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利特福利待遇:主题:咳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57:43

小儿咳嗽推拿治疗技术

小儿咳嗽临床多见,推拿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失宜肃,气逆痰动发为咳嗽;或脏腑内伤;痰浊内生,阻碍肺司肃降之职,导致咳嗽,即所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咳嗽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胸膜炎等其他系统疾病。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辅以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佐以疏风解表,清热止咳;内伤咳嗽则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仰卧位:清肺经300次,全运内八卦30次;按揉天突50次,双指揉乳根和乳旁50次,揉膻中100次或开璇玑各5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丰隆,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双指揉双侧风门100次,揉双侧肺俞200次。从上而下轻摩脊柱5~10遍。

3.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开天门10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100次;拿风池5次,拿肩井10次,拿合谷5次;掐揉二扇门3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天突100次,擦(抹)膻中,以透热为度。

(2)风热咳嗽:开天门50次,推坎宫30次,运太阳50次,运耳后高骨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推五经50次;分推膻中50次,揉丰隆100次。

(3)痰热咳嗽: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揉小天心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突100次,开璇玑各100次;分背阴阳和腹阴阳各100次。

(4)痰湿咳嗽:补脾土300次,清胃经100次,揉板门100次;按天突50次,擦膻中100次;三指摩中脘两分钟;揉脐及丹田100次;按揉足三里、丰隆,每穴约半分钟。

(5)阴虚燥咳:补肺经100次,补脾土300次,补肾水100次;揉肾顶100次,揉二人上马50次;清天河水100次,运内劳宫50次;推涌泉10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每穴约半分钟。

(6)脾肺气虚:补肺经100次,补脾土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

适宜技术

(1)中药:风寒咳嗽用杏苏散加减;风热咳嗽用桑菊饮加减;痰热者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偏痰湿者用二陈汤加减;偏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阴虚者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2)针刺:采用浅刺疾出不留针,捻转而不提插的方法进行治疗。主穴包括大椎、天突、合谷。风寒咳嗽者加风池、尺泽、风门、大杼;风热咳嗽者加曲池、外关;痰浊内生者加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气虚者加气海、太渊、太白、足三里、肺俞;阴虚者补复溜、太渊,泻尺泽、内庭。

(3)耳针:术者用耳针浅刺神门、上屏尖、下屏尖、气管穴,每次选3~4穴,左右交替。

注意事项

(1)由于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过敏因素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常易诱发咳嗽,治疗时应注意排除诱因。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若继发细菌感染需配合抗菌治疗;若伴营养不良、贫血及佝偻病等应合理喂养,积极防治原发病。

(2)推拿应排除结核、肿瘤引起的咳嗽。

(3)积极治疗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气等刺激。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上)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对一则病案的讨论张某,女,28岁。2010年11月25日初诊。阵发性咳嗽2月余。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即将发布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黄芩清热泻肺有卓效

王金亮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去年盛夏,暑热炎炎,有一张姓患者来诊,诉感冒咳嗽日久,近来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量多,烦渴引饮,食纳不佳,烦躁难眠。观其面红清瘦,六脉浮洪。问其病史,其病后遍服柴胡、麦门冬、...即将发布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夏令咳嗽宜解表化湿

王金亮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夏日炎炎,天之热气下逼,地之湿气上腾,此时人之腠理疏松,时令咳嗽增多,其大致仍为风邪所伤,但多夹杂暑湿之气。如暑风袭肺,壮热无汗咳嗽,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前胡、桔梗、杏仁、桑叶。...即将发布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五脏六腑皆可致咳

李贵满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揭示了咳嗽病因的多样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遍布于机体的大小经络及其联属关系,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脏...即将发布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治疗慢性咳嗽 宣肺降气为要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演变为内伤咳嗽。临床常见此类慢性咳嗽,治疗颇为棘手,据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此时治疗当祛风宣肺降气治标,重视“风邪”的致病因素,选用防风,荆芥穗,蝉蜕,枇杷叶,桔梗,紫苏子等;健脾化痰治本,重视“痰湿”的因素,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

病案举例

胡某,女,51岁,2010年11月30日初诊。患者平素比较劳累,3个月前外感后反复咳嗽,在多家医院治疗不效。症见:口干咽痒,咳嗽,咯白色稀痰,夜间咳甚,不能睡眠,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体淡胖大,苔薄白微腻。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风邪袭肺,内动脾湿,肺失宣降;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治宜健脾化痰,宣肺降气,兼以祛风。予自拟宣肺降气汤,处方: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桔梗10克,紫苏子10克,砂仁5克(后下),木香10克(后下),前胡15克,蝉蜕5克,荆芥穗10克,枇杷叶15克,桑白皮15克,防风10克,甘草5克。4剂,水煎服。

