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法委领导成员:温室花卉的栽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29:19
温室花卉的栽培 

第一节 温室花卉的繁殖 
一、有性繁殖
(一)播种时期 
温室花卉播种通常在温室中进行,这样,受季节性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因此播种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限制,常随所需要的花期而定。大多数种类在春季,即1-4月播种,少数种类如瓜叶菊、仙客来、蒲包花等通常在7-9月间播种。 

(二)播种方法 
1.播种用盆及用土 常用深10cm的浅盆、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为宜。一般配合比例如下:

细小种子 腐叶土5、河沙3、园土2。

中粒种子 腐叶土4、河沙2、园土4。

大粒种子 腐叶土5、河沙1、园土4。

2.播种方法 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碎盆片或粗沙砾,为盆深的1/3,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培养土,厚约1/3,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1/3。盆土填入后,用木条将土面压实刮平,使土面距盆沿约1cm。用“盆浸法”将浅盆下部浸入较大的水盆或水池中,使土面位于盆外水面以上,待土壤浸湿后,将盆提出,过多的水分渗出后,即可播种。

细小种子宜采用撒播法,播种不可过密,可掺入细沙,与种子一起播入,用细筛筛过的土覆盖,厚度约为种子大小的2-3倍;秋海棠、大岩桐等细小种子,覆土极薄,以不见种子为度;大粒种子常用点播或条播法。覆土后在盆面上覆盖玻璃、报纸等,减少水分的蒸发。多数种子宜在暗处发芽,像报春花等好光性种子,可用玻璃盖在盆面。

蕨类植物孢子的播种,常用双盆法。把孢子播在小瓦盆中,再把小盆置于大盆内的湿润水苔中,小瓦盆借助盆壁吸取水苔中的水分,更有利于孢子萌发。

3.播种后管理 应注意维持盆土的湿润,干燥时仍然用盆浸法给水。幼苗出土后逐渐移至日光照射充足之处。

二、无性繁殖
(一)分生繁殖 
1.分株

将根际或地下茎发生的萌蘖切下,另行栽植,使其形成独立的植株。如春兰。园艺上通常砍伤根部促其发生根蘖,以增加繁殖系数。

2.吸芽

即为某些植物根际或地上茎叶腋间自然发生的短缩、肥厚呈莲座状的短枝。吸芽的下部可自然生根,故可自母株分离而另行栽植。如多浆植物中的芦荟、景天、拟石莲花等在根际处常着生吸芽;凤梨的地上茎叶腋间也生吸芽,均可用此法繁殖。园艺上常用伤害其根部的方法,刺激其发生吸芽。

3.走茎

为自叶丛抽生出来的节间较长的茎。节上着生叶、花和不定根,也能产生幼小植株。分离小植株另行栽植即可形成新株。如吊兰等。

4.叶生芽

某些植物具有特殊形式的芽,生于叶缘缺刻处,如落地生根叶生芽落地即可生根,园艺上常利用这一习性进行繁殖。

5.分球

有些球根花卉可用分球法进行繁殖,即将母球四周形成的小球分离并另行栽植。如马蹄莲、朱顶红等。也可将块茎分割成数块,每块带1个芽眼,待切口干燥或除以草木灰后进行栽植。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等。

(二)扦插繁殖 
1.扦插的种类及方法

一般多为叶插和茎插。

(1)叶插

用于能自叶上发生不定芽及不定根的种类。凡能进行叶插的花卉,大都具有粗壮的叶柄、叶脉或肥厚之叶片。叶插须选取发育充实的叶片,在设备良好的繁殖床内进行,以维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全叶插 以完整叶片为插穗。依扦插位置分为两种。

平置法 切去叶柄,将叶片平铺沙面上,以铁针或竹针固定于沙面上,下面与沙面紧接,如落地生根则从叶缘处产生幼小植株;秋海棠则自叶片基部或叶脉处产生植株;蟆叶秋海棠叶片较大,可在各粗壮叶脉上用小刀切断,在切断处发生幼小植株。

直插法(也称叶柄插法) 将叶柄插入沙中,叶片立于沙面上,叶柄基部就发生不定芽。大岩桐进行叶插时,首先在叶柄基部发生小球茎,之后发生根与芽。用此法繁殖的花卉还有非洲紫罗兰、耐寒苣苔、苦苣苔、豆瓣绿、球兰等。

片叶插 将一个叶片分切为数块,分别进行扦插,使每块叶片上形成不定芽。用此法进行繁殖的有蟆叶秋海棠、大岩桐、椒草、千岁兰等。将蟆叶秋海棠叶柄从叶片基部剪去,按主脉分布情况,分切为数块,使每块上都有一条主脉,再剪去叶缘较薄的部分,以减少蒸发,然后将下端插入沙中,不久就从叶脉基部发生幼小植株。大岩桐也可采用片叶插,即在各对侧脉下方自主脉处切开,再切去叶脉下方较薄部分,分别把每块叶片下端插入沙中,在主脉下端就可生出幼小植株。椒草叶厚而小,沿中脉分切左右两块,下端插入沙中,可自主脉处发生幼株。千岁兰的叶片较长,可横切成5cm左右的小段,将下端插入沙中,自下端可生出幼株。千岁兰分割后应注意不可使其上下颠倒,否则影响成活。

(2)茎插

一般多为芽叶插和软材扦插。硬材扦插(即休眠期扦插)多用于园林树木育苗。但一品红等也可用硬材扦插,但以软材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

叶芽插 插穗仅有一芽附一片叶,芽下部带有盾形茎部一片,或一小段茎,然后插入砂床中,仅露芽尖即可。插后最好盖一玻璃罩,防止水分过量蒸发。叶插不易产生不定芽的种类,宜采用此法,如橡皮树、天竺葵等。

软材扦插(生长期扦插) 选取枝梢部分为插穗,长度依花卉种类、节间长度及组织软硬而异,通常5-10cm长。组织以老熟适中为宜,过于柔嫩易腐烂,过老则生根缓慢。若采自生长强健或年龄较幼的母本枝条,生根率较高。软材扦插必须保留一部分叶片,若去掉全部叶片则难以生根。对叶片较大的种类,为避免水分蒸腾过多,可把叶片的一部分剪掉。插穗切口位置宜靠近节下方,切口以平剪、光滑为好。多汁液种类应使切口干燥后扦插,多浆植物使切口干燥半日至数天后扦插,以防腐烂。对多数花卉宜在扦插之前剪取插条,以提高成活率。如紫背万年青、广东万年青等。

2.扦插时期

在花卉繁殖中以生长期的扦插为主。在温室条件下,可全年保持生长状态,不论草本木本均可随时进行,但依花卉的种类不同、各有其最适时期。

3.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

(1)温度

因花卉的种类不同,要求不同的扦插温度,其适宜温度大致与其发芽温度相同。多数花卉的软材扦插宜在20-25℃之间进行;热带植物可在25-30℃以上;耐寒性花卉可稍低。基质温度(底温)需稍高于气温3-6℃,因底温高于气温时,可促使根的发生,气温低则有抑制枝叶生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先生根后枝叶生长,以保证植株成活。因而特制的扦插床及扦插箱均有增高底温的设备。

(2)湿度

插穗在湿润的基质中才能生根,基质中适宜水分的含量,依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以50-60%的土壤含水量为适度。水分过多常导致插穗腐烂。扦插初期,水分较多则愈合组织易于形成;愈合组织形成后,应减少水分。为避免插穗枝叶中水分的过分蒸腾,要求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通常以80-90%的相对湿度为宜。

(3)光照

软材扦插一般都带有顶芽和叶片,并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生长素并促进生根。但强烈的日光也对插穗成活不利,因此在扦插初期应给予适度遮荫。一些试验证明,夜间增加光照有利于插穗成活,在扦插床(箱)上面可装置电灯,以增加夜间照明。日光灯光度较强,而温度低,不至使气温增高,更适于扦插用。

(4)氧气

当愈合组织及新根发生时,呼吸作用增强,因此要求扦插基质具备供氧的有利条件。理想的扦插基质既能经常保持湿润,又可做到通气良好,因此河沙、泥炭及其他疏松土壤可作为适宜的扦插基质。扦插不宜过深,愈深则氧气愈少,通常靠盆边扦插者容易生根,即因氧气供应较多之故。

4.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因花卉种类的不同,对各种处理也有不同的反应。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一些药剂的反应也不同,这是由于年龄不同、枝条发育阶段不一、母株的营养条件及扦插时期等方面也有差异之故。促进扦穗生根的方法较多,现简略介绍如下:

(1)药剂处理法

用植物生长素(激素)进行处理,在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常用的有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萘乙酸三种。对于茎插均有显著作用;但对根插及叶插效果不明显,处理后常抑制不定芽的发生。生长素的应用方法较多,有粉剂处理、液剂处理、脂剂处理、对采条母株的喷射或注射以及扦插基质的处理等。花卉繁殖中以粉剂及液剂处理为多。

粉剂处理时,以滑石粉为基质最为普遍,即将插穗基部沾上粉末,再行扦插。混入生长素之量视扦插种类及扦插材料而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萘乙酸等应用于易生根之插穗时,其浓度为500-2000ppm,此浓度适于软材扦插。对生根较难之插穗,浓度约10000-20000ppm。两种生长素混合应用时,常比单一生长素处理的插穗生根较快,根数也多。配粉剂时,由于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萘乙酸均不易溶于水,应先溶于酒精(95%),然后再调在滑石粉内,充分搅拌,再摊在瓷盘里,在黑暗中晾干,最后磨成极细的粉末,即可使用。

液剂处理时,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萘乙酸处理的适宜浓度,草本植物5-10ppm,木本半硬材扦插40-200ppm,各浸24小时。水溶液调制后易失效,临用时配制为好。酒精液剂可制成浓缩溶液,如吲哚丁酸50%的酒精溶剂,其浓度可达4000-10000ppm,将插穗浸入一、二秒钟,取出即行扦插。

过锰酸钾、蔗糠及醋酸等也有应用。过锰酸钾对多数木本植物效果较好,一般浓度在0.1-1.0%,浸24小时。蔗糖对木本及草本植物均有效,处理浓度为2-10%。草本植物在较低浓度中,就有良好效果,一般浸24小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因糖液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处理完毕后,应用清水冲洗后扦插。

(2)物理处理方法

环状剥皮可应用于较难生根的木本植物。在生长期中,切取插穗的下端,进行环状剥皮,使养分积聚于环剥部分的上端,插穗的下端,然后在此处剪取插穗进行扦插,则易生根。

软化处理对一部分木本植物效果良好。即在插穗剪取前,先在剪取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使之变白软化,预先给予生根环境和刺激,促进根原组织的形成。用不透水的黑纸或黑布,在新梢顶端缠绕数圈,新梢继续生长到适宜长度时,遮光部分变白,即可自遮光部分剪下扦插。

增加底温是极广泛的应用方法,如前所述。此外喷雾处理等也可大大促进扦插生根。

(三)嫁接繁殖 
此法多应用于扦插难于生根或难以得到种子的花木类。仙人掌科的植物常采用嫁接法进行繁殖。

(四)压条繁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成活,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特性,能解决其它方法不容易繁殖的种类。

一些温室花木类有时采用高压法繁殖。如叶子花、变叶木、龙血树、朱蕉、露兜树等。

压条生根所需时间,依花卉种类而异。草本花卉甚易生根,花木类生根时间较长,从几十天到一年不等,一年生枝条较老枝容易生根。当根系充分地自切伤处发生后,即可自生根部下面与母本剪离重新栽植。自母本分离后,宜置于背阴处,有利于生长。

第二节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在温室花卉栽培中,适用的温室,为温室花卉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还必须掌握全面精细的栽培管理技术。即根据各种温室花卉的生态习性,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取得优异的栽培效果,达到质优、成本低、栽培期短、供应期长、产量高的生产要求。

温室花卉栽培有温室盆栽和温室地栽两种栽培方式。生产上以盆栽为主。

一、培养土的制造与配制
温室花卉种类很多,习性各异,对栽培土壤的要求不同。为适合各类花卉对土壤的不同要求,必须配制多种多样的培养土。

温室盆栽,盆土容积有限,花卉的根系局限于花盆中,因此要求培养土必须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一般盆栽花卉要求的培养土,一要疏松,空气流通,以满足根系呼吸的需要;二要水分渗透性能良好,不会积水;三要能固持水分和养分,不断供应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四要培养土的酸碱度适应栽培花卉的生态要求;五不允许有害微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滋生和混入。

在培养土中应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这是维持土壤良好结构的重要条件。培养土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则排水良好,土质松软,空气流通;干燥时土面不开裂,潮湿时不紧密成团,灌水后不板结;腐殖质本身又能吸收大量水分,可以保持盆土较长时间的湿润状态,不易干燥。因此,腐殖质是培养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一)常见的温室用土种类 
1.堆肥土 系由植物的残枝落叶、旧换盆土、垃圾废物、青草及干枯的植物等,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经发酵腐熟而成。堆肥土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和矿物质,一般呈中性或微碱性(pH6.5-7.4)。

2.腐叶土 是配制培养土应用最广的一种基质。是由落叶堆积腐熟而成。秋季收集落叶,以落叶阔叶树最好。针叶树及常绿阔叶树的叶子,多革质,不易腐烂,延长堆积时间。

堆制的方法 是将落叶、厩肥(牛、马、鸡、羊或猪粪等)与园土层层堆积。先在地面铺一层落叶,厚度约为20-30cm;上面铺一层厩肥,厚度约为10-15cm;厩肥上最好再撒一层骨粉(或米糠);然后铺一层园土(壤土),厚约15cm;每堆积10份体积的厩肥材料,可撒入3份体积的人粪尿或粪水,前后撒2-3次,最后堆成高150-200cm的肥堆,上小下大,堆的顶端中央部分稍成凹形,以便在堆积物干燥时,便于自上部灌入人粪尿或水分。堆完以后,上加覆盖物,以防雨水浸入。在堆积期间,应每隔数月上下翻倒1次,并灌入稀薄人粪尿,使堆积物均匀分解。如此堆积到第2年秋季,即可筛取应用。制备完成的腐叶土,要贮存在室内,若放置露地,因分解过度,会失去腐殖质的多孔性和弹性,并使一部分养分散失。堆积用的园土,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宜,土质过于粘重,应混入部分细沙。

腐叶土土质疏松,养分丰富,腐殖质含量多,一般呈酸性反应(pH4.6-5.2),适于多种温室盆栽花卉应用。尤其适用于秋海棠、仙客来、地生兰、蕨类植物、倒挂金钟、大岩桐等。

此种腐叶土除人工制备外,亦可在天然森林中的低洼处或沟内采集。

3.泥炭土 是由泥炭藓炭化而成。

(1)褐泥炭 是炭化年代不久的泥炭,呈浅黄至褐针对,含多量有机质,吾酸性反应(pH6.0-6.5)。褐泥炭粉末加河沙是温室扦插床的良好床土。泥炭不仅具有防腐作用,不易生霉菌,而且含有胡敏酸,能刺激插条生根,比单用河沙效果好得多。

(2)黑泥炭 是炭化年代较久的泥炭,呈黑色,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有机质较少,并含一些沙,呈微酸性或中性(pH6.5-7.4)反应,是温室盆栽花卉的重要栽培基质。

4.沙土 即一般的沙质土壤,排水良好,但养分含量不高,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 

另外,蛭石、珍珠岩亦可作栽培基质。

(二)培养土的配制 
温室花卉的种类不同,其适宜的培养土亦不同,即使同一种花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培养土的质地和肥沃程度要求也不相同。例如播种和弱小的幼苗移植,必须用疏松的土壤,不加肥分或只有微少的肥分。大苗及成长的植株,则要求较致密的土质和较多的肥分。花卉盆栽的培养土,因单一的土类很难满足栽培花卉多方面的习性要求,故多为数种土类配制而成。例如一般播种用的培养土的配制比例为:腐叶土5、园土3、河沙2。

温室木本花卉所用的培养土,在播种苗及扦插苗培育期间要求较多的腐殖质,大致的比例为腐叶土4、园土4、河沙2。植株成长后,腐叶土的量应减少。

各地区培养土的配制多有不同,华东常用腐叶土;但上海多用砻糠灰、草木灰、塘泥及黄泥等配制。虽然各有不同的应用习惯,但配制出来的培养土都要符合花卉的生长发育需要。

二、盆栽的方法
(一)上盆 
是指将苗床中繁殖的幼苗,栽植到花盆中的操作。具体做法是按幼苗的大小选用相适应规格的花盆,用一块碎盆片盖于盆底的排水孔上,将凹面向下,盆底可用由培养土筛出的粗粒或碎盆片、砂粒、碎砖块等填入一层排水物,上面再填入一层培养土,以待植苗。用左手拿苗放于盆口中央深浅适当位置,填培养土于苗根的四周,用手指压紧,土面与盆口应有适当距离,栽植完毕后,用喷壶充分灌水,暂置阴处数日缓苗。待苗恢复生长后,逐渐放于光照充足处。

(二)换盆 
就是把盆栽的植物换到另一盆中去的操作。换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其一是随着幼苗的生长,根群在盆内土壤中已无再伸展的余地,因此生长受到限制,一部分根系常自排水孔穿出,或露出土面,应及时由小盆换到大盆中,扩大根群的营养容积,利于苗株继续健壮地生长;其二是已经充分成长的植株,不需要更换更大的花盆,只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养植,原来盆中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劣,养分丧失,或为老根所充满,换盆仅是为了修整根系和更换新的培养土,用盆大小可以不变。

由小盆换到大盆时,应按植株发育的大小逐渐换到较大的盆中,不可换入过大的盆内,因为这样做不仅费工费料成本高,而且水分不易调节,苗株根系通气不良,生长不充实,花蕾形成较迟,着花亦较少。温室一、二年生花卉生长迅速,一般到开花前要换盆2-4次,开花前最后1次的换盆,又称为定植。宿根花卉多为1年换盆1次,木本花卉多2年或3年换盆1次,依种类不同而定。如温室条件适合,管理周到,一年当中随时均可以换盆,但在花芽形成及花朵盛开时不宜换盆。

