导、同行及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组织机构

(1)为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设“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教务处内),负责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材料审核和日常工作,由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部门人员和全体教学督导等组成。

(3)各系(部、中心)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任务分工及操作要求

(1)教务处负责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指导工作,并组织、落实学生评价。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调查,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学生处、各系部领导、系辅导员、班主任协助做好学生评价工作,对学生评价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一个教师。

(2)各教学单位负责组织系部评价和采集教师个人教学信息。教师本人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自我测评表》,教研室主任给出校核意见,系(部、中心)主任在综合本系教师教学质量工作小组意见的基础上,给出系部评价意见。

(3)督导组负责组织日常教学评价及三方汇总的数据处理和资料存档。各专责督导根据从教师个人、教研室主任、系(部、中心)领导和教务处等方面收集的素材、资料和评价结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情况进行总体综合评价,报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审定。各专责督导将评价结果与教师本人见面,将总评结果和综合评语向系部领导和教师本人及时反馈。

(4)信息情报中心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4、纪律保证

(1)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认真组织和布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禁夸大或违反评价原则;

(2)各类评价者应对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保密;

(3)对原始评价资料应严格保密并妥善保管;

(4)对违反评价纪律、营私舞弊的行为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研究,可取消评价结果,重新组织评价;

(5)可公开的数据、评语必须在三方综合评价完成以后才能公开。

5、结果申诉

教师个人如对综合评价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酌情进行复查处理。

6、表彰奖励

学校设立“教师教学质量奖”,表彰奖励学年评价等级为A级的教师。“教师教学质量奖”每学年在教师节期间奖励一次。

四、评价技术手段——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开发与使用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涉及系部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以及由这三方独立评价产生的三方数据汇总问题。三方独立评价将产生大量的数据需要计算汇总,而且每一方的统计方法都不一样,三方汇总的算法也颇为复杂。如果靠手工运算,将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时间内也无法完成,而且也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以说,不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再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也只是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无法付诸实施。

为实现教师教学质量网上评价功能,我们从2006年开始着手开发完全基于Internet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经过近一年的功能分析研究、程序编制和调试,于2007年初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工作。

(一)系统设计思想

系统充分依托校园网,借助于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和平台,建成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实现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及无缝对接,全面满足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各项需求,实现评价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

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时,突出系统的实用性、交互性和可操作性。技术上完全使用B/S模式( 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取代C/S模式( 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互动性和动态性,便于数据的采集和结果的反馈与查询。用户可以通过WEB 浏览器方便地实现对系统的远程调用和管理。

(二)系统建设原则

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系统的实用性 按照教学评价的思想、方法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模块式软件框架,其功能满足教学评价的各项功能和要求。

2、设计的人性化 系统结构层次清晰,符合日常办公的通用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者容易掌握软件的使用。能按照各级权限查询有关资料和信息,数据的统计、计算、存查方便,操作简单。分级分项设置权限功能,保证各级用户操作的稳定性,防止因超权限操作产生的数据紊乱。

3、系统的扩展性 按照微软项目管理MSF标准和先期做出的需求分析报告模板进行设计,在将来系统软硬件升级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已有功能,特别是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易于调整,便于升级扩充。

4、资源的共享性 充分实现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及学校其它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率,便于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

5、技术的先进性 采用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开发技术,运用最先进的设计工具,贯彻产品化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6、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严格的身份认定和权限识别,以解决教学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保密问题,防止信息泄密和非法入侵。

(三)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解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实现教学评价的网上操作、结果汇总、统计分析、数据保存、报表打印输出等各项功能。各级用户可根据各自权限通过校园网访问系统数据库服务器,获取相应的评价信息;各级管理员可远程进行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汇总等操作。

图1所示为系统平台架构:

 

系部评价

评价系统

学生评价

督导评价

三方汇总

图1  系统平台架构

图2所示为系统主要业务数据流:

图2  系统主要业务数据流

图3所示为系统主要终端用户群示意图:

图3  系统主要终端用户群示意图

图4所示为评教业务流程图:

图4  评教业务流程图

图5所示为系统登录窗口:

图5  系统登录窗口

图6所示为系统主界面:

图6  系统主界面

图7所示为三方测评结果汇总表:

图7 三方测评结果汇总表

评价系统设计了基本信息管理、督导评价、学生评教、系部评价和三方汇总等5个功能模块,共36个子模块。

1、基本信息管理

主要完成系统基本信息的设置,包括评价项目管理、对应关系设置、评价期限设置、基本参数设置、评价课程管理及评语库管理等6项基本信息的设置。系统所有基本信息除系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场地、学年学期等基础数据,以及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等共享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外,其它基本信息的维护均在该模块中完成。