2010年12月6日二诊:咳嗽减轻大半,痰量减少,夜间已不咳,大便正常,但睡眠不佳。上方加夜交藤30克。5剂,水煎服。

2010年12月18日三诊:咳止痰消睡眠佳,上方去蝉蜕、荆芥穗、桑白皮,继续服3剂,健脾化痰治本,以巩固疗效。

2011年1月8日随访一切正常。

按:本例患者为外感咳嗽迁延导致内伤慢性咳嗽。患者平素比较劳累,以致肺脾气虚,表卫不固,风邪袭肺,留恋不去,则口干咽痒;脾虚水液不归正化,聚湿生痰则咽痒而咳,咯吐稀白痰液;脾虚失运,清浊不分,则大便稀溏。舌体淡胖大,苔薄白微腻亦为肺脾气虚之象。正如《医林绳墨·咳嗽》曰:“脾虚之证,嗽多,胸膈不利,大便溏泄,此脾湿动而生痰也。”痰湿为阴邪,得阳则化,夜间亦属阴,故夜间咳甚。故治以健脾化痰,宣肺降气,兼祛风。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主升清,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以清肃气畅为顺,且为娇脏,恶寒亦恶热。风寒袭肺,肺失宣降乃咳嗽病机的关键。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咳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咽痒,咳嗽频繁,或突发阵咳均为风痰作怪,笔者常用上方治疗外感后咳嗽迁延不愈,外风引动内湿,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嗽。方中木香、砂仁、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甘草合用取香砂六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桔梗宣肺化痰;紫苏子、前胡降气化痰,一宣一降,则肺气畅达;枇杷叶、桑白皮清肺化痰;荆芥穗、防风、蝉蜕祛风止痒,因此类咳嗽治疗以“宣肺降气”为要,故笔者将上方命之曰“宣肺降气汤”。中成药可选用苏子降气丸。二诊加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风去痰消脾健,病告痊愈。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咳嗽源于肝肺不调

刘少灿 王兵 郭圆圆 河北医科大学扁鹊医学社

 

河北医科大学的张德英教授,从事教学兼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其治疗咳嗽,处方用药灵活多变,且疗效显著,并著有《痰证论》一书。笔者有幸侍诊于侧,今将跟师所得,述诸如下,并附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外感咳嗽:风邪犯肺,木击金鸣

观之外感咳嗽,感风者居多。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携他邪而侵袭人体的阳位。而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故感受外邪时,肺首当其冲。风者属木,内应于肝。感受外邪时,一方面,风邪直接犯肺,击金而鸣;另一方面,外邪闭肺,肺失宣肃,而不能制肝,导致肝木相对过亢,亦可击金而鸣。故外感咳嗽的病机是风邪犯肺,木击金鸣。治宜调理肝肺,佐以透邪,以复金木之常。

内伤咳嗽:痰浊渍肺,引风击金

观之内伤咳嗽,《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肺胃两脏的病变是导致内伤咳嗽的最主要原因。《灵枢·经脉》篇亦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见肺之经脉与胃直接相连,胃中之邪容易犯肺。若脾胃受伤,水津失运,停聚于胃则为痰为饮;或嗜食肥甘厚味,胃中痰浊酿生。然腑者,泻而不藏,故胃宜降则安。痰浊之邪宜降致大肠,排出体外,方无留寇之虞。然痰浊一般很难速去,常随升发之肝气,或借助火性炎上之力,上渍于肺,使肺之宣肃失常,咳嗽由生;或痰浊郁肺,久则化热,易招外风来袭而作咳嗽。治宜调理肝肺,或兼以化痰,透邪,扶正,或三者兼顾,当视其邪正盛衰而调之。

如上所述,“木击金鸣”的病机贯穿咳嗽的始终。不管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均是由于肝肺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所致。