换盆时,分开左手手指,按置于盆面植株的基部,将盆提起倒置,并以右手轻扣盆边,土球即可取出;如不易取出时,将盆边向他物(以木器为宜)轻扣,则可将土球扣出。土球取出后,如为宿根花卉,应将原土球肩部及四周外部旧土刮去一部分,并用剪将近盆边的老根、枯根及卷曲根全部剪除。通常宿根花卉换盆时,同时进行分株。一、二年生花卉换盆时,土球不加任何处理,即将原土球栽植,并注意勿使土球破裂;如幼苗已渐成长,盆底排水物可以少填一些,或完全不填,在盆底填入少许培养土后,即将取出的土球置于盆的中央,然后填土于土球四周,稍稍镇压即可。木本花卉依种类不同将土球适当切除一部分,如棕榈类的修根,可剪除老根三分之一。像皮树则不宜修剪。盆花不宜换盆时,可将盆面及肩部旧土铲去换以新土,亦有换盆效果。

换盆后,须保持土壤湿润,第1次应充分灌水,以使根与土壤密接,此后灌水不宜过多,保持湿润为度,因换盆后根系受伤,吸水减少,特别是修剪过的植株,灌水过多时,易使根部伤处腐烂。特新根生出后,再逐渐增加灌水量。初换盆时盆土亦不可干燥,否则易在换盆后枯死,因此换盆后最初数日宜置阴处缓苗。

(三)转盆 
在单屋面温室及不等式温室中,光线多自南面一方射入,因此,在温室中放置的盆花,如时间过久,由于趋光生长,则植株偏向光线投入的方向,向南倾斜。这样偏斜的程度和速度,又与植物生长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生长快的盆花,偏斜的速度和程度就大一些。因此,为了防止植物偏向一方生长,破坏匀称圆整的株形,应在相隔一定日数后,转换花盆的方向,使植株均匀地生长。

双屋面南北向延长的温室中,光线自四方射入,盆花无偏向一方的缺点,不用转盆。

(四)倒盆 
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盆花经过一定时期的生长,株幅增大从而造成株间拥挤,为了加大盆间距离,使之通风透光良好,盆花茁壮生长必须进行的操作。如不及时倒盆,会遭致病虫危害和引起徒长。其二是在温室中,由于盆花放置的部位不同,光照、通风、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也不同,盆花生长情况各异。为了使各盆花生长均匀一致,要经常进行倒盆,将生长旺盛的植株移到条件较差的温室部位,而将较差部位的盆花,移到条件较好的部位,以调整其生长。通常倒盆常与转盆同时进行。

(五)松盆土 
松盆土可以使因不断浇水而板结的土面疏松,空气流通,植株生长良好,同时可以除去土面的青苔和杂草。青苔的形成影响盆土空气流通,不利于植物生长,而土面为青苔覆盖,难于确定盆土的湿润程度,不便浇水。松盆土后还对浇水和施肥有利。松盆土通常用竹片或小铁耙进行。

(六)施肥 
在上盆及换盆时,常施以基肥,生长期间施以追肥。现将花卉常用肥料及施用方法分述于后。

1.有机肥料

(1)饼肥 为盆栽花卉的重要肥料,常用作追肥,有液施与干施之分。液肥的制备:饼肥末18L、加水9L,另加过磷酸钙0.09L,腐熟后为原液,施用时,按花卉种类加水稀释。其中需肥较多及生长强健的花卉,原液加水10倍施用;花木及野生花卉,原液加水20-30倍施用;高山花卉、兰科植物,原液加水100-200倍施用。

饼肥亦可做干肥施用。加水4成使之发酵,而后干燥,施用时埋入盆边的四周,经浇水使其慢慢分解不断供应养分。未发酵的饼肥使用过多时,易伤根系,应予注意。饼肥发酵干燥后,亦可碾碎混入培养土中用作基肥。

(2)人粪尿 粪干为盆栽常用肥料,大粪晒干,用石滚压细过筛,制成粪干末施用。粪干末与培养土混合可做基肥,其混入量依花卉种类而异,大致的标准如小苗宜混入1成,一般草花2成,木本花卉3成。粪干末又可做追肥,混入盆土表面,或埋入盆边四周,肥力可达半年。若用作液肥使用,易被植物利用,即人粪尿加水10倍,腐熟后取其清液施用。

(3)牛粪 为温室花卉常用肥料,尤常用于香石竹、月季、热带兰等栽培;牛粪充分腐熟后,可施用于温室地床中。即牛粪加水腐熟后,取其清液用作盆花追肥。

(4)油渣 榨油后之残渣,一般用做追肥,油渣可混入盆面表土中,特别适用于木本花卉。因其无碱性,为白兰花、茉莉所常用。即油渣加水腐熟后,取其清液做追肥。

(5)米糠 含磷肥较多,应混入堆肥发酵后施用,不可直接用做基肥。对于茎叶柔软的草花,在播种或移植前使用未发酵的米糠,常使植物受害。

(6)鸡粪 鸡粪含水少,为浓厚的有机肥料,含磷丰富,适用于各类花卉,尤适于香石竹、菊花及其他切花栽培。施用前,混入土壤1-2成,加水湿润,以便发酵腐熟,可用做基肥,亦可加水50倍做液肥。

2. 无机肥料

(1)硫酸铵 温室月季、香石竹、菊花及其他花卉都可应用,但施用量切勿过多。月季可稍多些,而菊花、香石竹要少些。硫酸铵仅适于促进幼苗生长。切花花卉多施硫酸铵易使茎叶柔软,而降低切花品质。一般用作基肥时1m2放30-40g,液肥施用量需加水50-100倍浇施。

(2)过磷酸钙 温室切花栽培施用较多,常做基肥施用,每1m2施用40-50g;做追肥时,则加水100倍施用。由于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可以采用2%的水溶液行叶面喷洒。

(3)硫酸钾 切花及球根花卉需要较多,基肥用量为1m2施用15-20g,追肥用量为每1m2施用2-7g。

(七)浇水 
花卉生长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浇水的适宜与否。其关键环节是如何综合自然气象因子、温室花卉的种类、生长发育状况、生长发育阶段、温室的具体环境条件、花盆大小和培养土成分等各项因素,科学地确定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和浇水量。现择要说明如下:

1.花卉的种类不同,浇水量不同。蕨类植物、兰科植物、秋海棠类植物生长期要求丰富的水分;多浆植物要求较少水分。每一种花卉又有不同的需水量,同为蕨类植物,肾蕨在光线不强的室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而铁线蕨属的一些种,为满足其对丰富水分的要求,常将花盆放置水盘中或栽植于小型喷泉之上。

2.花卉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要亦不同。当花卉进入休眠期时,浇水量应依花卉种类的不同而减少或停止。从休眠期进入生长期,浇水量逐渐增加。生长旺盛时期,浇水量要充足。开花前浇水量应予适当控制,盛花期适当增多,结实期又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

幼苗期,如四季秋海棠、大岩桐等一些苗很小的花卉,必须用细孔喷壶喷水,或用盆浸法来湿润。

3.花卉在不同季节中,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今就一般花卉在不同季节中对水分的要求说明如下:

(1)春季 天气渐暖,花卉在将出温室之前,应逐渐加强通风。这时的浇水量要比冬季多些,草花每隔1-2天浇水1次;花木每隔3-4天浇水1次。

(2)夏季大多数花卉种类在夏季已放置在荫棚下,但因天气炎热,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仍很大,一般温室花卉宜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夏季雨水较多,有时连日阴雨,应注意盆内勿积雨水,可在雨前将花盆向一侧倾倒,雨后要及时扶正恢复原来位置。雨季要观察天气情况来决定浇水的多少和浇水的次数。

(3)秋季 秋季天气转凉,放置露地的盆花,其浇水量可减至每2-3天浇水1次。

(4)冬季 盆花移入室温,浇水次数依花卉种类及温室温度而定,低温温室的盆花每4-5天浇水1次;中温及高温温室的盆花一般1-2天浇水1次;在日光充足而温度较高之处,浇水要多些。

4.花盆的大小及植株大小对盆土的干燥速度有关系。盆小或植株较大者,盆土干燥较快,浇水次数应多些;反之宜少浇。

浇水的原则是盆土见干才浇水,浇水就应浇透,要避免多次浇水不足,只湿及表层盆土,而形成“腰截水”,使下部根系缺乏水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三、盆花在温室中的排列
在温室中栽培花卉,特别是在一间温室中同时栽培多种花卉时,为了获得生长发育良好的植株,就要考虑在温室中如何放置的总是。放置不当,把喜光的植物放在温室内背阴处,而把喜阴的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不仅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温室的利用亦极不经济。因此,必须了解温室的性能和植物的生态习性。

温室内的小气候是随着季节、温室类型、人工管理情况 (如加温、通风、浇水等)而改变的。在一个温室中各个部位的微气候也有差别,所以温室内盆花的放置部位决定于它们对于日光、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子的要求,满足和保证各种花卉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适宜环境条件,是花卉栽培的首要原则。

在一个温室中,随着与玻璃面距离的增大,光照强度也随着减弱,因此应把喜光的花卉放到光线充足的温室前部和中部,尽可能接近玻璃窗面和屋面,这也是应用级台来放置盆花的主要原因;耐阴的和对光线要求不严格的花卉放在温室的后部或半阴处。

在进行盆花排列时,要使植株互不遮光或少遮光,应把矮的植株放在前面,高的放在后面。

走道南侧最后一排植株的阴影,可投射在走道上,以不影响走道另一侧的花卉为原则。

温室各部位的温度不一致,近侧窗处温度变化大,温室中部较稳定。近热源处温度高,近门处因为门常开闭,温度变化亦较大。因此应把喜温花卉放在近热源处,把比较耐寒的强健花卉放在近门及近侧窗部位。

有些花卉放在潮湿处容易徒长,应放在高燥、通风良好的部位,在花盆下面放一倒置的花盆,有助于通风。

花卉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光线、温度、湿度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应相应地移动位置或转换温室,为使播种、扦插速度加快,应放在接近热源的地方。当生根放叶后,需移到温度较低而阳光充足的地方。

休眠的植株对光线、温度要求不严格,可放在光照、温度条件较差处,密度可以加大;植株发芽后,移到有适宜光照的部位;随着植株生长、株幅不断扩大,应给予较大的空间。

在满足花卉生长发育的要求和管理方便的前提下,生产上必须尽量提高温室的利用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温室利用率,不外从平面排列和立面排列两方面来考虑。

在一个温室的平面上,除走道、水池、热源(火炕、火道、暖气道)外,其他面积为有效面积,在国外有移动式种植床,平时温室内可布满种植床,不留走道。管理时,推开栽培床,即成走道,这样,可以提高温室的平面利用率。在栽培中如果安排合理,可以提高有效面积的使用率,如在白兰花的大盆间,放一些对光线要求不严格的或进入休眠的盆花,并将之迭置起来。另外要作好温室面积的利用计划,安排好一年中花卉生产的倒茬、轮作计划。一年当中,为使温室面积得到充分使用,当一种花卉出圃后,应用另一种花卉及时将空出的温室面积使用上,不使其空闲。

除平面利用外,也应把空间(立面)利用起来,过矮的温室没有这方面的有利条件,在较高的温室中,可把下垂植物在走道上方悬挂起来;低矮的温室,可把下垂的蔓性花卉如吊兰等花卉放在植物台的边缘。在单屋面温室中,可利用级台,在台下放置一些耐阴湿的花卉。

四、温室环境的调节
温室环境的调节主要包括温度、日光和湿度三个方面,根据不同花卉的要求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这三方面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一)温度 
通常霜降(10月下旬)前后就要着手盆花的入室养护,此时,白天温度较高,夜间气温降至10℃左右,所以入室初期不必加温。冬季则必须加温,一般采用烟道、热水、蒸汽加温等方法,热能为煤炭、砻糖、电、太阳能等。现代技术应用电热丝自控加温法,由电脑控制。要求较高温度的花卉可以放在靠近热源处,但热源距离花株至少1米,防止灼伤。

大型工厂化生产花卉如切花,夏季也在室内进行,除用开窗通风降温外,还用遮荫、淋水等降温措施,使室温降至30℃以下。有条件者可安装空调机,能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二)日光 
遮荫是调节日光光照强度唯一的方法,兼有调节温度的效果。多浆植物要求充分的日光,不需要遮荫。喜阴花卉如兰花、秋海棠类花卉及蕨类植物等,必须适度遮荫;夏季比冬季要求遮荫时间更长,且因夏季光照强度远比冬季为大,故遮荫的程度也比冬季大。遮荫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若遇阴雨天,则不需遮荫。最喜阴的一些蕨类植物,更要求遮去全部直射光线。一般温室花卉,夏季要求遮去日光30-50%,而在冬季需要充足的日光,不要遮荫,春秋两季则应遮去中午前后的强烈光线,晨夕予以充分光照。

温室遮荫的方法,通常采用苇帘或竹帘覆盖在玻璃屋面上。如为短时间的繁殖需要而遮荫时,可在室外玻璃面上喷以薄层的石灰水;如需较长时间遮荫,需在石灰水中加入适量食盐,以增加石灰的附着力。夏季降低温室温度的方法,除充分通风外,遮荫亦可有效地降低温度。

(三)湿度 
湿度的调节有增加和降低湿度的作用。为了满足一般花卉对于湿度的要求,可在室内的地面上、植物台上及盆壁上洒水,以增加水分的蒸发量。最好能设置人工或自动喷雾装置,自动调节湿度。对于要求湿度较高的热带植物,如热带兰花、蕨类植物、食虫植物等专类温室的设计,除通路外,所有地面应为水面,更可增加空气的湿度。在冬季利用暖气装置的回水管,通过室内的水池,可以促进水池中水分的蒸发,达到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温室湿度过大,对花卉生长也不利,可以采取通风的方法来降低湿度。应在冬季晴天的中午,适当打开侧窗,使空气流通,但最忌寒冷的空气直接吹向植株。外界空气的湿度同样较高的时候,则需要同时加温又通风。整个夏季必须全部打开天窗及侧窗,以加强通风。通风除可以降低湿度外,亦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第三节 温室一、二年生花卉 
一、瓜叶菊 Senecio cruentus 
1.生态习性

瓜叶菊为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多作二年生花卉栽培。别名千日莲、千夜莲、瓜叶莲等。瓜叶菊性喜凉爽气候,忌炎热,种子发芽适温21℃,生长适温15~20℃。不耐寒,经锻炼的秧苗能忍耐短时间的0~3℃低温。在15℃以下低温处理6周可完成花芽分化,再经8周可开花。温度高茎长得细长影响开花。喜光,但怕夏日强光。长日照促进花芽发育能提前开花,一般播种后的3个月开始给予15~16h的长日照,促使早开花。瓜叶菊喜湿润的环境,适宜土壤pH值6.5~7.5。怕旱、忌涝。氮肥过多秧苗易徒长。

瓜叶菊花期长,从当年11月至翌年5月,盛花期为2-4月。

2.繁殖与栽培

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1)播种法 瓜叶菊种子小,播种床土要过细筛,进行精细播种。

瓜叶菊从播种到开花一般品种在南方需6个月的时间。从播种到育出大龄苗定植,一般需100天左右。

8月份播种的植株大、花大,10月份播种的植株较小。这主要是由于秧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处于不同季节所致,8月份播种的环境条件适宜。

瓜叶菊从4~10月份都可以播种,但春播到夏天需在荫棚下栽培,并经常向叶片洒水降温,还不要淋上雨水,否则经过酷暑秧苗会大批死亡。因此,我国多在8月份播种。

用育苗盘播种,少量也可用花盆播种。育苗床土应疏松肥沃,用腐叶土、草炭土兑上等量园土配制作播种床土较好。也可用充分腐熟的马粪和园土等量配制。把配制好的床土装盘后稍压实刮平,然后用喷壶浇足底水,水掺入后撒播。每平方米播种床播种量4g左右。播后盖细土2~3mm,上面盖地膜置于阴凉处,播干籽4~5天出苗,出苗后立即揭去地膜,移到遮光率为60%的地方适当见光。籽苗期要防雨,防徒长。当籽苗缺水时最好将育苗盘置于水中,并使水面低于播种盘中的上面,通过盘下的条状缝隙渗入,当播种盘中的土面略见湿时将播种盘从水中取出。根据播种密度适时分苗。一般出苗后20天左右,有2~3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分苗,苗距5cm,或用直径8cm左右的容器直接培育成苗,开沟分苗的在5~6片叶时装入容器育成苗。

在8~9月份瓜叶菊苗应在遮光率60%的荫棚内生长,南方当气温降至21℃时可逐步撤除遮阳网,实行全光照育苗。瓜叶菊叶片蒸腾量大,需水多,苗期应注意防止叶片缺水过度萎蔫。

当有6~7片真叶时,如果温度适宜,秧苗生长迅速,此时对水肥需要量多,应及时浇水追肥,可采用叶面追肥。苗期气温以10~20℃为宜,夜间稍低些以抑制徒长。一般当有9~10片叶时将苗栽植于花盆中。如果受某种条件限制需推迟定植时应适当控水。反之,如条件允许应早些将苗栽植于花盆中,如在7~8片叶时定植。瓜叶菊叶片大,育苗后期将容器适当调开增大光合面积。

(2)扦插法

对于不易结实的重瓣品种或因气候原因没有结实的年份可用扦插方法繁殖。

一般在5月份于花谢后进行,选健壮腋芽扦插,芽长6~8cm。摘除基部大叶,留2~3枚嫩叶插于砂盘中,20~30天生根,然后放在遮光通风处培养。

瓜叶菊苗期能感染猝倒病。容易受蚜虫、白粉虱、叶螨、潜叶绳的为害,应注意防治。

3.用途

瓜叶菊花色艳丽,且有一般室内花卉少见的蓝色花。花期长,是元旦、春节、“五·一”及冬春其它庆典活动的主要花种之一,星型品种适宜作切花,可用它制作花篮或花圈。瓜叶菊也是布置公园早春花坛的主要花卉。

