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粉丝团:前苏联的真正死因(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4:06

农业不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唯一部门。赫鲁晓夫也曾磨刀霍霍,直指官僚主义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集中管理,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央集权要求企业和社会无条件地服从中央,计划性和指令性主宰了一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完全被禁锢。每个人的职业、单位和薪酬,都由上级有关部门规定好了,甚至一个人小时候上哪一所幼稚园,老死后进哪一个火葬场,都有统一的计划安排。

 

赫鲁晓夫一向主张扩大企业的自治和独立。但中央各部委不愿意放弃对企业的控制,这样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权力,失去权力所带来的诸多利益。名义上,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劳动者与劳动成果分离,主人翁丝毫没有体会到“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反而党群和干群关系恶化,党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人民替党服务。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赫鲁晓夫更无建树。他执政6年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他以为消除了政治恐怖,加上面包和黄油,人民便可以幸福。他不理解,除了这些,每个人还需要自由和尊严。吃得再饱的奴隶,始终还是奴隶,何况苏联从来就没有真正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

 

在赫鲁晓夫的改革词汇中,找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字眼;在他的政治承诺中,也找不到任何民主条款。他从来没有,也不打算用民主和法制,来改造苏联的官僚体制。1962年,赫鲁晓夫曾在政治改革上玩过一把,将苏联共产党分成两个组织:一个管工业、一个管农业,目的是想把苏共由“政治党”改造成为“技术党”。但这种做法,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政治官僚”披上了“技术官僚”的外衣,但本质上还是官僚。这是赫鲁晓夫的历史局限性,也是他的经济改革计划收效甚微,最后夭折的根本原因。

 

赫鲁晓夫精力充沛,总是不断地四处巡游,寻找下级的毛病;他生性活跃,总想进行新的改革,什么都想变个样。官僚阶级对他切齿痛恨,自“收拾”了朱可夫元帅之后,他与军方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他还裁减军队,减少军官的薪金待遇,并让将军们去当农场的场长。有一次他竟然对他的军队说:“一辆坦克花钱太多,砰砰两声,坦克就毁了,一大把钱和那些好样的小伙子们也全都报销了!”将军们听了这话,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赫鲁晓夫对看不惯的东西,都希望彻底改变,但他周围的人并不这么想。无论党的、政府的、军队的领导人,希望保持稳定,稳定必须压倒一切。他们说,这个国家在动荡不安的斯大林时代,历尽磨难,大家革命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安稳,何必要来回折腾呢?

 

赫鲁晓夫面对利益集团的消极态度,愤怒过、反击过,他几乎跟所有人都闹翻了。他跟党的最高领导成员闹翻了,因为他分掉了他们的权力;他跟经济、技术官员闹翻了,因为他不断地改组机构,使他们失去了地位;他跟将军们闹翻了,因为缩减了他们的部队和薪金;他跟基层官僚闹翻了,因为他老是窜来窜去,去视察、去挑剔、去批评、去发火、去骂人。(赵启强 《赫鲁晓夫和他的秘密报告》)

 

斯大林就没有“到处乱跑”的习惯,呆在克林姆林宫,利用遍布全国的、无孔不入的秘密警察系统,不停地制造清洗和屠杀。官僚们只要能躲过他的清洗和流放,便可平平安安的欺骗国家、稳稳当当地享受革命果实。因此,当许多官僚面对赫鲁晓夫无休无止的改革时,悄悄地萌生了对斯大林时代的依恋和怀念。

 

此时,赫鲁晓夫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上层官僚对他的支持,而基层民众却抱怨他的改革措施不力,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无论是“左派”和“右派”,还是上层和基层,全都被他得罪光了。赫鲁晓夫的下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