2、督导评价

督导评价子系统完成督导评价的所有功能,包括日常评价管理、期末评语管理、参评教师情况、未评教师情况、日常评价汇总、督导评价汇总等6个子模块。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主要分为学生评教模块和学生评教管理模块两大部分。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共用一个学生平台,学生评教由学生在学生平台中完成。学生评教管理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中完成,分为学生评教期限、教师系部关系、学生评教管理、参评教师情况、需要评教课程、已完成评教课程、部分完成评教课程、未评教课程、班级未评教情况、评教教师情况、评教课程情况等11个子模块,其中后7个子模块完成对学生评教的跟踪管理和汇总统计。

4、系部评价

实现系部评价的所有功能,包括系部评价管理、三方汇总查询、班级未评教学生、参评教师情况、未评教师情况、学生评教意见等6个子模块。

5、三方汇总

完成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最后统计汇总功能,包括三方汇总管理、系部评价管理、学生评价查询、督导评价结果、学生评价结果、系部评价结果、三方测评结果等7个子模块。

(四)系统运行情况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自2007年初开发完毕投入使用至今,已经过两个多学期的评价,产生数据信息达10余万条。

从使用情况来看,系统功能设置合理,操作简单方便,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存储量大、分类处理速度快、处理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评价中大量的、各种复杂的计算问题,规范了教学评价工作流程,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了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

五、评价实施效果

(一)评价结果

我校共开展了三个学期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1、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在所有307位参评教师中,获A级的21位,占参评教师数的6.8%;获B级的教师283位,占92.2%;获C级的教师3位,占1%。

从评价结果来看,获A级的教师人数明显较少,比例偏低,主要是由于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主体对评价思想和评价方法不够熟悉,评价尺度把握不准,三方评价结果不一致。同时,也受到评价等级产生比例的限制。

2、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在所有279位参评教师中,获A级的37位,占参评教师数的13.3%;获B级的教师241位,占86.4%;获C级的教师1位,占0.4%。

由于A级产生比例进行了合理调整,获A级的教师人数明显增多,接近15%的上限。

3、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在所有313位参评教师中,获A级的42位,占参评教师数的13.4%;获B级的教师266位,占85%;获C级的教师5位,占1.6%。

在三个学期的测评工作中,未发现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D级教师。从评价结果来看,获A级和C级的教师明显增多,特别C级教师也有所增加,三方评价结果趋于一致,说明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主体对评价思想和评价方法越来越熟悉,对评价标准的把握上也有明显的进步。

(二)效果分析

我校开展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得到了师生的认可。由于采取了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评出来的优秀教师(A级)是名符其实的,我校首届6位名师有5位获得过A级,其中有3位名师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A级。而被评为C级的教师主要为新教师和行政兼课教师,他们在教学经验上存在欠缺,在职教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对课堂的把握、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对获得A级的教师,学校积极发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组织了他们上公开课,如名师风采系列公开课等;督导还将对获得A级的教师的教案在校园网上展示,让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获得C级的教师,督导进行重点跟踪,经常与其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帮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在职教思想的认识上、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课堂组织的形式上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随后几个学期的测评中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极个别连续两个学期以上被评为C级的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采取临聘教师采取合同到期后不再续聘、行政兼课教师不再安排其教学任务、专任教师转岗培训的形式。

我校实施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近两年时间,三方测评的原始分在不断提高,说明教师教学能力在不断增强,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从这两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来看,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不断提升,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收获

1、完善了机制,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我校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激发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了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3、规范了教学,教学管理与监控手段不断完善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强化了教学管理与监控,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事故明显减少,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未出现教学事故。

4、推进了教改,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激发了教师投身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推动了教学改革,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保证学校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和教科研评比中取得多项佳绩。

5、促进了教学档案建设,教学资料进一步规范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我校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教师教学质量系部测评结果汇总表》、《教师教学质量自我测评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综合评语》、《教师教学质量三方测评结果汇总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三方汇总统计表、获A(优秀)C(基本合格)教师名单》等教学评价档案,并装订成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存档。

(四)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和探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方面面。我们在研究和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系部和广大师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首先,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的办学思想,我们的研究和评价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是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第三,是所有系部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评价过程中各系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期系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后期的系部评价工作的开展等等,各教学督导为评价方法的完善、评价指标的修改及系统的优化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信息情报中心也为我们设计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后期系统的修改完善和维护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四,是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是学校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金娣 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2月;

[2] 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

[3]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年6月;

[4] Robert L.Linn & Norman 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

[5] 梁敏:实行“学分制”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5期;

[6] 杨延: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