二、报春花 Primula spp. 
1.生态习性

报春花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的总称,为宿根草本,在花卉生产上多作二年生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3~18℃,在生长充分的条件下,10℃低温处理可促进一些种类花芽分化,日照中性,忌强烈的直射阳光,忌高温和干燥,喜湿润疏松的床土,适宜pH值6.0~7.0。

2.繁殖与栽培

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分株繁殖。

(1)播种法 报春花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及时播种,正常种子发芽率为40%左右。6~7月份播种。

将床土过细筛,装入育苗盘内,稍压实刮平后,用喷壶浇水,撒播,覆土0.1~0.2cm,播种后将育苗盘置于阴凉处。床土温度控制在15~21℃之间,10天后可出苗。当有2片叶时可先开沟移植一次或直接用容器培育成苗。夏季苗期应适当遮荫并注意通风,床土应保持湿润。当秧苗长大后定植于直径16cm花盆中。

(2)分株法 在秋季将报春花从花盆中倒出,进行分株繁殖,每个子株带芽2~3个。然后移植于直径8cm的容器中培育,也可以直接栽植于直径16cm的花盆中培育。分株繁殖可以保持优良品种及重瓣品种的性状。

报春花秧苗易遭蚜虫、叶螨危害,应注意预防。

3.用途

报春花属植物花期很长,是冬春季节重要的温室盆花,其中较耐寒而适应性强的种类,也常用于花坛、岩石园,少数种类可作切花。

三 非洲凤仙Impatiens hlostii 

非洲凤仙又名何氏凤仙、玻璃翠、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东非热带地区。因其枝繁叶茂,叶秀花雅,花期特长,易于成活,已成为集观叶、观花于一体的优良盆花,近年来受国外先进国家影响,非洲凤仙已成为新型的花坛大宗用花的种类,且有很强的发展势头,因此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品种来发展,也可作群植、单植、吊盆或吊袋,在高地冷凉地区可作多年生栽培,夏季可植于树荫下,一般只用单色作色带,不用混合色。

(一)植物学性状

株高20—30厘米,多分枝,株形紧凑,全株呈柔弱的肉质状,茎干晶莹透明,光滑无毛,故名“玻璃翠”,叶片亮绿秀丽,下部叶片互生,上部叶片轮生,卵状披针形,具肉质短柄。叶缘有锐齿,花大,花径为4-8厘米,单生或2-3朵簇生叶腋,花形奇特,等距细长,向上弯曲宛如飞凤,十分别致,旗瓣阔倒心脏形,花期长且花色丰富,只要温度适宜,可四季花开不断。

(三)、习性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霜冻,较耐荫,忌烈日曝晒,不耐旱,怕水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夏季温度太高,难以越夏。

(三)播种期的准备

播种基质盐基含量(E值)应小于075,基质pH值6.2-6.5。过低的pH值(小于5.5)会导致嫩尖的脱落和铵中毒。基质以泥炭土配蛭石或珍珠岩为宜,可采用农友“壮苗一号”育苗介质。

(四)播种期

播种期一般周年均可进行,只是夏季温度高时存在越夏的困难,最适宜播种在3-5月及8-10月间。播种时期种子上应浅覆盖一层蛭石,来保持水分,也可不盖土,见光发芽快而整齐,生长强壮,播完种后,直接在播种盘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基质的颜色应为发亮的黑色。此时基质的EC值为0.5-0.75为宜。最佳发芽温度为22-25℃,超过25℃将引起种子热休眠,从而阻碍发芽。温度低于21℃将降低发芽速度和发芽的整齐统一性,温度低于18℃将导致嫩尖脱落。光照是发芽的必要条件,发芽室中的光照量为10—100英尺烛光(10—1000勒克斯)较好,并且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光照,如果必要,施加25ppm硝酸钙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花茎的强健。

(五)、幼苗期

1.从种子萌发至真叶出现,

此时应注意提高种苗成活率,温度低于18℃和浸透的基质会导致嫩尖的脱落和叶片的变形。因为此过程有乙烯产生,所以此时应降低基质水分含量,使根系深入基质,基质应稍稍润湿,但不应全部浸透。白天尽早浇水,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嫩尖在潮湿环境中4个小时以上,会导致嫩尖脱落,甚至死亡。基质温度维持在22—24℃,如果凤仙花的幼苗生长太快,可把夜间温度降至20℃。2周时间的350-450英尺烛光的额外光照会促进植株更强健,生长更活跃,但超过二周以上的光照可导致黄叶的出现。在子叶平展时施加25—35ppm的钙肥,不施磷肥,否则会导致叶片向外延展,磷酸的渗入会影响植株的质量。另外,1000ppm的氮肥会促进植株的生长。

2.从真叶出现至定植止,此时浇水和养分的科学管理将提高植株的质量。此时根系的生长十分活跃,根系不发达或茎干透明则说明基质太湿。植株高度在3-4厘米为宜,因此水分管理应每24小时让基质进行一次干湿周期来协调植株的生长和根群氧气的获得。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生长过于迅猛,缺水可导致黄叶的出现,基质温度维持在20-22℃,基质EC值在0.75-1.0之间,光照应低于2000英尺烛光,过多的光照将导致叶片的焦灼,低光照可导致叶片的充分延展。每2-4周施用75—100ppm的硝酸钙和硝酸钾的混和肥(l4-0-14),少量的肥料可使植株强健,并提早花期。此期的重点应放在幼苗的生长协调上。另外,非洲凤仙易小苗开花,且侧芽萌发力强,可边开花边生长,对后期生长并无影响。

(六)、生长期

基质pH值6.2-6.5为宜,基质养分不宜过多,EC值在0.75-1.0之间即可,后期施用75-100ppm的硝酸钙2-3次,最少量的化肥可导致植株的强健,并提早花期。如果植株高,生长旺盛,在叶片下开花或花期过晚,说明化肥大多。湿度管理应进行干湿循环,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植株生长过猛。温度夜间在16-19℃,白天21-24℃,同时应置于阴凉处。移植后的凤仙花对生长调节剂较敏感,可用水分。光照和化肥的综合运用来控制生长。盆栽植株要及时修剪,使植株浑圆集中。花期较为惧怕暴雨及浇水冲力过大,花瓣对药、肥很敏感。病虫害方面应着重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摔倒病、根腐病及病毒病。

第四节 温室宿根花卉 
一、天南星科植物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在阴生观赏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叶子形状美丽、奇特,花艳丽而耐久,除供室内观赏外,还可作切花、切叶,制作花篮、花束之用。种类很多,约100属,1500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本科最特殊处在于其“佛焰花序”,它具有一肉质、粗直的花序轴,通常呈直立状,其上密生两性或单性小花,称为肉穗花序。肉穗花序的基部有一片似叶状的苞片,称为佛焰苞。花后结肉质浆果。

观赏的天南星科植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常绿的,如花烛、龟背竹、花叶万年青等。二是休眠期叶子枯萎的,如花叶芋、马蹄莲等。这两大类的栽培管理稍有不同,将在下面分别提到。

天南星科有不少是蔓性植物。除了一般正常地下根系外,地上部茎节处极易发生气生根,用以攀附于物体上,又可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长期间一般都须遮荫,不宜阳光直晒,由于生长在热带地区,因此要求高温栽培,所需温度视种类不同而异。栽培土壤以较肥沃、疏松透水、微酸性(pH值5.5~7.0)的壤土为宜。一般为腐叶土、草皮土或泥炭土按1:1混合,再加适量的沙和干燥的禽畜粪烘干合成。肥料用禽畜粪烘干作基肥,豆饼水等作追肥,要求氮、磷、钾都有的完全肥料,但以斑叶为观赏的植物如花叶万年青等则要少施氮肥,使用化学肥料时,必需用淡溶液(0.1%)。对水分的要求,生长期间要求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休眠的种类在花后逐渐减少水分,促使进入休眠。冬季不休眠的种类,在低温的日子里也要减少浇水。除浇水外,喷水对天南星科植物是很重要的,喷水可以增加蒸发面积,增加空气湿度,也可以使叶面清洁,一般在生长期每天喷水2~3次。常绿的盆栽植株,一般经2~3年换盆一次,时间在春夏间进行。换盆后应放在通风之处,遮荫,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生根展叶之后作一般栽培。休眠的种类,应在地下茎刚开始萌动时进行。

天南星科植物的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和播种。播种的种子一般不易获得,但经人工授粉则容易结果。种子经一年后才能成熟,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播种时将种子清洗干净,因果皮往往沾染细菌,使种子发霉。播在浅盆中,土壤用疏松、透气的砂质腐叶土,但须经过消毒,稍加覆盖保持湿润,温度稳定在24~29℃之间,经过1~2周种子即可发芽。幼苗生长至能用手移植时即可移植,分栽于小盆内。移植后需要保持高湿度,待生新根后逐渐给予通风。如种子发芽前盆土生霉菌,可用0.1%百菌清或托布津浇灌。

分株繁殖,一般在1~2月间进行。分株时小心将植株从盆中取出,除去根系周围泥土,不要损伤根系,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分别分割、上盆,置于荫蔽不通风、高湿之处,待其生根长叶后,按一般栽培。花叶芋等一类有休眠期的植物,需在生长期即将开始时进行换盆及分子球茎的工作。

扦插繁殖,可将茎切成数段,每段8~12厘米,每段需有1~2个节,节上有芽眼,待切口粘液晾干后插在砂床中。温度保持在30℃,经1~2周即可生根。在些种有气生根的,如龟背竹、蔓绿绒等,在切成数段之后即可上盆栽植,不需在砂床发根。



(一)粗肋草 Aglaonema modestum 
1.生态习性

粗肋草别名广东万年青,为粗肋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不耐寒,怕暑热,冬季需保持12℃以上的室温,一经落叶就会死亡;生长适温为20~28℃。喜阴湿环境,怕直射阳光,可常年在蔽荫处生长,短时间的曝晒叶面也会变白后黄枯;在干燥的空气中叶片发黄并失去光泽。喜保水力强的酸腐殖土,极耐水湿,不耐盐碱和干旱。

2.繁殖与栽培

可用扦插和分株法繁殖

①扦插繁殖 扦插应在5~6月间或9月份进行,自节下06~1cm处把茎秆截下,插穗可长可短,但不要少于4节,保留先端2枚叶片,插入干净的素沙土中,入土深度为4~5cm,始终保持湿润并放在蔽荫处。在20℃左右的室温下15~20天即可生根。也可剪取15cm长的先端茎秆,直接插入清水中,2天换水一次,同样能从节部生根。

②分株繁殖 4月中、下旬将多年生老株脱盆后,抖掉外围泥土,把茎秆间相连的地下根茎剪断,分别上盆栽种,极易成活。

盆栽时应使用保水力强的酸性腐殖土。为了提高其观赏价值可直接栽入大小适中的筒状瓷盆或紫砂盆内,2~3年翻盆换土一次。全年都应蔽荫养护,始终保持盆土湿润。春、秋两季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液肥,夏季应加强通风防暑降温,及时剪除茎秆下面的枯黄老叶。在有供暖设备的室内都能安全越冬。

粗肋草还可进行水培。剪取茎段插入水中,生根后继续在水瓶中培养,或将盆栽植株脱盆后把根上的泥土洗净,然后泡在透明的玻璃花瓶中,2~3天换水一次,让鲜嫩的白根透过瓶壁显现出来,配上翠绿的茎秆和叶片相当美观。为了让其在水中茁壮生长,每隔10天应换用一次营养液。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各1/2,加水1000~15000倍稀释后使用。

3.用途

室内盆栽观叶。

(二)龟背竹 Monstera deliciosa 
1.生态习性

龟背竹别名蓬来蕉、龟背蕉、龟背芋、电线草等,为龟背竹属多年生植物。

龟背竹喜凉爽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10℃,不耐高温,当气温升到32℃以上时生长停止,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耐强阴,在直射阳光下叶片很快变黄干枯,可在明亮的室内常年陈设。要求深厚和保水力强的腐殖土,pH值应在6.5~7.5之间,既不耐碱,也不耐酸。

龟背竹怕干燥,耐水湿,要求高的土壤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果空气干燥,叶面会失去光泽,叶缘焦枯,生长减缓。气生根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为了使茎秆坚实,叶片挺拔,施肥应以磷、钾肥料为主。

2.繁殖与栽培

以播种和扦插法繁殖

(1)播种繁殖 播后需保持20~25℃。实生苗的生长速度极慢,需五、六年才能达到陈设和观赏程度。

(2)扦插繁殖 龟背竹只有一根主茎,随着新叶的抽生,茎蔓不断向前延伸,很少发生侧枝。因此在生产性花圃中应留有专供繁殖用的采条母株。当主茎长到1m以上时,自地面向上15~20cm处剪截作为插穗。经过一段时间,母株上隐芽萌发抽生出2个侧茎,待抽长后又可截作插穗。如此周而复始,繁殖材料就会越来越多。

扦插龟背竹需用保水力强的泥炭作基质,并混入1/3的大粒河砂。按2~3节一段截成插穗,切勿伤害叶痕。最先端的一段茎含有新叶原始体,中部茎段虽带有叶片,但无新叶原始体,下部茎段无叶,在扦插时应区别对待。最先端的茎段应直立扦插,中间的茎段应将叶片剪掉1/2进行斜插,下部茎段可集中平埋在一个较大的容器内..。

不论采用哪种扦插方法,插前必须把节间的气生根自基部剪掉。扦插于春末夏初进行。插后放在通风良好处背光养护,并保持盆土湿润,每天向空中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上盆时以腐叶土为基质,并混入3%~4%的过磷酸钙,以便供应充足的磷肥,以后不必再进行追肥。每年早春应换土一次,2年换盆一次,如供家庭居室陈设尽量不要换入大盆。除冬季可多见阳光外,全年都应蔽荫养护,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

龟背竹不需要人工整形,如果茎秆过高,而不能直立,可让其靠在墙壁上,或插设粗竹竿绑扎扶持,或进行截茎繁殖,让母株重新萌发新茎和新叶。

在大型室内花园中可靠近室内假山地栽,让其延着山石向上生长。每年春夏两季各追施0.2%的磷酸二氢钾稀释液2~3次。当主茎长到1.5m左右时进行截顶,促使萌发侧枝,以后2~3年对侧枝截顶一次,如此枝蔓会越长越多,使植株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从而创造出热带雨林的宏伟景观。

3.用途

优良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也可作室内大型垂直绿化材料。

二、凤梨科植物
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是非常庞大的一群,约有46属,2000多种,其中一部分可供园艺上栽培。它不但花美,叶亦美,深受人们喜爱。

凤梨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雨林区至多岩礁的海岸林带。从大西洋东部到太平洋西部,以及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诸岛屿热带高温高湿地区。可分为:附生凤梨,幼株逐渐生长时,纤细坚韧的根附在树皮之上,沿着树干的表面伸展,栽培的凤梨科植物大多数是这一类。非附生凤梨(地生)一般都生于开阔、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地方,全无荫蔽,叶缘往往长着尖刺和有钩的锯齿。附生凤梨是美洲森林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凤梨科植物叶片颜色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粉红、褐、紫等色,不少种类具有色彩相间的纵向条纹或横向条纹或横向斑带;有的叶面被复银灰色斑粉或绒毛,这些性状被认为是对叶面蒸腾速度的一种适应。叶子的形状大小不一,即使同属的各个品种,外形往往也大不相同,而大多数室内栽培的凤梨都没有茎,叶子弯垂作带状,草质,排列成莲座丛,花茎一般颇长,从中央抽出,茎顶是一枝穗状花序。有些莲座叶丛结构疏松,叶子大致排列成圆形。另一些莲座叶纵排列呈管状。大多数的种类叶片的基部相互紧叠,形成一个透水的组织,承担着“贮水器”或“水槽”的作用。“水槽”的口径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数十厘米,贮水量多的可达5升。“水槽”不但可以贮水防旱,而且还由于经常掉入落叶、昆虫或动物排泄物等,溶水成肥,再由“水槽”基部的鳞状毛吸收。附生凤梨科植物莲座叶丛吸收养分和水的功能,要远远大于根系。而根系则主要承担固定植株生长,有些甚至不生根或只有数条,用来抓紧附着物,而非摄取营养。目前家庭园艺培育的观赏凤梨,也都要地“水槽”内蓄积水分,以供生长之需。目前栽培的种类食用凤梨,栽培很少,常见的如艳凤梨等少数种类。

在叶表面,用显微镜可以看出一种叫“吸收鳞片”的微小组织,以叶片基部蓄积水分的部分最多。这种组织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所以常在叶面浇(喷)施稀薄液肥代替浇水。就能够促进发育。简单地说,这种植物由根和叶均可吸收着养分。

凤梨科植物几乎可全年开花。花朵一般都很鲜艳,部分常被美艳的鲜红或粉红色的苞片包着,在开花前以及整个开花期间,颜色往往会变得很鲜艳。开过花的植株不再开花,花谢后就会逐渐枯萎(雀舌兰属,又称狄克属Dickia例外)。但到开花期前后,从株基部的叶间会发出子株2~3株,这些子株在开花期可以正常的开花,同样的开过花的子株,又从其部的叶间发出子株。园艺栽培时,子株生长到某种程度后,将其切除,切除子株的母株,会再发出2~3个子株。这种重复处理,可使一母株在一年半至两年内发出10株左右的子株。开花株在开花终了后仍需要继续施肥和适当的管理。

开花期依种类的不同而异。如要促使自然开花期以外的时间开花,可利用石10克泡入1000毫升水中,将此溶液倒入植株中央生长点凹槽内,而后产生乙烯气体,只要植株够大,便能在几个月后再开花,达到事先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苹果和瓜类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乙烯,利用这种果类产生的乙烯也可使凤梨开花。不过利用乙烯开花的植物,只有凤梨一种,这必须特别注意。