病案举例

案1 史某,男,2.5岁。2009年8月14日初诊。咳嗽三天,鼻塞流涕,发热,体温37.5℃。舌淡红,中苔腻,脉滑数。张德英诊为痰火内蕴,风寒外束证。有外邪者当先以祛外邪为主,后治痰火。处方:前胡10克,黄芩10克,炒麦芽10克,薄荷5克,藿香8克,佩兰2克,桑叶5克,秦皮8克,冬瓜皮6克,桔梗15克,蝉衣8克,苏子10克。7剂,水煎服,日服1剂。服至第4剂后,患儿全身起红疹,热退,咳止。第5剂药后疹逐渐退去。二诊时见邪气已从皮毛而解,故去薄荷、佩兰、蝉衣、前胡,加浙贝母10克,清半夏8克,瓜蒌15克,败酱草8克,焦神曲10克,化痰清热,以治其本。再调理1周,病愈。

按:此案的重点在于药后起疹。张德英认为此乃药力助正气鼓邪外出从体表而解故,并非过敏。张德英善用皮类药、叶类药等轻清之品透邪,诸如冬瓜皮、秦皮、蝉衣、藿香、薄荷等药,使邪气从表而解。火大易招风,二诊外邪已解,则去透邪之药,改化痰清热之品以治其本。

案2 曹某,女,29岁。2009年9月2日初诊。咳嗽三个月,白天甚,已见喘,服止咳西药后头晕。伴黏痰,易生气,舌红苔黄腻,左脉滑、寸弱,右脉弦。右脉以滑为常,今见弦,木疏风痰故也。张德英诊为肺虚,风痰阻肺,引木来疏,而咳嗽乃作。治以调理肝肺兼化痰,方用山药15克,党参10克,瓜蒌20克,苏子10克,麻黄8克,茵陈12克,苏叶8克,藿香8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白果8克,桔梗15克,甘草8克。7剂,水煎服,日服1剂。二诊即咳喘大减,腰凉,屡感冒,尺脉见弱。此乃久咳及肾,故去麻黄、茵陈之升散,甘草之滋腻,加白芍15克,沙参12克,百部10克,取金水相生之意。再调理1周,病愈。

按:此案重点在于喘,乃为咳久伤肺,久之则母病及子,肺病伤肾,因而肾虚作喘。故咳嗽当及早治疗,明确病机转化,视其邪正盛衰而调之,以免因咳致喘而使疾病难愈。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讨论]栏目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条文中“大逆”二字非常重要,《素问·调经论》说:“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条文中所说的“大逆上气”,是指剧烈的气逆咳喘,即上焦热伤津耗,中焦胃气不和,气结壅滞不得宣发,夹杂水饮上逆较重,而出现较为剧烈的咳嗽,或喘息,或咽喉干燥、疼痛不适等证候。降逆化饮散结气,就主以麦门冬汤。

《本经》谓麦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此药能力除心腹结气,润通胃络之闭结以通畅中焦,是为君药。半夏味辛平,下气止咳化痰饮,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生津液。全方特点是寓降于补中气,寓降于通结气。辨证时,凡见中虚津伤(津液不足或气不化津),咳、喘较为剧烈,痰少或黏稠者,不论寒热,皆可应用。但用此方须注意原方药量配比,麦冬必须重量使用方能效佳。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38岁。2011年9月2日初诊。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史3年。1月前因感冒诱发胸闷心慌,夜间不能平卧,咳嗽等症状,在某医院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住院治疗,心衰症状稳定,但咳嗽无明显好转,咳有少量白色黏痰,呈阵发性,发时咳嗽剧烈,夜间较频,咳重时喘息出汗,每晚靠服用双氧异丙嗪片缓解咳嗽入眠。曾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诊见:咽干不适,口微干渴、口不苦,无恶寒发热,纳可,二便可,舌淡暗胖嫩,舌尖红,苔薄白腻,舌中两处剥落。脉寸浮关尺弦数。予麦门冬汤加味:麦冬90克,清半夏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20克,粳米30克,五味子20克,前胡15克,大枣8枚(掰开)。3剂,日1剂,先浸泡半小时,水煎1次取汁800毫升,分4次服(日三夜一服)。二诊时,患者诉咳嗽明显减轻,已停用双氧异丙嗪。又服上方6剂,痊愈。

按:该案咳嗽为久病中气亏损有饮,上焦津虚有热,胃络闭结不通,气机壅滞挟痰饮上逆而致,乃太阴阳明合病。故以麦门冬汤补虚润通,降逆止咳。加前胡意在加强降气祛痰之效,《本草纲目》引《别录》谓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去痰下气”;加五味子意在加强降气止咳之效并能生津敛汗,《本经》谓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且五味子与方中麦冬、党参相伍,暗合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之生脉散意,以加强益气生津之功。

 

日期:2011年10月25日 - 来自[临床验案]栏目
  • 共 122 页,当前第 1 页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