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浏览器跨屏浏览:“(户籍)改革没有时间表”,叫人不能不焦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3:56:27

“(户籍)改革没有时间表”,叫人不能不焦虑

                                                     鄢烈山      2011-10-30

     2008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这篇评论的题目是《最需要解放思想的是既得利益者》。说得对极了!可是“既得利益者”不肯“解放思想”,而且继续利用他们的话语权维持不合理的制度怎么办呢?就户籍制度的存废搞全民公决既不可能,难道只能等矛盾积累到非痛下决心大改不可? 

      “(户籍)改革没有时间表”,叫人不能不焦虑。

                                      谁来动户籍制的奶酪?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3日报道,北京大学法学院日前举行了一个研讨会,建议国务院审查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张千帆教授说,目前阻碍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的主要障碍是教育部规定中的户籍限制。他指出,户籍规定意味着一个在北京上学的高中生高考时必须回到原籍参考,而北京和其户籍地的考试范围、使用教材可能不一样,这将直接影响其上大学的机会。由此,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违反了教育法关于受教育权平等的规定,应予修改或废止。而一些非京籍学生的家长很着急,撰写了一份民间建议方案,提出“户籍与学籍分开,以学籍为主要条件”的解决问题的现实思路。
     
  我当然赞同张教授们的观点,也支持非京籍学生家长的建议。寻根究底,高考为什么不能像司法资格考试和研究生考试那样全国用同样的考卷呢?说白了,是为了替北京、上海这些享有高考特权的直辖市学生遮羞。原先全国一张卷时,同样上北大、清华(复旦),北京(上海)子弟比“外地”同学考分低太多了!各地自出题,总分五花八门,考分就无从比较了。但这是掩耳盗铃,人们可以这些名校在各地的录取人数作比较,因为录取指标分到各省市时就很不公平。
   
      这种基于户籍制度的不公平早已有之。我知道母校北师大,1977年恢复考试招生,学生几乎全是北京户口;1978年面向全国招生,班上有1/4同学是北京的。30多年来,这种不公平不是缩小,而是加剧了。首先是全国性教育资源向各级权力中心倾斜,结果是,农村户籍子女入学权利全面被压制——以清华为例,1981年入学的有75%是农村户籍,到2010年农家子女只占5%了。另一个国之不国(部属大学旧称“国立”)堂而皇之的借口是,北大复旦等名校与所在省市合作办学,当地子女当然要优先要多给指标!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表示,教育部和家长同样着急,都想尽快解决随迁子女高考问题,“但是如果不是特事特办,出台新政策和新制度,高考受户籍限制的状况不可能很快改变,这是由政策制订本身的节奏和复杂性决定的。”说到底,是户籍制度阻碍了教育公平,严重损害了“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我原以为废除户籍制度是大多数有文化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的共识。因为其道理十分简单:中国自古虽有联保之类制度,但并不限制人口迁徙,没有城乡户口之分;全世界人口自由流动的发达国家,不靠户籍进行管理,同样社会秩序井然;现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本是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产物,其“必要性”已丧失理据。

     最近,我才意识到,我的判断大错特错。10月9日,我由美国国会为当年排华道歉,联想到对一些城市排斥农民及其子女,写了一条批评户籍制度的微博发在新浪上, 跟贴评论156,有近半是为户籍制度辩护的。  10月14日,我读到先一天《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评论《假传“圣旨”中的长治久安》(“上海根据公安部规定对外地人员在沪学车进行限制”,公安部交管局否认有"要求驾校严控外地学员比例"之说),随即发了一条微博,批评“上海人”的排外行为,根子在于,“被宠坏了,长期享受特殊政策,自以为了不起!”此说是否成立,当然是可以争论的。我没有想到的是,“上海人”中居然有那么多维护现行户籍制度的,三条相关新浪微博,“评论”共有4631条,大多数是谩骂,基本观点不是外地人应该滚出上海,就是外地人不要到上海来呀。难怪陈水扁操弄族群观念那么容易,涉及户籍都这么激动!

      其实,谁是“上海人”?在上海出生长大的?爸爸妈妈是上海的?在上海工作的?在上海有房的?从前,讲籍贯(包括祖籍与出生地两种情况),比如说毛泽东是湖南人,只有文化意义与“乡谊”,而今与户籍相关的却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户籍在某地,从选举权、到办身份证到子女入学等等就与那里结下“不解之缘”。这个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之所以难以撼动,就是因为它与各种切身利益捆绑在一起。所谓利令智昏,岂是你讲道理能说服的。谁不知上海本是移民城市,现在的所谓“老上海”,祖上大都是流民?

     于是,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这是户籍制度
得到不少人维护的根源,也是王烽同志所说“高考受户籍限制的状况不可能很快改变”的根源。

     为免引用鲁迅这段话出错,我上网一搜,发现《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8日发表的李泓冰的文章引用过。《人民日报》这篇评论的题目是《最需要解放思想的是既得利益者》。说得对极了!可是“既得利益者”不肯“解放思想”,而且继续利用他们的话语权维持不合理的制度怎么办呢?就户籍制度的存废搞全民公决既不可能,难道只能等矛盾积累到非痛下决心大改不可? 

      “(户籍)改革没有时间表”,叫人不能不焦虑。

                                                        2011/10/25

  • 说白了,现有的户籍制度管死了弱势群体,目的就是不让弱势群体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目的就是只许你付出,不许你获取,用弱势群体的巨大牺牲来维持既得利益者的好日子,而改变现状,就等于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被弱势群体分食,对既得利益者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既得利益者是蚁后,而弱势群体就是工蚁,工蚁只有劳碌的命,只有伺候蚁后的命,而一个蚂蚁家族,只能有一个蚁后,所以,那个蚁后是绝对不能让别的蚂蚁变成蚁后的!

  •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从何而来的?其实就是为了服从两个原则;一是让农民永远留在农村,二是让知识分子永远闭嘴!连这都看不出来还是中国人吗?

  • 讲这些都没用,你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不能改变、只有适应这个社会;对个人来说,如果你无权无势,哪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专家,到哪时户口、房子都解决了。有了钱以后,你也可以入党、买官,年纪大了可以为子女买官。


  • 当官、做老板也很累,天天点头哈腰,逢场作戏,我和我儿子说做个理工科的专家最好,咱不用看人家的脸色,年薪百万,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哪里都有人请,也不要去问什么政治,给人家当炮灰,这种日子多自在。

  • 既得利益者是现行户籍制度的维护者。

  • 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这是户籍制度。

  • 我们这13亿家伙多么老实啊,房子拆了,土地被霸占了,资源被挖光了,环境被污染了,一个个整天点头哈腰奴颜媚骨的,利比亚人不太老实。

  • 单凭微稳一条,户急就不可动窑。。

  • 一团乱象,国人啊!国人!

  • 说白了,现有的户籍制度管死了弱势群体,目的就是不让弱势群体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目的就是只许你付出,不许你获取,用弱势群体的巨大牺牲来维持既得利益者的好日子,而改变现状,就等于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被弱势群体分食,对既得利益者来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既得利益者是蚁后,而弱势群体就是工蚁,工蚁只有劳碌的命,只有伺候蚁后的命,而一个蚂蚁家族,只能有一个蚁后,所以,那个蚁后是绝对不能让别的蚂蚁变成蚁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