风梨科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贮存于簇生叶群所形成的杯状凹槽中,即使根系受伤,只要杯状凹槽内有足够的水分贮存,其生长亦不受太大影响。喜疏松、通透性良好的基质,生长发育期每15天左右需追施1次肥料。

观赏凤梨开花后,母株即枯萎死亡,但此时根际四周已自然形成吸芽,待其长到一定大小,即可分离单独栽植。除以此法繁殖外,亦可用果实顶端的冠芽繁殖或播种繁殖。

凤梨科植物喜温暖、湿润和明亮的散射光环境。

凤梨科植物的种类繁多,花色艳丽,花期一般较短,但果期则较长,而且果色艳丽

(一)姬凤梨 Cryptanthus aculis 
1.生态习性

姬凤梨别名紫锦凤梨、海星花,为姬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是观叶凤梨中娇小的一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在较明亮的光线和稍阴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良好,喜空气湿润,但土壤不宜湿度过大。

2.繁殖与栽培

通常用分割吸芽扦插繁殖,扦插后需近百天才能生根。

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加少量的河砂作盆土;也可用苔藓、蕨根等材料盆栽。用较小的浅盆栽植或作瓶景的植物材料,种植在瓶中。

由于姬凤梨莲座状叶片扁平,叶筒中贮水较少,耐干旱性较差。生长季节在栽培管理中需注意多向叶面喷水,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少浇水,保持盆土微潮。喜光阴环境。温室栽培,春夏秋3季应遮去阳光的50%左右;冬季不遮光。光线太暗,叶片上的斑纹和色彩会变得暗淡,并最后消失。冬季适宜的温度为15~22℃。低于10℃容易受害。旺盛生长期每2周左右施1次液体肥料。

3.用途

可供微型盆栽观赏,以观叶为主。也可用于瓶栽及景箱栽植。

(二)五彩凤梨 Neoregelia caroline 
1.生态习性

五彩凤梨别名羞凤梨、彩叶凤梨,为 凤梨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开花前中央叶片转为红色,花序群集,埋于红色叶片中央的凹槽中。春节开花,但仅开放一夜,故花的观赏价值不高,主要观赏部位为红色的叶片,观赏期3-4个月。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全年都可以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2-25℃;越冬应放在15℃以上,低于15℃停止生长;长期低于10℃会受害。

2.繁殖与栽培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早春结合进行分株,每盆可分成2至数盆。分开的新株应带有自生的根系。五彩凤梨的吸芽生根能力稍差,必须等吸芽生出根系后才能分割。商品性大量生产,多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

温室栽培用苔藓、蕨根、树皮块等作盆栽基质,家庭中可用疏松的腐叶土、泥炭土盆栽。盆底部1/4~1/3深应填充颗粒状的碎砖块等物,以利排水。春夏秋3季每1~2周施1次液体肥料,也可进行叶面施肥,肥料浓度是根部施肥浓度的1/2。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可积水和过湿。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和向叶筒中灌水。喜较多的阳光,叶片色彩在阳光较强时较艳丽。可先在较强的阳光下培养出美丽的叶色,再搬至明亮的室内欣赏。

3.用途

可供盆栽观赏。

(三)莺歌凤梨 Vriesea carinata 
1.生态习性

莺歌凤梨为丽穗凤梨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总苞大型,鲜艳,为重要的观赏部位。喜温暖,较耐寒;喜半阴;要求疏松、通气及排水好的基质;不耐干旱。

2.繁殖与栽培

莺歌凤梨生性强健,栽培容易。用植株基部萌芽扦插繁殖。培养土应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用蕨根块、腐叶土及泥炭土混合制成的基质较好。室内栽培应置于光线明亮处。不耐干旱,夏季要充分浇水,晴天每日浇水二次,并需保持叶杯中不断清水,肥料应薄肥勤施。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

3.用途

莺歌凤梨体态小巧玲珑,花叶俱美,可供盆栽观赏及切花。

三、蕨类植物
(一)概述

近年来,人们对观叶植物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蕨类植物,它代表着观叶植物的一大潮流,以其优美独特的造型,风靡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代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我国约有2500种,其中有观赏价值的不少。它不仅是美化现代庭院、居室的理想植物,还是插花和室内装饰的优良材料。日本、欧美人把蕨类植物视为高贵素雅的象征,他们以客厅、庭院、宾馆、办公室、公园中能配置几盆蕨类植物为荣。为此,这些国家已成立了许多专门生产观赏蕨类的公司和苗圃。我国的花卉事业近年虽有很大发展,但对蕨类植物的开发几乎还是空白。直至1991年,我国才成立蕨类学会,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国内将会掀起种植蕨类观赏植物热潮,因而,推广普及它们的栽培方法,是十分迫切的。

(二)蕨类植物的特性 
蕨类植物,也称高等孢子植物。有陆生、附生、少为水生、直立或少为缠绕攀援的多年生草本,或间为高大树形;孢子体,即通常所谓绿色蕨类植物,通常有根、茎、叶的分化(松叶蕨除外)。孢子体的体形,在近代植物界中最为多种多样,有大为乔木状的,也有小仅达0.5平方厘米的,但绝大多数为中型多年生草本。孢子体生有多数孢子囊,内生孢子。最原始的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生于枝的顶端,有些生在特化的叶上或叶片上(囊托)成穗状或圆锥状囊序,有的生于孢子叶的边缘,有的聚生于枝顶或孢子叶的下面。孢子有Ⅰ型和Ⅱ型之分。Ⅱ型的在孢子体上生大小两种 孢子叶,大孢子叶生大孢子囊,内生大孢子;小孢子叶生小孢子囊,内生小孢子。近代大多数蕨类植物都属于Ⅰ型的。孢子成熟时自孢子囊中散出,落地后萌发生长成为厚叶体,称配子体。上生雌雄配子体,经受精作用后,产生配偶子,由此生长发育成为绿色孢子体,也可以称为成长的蕨类植物,在它的叶体上产生孢子囊,内生孢子,孢子落地发芽又发育成原叶体。这棵孢子世代的孢子体和配子世代的配子体相互交替一代,就完成蕨类植物的生活周期。 

(三)蕨类植物的栽培管理要点 
1.光线

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光,以行光合作用。通常蕨类植物怕直射而高热的强光,要求荫蔽。但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也不一样:生长初期即抽芽期,须防止阳光过强,多加荫蔽;休眠期则须放在光线充足处。一般说,多数蕨类植物喜好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细瘦衰弱或软垂。

2.温度

适合蕨类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需视其原生地的环境而有差异。一般说,原产热带的蕨类植物,生长适温为21~27℃,冬季要求12~15℃,若在10℃以下则生长停顿。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蕨类植物,生长适温为16~21℃,冬季最低可耐7℃。在广东大部分地区越冬不成问题,但盛夏酷热则难熬。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20℃的低温。一般性的属半不耐寒种类,适生温度为19~24℃,冬季在10℃以下则易受冻害,适合广东大部分地区作室内栽培。

3.湿度与浇水

蕨类多喜潮湿,要求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尤其在幼苗期更加重要。盆栽的蕨类植物,生长期每天必须浇水和叶面喷水;地面种植的须洒水,以保持湿度,尤其夜间要注意。若植株由于缺水而凋萎时,必须立即处理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喷雾,若缺水不十分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垂凋的叶仍未恢复,这就很难恢复,只有将地上部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先黄化而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水,土壤排水不良,这就必须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种植。

浇水最好是早晨,而不要晚间浇水。如叶片分裂细碎的更须注意,如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较慢,很易引起腐叶。

4.通风

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须多通风。例如铁线蕨要保持叶色深绿,就须多给空气和光线。通风和保持空气湿度是矛盾的。故通风时必须注意水分的供给,务使空气不致过于干燥而又有适当的新鲜空气。在幼苗期须注意避免“穿堂风”的吹袭。

5.土壤与肥料

土壤要求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一般是: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砂按2:1:1配制,或腐熟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

土壤中可加入基肥,以微酸生(pH5.5~6.0)最为适宜(有些蕨类植物,如鞭叶铁线蕨、团羽铁线蕨、长叶某草蕨等喜欢石灰质土壤)。

蕨类植物喜肥,上盆时土壤中可加入腐熟的厩肥。生长期内需要时可使用化学溶液作追肥,但浓度以不超过1%为度,最多每周一次。

6.换盆

盆栽的蕨类植物经过2~3年后,须进行换盆。换盆时间一般在2~8月,但要注意不要伤根。重新上盆时,先在盆底放约2厘米厚的一层碎砖,以利排水,再铺厚度约2厘米的木炭,以吸收土壤残留的多余盐分与有毒气体等。而后再加一层骨粉(富含磷肥),有利于根部生长。将植株放入盆后再填入上述配方的土壤,不要装得太满,以便浇水时让水有留存的空间,并慢慢向下渗透。

繁殖 以分株为主。也可用孢子播种育苗。全年均可进行,但以6~7月最佳,5月对老植株进行分株。也可以收集成熟孢子进行盆播。

(四) 鹿角蕨 

1.生态习性



学名 Platycerium bifurcatum C.Chr.

别名 蝙蝠蕨。

科属 水龙骨科,鹿角蕨属。

形态 多年生附生性草本,具肉质根状茎,株高可达1m。叶2型,一种为“裸叶”(不育叶),圆形呈盾状,径20cm,边缘波状,绿白色,后为褐色;另一种为“实叶”(生育叶)三角状,丛生,下垂,长60—90cm,幼时灰绿色,成熟时为深绿色;先端宽而有分叉,形如鹿角,孢子囊群散生于叉裂顶端。孢子成熟期为夏季。

习性 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各地有引栽。在天然条件下,附生于树干分枝或开裂处、潮湿的岩石或泥炭上。性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的环境,根部定要通风透气,耐旱、不耐寒;要求疏松并通气性能极好的栽培基质。

2.繁殖与栽培

以分株为主。全年均可进行,但以6~7月最佳,5月对老植株进行分株。也可以收集成熟孢子进行盆播。

用途 叶片形大而奇丽,周年绿色,是良好的观叶花卉,宜作吊挂栽植或贴生树干上。

四、文竹 Asparagus plumosus 
1、生态习性

文竹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云片竹、山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既不耐寒,也怕暑热,冬季室温不得低于10℃,5℃以下会受冻死亡。夏季室温如超过32℃,生长停止,叶片发黄。对光照条件要求也比较严格,既不能常年蔽荫,也经不起阳光曝晒,在烈日下曝晒半天就会黄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会大量落花而不能结实。

文竹的根系为肉质须根,对土壤要求较严,在疏松、肥沃、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不耐盐碱,也不耐强酸,既不耐旱,也怕水涝。

2、繁殖与栽培

(1)、播种法 果皮变黑变软后逐渐采摘,搓去果肉,用水掏净,晾干后贮存备用。4月上旬播种,当年秋季即可出售或陈设,多采用“苗浅”盆或木箱播种,将种子按2~2.5cm的间距放在盆土上,每穴2~2粒。播后覆细沙0.5cm,随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盖上玻璃,放在室内见光处,保持盆土湿润。

文竹的种子发芽缓慢,约需40天才能出土,如果室温低,有的2个月才能出土。出苗后应遮光养护并去掉玻璃,盆土应间干间湿。待幼苗长到4cm以上时,带土团移入“牛眼”或“三号筒”等小型花盆。

(2)、分株法 文竹的丛生性强,能不断从根际处萌发出根蘖,使株丛不断扩大。可结合翻盆换土把株丛分开上盆。

(3)、扦插法 在气温20~30℃时,用长势茂盛的文竹外侧枝作插穗,先将表面土扒开,在根茎结合部的上侧约5mm处,用刀尖将皮层划开一个小口,在通风处曝晒半天,然后敷上一层洗净的苔藓,并注意经常喷雾保湿,12天左右揭去苔藓,枝条伤痕处出现瘤状愈合组织,这时用刀将枝条贴根切下,用此枝条下部的两支分枝并略加修剪,立即插入基质中,基质用河砂。扦插深度2cm左右。扦插床置于避风遮荫处,3周后长出根系,5周后开始生长新枝。扦插基质的湿度是关键,要及时浇水,又要避免水分过多,早晚向枝条喷雾保湿。

家庭培养文竹不要上大盆,株形小巧不但便于陈设,而且耐人玩味。上盆时应使用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以腐叶土为好,把盆底的排水孔凿大,以利排水。每年早春翻盆换土一次,当根系布满全盆后再换入大一号的花盆,同时把外围的黑根撕掉。从第三年开始抽生枝蔓,这时应换入较大的花盆并插设支架供茎蔓攀援。

文竹只能供室内陈设,春、夏两季不要见直射光,秋末和冬季应靠近南窗摆放,可多见些阳光。开花前施肥不要过多,5~6月和9~10月间可分别追施液肥2~3次。浇水的多少应根据植株的大小灵活掌握。

3年生以上的文竹开始进入繁殖阶段,要想使其大量结实,应地栽于温室顶窗的下面,并搭设小型棚架供茎蔓攀援。在玻璃屋面上应盖竹帘遮荫,开花后打开顶窗通气,雨天关窗防雨。要想使盆栽文竹大量结实,首先应当用加肥培养土上入大花盆中以扩大营养面积,4年生的文竹应栽入“三道箍”,6年生应栽入“水桶”盆,同时插设支架。春季应加强追肥,夏季应防暑降温,开花后停止追肥,避免浇大水,注意防雨、防尘和防烟,特别要加强通风换气,更不要向植株上喷水,否则就会大量落花。幼果期也不要大量浇水和追肥,否则亦会落果,待果实成形后再加强肥水管理。冬季室温应保持18℃以上,并应多见阳光。

3、用途

室内盆栽观叶或切叶。

五、君子兰属

(一)生态习性

君子兰属是石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同属有三种,我国作为观赏栽培的有两个种类,宽叶大花的叫大花君子兰。窄叶垂花的叫垂笑君子兰,原产南非的好望角。君子兰是我国重要温室花卉。

生长适温为15~20℃,10℃以下生长受到抑制。可耐短时0℃低温,超过30℃易徒长,在8℃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夏季在50%遮荫情况下生长良好,当日照太强时,不经常洒水保湿叶片发黄,秧苗衰弱,在冬季应当有充足的光照。床土湿度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80%最适合秧苗生长。床土要求疏松肥沃,具有较强的透气、渗水功能。森林的腐殖土和陈马粪适于君子兰生长,适宜的pH值为6.7~7.6。

(二)繁殖与栽培

1播种法 果实成熟后,及时从果柄上剪下后再熟10~15天,从果实中剥出种子即可播种,也可以在11月份至翌年1月份播种。用温水浸种24h,然后放在洗净的河砂中催芽,温度控制在20~25℃,半个月出芽,出芽后播种。播种容器用木箱、花盆或育苗盘等。用腐殖土作播种床土,点播,距离2cm,上面覆土1cm。盖地膜保湿,每天擦去地膜下的水珠,地温控制在20℃左右。催芽、播种后一个月长出第1片叶子。苗出齐后适当降低地温,气温控制在15~20℃,要适当控制水分和通风以增强苗的抗性。当第1片叶长2~3cm时进行移植。

多次移植的可先移入直径8cm的容器中,也可以在16.7cm或20cm直径的泥盆中分别移栽10或15株,以后随着秧苗的生长移植于直径13.3cm花盆中。移植用的床土用腐叶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壤土2份,砂2份配制。将配好的土装盆整平,用木棍扎孔,将苗的肉质根插入土中,把土轻轻按实浇水。当有5~10片叶时移栽于直径16.7cm花盆中,当有11~15片叶时栽于直径20cm或23.3cm盆中,有16~20片叶栽于直径26.7cm盆中。一般20片叶后开始开花。

2分株法 君子兰开花后,根茎部常有芽萌发,将此芽与母株分离,就可以培育出新的植株。一般垂笑君子兰芽多,大花君子兰少。

分株最好在采种后开花前进行,用手掰或刀切。一手握住母株基部,一手握住侧芽基部,轻轻地掰下,或用刀从母株上切下,掰芽的成活率高。分株时芽子最好带根才容易成活,无根的要进行扦插生根处理。芽子从母株上取下后,伤口处涂上草木灰,防止感染和阻止水分蒸发。扦插基质用细砂,插入基质2~3cm深,放在20~25℃处催根,保持砂子湿润,经30~50天就可以长出新根。将带根的芽子移入容器中培育。

3切根法 春季室温15℃左右的时候,用利刀在君子兰成株的根茎处横向切断,将带叶的短缩茎抹上草木灰,伤口干后栽入盆中,加强养护,约3个月短缩茎长出新根,成为一个完整的植株。原植株留下的根茎部及根系在原盆中不动,以后在根茎部的横切面上形成5~6个愈伤组织,当愈伤组织有2~4mm大小时,开始长出幼根,10~11个月这些愈伤组织发育成4株20cm左右高的秧苗。再按上述方法将4株苗切下培植。此法出苗率高,生长势强盛。浙江汤作冲同志以成龄的君子兰植株为试材,用此法在10多个月时间里培育出有8~12片叶的君子兰秧苗。

第五节 温室球根花卉 
一、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仙客来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寓意仙客到访,有“单花下垂瓣上翘,凝视月宫仙兔来”之美喻,又称萝卜海棠、兔耳花、一品冠。花期9月到翌年5月,一般用于室内摆放,做迎春花卉,也用作商品切花。仙客来花色从纯白色、粉色到红色100多个品种,近年来日本培植出金黄色系新品种。若根据花朵大小可分为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根据花朵及花瓣形状可分为兔耳形、灯笼形、风车形、蝴蝶形;还可分为单瓣、重瓣和花边、皱边。花朵颜色可分为单色、复色。随着仙客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对仙客来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相应的就要提高仙客来的育苗数量和质量。

(一)育苗前准备
育苗一般在每年的9—11月份为好,育苗基质要求疏松、透气、保肥、保水、富含营养、无病虫害及杂草种子,颗粒适中,弹性好,如草炭+珍珠岩、草炭+椰糠,都是很好的基质,基质要求EC值在0.8~1.2之间,pH值在5.5~6.3之间。基质使用前可用高锰酸钾1500倍液和辛硫磷1500倍液混匀消毒,有条件的可用100℃水气熏蒸1小时。育苗盒可用普遍平板或穴盘式,用过的苗盒应该用1000倍液高锰酸钾消毒,有条件的可用硫磺熏蒸剂熏蒸1小时。

