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皓瑞口腔:健康,人类永恒的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3:37:01
有人说,生命像一朵花,花开总有花落时。花好不常开。
人的生命有多长?谁也不知道。医生只能测量肉体健康的程度,却难预言生命的长度。
人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这“生、老、病、死”乃大自然的规律。不论达官显赫,不论平民百姓,不论七尺大汉,不论纤纤女子,自古以来,有谁能逃脱这条铁的规律。生命的过程或长或短,终归要“质本洁来还洁去”。有人说,珍惜健康吧,人生只在呼吸间。
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
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健康来呵护的。从生命诞之日起,它就注定要面对一个万象纷呈的世界。滚滚红尘中,难免有尘埃、细菌和喧嚣。生命也会被雨淋、被霜打。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善待它。
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实甚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在现实生活中,人本身拥有什么?只拥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金钱、地位、权力……全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并享用这些身外之物。可以说,健康是人的幸福最重要的成份。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健康的身心。
健康,一个永恒的主题。
什么是健康?有人说,我不残废,不生病就是健康。
有人这样描述健康:健康就是它在的时候,你我都毫无感觉,没有体会,也没去想它,你我平时不重视它,也不关心它,只觉得它可有可无,甚至根本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似乎健康两字原来与你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你那时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你有的是力量,有的是信心和希望,你不知道健康会和你有多么大的关系,因此你总是把它很随意很轻率地抛在不知什么地方。
比如,人若胃痛了,才知道自己是有胃的,若心脏跳得异常了,才知道自己是有心脏的……,这样的戏言说得自有它一番道理。细想起来,确实如此。没病的时候,恐怕谁也不会想像病是怎么回事,谁也不会去感受那心脏那胃是个什么东西。若真去感受,那不是自找罪么。
这就是健康。健康就是你一旦失去它的时候,你才知道它曾是存在着。你才知道本来是应该珍惜它的,你才明白过去对健康实在是没心没肺,你才想到健康原来和你竟是那么的不可分离。健康哪怕离你一会儿,你就会有很多很深的体验;健康如果永远地离你而去,你也许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你想原来健康有着如此大的力量呀!
什么是健康:“五快”与“三良”
平常人们对健康的看法就是: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就是说,在身体上找不到病变的依据就是健康。但是,在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中,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认识到人是一个身体与心理完整的统一体。因此,健康就应该不只是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还应该在心理上没有异常。
对于“健康”,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在这三个健全的状态中,两个是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因此,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
如何来衡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又具体地提出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即用“五快”来衡量机体的健康状况,用“三良”来衡量心理的健康状况。所谓“五快”,包括食得快、说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食得快。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不挑剔食物,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说明内脏功能正常。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说明头脑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灵敏,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
睡得快。一旦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于扰。
便得快。一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良好。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
所谓“三良”,包括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应付复杂环境,对事物的变迁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知足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视友情,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
警惕“亚健康”: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
长久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只停留在不生病的状态就算健康。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和“病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从这一概念出发,又提出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复合医学模式”。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多地依靠医药来获得健康已经不够了,应该把健康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来,又提出一种即非病人又非健康人,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一词。第三种状态表现为:自感不适,经常有病病缠身,但却又查不出病来,试着治疗又总不对症,越抬越糟。
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的人口中有近半数处于第三种状态。因此,有必要向全社会呼吁,加强对什么是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和掌握自我保健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与年轻人一道共同跨入美好的21世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追求健康形成时尚,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必须采取自我保健的方法,来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我们知道,健康并不能长驻人的一生,而在健康与疾病走廊徘徊的“第三状态” 或称“亚健康状态”,却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或伴随相当长的岁月。
