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95533:你还记得“镶有一颗小星星的变形a字”的标志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4:47

你还记得“镶有一颗小星星的变形a字”的标志吗?
  华星唱片,在香港乐坛历史上,曾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公司签下的第一位男歌手是张国荣;“四大天王”中有三人在他家呆过,出身无线艺员训练班的刘德华与郭富城,先后加盟华星,黎明则是通过“新秀歌唱大赛”夺得季军拿下华星的合约,该赛事是华星与TVB合办的选秀比赛,第一届冠军是梅艳芳,后来者郑秀文、陈奕迅、杨千嬅等都是这样脱颖而出。上个世纪80年代,华星唱片成为香港乐坛响当当的品牌,是全港最大,最有活力的华资唱片公司,其实力与国际唱片公司宝丽金、华纳、EM I等不相上下。往事已矣,这属于追溯,用来怀念。
  重生一词,意味着有过去可以追溯,有明天可以谈论,抑或期许。
  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背后易主,华星唱片慢慢出现颓势,至2001年,这个传奇的品牌悄然闭门。生气全无。直到2008年10月,香港富商林建岳买下华星唱片,终于,让人看到一丝希望,但似乎,要做一番装修再开张。等了两年,华星唱片于今年5月14日宣布重开,并签下首位加盟歌手杨千嬅,上月即为其推出粤语EP《Home》,寓意“回娘家”了,明年初则重磅发行国语专辑;此外,华星还宣布韩红加盟,新专辑正在筹备中,动作频频。
  身负传奇经历,华星唱片无论是闭门不理世事那会,还是敲锣打鼓宣告天下重开此刻,每次都震撼香港乐坛,相当的轰动。于是,重生的将来为何?圈内外都在议论,圈内的唱片公司得考量:它是否会崛起,是否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新一波冲击?圈外的粉丝们则乐道于:“华星三宝”会不会重聚首?老华星人还会再回来么?我们在香港走访了诸多业内人士,包括行业大佬、幕后高人、专业乐评人以及歌手们,一半追溯一半讨论,尝试把“镶有一颗小星星的变形a字”这家传奇唱片公司的种种记录在案,一同期待它的明天。



【一切,应该从杨千嬅“回娘家”说起。】
  今年5月14日,香港尖沙咀半岛酒店,杨千嬅盛装打扮出席。当天活动名曰“杨千嬅签约华星唱片仪式”,1995年杨千嬅出道时签的公司正是华星唱片,物转星移,虽然公司老板换了人,但这个厂牌仍旧不变。于是,一次原本在业界再普通不过的签约仪式,蕴涵了双层意义:杨千嬅签约华星唱片,对其个人来说,是“回娘家”之义;对香港乐坛来说,签下第一位歌手的华星唱片,大门重开,吹响前进号角,唱片市场或因此洗牌,可称为香港乐坛近年来业内一桩重量级大件事。
  当天的现场,杨千嬅演唱了一首新歌,叫《饮酒思源》,谱曲陈辉阳,填词林夕,极为经典的组合,可见分量之重。歌中一句“没有过去的你便无今天的我”,道出杨千嬅的心声,也唱出一个纵横香港乐坛二十余年、造就传奇故事的唱片公司———华星的故事。
  翻开华星唱片的歌手名册,梅艳芳、罗文、张国荣、郑秀文、成龙、黎明、许志安、苏永康、杨千嬅、陈奕迅、何韵诗……香港乐坛上红极一时或是年久常青的歌手,或出身于华星、或历经华星,逾50位歌手曾经都是华星人。在以上名单中,杨千嬅并非其中最华丽的那颗星,不过,她却是最具代表性的那位华星人,出道、离开、重回,她与华星的缘分,相当完整,像是命运轮回。她的经历,如同一本华星简史,翻开它,便翻开了“杨千嬅们”这群华星人的故事。