(二)播种
种子要进行消毒催芽处理,水溶百菌清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一昼夜。基质装盒、刮平、浇透水,基质距离苗盒沿1厘米,湿度要求在60~70%,即用手握紧基质稍有水滴渗出为宜,播种间距为2.5×2.5厘米,浮土0.5厘米,遮光,加薄膜覆盖,保持小环境湿度80~90%,室内温度保持15~22℃,光照保持2000~3000勒克斯。20天后观察,当有60%以上出苗就可以撤去薄膜,逐渐加强通风,使小苗逐渐适应育苗室的大环境。

(三)苗期管理
苗期应注意保持育苗基质的湿润,防止植株干涸,但水份不宜过大,水分过大易造成徒长,易使根部造成缺氧,感染病菌。待小苗有2~3片真叶长出时可以进行出盒上钵,移栽后立即喷施多菌灵或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防止移栽时根系折断,引起伤口感染。

移栽后可每月喷施N、P、K的比例为1∶0.7∶2的复合肥2000~3000倍液,苗期P、K肥表现不明显,缺N肥会出现老叶淡绿色,真叶变红的情况,但N肥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徒长,易感染病菌。

苗期可每10天喷一次1000倍液百菌清,防治湿腐病,此地保持光照在10000~15000勒克斯,温度在12~25℃,湿度在60~75%,当仙客来小苗长到4~6片时叶,应换钵上盆,此时应特别注意根系舒展,不要伤及小根。上钵以球径的最宽处为分界线,1/3以上露出土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球径和叶芽感染细菌,引起腐烂,同样球径埋的过深不利于叶芽接受光照),压实盆土,盆边留2厘米浇水口。

移植后,及时喷施促倒病钉菌剂,一个月内控制浇水量,此时是生根关键期。每次浇半盆水,一个月后正常浇水,每半月追施N、P、K复合肥3000倍液。及时去除假花、黄叶。芒种过后气温升高,应注意预防细菌性病害,此时如果想卖球可进行强制休眠,控制浇水,使叶片逐渐萎蔫发黄。当叶片上的营养全部回流到球径时,将球径转移进行沙藏,保持湿度在30~40%之间。如果想秋冬见花可进行正常的夏季管理。夏季管理主要是防暑降温,为其创造一个凉爽湿润的环境。首先在温室外加铺65~75%的遮阳网降低光照,加强室内通风,经常向温室地面洒水降温,并增加空气湿度,保证室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0℃。

(四)仙客来生长期养护
1肥水管理 
浇水掌握间干间湿,干透浇透的原则。浇水应在上午进行,水温应尽可能接近室温,水温过低会引起代谢紊乱,影响植株发育。浇水不要洒到叶子上,否则会引起水浸伤害,发生细菌感染,每月浇施一次复合肥或腐熟豆水,经常注意pH值和EC值的变化,pH值保持在6.5~7.3之间,EC值保持在1.0~1.2之间。

2温度 
温度保持在15~26℃之间,最适温度在18~24℃,湿度日间保持在60~80%之间,夜晚一定要保持叶片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在生长季节每天应保证5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在2000~4000勒克斯之间,每半月转盆一次,使其见光均匀。

3休眠期养护 
休眠期剪去多余的根、叶,移植到沙土中,弱光养护,每个月淋少许清水以保持球径湿润不至于干枯,但水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腐烂。

4病虫害防治 
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可用4000倍百菌清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1000倍浓农用链霉素防治,同时为避免高温季节应采用上喷方式浇水。灰霉病可用硫酸锌2000倍液,灰霉灵1000倍液防治,同时注意通风,减少昼夜温差。红蜘蛛可用三氯化磷、敌百虫、敌杀死轮换使用。螨虫可用三氯杀螨、克螨特、哒螨灵轮换使用。蚜虫可用敌杀死、灭芽松、辛硫磷轮番使用。

二、球根秋海棠 Begania tuberhybrida 



(一)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日光不过强的环境。夏天不过热,一般不超过25℃,若超过32℃茎叶则枯落,甚至引起块茎腐烂。生长适温15-20℃。冬天温度不可过低,需保持10℃左右。生长期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白天约为75%,夜间约为80%以上。春暖时块茎萌发生长,夏秋开花,冬季休眠。短日条件下抑制开花,却促进块茎生长,长日条件能促进开花。种子寿命约2年。栽植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和微酸性的沙质壤土为宜。

(二)繁殖与栽培

繁殖以播种为主,也可扦插和分割块茎。

1播种法 球根秋海棠的种子极为细小,1g种子约为25000-40000粒。在温室周年可以播种。但通常在1-4月进行,1-2月播种,7、8月开花;3-4月播种,8、9月开花。再晚播当年虽然可以开花,但是块茎形成不良,影响次年的生长,并且当年开花稍小,第二年始达到正常的大小,故宜早播。为了提早花期可行秋播,温室内保持温度7℃以上,冬季可不休眠。

播种在浅箱或浅盆中进行。播种用土为腐叶土1份、沙质壤土1份和沙1份混合,并加约1%过磷酸钙。其中腐叶土也可用水藓或泥炭土代替。盆底填半盆排水物,播种用土须以细筛筛过,土面务使平整,适度镇压后播种。因种子微细,为使播种均匀,可掺些细沙播。播后一般不行覆土。播种完毕盖以玻璃,置于半阴处。灌水宜采用盆浸法。必须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0-25℃,约15-25天后发芽。当种子发芽后,即将玻璃移去,并逐渐照射阳光。第1片真叶出现时进行分苗,株距为15cm,用土与播种时相同,温度维持在18-19℃。移植后最初数日,宜盖玻璃并置荫处。缓苗后,揭去玻璃进行正常管理。幼苗逐渐长大,相互接触时进行第二次移植,距离为2cm。用土为腐叶土1、壤土2、沙1的比例混合。如施用有机基肥,须为完全腐熟的。此后温度宜稍降低,夜间保持10-13℃,空气与土壤应适度湿润。最后定植于14-16cm盆中,用土为腐叶土或泥炭土1、壤土3、河沙1的比例混合,也可给予少量基肥。

2扦插法 用于保留优良品种或不易采收到种子的重瓣品种。一般繁殖不用此法。因此法繁殖系数低,发根困难,且扦插苗生长不如播种苗,分枝力弱。春季球根栽植后,通常块茎顶端发生数芽,选留其中1个壮芽,其它新芽均可采取扦插。整个夏季都可进行,而6月以前扦插为宜。因秋季即可开花并能形成球茎。插穗长约7-10cm,扦插于河沙或水藓中,温度维持23℃,相对湿度80%,15-20天可生根。植株侧枝也可扦插,惟不易生根,而且扦插期晚,故较少用它。

3分割块茎法 在早春块茎即将萌芽时进行分割,每块带1个芽眼,切口涂以草木灰,待切口稍干燥后,即可上盆,栽植不宜过深,以块茎半露出土面为宜。过深易腐烂。每盆栽一个分割过的块茎。因分割块茎形成的植株,株形不好,块茎也不整,而且切口容易腐烂,所以很少应用。

块茎通常2-3月间在温室催芽,催芽用土为沙与腐叶土或沙及水藓配制而成。栽植时使块茎顶端露出土面,初期宜控制浇水,不可过湿,以免引起块茎腐烂。温度约为15℃。生芽后栽植于10cm盆中,盆栽用土最宜通气良好,保水力强,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壤土和沙等量混合,并加适量腐熟厩肥、骨粉或1%的过磷酸钙。芽长10cm时进行追肥,2个月后定植于17-20cm盆中。块茎也可不经催芽直接定植花盆内,块茎栽后覆土约1cm。3年以上的老块茎开花渐衰,可弃之。

土壤应保持适度湿润,叶面不需洒水,秋季叶面留有水滴时,易使叶片腐败。开花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不可过量,浇水过多易落花,并常引起块茎腐烂。花谢后逐渐减少浇水量。

基肥常用充分腐熟的厩肥、骨粉、羊角、马蹄片、过磷酸钙、大粪干及豆饼等。追肥施常用的液肥均可。追肥时不可浇于叶片上,否则极易腐烂。当花蕾出现以后至开花前,每周追施液肥2次,液肥不可过浓。

入夏后用苇帘遮去中午前后之强光(多花类除外),若光线太强会使植株矮化,叶片增厚而卷缩、花被灼伤,但过度蔽荫则植株徒长、开花减少。控制温度一般不超过25℃。此时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事先应控制室温和浇水,并喷洒25%的多菌灵250倍液预防,病株拔除烧掉。夏季炎热,日夜均应注意通风,否则常致落花。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植株生长较低矮而花梗较长,花朵也大。通风不良时,易罹白粉病,可用波尔多液防治。植株约6-7月即可开花,第一批花后应控制浇水,保持半干,剪去花部不使结实,植株经短期休眠后,可再度发出新枝,这时剪去老茎,留下2-3个壮枝,追施液肥,促其第二次开花。花谢后,果实逐渐成熟,应随熟随采,放置荫处晾干,妥为贮藏,以备秋播或来年春播用。球根秋海棠可以天然授粉,但有时结实不良。最好于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果熟后,叶逐渐变黄时即逐渐停止浇水。当茎叶完全枯黄后,可自基部剪去,至完全休眠后,将球根取出埋入干沙或干土中,留置原盆中也可。休眠期间应保持温度5-7℃。

第六节 兰科植物 
兰科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地生兰和附生兰两大类,还有少数腐生兰,我国是兰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一、兰属(中国兰花)
中国兰花多指地生兰,这些地生兰皆为兰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叶姿秀雅,幽香清远,享有“天下第一香”的美名。按开花季节不同可分为如下种类:

春季开花类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别名草兰、山兰,花期2-3月。

夏季开花类 蕙兰C.faberi,别名夏兰、九节兰,花期4-5月。

台兰C.floribundum var. pumilum,别名金棱边,花期4-6月。

秋季开花类 建兰C.ensifolium,别名秋兰、雄兰、秋蕙,花期7-9月。

冬季开花类 墨兰C.sinense,别名报岁兰,花期11-1月。

寒兰C.kanran,花期10-1月。

此外,兰属还有一些附生性的兰花,如虎头兰、硬叶兰等。栽培管理与热带兰同。

(一) 生态习性

兰花喜温暖湿润气候,春兰及蕙兰耐寒力较强,长江南北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分布为多。寒兰分布稍南些。建兰及墨兰耐寒力稍弱,自然分布仅限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南部及台湾。兰花多野生于湿润山谷的疏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中。兰根均分布于表土层中,根长可达50-80cm。在树下半阴处生长最为繁茂,在南坡日光较充足而干燥处,叶稍黄而着花多;而在阴坡,叶浓绿繁盛而着花少。在栽培中,生长期要保持半阴,冬季应有充足的光照。兰花根系与菌根菌共生,否则生长不良。

(二)繁殖与栽培

1、繁殖

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虽可用播种繁殖,但实际应用很少,主要用于杂交育种。近些年来,兰花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繁殖,进展较快。

①分株法 春兰在春天开花,分株宜在秋末(9-10月)生长停止时进行;秋季开花的种类如建兰,宜于春季新芽未抽出前进行。一般3-4年分株一次。分株之前,使盆土稍微干燥,根系变软,分株时不易伤根。将植株从盆中取出,抖去盆土,清除枯根,然后从可自然分开处分开,另行栽植。为避免上盆时断根,可在分株后放通风处阴干,稍变软时栽植。

②播种法 通常采用在培养基上播种的方式。培养室保持温度25℃,空气湿度40-60%。种子播种后,要经过半年至一年才能发芽。经分苗、栽植,大约8-10年才能开花。在播种和分苗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消毒,一经霉菌感染,播种即告失败。

③组织培养法 兰属的组织培养一般是以芽为外植体的。外植体是指供组织培养用的植物材料。接种在培养基上以后,约4-6周产生小的圆形的原球体。将它取出,一分为四,重新培养,1-2月后又可重新分切原球体。原球体生长芽和根,形成新的植株。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生产出成千上万的无性系植株来。国外兰花工厂,概用此法繁殖。

2、栽培

①栽培场所 地生兰一般野生在湿润山谷的疏林下,原产地的主要环境特点是湿润、适当蔽荫、空气洁净、通风良好。我们栽培地生兰的场所应尽量满足以上环境要求,才可望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地生兰从春末到秋末在荫棚下栽培,在荫棚下不能过冬者,冬季在兰室培养。

兰室应能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冬季白天温度20℃左右,晚间13℃左右,栽培春兰和蕙兰晚间温度可低至5℃,不结冰即可。室内要求光线充足。为保持室内湿度,要设置水池,地面不宜铺装。花盆放花架上,兰室还要安装通风设备和可调节蔽荫程度的荫帘。

荫棚宜设置在树群环绕、靠近水面、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地方。棚架上应装置喷雾设备,荫棚的荫帘要能够调节蔽荫度。从傍晚到清晨应将荫帘完全打开,使兰花早接晨曦,晚送夕阳,夜里接受露水的滋润。早晨将荫帘拉上,以避去白天强烈的日光,但也不宜过阴,否则生长势减弱。夏季日光强烈应增加蔽荫程度,用较密的荫帘,遮荫时间也长;春秋阳光减弱,只避去中午前后阳光即可。兰花的耐荫程度又以种类而异,墨兰耐荫性最强,建兰、寒兰次之,春兰及蕙兰需光照较充足。在遮荫时应予以区分。

②盆栽用土 必须含有足够的,能为兰花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土壤要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能(pH=5.5-7.0)。一般采用江浙一带的山泥,即山上枯枝落叶经多年腐熟而成的腐殖质土。

③上盆 为了排水良好,盆底需多垫碎瓦片或木炭块,或在排水孔上扣一穿孔盆,四周放碎瓦片或木炭,如有水苔加覆一层更好,最后填入培养土。兰花栽植深度以假鳞茎上端齐土面为度,栽植后,盆土中央稍拱起。为了避免泥土溅于叶面及增加美观起见,可在土面铺一层碎石或种植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fa)。上盆后最初应置阴处,经十几天后逐渐照射日光。养兰以采用瓦盆为宜,因其排水通气良好。

④浇水与喷水 地生兰对空气和土壤均要求湿润,夏季是生长期,除保持土壤湿润外,为增加空气湿度,一天之内有时要喷水或喷雾数次。保持相对湿度为45-65%。夏季浇水在清晨或傍晚,雨季期间盆土宜稍干,以免因湿度过大引起病害。秋季气温降低,生长逐渐停止,应减少浇水次数,视天气情况停止喷水,不使盆土干燥已足。墨兰冬季开花,浇水须较多,而建兰宜稍干些。兰花浇水以雨水和雪水最好,河水、池水次之,井水更次之。不可用含矿物质过多的硬水和碱性水。浇水掌握“夏秋不可干,冬春不可湿”的原则(主要指春兰和蕙兰)。

⑤施肥 兰根内有菌根菌,菌根菌从外部吸收矿质营养供给兰花,而根细胞提供有机养料满足菌根菌的生活需要。二者是互利的共生关系。同时二者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平衡,兰花才能旺盛生长。菌根菌过少,则兰根不能吸收充足的养料,影响植株的生长;而菌根菌过多,就会破坏根细胞。我们选择调制适宜的栽培用土和施肥,目的就是调节菌根菌和兰根之间的消长关系,取得合乎理想的平衡。

通常兰花每年换盆、换土,盆土中的养分足够当年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不必追肥。

但若几年才换盆一次,就需要追施肥料了。

常用肥料有牛粪、羊粪、豆饼、麻酱渣等有机肥料,但使用时事先必须充分腐熟。栽培兰花很少用基肥,都是追施液肥。生长期间每5-10天施用1次稀薄的液肥。也可施用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但要特别注意控制浓度。施肥要遵循“宜勤而淡,切忌骤而厚”的原则。盛夏和严冬不追肥。开花前后也不宜施肥。

⑥其他管理 接连下雨,特别是雨季应注意防雨。盆宜放置通风处。遇大风,要加以防护,以免叶片折伤。秋冬气温下降,如夜间温度降至2-3℃时,应及时移入室内栽培;建兰、墨兰及寒兰耐寒力较弱,更应及早移入室内防寒。

⑦病虫防治 掌握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了使兰花生长强健,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栽培兰花的场所要经常保持洁净和适当通风。

雨季高温时期易发生白绢病可用波尔多液或托布津预防。害虫以介壳虫发生最多,可用1059、乐果等药剂防治。

⑧兰花育种 国外兰花育种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目前兰属杂交种已达数百种之多。它们的父本母本多是大花型的。我国有丰富的地生兰种质资源,如春兰、蕙兰、建兰、墨兰等都有不少自然变种和变型。人工杂交育种有广阔的前途。培育花大、美丽又有香气的兰花是兰花育种的光荣课题。

(三) 用途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是著名的珍贵盆花,常设置兰圃进行专类栽培。它无花时叶态飘逸,四季常青,有“看叶胜看花”的誉称。开花时花容清秀,色彩淡雅,幽香四溢,耐人品味。

一些兰属杂交种是国际上名贵的切花,一支花在常温下水插可观赏1个多月。

兰花的花、叶均可药用;花可食用,并用以熏制兰花茶。

二、附生兰类(热带兰花或洋兰)
附生兰类是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种类甚多,均具有大型的鲜艳的花朵,观赏价值很高,但一般种类均无香气。如卡特兰、兜兰、石斛等。

(一)生态习性

附生类兰花多附生在森林的树干上或崖壁阴湿之处,其中一部分种类更喜湿气,如卡特兰(Cattleya labiata)大部附生于热带雨林的树干上或岩石上,也见于多湿的森林或溪边树木上。在原产地,生长期在春季及夏季,以雨季为生长盛期。在这期间要求高温、高湿。

