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掌上银行3.0.0:为什么昆明叫“春城”而不叫“秋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51:53

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颂“春”,为什么悲“秋”呢?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和成语中,我看到先人用“春”来指称各种美事和好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还有春风拂面、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葩丽藻、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宵苦短、长春不老、回春妙手……而把一些不喜欢的事项用“秋”来形容,这也同样可以找出许多来,如: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秋后算账、凛若秋霜、秋风过耳、秋草人情、秋风纨扇、望秋先零、春生秋杀……就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春生秋杀,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中,春的生机盎然和秋的肃杀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夜春雨后初绽的杏花,树梢枝头上萌生的新芽,春给人带来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未来(上摄影/傅静中);而木叶凋零,枯枝瑟瑟,熟透了的红柿子零落地挂在树上,这样的秋景确实让人看上去就不由得心生寂寥(下摄影/王树洲)。


 

之所以如此,与中国的四季连接顺序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春后面是夏,秋后面是冬,只有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秋后面是春,春后面是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后面紧跟着的是严冬,连北京每年都有90多天的严冬期。所谓冬季,就是连续5 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日子,而严冬就是连续5 天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日子。严冬是很寒冷、滴水成冰的气候,令人生畏。在我国的秋就像冬天拉开的序幕,令人联想到严冬。而春就完全不同了,春后面来临的是夏,夏温暖而热烈,万物葳蕤,菜蔬瓜果亦不鲜见。因此中国人亲近春是正常的。

关键是从春天和秋天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春天是开始,是希望,是一切可能性的展开;秋天是收获,是结果,是一切过程的总结。一个指向未来,一个指向过去。因此可以想象那些缔造语言的人会怎样使用这两个字眼了。

如云南高原中南部昆明一带,是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区,一年中最热的7月,这里因海拔高而气温低,平均气温低于22℃,因此无夏;又因为纬度低,太阳入射角高,接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较高,北部和东部又有青藏高原和滇东的山脉阻挡,冬季北方的冷空气难以入侵,一年中最冷的1月平均温度也高于10℃,因此无冬;就是说这个区域全年的气温在10℃—22℃之间,这正是春季和秋季要满足的气温条件,所以昆明周边地区既无冬也无夏,只有春秋。昆明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也是有春种秋收的,因此昆明周边我们既可以说“四季如春”,也可以说“四季如秋”,但我们都说昆明“四季如春”,而不说“四季如秋”;同理昆明既可以叫“春城”,也可以叫“秋城”,但我们叫昆明城为“春城”,不叫“秋城”。这些都透漏了中国人对春的喜欢超过了秋。

虽然没有严冬酷夏,但云南昆明却不乏春种秋收,图为9月份昆明嵩明县的农民正在收割杂交粳稻。如果用温度指标来衡量,昆明既可以说“四季如春”,也可以说“四季如秋”,但我们叫昆明城为“春城”而不是“秋城”,从这点上就透漏出中国人对春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