【传奇之“家”第一步:闯关夺奖】

  ★从新秀大赛奋战而出,打开通向传奇的大门★
  1995年出道至今,拍拖嫁人准备生子的杨千嬅,经历几多风雨事业沉浮,不过,当年入行的情形,在她的脑中,清晰依旧。
  “第一天到公司的感觉很奇妙。我之前在医院工作,所以我没有很多关于公司的概念。医院,我很熟,但是公司的概念,阶级啊、人物啊、人事那些我都不太熟悉。很好奇,但是又担心。”随意坐在沙发上,杨千嬅就在我对面,娓娓忆起十五年前的一幕幕。好奇,是因为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比赛,取得签约华星的资格,从那一纸合约开始,护士变身歌手,一切未知,“不知道前路如何,感觉是一场豪赌”;担心,则由于印象中的娱乐圈传说中漂浮着一层黑云,“爸爸妈妈常常说娱乐圈很黑暗,会遇到许多危机”。
  改变杨千嬅命运的那个比赛,叫做“新秀歌唱大赛”,这个赛事,孕育了香港乐坛几代中坚力量。华星之称,始于1971年,华星娱乐有限公司成立,但未设唱片部,也未签有歌手,主要举办演唱会以及代理T V B唱片的发行。直到1982年,华星唱片部及经纪人部门正式成立,公司开始签歌手,张国荣和陈美龄分别成为华星唱片旗下的第一位男女歌手。同年,华星唱片与T V B合办“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该届的冠军是梅艳芳。杨千嬅至今仍记得比赛时的情境:赛场设置在香港演艺学院,她上台唱歌,歌是彭羚的《等得太久》,唱完之后,涌出一个话题:这女生的感觉很像Sam m i郑秀文啊……“就是这个话题打开我工作的第一篇”,杨千嬅边笑边说。
  当年,这个赛事是香港乐坛乃至整个娱乐圈的试金石,令无数年轻人为之疯狂,一鸣惊人的自然立刻飞上枝头,如陈奕迅,当年正在英国念大学,趁暑假期间返港参赛,一举夺得冠军,同届的杨千嬅获得季军;如名落孙山者,虽未能如愿签约华星,亦能因此被伯乐赏识,踏入娱乐圈,如郑伊健,便是1987年新秀大赛的参赛者,赛后被无线电视发掘加入艺人训练班,拍广告拍剧集,演而优再唱;最近在香港举行入行25周年纪念演唱会的常青组合草蜢,当年也曾冲击过新秀大赛,一度闯入决赛圈,可惜最终落败。不过,三人的表现获得梅艳芳的注意,被梅姐邀请担任伴舞,并开始发展歌唱事业,后签约宝丽金,后话且按下不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秀歌唱大赛和华星唱片唇齿相依,前者为后者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后者的壮大为前者提供助力,在香港乐坛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让华星这家本土唱片公司具备与国际唱片公司能拼上一拼,本土的丝毫不惧、不差于背景雄厚的国际范。“我自己感到它是一间不可忽视的新派华资公司(相对于娱乐、风行、文志等老牌华资公司而言),地位可跟同期的宝丽金、华纳等相当。”香港著名乐评人黄志华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做出这样的评价。

【往事并不如烟】

  ★当年新秀怎么赛?★
  作为撑起华星传奇重要支柱的新秀大赛,在那时候的年轻人中究竟有怎样强大的一股吸引力?南都记者走访了创作歌手蓝奕邦,他曾经两次报名参加新秀大赛,却统统不幸铩羽而归。蓝奕邦告诉记者,第一次参加新秀比赛时,正在念中学,当时心中并非一股劲地喊着要比赛要进娱乐圈,更多的动力源于好奇,这个著名的比赛是怎样的?所以他就跑去参加试音,意义相当于如今选秀比赛的海选。“以前华星的办公室是在铜锣湾,每年一到暑假,那个办公室外面都会排起很长的队,很多人,那两次我去排队,都排了1个小时,报名需要交50元的报名费,后来好像多了点,要100元。”蓝奕邦介绍说,报名填完资料之后,每个人都会取得一纸通知单,小纸条上面写有试音的时间地点。“你上去试音之后,一个一个人轮着唱指定的歌,每个人大概唱半首歌,如果唱得不好的话,可能才唱三四句就会被评委叫停”。试音后,评委是否会给予简短性点评?“没有,完全没有点评的。唱完就回去你的座位,整个试音完之后,就会有人跟大家说‘现在试音完毕,可以回家等消息了,如果你在什么什么日子之前没有收到电话的话,就代表你没有入围。’”