秋冬为休眠期,宜稍微干燥。对于水分、日照、温度的要求由于种类的不同而异。但一般均要求湿润及半阴的环境。

(二) 栽培与管理

附生类兰花,其栽培材料必须具备疏松多孔,排水良好而又保水力强的性能,因此,通常用泥炭藓、紫萁根、水龙骨(Polypodium)根,山毛榉的叶子,以及沙、粘土、干牛粪、木炭屑来配制。其配合比例依种类而异。一般配合比例为紫萁根2份、泥炭藓1份、山毛榉叶1/2份;如栽植卡特兰只要紫萁根2份、泥炭藓1份即可;石斛类一般用紫萁根1份与泥炭藓3份配合;栽植材料一般以微酸性反应(pH4.5-6.0)为适宜,一般兰花每2-3年换盆1次。

附生兰类的栽培,除以种类不同分别给予其适宜的温度外,在生长期间必须给予充分湿润和荫蔽的环境。一般兰室要求空气湿度达85%以上。没有假鳞茎的种类需要湿度更高些。除了湿润栽植材料外,在兰花生长期间,每天应在叶面喷水数次。

对日照的要求,因兰花种类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叶片较大而质软的种类,耐阴性强;有假鳞茎,茎多肉,叶肥厚的,如卡特兰需要日光稍多一些;落叶性种类如一些石斛,则需光更多一些。夏季遮荫程度比春秋要大一些,用二层帘子;遮荫时间也较长;在冬季,一般种类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但对于中午前后的强烈日光仍需遮去。

三、大花惠兰
大花蕙兰(Cymbidium)又称虎头兰、蝉兰、西姆比兰。通常是指兰科(Orchidaceae)兰属中一部分大花附生种类及其杂交品种。大花蕙兰与其它洋兰相比,更具特色,花大而多。姿态优美,色彩丰富艳丽,有红、黄、绿、白以及复色。经过杂交之后,产生黄与红或黄与绿的综合色彩。大花蕙兰花期较长,可达50至80天,生长健壮,容易开花,适应性强,栽培比较容易。大花蕙兰花形大方、壮观,比较耐寒、耐运输,将会成为消费市场上的一大流行趋势。

大花蕙兰通常作盆花种植,可用来布置和美化居室、庭园,大规模生产时亦可作为很好的一种商品切花,在我国发展前途极大。

大花蕙兰原产中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适于栽种的地域广阔。在亚热带及热带海拔高的地区,可露地栽培,在温带寒冷地区,如我国华中以北地区可在室内或低温温室栽培。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技术的积累,本篇着重介绍华中以北地区及西南高海拔地区的栽培生产技术。

(一)优良品种选育及繁殖 
目前在世界各地栽培和销售的大花蕙兰,均为经过百余年代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商品性极好,容易开花,花型整齐、花瓣宽、花朵丰满、色彩艳丽、花茎直立坚挺,花朵数目多而排列紧密且寿命较长,株形及花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由于具有杂种优势的特性,它们大多生长健壮,适应性较强,栽培和繁殖均为较原生种容易。

兰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50~7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常见栽培和用作杂交本的大花蕙兰兰类原生种约2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东南亚国家、韩国、日本等地区,少数分布在我国广东、海南以及马来半岛和澳大利亚。

百余年来,尤其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经过大量的种间和品种间杂交,大花蕙兰的育种事业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今已培育出千余个优良品种,并有大批专利品种在美国、日本、新西兰、荷兰等地注册。优良品种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而且每年有大量新品种出现,而它作为商品兰花的重要地位早已是大家公认的。

目前,育种专家已将某个品种的大花蕙兰与传统的中国兰进行品种杂交,培育出具有中国兰花香味和姿态的大花蕙兰新品种,如黄精灵。新品种集中了国兰与洋兰的优点,即大花蕙兰雍容华贵,国兰优雅飘逸,这将成为国人兰花消费欣赏的一个新热点。

大花蕙兰的繁殖与生产一般采用茎尖培养,即组织培养法。组织培养法可保持原母本的优良性状及植株性状的整齐性。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播种法繁殖,因为播种法为有性繁殖的一种方式,种子通过亲本之间的杂交而来,后代种苗性状分离现象十分严重,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植株不整齐,性状差异大,失去商品价值。家庭栽培大花蕙兰也可采用分株法繁殖,操作简便易行,而且也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一般专业生产场都不采用分株法,因分株后植株长势软弱,株型过高,又不漂亮,会抢占后面中、小苗的位置,极不经济。而且分株苗到了出货季节又不能及时出货,故建议采用组培苗为上策。

(二)大花蕙兰的生育环境及生长习性 
大花蕙兰原系高山植物,性喜比较凉爽的气候环境,宜种在较高地势、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在国内,华中以北的地区夏天可正常生长,在华南一带海拔600米以上的地方生育良好,云南一带的气候,较适合大花蕙生长。

1.温度

大花蕙兰生育适温在10℃~30℃,冬季应放在低温温室内,夜间10℃左右比较好,在高温季节应注意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大花蕙兰喜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的环境,昼夜温差要在10℃以上才能生长良好。花芽需要在高温期形成,约在8月左右,但花芽发育成花蕾到开花却需要在20℃以下,因此若秋季温度过高极易造成落蕾。在热带低海拔地区栽培大花蕙兰的最大问题就是夏秋温度过高,形成的花芽容易落苞。花芽耐低温能力也较差,在花芽生长期间温度过低,就会变黑腐烂。所以,在华北地区栽培大花蕙兰,4月到5月初兰花就可移出室外,在10月初气温下降时再移入室内过冬。若有加温措施,就更能准确的控制花期了。

2.光照

(1)大花蕙兰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叶色黄绿而宽厚,光照不足则叶色深绿而修长软弱,大花蕙兰最适光照强度在15000~25000Lux。

(2)相对于国兰而言,大花蕙兰更喜光,但在夏秋阳光直射或光线过强时易造成叶烧灼伤。叶片局部是火烧状的褐色,严重者枯死,故夏季需要遮荫。若低于15000Lux,则开花率低下,在华北一般夏季用一层50%遮荫网荫较好,秋季阳光可稍强一点,以便植株生长得更健壮,利于越冬和花芽的形成、分化。冬季不需要另外添设遮荫网,在两层薄膜的光线下即可。

3.湿度与通风

大花蕙兰生长季节多在雨雾朦胧之时,因一般要求较高的湿度,夏秋季节,空气湿度不能低于85%,冬季休眠期50%即可。空气湿度高,还可促进降温,若空气湿度低,则叶片粗糙,无光泽。湿度适宜,则叶面洁润有光泽。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要注意通风良好,此种环境之下,兰花易感染病害。

对大花蕙兰对水质要求较高,喜微酸性水,对钙镁离子比较敏感,能用雨水浇灌则最为理想。北方地区多为硬水、钙、镁离子含量较高,生产选地时最好能选择水质较好的地方作种植用。浇兰用水雨水最好,河水次之,然后为井水,不得已才用自来水。若要用自来水,必须用存放过的自来水,使水中氯气慢慢挥发,白色粉末沉淀。如水质偏碱,则可用硝酸、冰醋酸等进行调节。

大花蕙兰根系粗壮,故要求介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夏秋季节一般每天浇水2次,冬季则宜稍干,一般2~3天浇水1次。

4.大花蕙兰的栽培管理

栽培介质: 

栽培大花蕙兰的基质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肥分适宜、微酸性、无病虫害的材料最为理想。常用的配制材料有水苔、细蛇木屑、发泡炼石、碎石、砖块、泥炭土、椰块等,传统上是水苔、碎石混合,但由于水苔价格较高,只是在瓶苗移植到穴盘苗中才用到,其它则以树皮、泥炭土取代。介质配制原则为:

(1)保水性佳。大花蕙兰幼苗阶段不可缺水,成株喜微湿植材,保水性良好的材料可减少灌水次数。

(2)介质具有足够的孔隙及排水功能。大花蕙兰的根系为肉质,湿度过大易造成积水,导致根腐,故需使用排水良好的材料。

(3)介质pH值在5.5左右为宜。

基于以上原则,在大花蕙兰盆植阶段,可采用以下三种参考配方:(1)粗腐叶土与椰块各50%;(2)椰块40%+泥炭粗枝30%+碎石30%;(3)椰块40%+泥炭土40%+碎石20%。

5.盆栽管理

(1)幼苗期

瓶苗移出后种于穴盘时,先将每株小苗根部用水苔包裹,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其湿润增加种植后的移植程度。小苗在刚要发根的时候最怕时常不定期的晃动,造成新根的根尖磨损,使新根生长受阻,影响成活率。在这个时期,肥料要求钾肥较高,等到新根基本上扎稳之后,肥料氮、磷、钾比例再改为15:15:30,因为小苗不能过早长出侧芽,组培苗必须维持1年以上的时间为单芽状态,等到成苗以后再长侧芽,这样才能保持整盆的株型。

一般,穴盘苗培育时间需6~8个月,在这个期间一定得注意浇水均匀,且忌干水,干过水后就难以再渗透。

(2)中苗期

穴盘苗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根系发育足够粗壮,长满穴孔后,生长就会受到限制,故需上3寸软盆。栽培介质配制为小椰块:腐叶土=1∶2或蛇木屑∶腐叶土=1∶1或椰块40%+泥炭粗枝30%+碎石30%。

这个时期的施肥仍以15:15:30为准。在高温季节一定得注意通风良好,否则易患炭疽病。3寸盆培时间一般为1年至1年半。

(3)成株苗期

经过一定时期的中苗期,需继续换盆,以4寸软盆为佳。

这个时期开始进行成株苗培育,成株苗培育约需1年时间。成株苗的栽培介质可选用以上的参考配方。换上4寸盆后,植株逐渐长成一枚3~4厘米的假球茎,此时间球茎上叶片生长已经停止,而由假球茎基部冒出新芽,一般2-4个不等。成株苗侧芽数的控制是栽培大花蕙兰的一个关键。理想的操作是每一个假球茎保留两芽即可。疏芽的最佳时期为芽长至5厘米高时,留芽原则为:

①新芽左右对称且位置正中;

②留下的芽壮实强健,发育良好;

③只留春芽,不留秋芽。

(4)成品(即开花株)

此次换盆通常使用5~6寸的素烧盆或硬质塑胶盆,也可用软盘。一般采用锌管床架式摆放,将软盆套进硬盆内,再用锌管将硬盆夹住,硬盆离地60厘米左右对生长管理非常有利。

6.肥水管理

大花蕙兰在春夏季快速生长,需要足够的养料供给,以促使后期兰株假球茎充实肥大,进而才能促使花芽分化。穴盘苗时期,肥料主要以叶面肥为主,三要素比例为15∶15∶30或20∶20∶20。中苗期以放置有机肥为主,通常每月施用一次发酵完全的饼肥,如花生麸、菜籽饼均可,同时可以配合叶面肥,三要素比例为20∶20∶20。成株苗前期,也就是未长侧芽的时期,仍以花生麸等发酵过的饼肥为主。第二代芽长出后,应在花生麸中隔月添加骨粉,花生麸与骨粉的比例为5∶1,这个时期施肥要注意置肥点一定要和新芽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可配合施用发酵好的液体农家肥,每周一次。

开花株当年夏末应暂停有机固体肥的施散,以后增加磷钾肥比例,控制氮肥,以防止花芽分化受阻。7月中旬以后如果仍不断施用氮肥及含水量较高的饼肥,会降低开花率。

7.病虫害防治

大花蕙兰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多发生在春夏高温季节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防治方法为喷洒锌锰乃浦(代森锰锌)1000倍溶液或扑克拉乳剂2000倍溶液,每周一次,连续3次。疫病多发生于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防治方法为喷洒锌锰灭达乐1500倍液或普力克800倍液。灰霉病发生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表现症状为花瓣上出现黑色小点,防治方法主要是改良环境,加强通风降温工作。

大花蕙兰常见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与红蜘蛛。介壳虫主要发生在春秋雨季,可用万灵、速扑钉防治。红蜘蛛可通过定期喷施螨效、三氯杀螨醇防治。

第七节 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 
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一般通称为多肉、多浆植物。这类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一部分龙舌兰科、萝摩科、凤梨科、菊科、景天科、大戟科、百合科、马齿苋科、葡萄科等科的植物。它们多数原产于美洲和非洲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为了适应这些地区干旱少雨的环境,它们的体内贮藏着大量水分,植株的茎叶肥厚,成为肉质、多浆的体态。

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的种类繁多,其形态多采多姿,变化无穷,鲜艳夺目,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有的茎块硕大而肥,密被刺毛、柔毛;有的尖针长短不一,有的茎地肉团团、软乎乎;还有不少是茎叶色斑斓,花色艳丽无比。真是百态千姿,绚美无比,确实是园林花卉中独具一格的植物。还由于它们养护管理简便,繁殖栽培容易,不论室内户外或案头小几,都可以摆设陈放,特别是适宜盆栽于室内。

为了栽培及管理上的方便,我们将仙人掌科植物单独列出,称为“仙人掌类植物”,而仙人掌科以外的其他科的多肉、多浆植物称为“多浆植物”。

一、仙人掌类植物概况
仙人掌类植物都属于仙人掌科,共有140余属2000多种。主要产地是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产于亚洲、非洲。我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一带有野生状态仙人掌,常用作为篱垣。南京、上海、杭州等温带地区可作温室栽培。4~10月为生长期,其中5~9月为生长旺盛期,11月到翌年3月为休眠期。休眠期一般气候比较干燥寒冷,要注意保温避寒及保持干燥。由于仙人掌类植物具有特殊的贮水组织,它们的生长期,特别是生长旺盛期大量吸收肥、水,供给干旱季节的消耗,休眠期间体内有着丰富的贮藏物质,因此要注意水分不宜过多,方可使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增大、透性减少,有利于抗寒。休眠期间如果土壤过于潮湿,就会引起腐烂而死亡。

仙人掌类植物除叶仙人掌及附生类型外,体型较多,有柱状、扁平状或球形,肉质茎上有特殊的器官刺窝,有生刺、刺毛、柔毛或毛丛。花两性,大小不一,有纯白、纯黄、金黄、粉红、大红、玫瑰红等色。它的雌雄蕊亦有翠绿、金黄、大红、白色等,雄蕊多数,附生于花喉部,花柱细长,单生,柱头多分裂。果实多数为肉质浆果,有的色鲜红如珊瑚,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仙人掌类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很多仙人掌类的果实可作食用,茎肉用糖煎煮后供制蜜饯。球茎可作药用,清热消肿,内治肺热咳嗽、痢疾、咽喉炎、胃溃疡,外治腮腺炎、火烫伤等。多刺的种类,还可作藩篱用。

二、仙人掌类植物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1.扦插:是仙人掌类植物繁殖最简便的方法,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春、夏季最为适合。繁殖前,在母株上选成熟的1~2茎节或茎节的一部分作插穗,用利刀把它割下,割时要注意保持母株的株形完整,割下后在伤口上涂少量的硫磺粉或木炭粉。等到插穗晾干后,将插穗的1/4埋入湿润的砂床内。插穗不宜插得太深,对于较大的插穗要立支柱使它稳固。待发根以后再移种到盆内。扦插用土,大部分的种类可用培养土,对一些特别柔软容易腐烂的种类,可用纯砂或纯砂稍加一些腐叶土。一般球形的种类,也可将直径2厘米以上的仔球取下进行扦插。扦插成活的关键是插穗必须晾干,同时注意插后不能过于潮湿,一般浇水,否则容易腐烂。

2.嫁接:主要用于嫁接小球,促使加速生长,同时也用于某些根系发育不良或生长较慢的种类,或用来抢救一些受病虫害侵袭或其他原因而使基部腐烂的种类。嫁接的时期,在气温15℃以上都可以进行,大多数种类在室温20~25℃的条件下嫁接成活率高。但常用的砧木——量天尺在盛夏时往往有短时期的休眠而干瘪,嫁接时要选择在晴天进行。

嫁接的方法主要有平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时要选择生长势强、健壮而与接穗亲和力强的砧木,上海基本上都用量天尺。量天尺经地栽肥培后上盆,粗壮而高达10~20厘米,并已服盆者再行嫁接。

平接法适于在柱状或者球形种类上应用,嫁接时用锋利的钢刀将砧木上端横向截断(钢刀要用酒精消毒,以防感染),接着将柱棱切成斜面,因为切断后组织会收缩,而棱的表皮很硬,必须将切面上的硬角切去,然后将接穗基部平切一刀后对准砧木髓部接上去。接穗与砧木的切面务必平滑而便于愈合。接上去后应密封,最后用线或塑料带进行扎缚,扎缚时松紧要均匀,用力要适当,防止接穗歪斜移动或被线勒坏。嫁接完后放在阴凉处,不可浇水,伤口更不能碰到水。嫁接的小球可在一星期以后拆去扎线(或塑料带),而嫁接的大球必须在2星期后拆去扎线(或塑料带)。拆线后将分底和在水中吸水,吸到盆内的表土湿润为止。然后放在半阴处,等到接穗已经开始生长时才移放到阳光下。一般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一星期后开始生长,一般的品种其直径一年内可长4厘米左右。

劈接法一般适于蟹爪、仙人指等扁平茎节的悬垂性种类。嫁接时先用锋利的钢刀,将砧木上端横切,再在顶端或侧面不同的部位切几个楔形的裂口,接着将接穗下端两面削平并随时插进裂口,然后用细竹针插入以固定接穗。侧面的楔形裂口要切到砧木的髓部,使接穗插入后接穗和砧木的维管束联接而充分愈合。嫁接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注意伤口不碰水,一星期后移到有阳光处。