“亚健康状态”是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自从20世纪中叶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人们对心理因素与不良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可以引起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自各种抗生素、疫苗等研制成功与应用以来,现今传染病已退居次要地方,而找不到病原体的非感染性疾病,尤与心身疾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溃疡病、肿瘤、心律不齐等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这些状态的早期往往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呈游移状态,现今的检测仪及实验检查尚未能检测出明显的阳性结果或处于临界水平,有的人仅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不适感:有时俨然“健康”状态,照常上班与生活,仅略有点疲惫而已。如一些满面红光、体力充沛的壮顶之人,尽管没有糖尿病的任何症状,但一检查却可能糖耐量有些异常,这些人若不节制饮食,不加强运动,防止肥胖,朝夕酒筵之间,无需多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便会接踵而来。
对“亚健康状态”这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疾病、非疾病的状态,要熟识它的成因,知道它五花八门的外在表现,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预防它,增强健康意识。亚健康在临床上常被诊断为疲劳性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其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烦燥、焦虑、易惊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乏力、气短、腰酸腿痛等。此外,还有可能出现类似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心悸、心律不齐等。
究其根源,亚健康其实是一种文明病或者都市病。在亚健康患者中,来自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几乎为零。一般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加大,如果自身不能通过良好的习惯或适当的放松建立一个有效恢复的机制,则人体的主要器官在长期的非常负荷下会出现效率低下、功能减退及暂时功能障碍等。这是最常见的导致亚健康的病因。
第二种人体的自然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等。
第三种不良生活习惯或处于不良环境诱发某些疾病的前期症状。
某些疾病的前期症状,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很多都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或处于不良生活环境诱发的。在发病的前期,病灶就会引发一些全身性的功能失常或障碍,体检却很难准确检查出病因。这是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亚健康。
第四种人体生物周期中正常的低潮时期。
如女性在月经期间的烦燥、不安、易激动等。
根据大量临床资料,“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五花八门,可归纳如下19种:
1.容易疲劳,力不从心,倦怠乏力。如下班回家后,第一反应是往沙发上一坐或床上一躺,就懒得动。
2.心绪不宁,坐卧不安,焦虑、恐惧、抑郁。
3.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早早就醒,或梦境连绵,梦中套梦,甚至梦游,梦魔……早晨恋床,朦胧不醒。
4.常感头痛、头昏、耳鸣、健忘、浑身酸紧,好出虚汗。
5.猛然站立,眼前发黑。遇到紧急情况,反应迟钝,往往束手无策。
6.稍一活动,就心悸气促,上楼、跑步喘不过气来。在静态时,有时也突感心慌。
7.饭菜不香,没有胃口,整天无饥饿感,有时暧气,饭后恶心。
8.常把事情往坏处想,老怀疑别人背后议论自己。生问气、发脾气,事后也觉得没有意思,但不能控制情绪。
9.感情冷漠,不易受感动,孤僻,偏执,离群。经常叹息,似乎长叹一口,感觉轻松些。
10.遇事沉不住气。一紧张,就想排便,肚子咕咕,腹部阵痛。
11.不愿见生人,来客也嫌烦,胆小怕事,不愿在众人前讲话。
12.就是夏天,也感手脚发凉。秋天常超前穿起棉衣。
13.挤公共汽车,逛商场,一见人多,易发生暂时性眩晕。
14.常感颈部、背部、肩部、四肢酸痛麻木等。腰酸膝软更是常事。
15.皮肤干燥、瘙痒、花白或潮红。头发枯焦或脱发、断发。
16.不该急的事,也往往忙得不知所措。工作无序、生活无章、衣着不整。
17.性欲低下,阳萎、早泄、性变态、性幻觉、性冷淡、性高潮缺乏或尿频。
18.青少年口吃,遗尿、手淫、多动、学习障碍、厌学、逃学。
19.药物依赖成瘾,社会适应不良,生活无味,甚至厌世、轻生。少数人出现气功偏差、走火入魔。
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面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如果有良好的自我调节的话,是不会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但是,人们生活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在追求现代生活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一味追求舒适、刺激,这往往加重了机体的负荷,有时,甚至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把人推向亚健康。例如,在饮食上,追求口感,喜食多盐、辣味重等刺激性食品和高脂肪高蛋白食品,长期呆在有空调几乎无自然光的屋里,懒于从事户外运动;长时间泡在电视机前或上网,以致几乎没有生活状态下的人际交往等。
我们知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往往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体内可能已隐匿着某种潜在性的疾病,应密切监护、观察;第二种,本来没有疾病,却长期背上“疾病”的包袱,迷恋医院,崇拜“洋药”、“神药”,跟着广告“生病”,长此下去,真的会发展成大病;第三种,对健康漠不关心,不重视自身保健,生活无节,烟酒无度,放荡自流,久之也会染上疾病。
从亚健康的成因中,最应对不良生活习惯或不良环境诱发某些疾病的前期症状应起重视。全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约有70%左右的大城市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占患者人数的45%以上。在一些从事企业管理、商业贸易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另外,在一些需要长时间无间歇工作的人群中,如出租汽车司机、空中小姐等,处于亚健康的人比例也很高。青少年由于生理上的优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所占比例不高,只是在面临考试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中有一定数量。但近几年来,计算机成为诱发青少年亚健康疾病的罪魁祸首,因为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或者上网,不仅使眼睛和消化系统受到损害,而且容易造成心理孤僻和对世界的不正确理解,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心理疾病。
为此,未来学家预言:随着医学的发展,已有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成熟,新的第四医学—自我保健医学即将产生。
“第四医学”就是自我保健医学。西方提出的这门医学分支,其实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的养生学。自我保健医学的内涵,是人们必须提高对于自身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的状况,利用自然和社会的各种条件和方法,获得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学会以自我心理调节,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力和解决个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坎坷的能力。因此,自我保健医学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学会识别疲劳,如何全面均衡营养,怎样适量地运动,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已患的慢性疾病的防治及自得其乐的种种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