【传奇之“家”第二步:脱胎换骨】

  ★从唱歌发声到为人处世,个人综合能力飞跃★
  “华星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发生过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拿奖的,失败的,所有东西都是从那边开始,我和它最有感情,有个最大的情意结。我在华星唱片里面留下的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都是我的生命的开始。”向来哈哈示人的“大笑姑婆”杨千嬅,难得安静回首往事。
  杨千嬅说,十五年来陪伴在身边的制作团队、合作搭档,大多数都是从华星时期开始,陈辉阳、林夕、于逸尧、梁基爵等,“很多老师都是启发我的重要人物,帮我打了一个好基础,我非常感恩。”其中,杨千嬅与林夕的故事最为众人所称道。
  “当时进入华星后,除了训练我歌唱方面的技术,让我感受到当歌手跟在卡拉O K唱是两码事之外,更重要的是磨练人际交往的能力。”杨千嬅告诉南都记者,由于原先在医院工作,工作的社会环境架构很简单,“就是病人、护士、护士长、医生、院长,这样子。没想过在公司会有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同事,有些时候我都不懂一种礼貌是什么,社交礼仪的那些我都不懂,有些时候都会非常容易得罪人,我不懂讲话的技巧”。在训练歌技的同时,她更多的是在人生方面的成长,“所以华星的训练就是让我可以学到人际关系的相处方法,对不同层级、身份的人,应该如何对待?比方说是官员,我讲话的口气就比较正式一点,如果是对香港媒体,又应该怎样跟他们去相处。不同人有不同的相处方法,我以前根本就不认识,所以在华星,我的人际关系处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种改变,用脱胎换骨一词来形容,并不夸张。南都记者走访了香港乐坛幕前幕后多位业内人士,每每聊到华星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无一不提到它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特点:一切从零开始。当年曾任华星总经理、现任英皇唱片行政总裁的吴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毫不讳言:“华星全部都是从零出来,就是厉害,就是传奇”。曾任华星高层的陈志光告诉南都记者,当年为了锻炼华星新人,常常会把新人歌手扔到无线做训练,“让他们多吸收不同的经验,怎么样在娱乐圈生存下去,锻炼一下,沉淀一段时间。”
  

【往事并不如烟】

  ★“我当她是我的一块肉”★
  1997年林夕帮杨千嬅填了一曲《再见二丁目》,“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林夕曾说,自己填词时连杨千嬅是谁都不知道,谁知,当听了杨千嬅演唱这首歌,“我就觉得她唱得好好。从此我就立定心志,我要对这个人偏心,因为我这个人出了名是偏心。”偏心到什么地步?林夕自爆,“我有一次唱卡拉OK,唱《爱人》,王菲在旁边,大家都知道我同王菲的关系,王菲居然说,怎么填得比我那些好?”有人说杨千嬅如同林夕女儿一样,特别受疼爱,林夕却说:“我当她不是女儿,因为年纪上我生不出她,我当她是我的一块肉,好紧张她也疼爱她。”


【传奇之“家”第三步:团结力量大】

  ★家人般的情感维系,团队式的作战风格★
  香港娱乐圈的人很团结,假若圈内外一发生什么大事,基本都是牵手互助。这种团结,在华星歌手的家族中更甚,众人皆以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相称。
  “华星就是好像我们的家,这个感觉一直到现在都有。”杨千嬅用家来形容华星唱片,尽管从2001年因华星唱片结业而改签其他唱片公司,兜兜转转9年后又重新加入重新开展的华星唱片,虽分隔时日有些长,但心里的情结未变,“现在长大了,从前是人家的女孩,别人的女儿,现在是人家的老婆,可能就是一个成长的阶段,可能比较女人一点。但还是那个杨千嬅,在华星的感受还是一个小妹妹,我是非常尊重梅姐的人,她给我们后辈的教育就是我们要团结,我觉得今天如果她知道华星重开,应该很开心。”
  在出身华星的歌手家族中,无论是昔日还是眼前,都有团结的力量在,都有他们团队式的合作。
  先说曾经,1995年,陈奕迅与杨千嬅分别以新秀大赛冠军和季军的身份,与华星唱片签约。别看如今一个个身为歌神、天后,当年也是不多为人知的小小新人,外形也“麻麻口地”(粤语,意为一般),让时任华星总经理的吴雨大为操心,“(陈奕迅)这么个大胖子,(杨千嬅)这个包包,怎么做啊?很多人问我:‘大哥,那个男的叫什么呢?唱得很好。那个女的,大笑姑婆,咔咔咔咔开心地笑,又是谁?’别人就是记不住他俩的名字,连电视台都搞不清楚他们是谁。”当时华星的唱将走了不少,青黄不接,就剩个师兄梁汉文人气不赖,吴雨想了想,前期的包装方法不如打包?把梁汉文、陈奕迅和杨千嬅搁一块,取了个名叫“华星三宝”,慢慢地杨千嬅和陈奕迅的名字就被记住,加上他们的实力和努力,就冲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星家族中,不仅歌手间的缘分很奇妙、感情有如亲人般,歌手们与幕后高层、工作人员的关系亦一模一样:奇妙缘分、相亲相爱。比如,目前重开后的华星唱片,其所属的东亚娱乐高层陈志光、郭启华和Evelyn,当年都曾在华星唱片任职,与杨千嬅、陈奕迅、许志安、郑秀文等歌手关系十分熟稔。陈奕迅曾说:“我是个很需要沟通的人,只要有一个人可以跟我谈论音乐,已经很足够。出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最庆幸便是遇上Evelyn,她是香港少数会做Art-ist& Repertoire(音乐界工作人员职称的一种,主要工作是控制整个作业进度,监督相关唱片议事进行的人),没有她为我们‘开窍’,便没有‘华星三宝’和后来的C ookies、Shine、薛凯琪、周国贤。我相信,以上每一个人都会很感激她。(E velyn离开华星后曾到华纳)”当东亚把华星纳入之后,曾经有过华星经历的东亚工作人员,都把华星当成原点。郑秀文经纪人郭启华描述称:“慢慢地,这些人都经过不同经历,经过不同的兜兜转转,然后就回到原点。”
  杨千嬅颇为坦承地告诉南都记者,陈志光与Evelyn都是她的贵人,双方已存在很成熟的默契感,“适合或不适合我的,他们都很清楚,什么都可以讲。华星重开,本身也是一个传奇,我期待它继续延续传奇,希望它开枝散叶,可以永远存在香港人的心中。”
  这是个美好的希冀,也是每个“杨千嬅们”心中的期待。