(二)有性繁殖
仙人掌类植物进行有性繁殖,能一次得到大量植株,并有提高生命力和创造新品种等优点。但是一般盆栽的仙人掌类往往花后不容易结实,而且雌雄成熟不一致。可将雄蕊的花粉先收集起来贮藏几天,等到雌蕊成熟后用毛笔将花粉涂在柱头上,用人工授粉促使它结实。果实在植株上成熟后,洗出种子晾干,稍加贮藏,因为仙人掌类植物的种子都有一个后熟期,但不宜贮藏过久。一般将秋天成熟的种子贮藏到明春播种,在温室里可在3月份播种。气温15~25℃是种子发芽最好的时期,盛夏温度过高发芽率显著降低但也有延至秋天再发芽的。播种用土,一般用仙人掌类盆栽的培养土即可。盆土不宜过满,先吸水,然后盆播或撒播。播后一般不覆土,盖上玻璃,玻璃上再盖半透明的白纸。白天需露缝以利通风。在20℃左右的气温下,一般是1星期左右发芽。昙花等一些小粒种子可与少量砂土混合后再播,通常2~3星期可发芽。

幼苗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止病菌侵害,如发现幼苗有腐烂,应毫不犹豫地将腐烂者剔除,然后喷撒杀菌剂,否则幼苗可能全部受害,必要时要将好的另移一盆。5月份幼苗约绿豆大小时,选晴天进行第一次移植,这时幼苗生命力很弱,必须十分小心,移植不要太深,土壤要排水良好,移植后喷水稍遮荫。

幼苗在冬季要维持10℃以上的温度,盆上保持半墒,幼苗期不休眠。小苗0.5厘米高时,可施十分稀薄的饼肥水,冬季停施。一年内可以长到1.0~1.5厘米。如嫁接技术高,在0.5厘米时嫁接,可加快生长速度。从一粒种子起,一年后可以长成直径3~4厘米的球。但也有些种类生长特别慢。

三、仙人掌类植物的栽培管理
仙人掌类植物不需要复杂的栽培管理技术,但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又不同于一般的温室花卉植物。在温室栽培,室内温度冬季不得低于5℃,夏季不得超过37℃,常用加温及遮帘等方法控制室内湿度。生长季节要注意通风,夏季窗门全部打开,春、秋根据气温调节。栽培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土的配制
配土适当,是仙人掌植物栽培的重要一环,大部分仙人掌都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富有石灰质砂土或砂壤土。培养土配合的比例一般有两种:

1.3份壤土,3份腐殖质土,3份粗砂,1份草木灰与腐熟后的骨粉(呈石灰状)。这种培养土适用于一般的盆栽。

2.7份腐殖质土,3份粗砂,骨粉和草木灰适量。

这两种培养土的配合比例,是一般常见的配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仙人掌类植物的具体种类,气候条件,实际取材的可能等而变动。总的要求是以排水、透气,含石灰质,不积水与不过分肥沃,并不含过多的可溶性盐为原则。此外,培养土在使用之前最好先行蒸汽消毒,冷却后再用。

(二)栽植与上盆
仙人掌类植物栽植上盆时要用透气良好的粗泥盆,不宜用磁盆。栽植时间应在春季生长季节开始时,温度15℃以上时进行。盆的大小以比植株本身稍大1~2厘米为宜,不宜过大,如盆过于宽大,往往造成过湿,大小则根部发育受到限制。上盆前,不论是新盆或旧盆,都要洗擦干净,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后才可采用。为了便利排水,上盆时应在盆底部填入瓦片碎砖贝壳等,排水物达盆的四分之一,然后再放一层培养土,将植株放在中央,不宜埋得过深。栽植时如发现根部已受伤,应切除损伤部分,切口涂撒木炭粉或硫磺粉,稍晾干后再种。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温室的栽植床内栽种仙人掌,则生长比盆栽更好。但必须注意土壤排水良好,在土层下面播一层是嫁接种由于砧木的根系发达,多施一些肥料可以促使生长迅速。一般用的基肥,有腐熟的禽肥及骨粉,可放在盆的底部或研细后混入土内。追肥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和腐熟的鱼肥水交替使用。在生长期内,2星期一次,而有砧木的嫁接苗可以每星期一次。施肥不宜使用人粪尿,因过多氮肥会使球变形。对于昙花、令箭荷花等,在花蕾期间可多使用些液肥。

多种仙人掌类植物在根部损伤尚未恢复时以及休眠期间,切忌施肥,以免腐烂。在生长季节适当施肥,能使仙人掌生长速度加快。尤其50厘米厚的碎石砾以利排水,冬季必须维持较高的温度。

嫁接大球在砧木老化或有病害时,可以扳下,干燥2~3天后,平置于装有干燥培养土的盆上,不可浇水,不久就能发根。发根后可灌水使微呈湿润。

仙人掌类植物长期栽植后,盆土变坚实和酸化,易引起根部腐死。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每年需换盆移植一次,盆可根据植株大小逐渐增大,以比植株稍大为原则。移植时间温室内可在3~4月份,或9~10月间。在移植前,必须停止浇水2~3天,待盆内培养土干燥后,小心将植株拔出,注意勿使根部掘断,除去旧土,将枯根、烂根剪除。在检查根部时,如发现根的内心有赤褐色,这是根部开始腐烂的象征,应即将其剪除,保留其无赤褐色素部分。若植株生长良好,则不需剪除整理,即可移植。经过剪除整理的植株,应放置一、二天,等它稍为阴干再种。如植株的大根剪除整理,要经一星期左右的阴干,方可重新移植。移植后需保持盆土稍干燥2~3天再浇水,并将盆放在阴凉处,不宜日晒,移植后半个月内施肥。如没有条件一年移植一次的,可于2~3年移植一次,但平时应勤加松土以利透气。

(三)温度与光线
一般仙人掌在冬季休眠的情况下,需要很高的温度,在冬季维持5℃左右就能安全过冬,盆土越干燥越耐寒。

冬季稳定的低温对仙人掌类植物危害不大,但昼夜温差大则容易产生冻害。一旦植株受了冻害,应使它逐渐暖和,切不可立即放在阳光下曝晒。一般仙人掌在春季15℃以上气温时就已开始生长,在春、秋则要求昼夜温差大(这与原立地气候相仿),使植株充分发育。在上海地区,春、秋两季仙人掌类植物的生长要比持续高温的夏天快得多,而一部分品种在盛夏35℃以上时则自行短期休眠,入秋以后再恢复生长。

一般仙人掌类植物大多喜阳光,尤其在冬季更需充分光照。在夏天外界气温达35℃以上时,有部分生于南美草原地带的属、种不喜强光,在温室内易受灼伤,应进行遮荫并喷水降温。一般高大柱形及扁平状的仙人掌类植物较耐强烈的光线,夏季可以放在室外而不需遮荫。但较小的球形种类和一般仙人掌类植物的实生幼苗,都应以半阴为宜,避免夏天阳光直射。

(四)浇水与施肥
仙人掌类植物较之其他观赏植物耐干旱,但是决不能由此而片面地认为仙人掌类植物,在任何时候都是要求干燥的环境,而忽视了合理的浇水与喷水,从而引起植株的皱缩衰老。

在上海栽培的仙人掌类植物,一般是在11月至翌年3月份休眠,在此其间应节制浇水,保持土壤不过分干燥就可,温度越低更应保持盆土干燥。通常在冬季每1~2周浇水一次,于晴天午前进行。随着气温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渐解除,可以逐步地增加浇水次数。在4~10月的生长季节内,应该充分浇水,气温越高,浇水量越大,在盆土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就是一天浇一次也无妨。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干透再浇,不浇则已,浇则浇足”的原则。浇水时对某些顶部凹进的球形种类,注意不要将水倾注在凹处,以防造成生长点的腐烂,特别在傍晚浇水时更注意。此处,对一些有纤细长毛的种类,在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到长毛上而影响美观。

浇水的水质以不含有过多的氯化钠及其他盐碱类为宜。雨水,河水都可用。用自来水则应放水贮藏1~2天后再使用。

(五)病虫害防治
仙人掌类植物常因浇水不当或排水不良而引起腐烂病,病症是在基部组织产生褐色软腐,以后向上蔓延,以至全株死亡。发现后,应及时用利刀切除腐烂组织,将上端无病部分另行嫁接或扦插。可在温室定期喷洒杀菌剂,消灭病菌,进行预防。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改善栽培管理技术和温室的通风条件。还有,如土壤过分贫瘠,施用氮肥过多,温度过大,光照不足等情况使植株发育不良,嫩茎早期脱落在茎节上产生锈斑、木栓质斑、暗绿色的半透明斑点等生理病症状,也应注意改善栽培条件,及早防治。

仙人掌类与多浆植物,有时还会感染煤病和铁锈病。煤病最初发生在植株的刺点上,附有黑色细嫩的小点,好似煤屑,然后逐渐传播到植株整体。如发生此病时,可用消毒肥皂液清洗或用硫黄合剂防治。铁锈病使植株的顶部或枝叶尖端以及绿色的外皮呈现赤褐色铁锈颜色,不仅损害美观而且妨碍生长。铁锈病的产生以红蜘蛛寄生传播居多,可喷药除治。又如植株体质柔弱,生长不良,也容易发生铁锈病,应及时施肥和改善环境条件。

四、蟹爪兰Zygocactus truncactus 

(一)概述
蟹爪兰又名蟹爪、蟹爪莲,原产巴西,19世纪传入欧洲,后经杂交育种,园艺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已在200种以上。蟹爪兰因其花开冬季,色彩艳丽,花形奇特,花期持久而深受人们喜爱,是有着广阔前景的冬季盆花。

丹麦是世界上生产蟹爪兰的王国,日本池今大量生产的蟹爪兰,其品种90%来自丹麦。我国原先仅专业单位有少量品种展示,后随国际间交流的发展,品种渐渐增多,在云南、贵州、广东、上海等地,蟹爪兰已走向商品生产。杭州花圃,自1993年起从国内外引种并进行快速繁殖,目前已有品种40个以上,并已批量投放市场。随着形势的发展,浙江有望成为蟹爪兰盆花的主要产区。

(二)特性
蟹爪兰为蟹爪属多浆植物,原产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亚高山带冷凉雾多之地,附生在树杆或荫蔽潮湿的山岩上。蟹爪兰性喜半阴、潮湿、通风凉爽的环境,要求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肥沃壤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5℃以下进入半休眠,低于0℃时,会有冻害发生。

蟹爪兰是短日照植物,其自然花期,依品种不同大都在11月至12月始花。单花开放可持续1周至3周,2年生盆花个体观赏期可达月余,整个群体花期在3个月以上。

(三)蟹爪兰与仙人指
与蟹爪兰形态相似而易被混淆的是仙人指(Schiumbedgerebridgesii)为仙人掌科仙人指属植物。两者之间的区别是,蟹爪兰花期在11月中旬~翌年1月下旬,而仙人指花期在1月中旬~3月上旬,因此人们常以早花种、晚花种的称谓来区别。然而全为两者的原生种在叶状茎的形态上有明显区别,蟹爪兰的叶状茎周缘的突起为锐角状,而仙人指叶状茎周缘的突起呈汪波状。两者花的正式成立也有不同,蟹爪兰的花为两侧对称,而仙人指的花相对为整齐花。然而在当今艳丽多彩的园艺品种中,由于不少是种间杂交种,其叶状茎及花的形态往往处于中间型,因此仍以花期作为区别,早花种为蟹爪兰群,晚花种为仙人指群。其中蟹爪兰群为现今世界的流行花卉。

(四)栽培技术
1.设施、材料与基质

(l)设施和材料

根据蟹爪兰的习性,在浙江地区栽培蟹爪兰,夏秋季节需遮阳、避雨,冬季需保温、加温,因而蟹爪兰需在保护设施下进行栽培。在营利生产中,钢管塑料大棚,既可满足生产需要又可降低成本,是栽培蟹爪兰的理想设施。

为便于操作并防止积水,棚内需作畦,常为四畦式。

夏秋季节必须使用遮阳网,遮阳率为50%,而在整个冬季需用小拱棚保暖,并根据需要安装地热线,同时设温度自控装置。

以上所述是因地制宜的设施,若条件具备,可采用全天候温室,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工厂化生产。

(2)基质

栽培蟹爪兰要求疏松、排水良好,有一定肥力的微酸性基质。日本工厂化生产,基质用泥炭∶蛭石∶珍珠岩=60∶30∶10配制,并调节pH值为5.8,EC值为0.5ms。作为营利栽培,需就地取材,合理配制。可作为基质材料的有:泥炭、腐叶土(兰花泥)、焦泥灰、园土、香菇渣、锯木屑、椰糠、砻糠灰、珍珠岩、蛭石等。使用的基质材料要求无病菌、杂草。园土之类,采集时需去表层土,并摊薄以烈日暴晒,锯木屑等有机材料需堆制腐熟后方可使用。

基质配制是多样的,现以体积比例举例:①泥炭∶珍珠岩=85∶15;②腐叶土∶香菇渣=50∶50;③腐叶土∶椰糠=50∶50;④泥炭∶蛭石∶珍珠岩=60∶30∶10;⑤锯木屑∶砻糠灰=50∶30∶20;⑥腐叶土∶砻糠灰∶焦泥灰=50∶25∶25。

以上基质配比适用于扦插繁殖,用于套盆的应适当增加腐熟的有机肥料。

作为现代化生产,在配制基质时应作pH值、EC值测定,对配制好的基质统一进行消毒,药剂可选用70%敌克松(地可松)可湿性粉剂,以500倍液浇之。一般用量每立方米15~20公斤。

2.繁殖

蟹爪兰常以嫁接和扦插分法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用于杂交育种。

(1)嫁接

①砧木:常用量天尺(三角)及仙人掌属较为肥厚的种类,量天尺的耐寒性稍弱。

②时间:从3月下旬至10月上旬都可进行嫁接,其中以春到初夏时嫁接效果最佳。一是气温适宜,嫁接成活率高,二是嫁接后生长时间长。而夏季高温,砧木与接穗几乎处于半休眠状态,不利于生长;秋季虽温度适宜,但嫁接后生长时间短。若有良好的温室条件,全年可进行嫁接。此外,嫁接操作以晴天或空气湿度较低的天气为宜。

③方法:蟹爪兰嫁接常用劈接法。根据需要将砧木留15~30厘米高度作横切,量天尺还须在切面边缘作适当斜削,以防切面凹陷。再在横切面及侧面切几个楔形裂口。深度须达砧木髓部,再在接穗下部两面削去表皮,使基部呈鸭嘴形,削后立即插入楔形裂口,使接穗与砧木髓部有接触,随即用长刺或细竹签插入固定。接穗以2~4节为宜。对大盆造型需作多层嫁接。操作要敏捷,嫁接刀要随时用酒精消毒。

④嫁接后管理:嫁接的植株应置于室内通风干燥处,避免水或药液溅至伤口。接后5天要拔除固定物,一般7~10天可基本愈合,嫁接成活的接穗鲜绿挺拔,15天后可转入常规管理。

嫁接繁殖,虽工序较多,但在进行小批量生产,制作造型盆栽,以及引种繁殖、抢救品种中仍不失为良好手段。

(2)扦插

进行蟹爪兰规模化生产,应采用扦插法。该法操作简单,便于统一管理.而且设施利用率高,成品快,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方法。

①时间:规模化生产的扦插时间分为春、秋两季。春季扦插3~4月,最迟不超过5月,过迟扦插,因新技萌发而不便作业;秋季扦插于9月中旬开始,结合盆栽摘心而进行。若有良好的冬季加温条件,宜以秋季扦插为重点,因秋插盆栽经14个月栽培,正为出圃的适龄、适宜时期。

②扦插方法:扦插容器,以8厘米×10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为宜,将拌好的基质装入营养钵备用。若基质过干,为便于作业,可在扦插前半日适当浇水。取穗:根据母株长势取1~2节成熟茎节作为插穗。采穗以手扭即可,对稍老的茎节,宜利用刀割取。取下的茎节随即进行处理,去除形状不正,破碎及有病虫的茎节,并酌情作好分节处理,随后将插穗平摊于容器中,置于避光通风处,视天气情况,晾2~3天,伤口充分晾干方可扦插。扦插:扦插应按照插穗大小、节数以及成熟度的一致性进行扦插,一般一盆扦插6支,以120度角呈双层排列,对较为粗壮的插穗可3支一盆,扦插时应使用扁形竹签,以提高工效,并防止插穗损伤。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2左右,插时需注意插穗正面向内,并保持直立。插后用精细喷壶统一浇水,水量应控制在使基质潮润即可。若基质比较湿,又天气阴雨,可暂不浇水,待基质稍干再浇。插后管理:扦插盆栽要进行遮光,插穗受气温等因素影响,一般10~15天开始生根,此时覆盖物可逐渐晚盖、早揭,逐步见光,至根系基本形成方可去除覆盖。其间,根据大气及基质的干湿情况,适当给予浇水,在根系未形成前,严格控制浇水量。扦插一个半月后方可施肥。

3.养护管理

(1)水肥管理

①浇水:依其生长习性,浇水不宜过多,过湿会引起根腐。一般3~4月和9~10月,3~4天浇1次水;5~8月,1~2天浇1次水;11月~翌年2月,5~6天烧1次水。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根据天气情况并观察盆土湿度灵活掌握。此外,夏季切忌中午浇水,冬季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下午3时以前进行,并尽量控制水量。

②施肥:从3月开始施肥,使用氮磷钾等量式的复合肥,以0.2%~0.3%的水溶液浇,酌情每周1次。7~8月为高温期,停止施肥。9~11月,可调换含磷、钾量高的复合肥,每周1次。开花期及花后至2月的花后休眠期,不再施肥。但对秋季扦插,冬季给予加温的小苗,可酌情给予薄肥。肥料颗粒需充分溶解,并在使用时保持肥液浓度均匀。

(2)遮阳与温度管理

浙江地区5月中旬前后,应安装遮阳网,直至9月,并根据天气情况,尽早撤除。

在温度管理方面,天气转暖后,应当撤除大棚两侧围裙膜,并开门通风,至盛夏需撤除大棚两端塑膜,加强通风、降温。秋末起再逐步复原。在浙江栽培蟹爪兰要注意冬季保温,一般11月下旬起傍晚至早上需加盖小拱棚,先一层塑料薄膜,随温度降低,将无纺布加在其内。并根据情况在大棚下方加围草包或无纺布防寒。12月下旬起应启用地热线加温,地温感应控制为15℃,以确保盆栽层气温在8℃左右。若有良好的加温设施,最低温度控制在12℃为宜。在风和日丽的晴朗天气,大棚内温度会上升很快,当气温超过22℃时,应适当拉开侧面塑料薄膜,给予通风,避免温度太高。

为便于温度管理,与盆栽等高处需设置最高最低温度表。

(3)摘心

进入短日照时期后,成熟的茎节先端开始花芽分化,约20天后,先后有花蕾显现,而未成熟的茎节,则不形成花蕾。因此,为使植株开花一致,需适时进行摘心。

在浙江地区,宜在9月上旬至中旬开始摘心。主要是摘除先端未成熟茎节,同时对过密的小茎节适当摘除,使营养集中,植株优美,开花良好。摘心以手扭即可,并根据苗龄留节。一般二年生苗留3~4节;三年生苗留4~5节,摘下的成熟枝可作秋季扦插用。

(4)套盆

对培大的盆栽,应适时套盆。套盆宜在3月进行。若盆栽中有长势不良的单株,应将其分出,使新套盆栽生长一致。若有枯烂的根,应随即剪除以利重新发很。

配制套盆的培养土,可在原扦插基质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占总量20%左右的腐熟厩肥等,或拌入少量有机肥,如饼肥、骨粉等。原为8厘米×10厘米的盆可套为10厘米×12厘米的盆。

(5)病虫害防治

危害蟹爪兰的主要病虫有介壳虫、红蜘蛛、夜蛾及根腐病等。

①介壳虫:茎节密生的植株,尤其是大型植株,因通风不良等原因,很容易受介壳虫的危害,严重时使植株干枯,茎节脱落。对少量的虫体可进行人工刷除,若使用药物防治,必须在孵化不久,虫体表面尚未被蜡的时候进行。可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或速扑杀(速甲壳)2000倍喷雾。一般在4~5月间连续2~3次喷杀。

②红蜘蛛:红蜘蛛在高温干燥、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蔓延很快。被危害的植株生长衰弱,茎节上呈现黄褐色斑痕,严重时会脱节。在管理上应注意通风降温增温。药物防治常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0~2000倍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喷雾。

③斜纹夜蛾:进入6月,常有夜蛾幼虫危害,啮食植株,而且可繁殖数代,需不断进行杀灭。可用40%乐斯本乳剂1000~1500倍浇灌盆土。

④蛴螬:即金龟子幼虫。越冬蛴螬在3~4月活动,咬食根部,而7~8月间是当年新孵化的蛴螬危害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浇根。

⑤卷叶蛾:卷叶蛾的幼虫咬食蟹爪兰嫩茎而为害。越冬幼虫当气温升高时开始为害,一年3~4代,危害时间较长。少量发生时可人工捕杀,幼虫量多时,可使用甲胺磷50%乳油1000倍或杀灭菊酯3000倍喷杀。

⑥根腐病:根腐发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生理性病害。当植株发生根腐后,表现为叶状茎渐渐失去光泽,绿色变浅,有的在茎节间会长出不定根,严重时呈枯萎状态。引起根腐有以下几种情况:冬季浇水过湿,加之温度忽高忽低。炎热夏天过量浇水,中午高温时使根尖受蒸,长期过量浇水或淋雨。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视天气、季节,严格浇水时间、控制水量,冬季入口处增设挡风帘,防止气温骤变。

对已发生根腐病的植株,轻者剪去根先端腐烂部分,摘去枯萎茎节重新上盆,基质应使用肥分较低配方,并严格控制浇水,转入正常生长后方可施肥。重者可取上部未腐茎节重新扦插。

以上养护管理系针对扦插繁殖的规模化生产而论。对嫁接苗,特别需加强介壳虫的防治,另外还需进行扎架整形工作。以量天尺为砧木的盆栽.冬季须加强保温,以防砧木冻害。家庭栽培的蟹爪兰,9月起要注意避免夜间受光,否则植株得不到短日照条件会影响着啻、开花。

(五)花期调节
依据蟹爪兰的短日性,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来调节花期。根据市场需要,相对自然花期而言,需提前开花则采取短日照处理,而延期开花则采取长日照处理。国外已利用长日照、短日照处理进行周年开花生产。供调节花期处理的植株苗龄以一年以上为好。

1.短日照处理

(1)处理时间

蟹爪兰花芽分化、着蕾的适宜温度为昼温20~25℃,夜温15~20℃,若是昼温超过30℃,夜温在25℃以上,会阻碍花蕾的形成。鉴于浙江气候条件,为使10月有花上市供应,一般在8月初开始进行短日照处理。若在冷凉山区,可适当提前,以求获得国庆开花的效果。

(2)光照时数

每日给予8~9小时的日照,一般早上8∶30(8∶00)起至下午4∶30(4∶00),给予自然日照。

(3)遮光处理

在给予8~9小时的自然日照之外,严格进行遮光。在遮光时间内光强在5Lx以下。遮光材料可采取遮阳网与黑布并用,以保持一定的通气性。若有条件,可在天黑之后、天亮之前揭去遮光覆盖物,使通风良好,温度相对降低,提高着苗率和着蕾质量。

(4)摘心处理

在进行短日照之前需进行摘心,在短日照期间内,若有嫩茎节发生,应及早摘去。

(5)水肥管理

同正常管理,注意控制浇水量,浇水过多会引起落蕾。

(6)遮光停止时间

一般在短日照20天以后开始显蕾。但由于品种不同以及温度的影响,在显蕾的天数上会有一定差异,大都在25~30天花蕾基本可见,此时可撤除遮光材料,转入自然光照。

若是温度适宜,短日条件符合要求,从处理至始花时间为60~70天。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

2.长日照处理

我国有着欢度春节的传统习惯,对花色品种繁多的蟹爪兰进行长日照处理,以提供春节市场之需,将是蟹爪兰生产中的一个热点。

(1)处理时间

蟹爪兰的短日性比较显著,其临界光照时间为12小时,根据浙江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以及设施透光性,届时的天气阴晴情况等,一般以9月10日开始长日照处理较为安全。

(2)灯光处理

对蟹爪兰进行长日照处理,以采取深夜照明法为好。安装电子自动控制装置使其在深夜11∶00至次日凌晨1∶30给予2.5小时的照明。光照强度需在60Lux以上。具体操作:光源采用60W白炽灯,以1.2米宽的畦面为例,每隔1米1盏灯,植株与灯距离90厘米。进行长日照处理时应拉大盆花摆放距离,避免叶状茎互相投影,确保植株受光在60Lux以上。

(3)水肥管理

处理中,仍按日常生长期施用等量式复合肥。注意水分不能过干,以保持正常营养生长。

(4)停光时间

以春节为预定开花日期的长日照处理,处理后正是渐渐步入低温的初冬,此时,从给予正常日照开始,经孕育至始花一般需要80~90天时间。因此停止时间应定在预定开花日的前80~90天。

为使开花正常,需以地热线加温及小拱棚覆盖进行保温,使最低温度保持在8℃左

右,有条件者,最低温度保持在12℃左右。温度较高,相对早开花,在停光日期上要考虑适当延迟。

(5)摘心处理

长日照处理的盆栽,在停光后即作摘心处理,摘除未成熟茎节,以期增加着蕾,开花一致。

(6)品种之间的差异

在蟹爪兰长日照处理中,品种之间的处理效果有较明显的差异。一些短日性品种,如“夏娃”,只要达到一定的低温,即使给予长日照也会孕蕾;但也有一些品种,经长日照处理后孕蕾困难,达不到预期开花的目的。在营利栽培中需逐一加以试验,方可批量处理。

(六)上市及包装
当花苞着色,其长度为2~3厘米时,即可开始上市。准备上市的盆花,应脱去栽培用的黑色塑料软盆,调换相同规格的硬质塑料盆,并注意依花色搭配,以利销售。

短距离供货时可利用集装箱装运。需长途运输的,可将植株套袋平放于纸箱内,所用套袋,上下无封口,包装纸箱也需在侧面设置小孔,以利通气。若需压缩体积,可脱盆使植株与花盆分开包装。

第八节 木本花卉
一、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一品红,又名猩猩木、象牙红,为大戟科大戟属常绿灌木,一品红的自然花期在圣诞节前几天,故又名圣诞红。

德国Fischer种苗公司是世界上三大一品红种苗公司之一,其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其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种苗生产基地都位于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的地区,如加纳利群岛、葡萄牙、肯尼亚等地。胖龙园艺技术有限公司已在《中花园艺》杂志2002年第5期上刊登了两篇专题《一品红成花生产技术》、《一品红的病虫害防治》,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种植该公司的品种,我们将此文介绍给大家。

(一)品种简介
千禧(Millenium)是奉献给新世纪的一个珍贵的新品种,是目前上市最早的品种之一,比“自由(Freedom)“还提前约一周的时间。该品种叶片浓绿、花色鲜红、分枝均匀、 长势良好、货架寿命长、反应时间6周。

迎宾系列(Cortez)是销量最大的品种,颜色齐全、叶片浓绿,苞片均匀美观、雅致舒展,叶花交相辉映、货架寿命长,反应时间为7.5周。

礼花系列(Sonora)叶子深绿,呈锯齿形,最适于培育株型较小的盆花品种,可降低生产成本,货架寿命长,反应时间为8周。

新星(Nova)是新千年的宠儿。尤其适合高密度栽培,直立生长所占温室空间小,茎枝粗壮,叶片浓绿、肥厚,对没有经验的种植者来说,是理想的试种品种,极耐储运,货架寿命长,反应时间为7周。

(二)基本环境要求
1.生产温室

应配置加温、遮荫、滴灌、通风、补光和苗床,以便控制环境因素。

2.栽培基质

要求pH值5.8~6.2,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3.温度

适温为17~27℃,生产前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3℃,夜间23℃,生产后期,中绿色叶子品种温度要逐渐降至夜晚18℃,浓绿色叶子的品种要降至17℃。

4.光照

10月中旬之前光照要保持在37800~43200勒克斯;11月7日之前大约保持在32400勒克斯;成花收获之前理想的光照强度通常为21600~30240勒克斯。

5.相对湿度

一般在60~90%;为了避免感染粉霉病和灰霉病,湿度应保持在75%以下。

6.水质

pH值6.0~7.0,EC值小于1ms/cm。

(三)种苗选择
种苗的好坏从外观上是不易区分的,由于种苗的生产对母株的选育、环境的控制、病害的防治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选择专业种苗公司的产品,才能保证质量;一般种苗应具备:根系发育良好、颜色白净、高度适中(6~8厘米)、3~4个发育成熟的叶片。

(四)生产计划的制定
种植一品红确切的开始时间不是从上盆算起而是从开始做计划起,作计划时第一步便是确定成品花应当在何时上市出售,从那个时期推算每一个步骤的时间安排。

制定一品红的生产进度,要从选定一品红的开花期算起,一旦选定了开花日期,下面便是短日照处理时间,一旦决定了短日照处理的起始时间,下一个需知的便是摘心日期,或者说从摘心到短日照处理开始之间植株生长所需的天数。

从上盆到摘心之前,扦插苗根系发育完善需要2~3周的生长期,从摘心到短日照处理开始的时间,因栽培变种和生长环境条件的不同会有2~5周的变化,这对整个生产周期内花卉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段时间大大影响着植株最终的生长高度及整株的大小,摘心日期一旦确定,上盆日期便可以推断出来,即加上上盆到摘心之间10~14天的植株生长期。

制定一品红生产进度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9月21日之前,如果有必要进行短日照处理,必须采用遮光幕进行遮黑。10月份的前两周过后便可取消遮黑措施,因此时的自然光照时数已与短日照处理的所用时数基本相同,如果计划从9月21日起进行短日照处理,那么从9月5日开始就应该进行补光了,直到短日照处理开始之日停止补光。

一品红生产进度表 

栽培变种 
千禧(Millennium) 
迎宾(Cortez) 

反应时间 
6周 
7.5周 

上市销售日期 
11月25日 
12月25日 
12月3日 
12月25日 

短日照处理开始日期 
10月13日 
11月13日 
10月11日 
11月2日 

无遮光幕35天的生长期 

摘心日期 
9月8日 
10月8日 
9月6日 
9月27日 

补光日期 
9月5日 
9月5日 
9月5日 
9月5日 

14天生长期 





上盆期 
8月24日 
9月24日 
8月22日 
9月13日 


二、朱蕉 Cordyline terminalis
(一)生态习性

朱蕉别名千年木、铁树、朱竹等,为龙舌兰科朱蕉属植物。朱蕉的越冬温度应保持在10~20℃,夏季怕暑热,生长适温为20~25℃。怕日光曝晒,在疏荫环境和蔽荫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

朱蕉对土壤要求不严,喜保水力强的腐殖土,也能在瘠薄的沙土中生长。不耐盐碱,在酸性土中生长不良,耐水湿,抗旱力差,如果缺水叶面则呈干燥状态,并失去光泽,色彩变暗。大叶种的抗风力差,受风后叶片支离破碎。

(二) 繁殖与栽培

1.播种繁殖 朱蕉夏末秋初成熟。种子较大。待浆果熟透后采收,淘洗干净晾干后进行点播,室温保持24℃以上,15天左右萌芽出土。待幼苗长到5cm左右时移入小花盆内,每盆一株,继续培养。

2.扦插繁殖 在花圃中专门培养一些高大植株做采条母株。采条时只保留母株基部30cm的茎秆,将上部茎秆全部剪下,截成10cm左右的插穗,将叶片全部剪掉。

以素沙为基质,集中扦插,入土深6cm左右。插后放在温室或荫棚下,40~60天生根,茎秆上的休眠芽也同时萌发,待新枝长到5cm左右时即可移栽。

3.高压繁殖 为了快速培养大型植株,可在5月中旬利用分枝较多的母株进行高枝压条。自生长点向下30~40cm处做一圈环状剥皮,宽1~1.5cm,用湿泥炭或苔藓缠绕包成泥球,外面包上塑料薄膜,约30天即可生根,60天后可剪离母体另行栽种。用这种方法繁殖的植株成形较快。

朱蕉为中型盆栽观叶植物,植株越大观赏价值越高,因此应每年翻盆换土。如果供家庭陈设,株形不宜太大,应加以控制。如空气干燥应每天向叶面喷水,盆土应经常保持湿润,宁湿勿干。春、秋两季应追施几次液肥,夏季不要追肥并注意防暑降温,如果室内闷热应移到室外疏荫下。10月上旬移入中温温室或有供暖设备的室内越冬,多见阳光,翌年5月上旬可出室养护。

多年生老株会越长越高,老叶逐片脱落,茎秆光秃,有碍观赏,应结合扦插采条进行短截,促其多发侧枝。短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促使休眠芽尽快萌发。

(三)用途

室内盆栽观叶,还可切叶。

三、龙血树 Dracaena draco 
(一)生态习性

龙血树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常绿乔木,是该属中最为高大的一种。喜阳光充足,也很耐阴,适于高温多湿环境,宜室内栽培。只要温度条件合适,一年四季处于生长状态。但栽培中最好让其冬季休眠,休眠温度为13℃,冬季温度最低不得低于5℃,若温度太低,叶尖和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点或斑块。

(二) 繁殖与栽培

龙血树多用扦插法繁殖,一年生和多年生茎干均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土插亦可水插。繁殖时应注意:(1)温度要在25℃以上,温度高有利于生根。(2)基质、水、容器要清洁,否则易于腐烂。(3)插穗长5~10cm。(4)注意插穗的极性,不可插倒。(5)入土深度为2~3cm;也可将整个插穗埋入土中。30~60天即可生根,长成新株。

室内栽培应置于距南窗台3~4m处,或明亮的地方,过于荫蔽的地方,会导致叶片褪色变黄。水分供应要均衡,盆土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若盆内积水,则根系易于腐烂。要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下雨天可置室外淋浴,但要防止水涝。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肥一次,多年生老株最好每7~10天施肥一次。如要使植株冬季休眠,则9月份以后应停止施肥,并适当控水。

新株每年4月份进行换盆,老株隔年更换一次。盆土用草炭与沙混合,并加入适量肥料(如腐熟的饼肥或麻酱渣等)。龙血树耐修剪,只要将顶部或上部的枝干剪去,位于剪口下的1~5个芽即会萌发长成新的枝条,繁殖可结合修剪进行。

当通风不良时,会有红蜘蛛、蓟马、介壳虫等危害。过于通风、干燥、不适当的浇水和施肥,均可造成叶尖枯焦。

四、马拉巴栗 Pachira macrocarpa
(一)生态习性 

马拉巴栗为木棉科瓜栗属半常绿乔木。别名发财树、美国花生、大果木棉等。马拉巴栗无论在全光照、半光照和蔽荫处均能生长良好。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5-30℃。巴拉巴栗生命力极强,即使剪去全部枝叶和根系,只剩光干,放置数日亦不会干枯,重新种植,很快即可长得青枝绿叶,生命力之强,实为罕见。马拉巴栗可以在室内任何地方养护,唯需经常转动盆的方位,使全株受光均匀。马拉巴栗极怕烟薰,薰烟后叶片黄化枯萎。 

(二)繁殖与栽培 

可用播种和扦插法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因实生苗茎基肥大,较为美观。采种后即行播种,7~10天即可发芽,真叶展开3~5片时进行移栽。盆栽以浅植为好,让膨大的根茎部分外露,具有盆景的特色。可单株种植,也可3~5株植于一盆,将茎干编成辫状,别具一格,大大提高了观赏价值。马拉巴栗的茎干可随意弯曲造型。 

盆栽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一般家庭盆栽可用园土、腐熟有机质、河沙,以2∶1∶1的比例混合作为培养土。夏季每天浇一次水,春、秋2~3天浇一次水,以保持盆土均匀湿润为度。生长季节30~40天追肥一次,以全肥为好。 

盆栽马拉巴栗,1~2年须进行一次修剪,并更换较大的盆钵,以促进茎围膨大和株形美观。

(三)用途

室内盆栽观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