【往事并不如烟】

  ★“华星三宝”,茄子、鱼蛋、小辣椒★
梁汉文,1989年签约华星,当年经历“华星三宝”,如今又组合Big4,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说,“这就是缘分”,无论昔日以师兄身份带着俩新人混江湖,还是如今和三个师兄一起玩组合,他都很兴奋,并给记者详细介绍三宝:“香港有种街头小吃叫‘煎酿三宝’,主要有辣椒、鱼蛋和茄子。‘华星三宝’,茄子一定是陈奕迅,胖乎乎的嘛;我是鱼蛋,因为我很喜欢吃鱼蛋,哈哈,鱼蛋人;杨千嬅就是小辣椒,她非常有主见,性格豪爽,如果你注意的话,有时她的个性还蛮辣的!”


【华星新老对比 传奇能否再续】


当华星唱片重开的消息宣布后,歌迷的热情立即被激起:“要是把陈奕迅也挖回华星,那多完美啊!”有网友则附和称:“这还不够,最好梁汉文也回来,‘华星三宝’重聚!”对此,华星重开的操盘手陈志光笑言:“这个好像是很完美的童话故事。
  作为东亚董事、新华星幕后操盘手的陈志光解析今年的一些新动作,“以前华星的歌手,他们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你要给他一个新动力、新东西,市场就会重新再建立对他们的兴趣”,Big4的诞生就是针对老华星歌手的一个新鲜尝试,良好的市场反应已对这个策划的成功做出充分说明。

今年(2010),宣布重开之后不久,华星就宣布韩红加盟,之后将合作推出唱片,让外界颇为意外和震惊。此举正是华星的品牌推广之举,“让更多的人,或者说不知道华星的人,知道华星”。
  “新华星”的推广早在前年就开始,当时东亚就在香港举行“东亚华星演唱会”,召集众多歌手同聚,成就乐坛一大盛事。
  当华星唱片重开的消息宣布后,歌迷的热情立即被激起:“要是把陈奕迅也挖回华星,那多完美啊!”有网友则附和称:“这还不够,最好梁汉文也回来,‘华星三宝’重聚!”对此,华星重开的操盘手陈志光笑言:“这个好像是很完美的童话故事。真的很难说,有一句话是一条钥匙是不会响的,要双方面都有这个想法,这个事情才会产生。”南都记者追问,那是否会将东亚内部的歌手如郑秀文、许志安、何韵诗签回新华星旗下?他表示,首要前提是歌手本人有这个意愿,“如果他们很想,我们当然可以再做内部的协调,不然的话还是会留在原处,毕竟待在东亚唱片也比较久了,都会有感情。”
  回看老华星的歌手名单,上世纪80年代有张国荣、梅艳芳、罗文、吕方、刘德华、杜德伟、许志安、黎明、郑秀文等,无论是新人歌手抑或是已成名者,人才济济。时任宝丽金高层的陈少宝,和南都记者聊起昔日的老对手,忍不住赞道:“华星就是一个很地道、很本地、很香港的音乐制作公司”,他将老华星的成功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它有个很大的媒体做后台;第二,它最早的历史是做电视剧里面的主题曲这些,很多黄霑写的歌都给他们,郑少秋都是他们那边出来的;第三,前期的华星,有几个很厉害的人,陈淑芬、李进他们,懂得做音乐,也是很好的经纪人。后来,他们走了之后华星没有好过,他们走的时间又是很多人一起走的,整个华星就差不多垮了下来,真的。”
  但观之上世纪九十年代,尚未成大器的陈奕迅、杨千嬅、何韵诗,或演而优则唱的古天乐,签约两年后则转走的郭富城,颓势已现。“九十年代初的华星幸而终于有了比较好的养家歌手接捧,像郑秀文、郭富城及许志安。但总的来说却是倾向衰落的。”香港著名乐评人黄志华点明,之后又补充一句说:“我想,这也真是香港流行乐坛大气候的不济所造成的影响。”这家传奇唱片公司,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香港乐坛的沉沉浮浮、反映了业内的各种规则。
  而这样一个传奇公司,又准备如何东山再起?


【新旧对比1】

  ★身份变换 优势如何再现★
  ★质疑:后台力量变更,还有音乐热忱吗★
  ★回应:集整个集团之力为新华星护航,稳妥许多★
  为了便于区分两代华星,我们暂把2001年以前的称为老华星,今年重新开张的、隶属于东亚娱乐旗下的称为新华星。新旧之间,第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老板易主。对于一家唱片公司而言,幕后老板的实力以及对音乐的热忱度与投入力,对公司的影响极为关键。
  香港著名乐评人黄志华理性地分析说,“我从来没想过要以‘传奇’来形容华星,我会感到它是‘身份’特别,因为它很自然就让人想到是TV B的姊妹机构,这绝对是其他香港的唱片公司所不可能有的‘身份’。”追溯老华星的出生史,它第一任老板是TV B,先天的好基因注定它以后不平凡的人生。老华星初生之际,可不用担心旗下歌手的电视曝光率。“华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初成立唱片部捧红梅艳芳的一役。当然,梅艳芳本身是很有红的条件的。但当年华星连同无线为她做的宣传工夫委实让人感到有点过量,像她唱的日本剧集《赤的疑惑》主题曲,每天从早到晚密集向观众‘轰炸’,观众像是被洗脑般地刻入梅艳芳的名字及其歌声。”尽管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黄志华仍记得清清楚楚。
  这家无线亲生仔唱片公司凭借背后强大的媒体资源,配合新秀大赛的选拔,挖掘出诸多音乐人才,雄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乐坛江湖。不过,再耀眼的传奇也有暗淡的低谷区。纵观老华星从1971年到2001年间的发展史,以1988年、1996年为两大转折点,每转一次,后台力量变更,情势即大不如前。到1996年2月,华星唱片并入南华早报集团,陈志光回忆说,“《南华早报》的主业是报纸、周刊,书的出版,音乐对他们来说只是很小的一块,母公司也不太懂这盘生意,减少许多运作,没有得到整个集团的支持。”加之失去TV B这一强势媒体的臂膀支撑,老华星如个垂暮老人,华发已生。
  五年后,秋风起的某天,老华星悄然闭门,除版权管理之外的一切运作停止,虽未宣停业之名但已有停业之实。当年分属乐坛新人的蓝奕邦,刚刚与Sony M u-sic签约成为歌手,眼见巨人般的华星突地倒塌,心中五味杂陈:他亲眼看到,1997年签约华星的新人欧倩怡以及2000年甫入华星旗下的新人梁浩贤,都正在准备个人新专辑,谁知,一眨眼间,什么都没了。
  从隶属TVB造就一代辉煌,到《南华早报》的经手,一蹶不振,曾经无比风光的一切都随风而逝,渐渐地,华星从公众视线消失。直至2008年10月,主力投资娱乐行业的香港富商林建岳买下华星唱片,外界似乎才又重新注意到:哦,是华星。
  东亚娱乐实力雄厚,老板林建岳有“娱乐大鳄”之称,招揽天王天后级的歌手刘德华、郑秀文加盟,和黎明合作开唱片公司A -m usic,投资的电影《无间道》创下香港电影史纪录,近年来,无论是投资影视还是做唱片公司,在业界均能造成轰动,他一手打造的娱乐事业规模,犹如航母级别。有这么一个老板做后台,有这么一个集团予以支持,华星重开的操盘手陈志光信心满满。
  他告诉南都记者,林建岳对华星充满期待,“我们没有野心,只是说感觉有些东西该做的还是要做,林老板对这些方面很有热情,他一直觉得该做,像华星这样子,这么大这么好的厂牌,就这样埋没了很可惜。”得到老板的支持,集整个集团之力为新华星护航,稳妥许多。陈志光举例表示,东亚娱乐集团旗下拥有各种不同类型品牌,有唱片部、经纪部、电视剧部、电影部,有演出的部门,这样一来,新华星要推新人歌手时,压力会小很多,不用着急乱推,可以放慢速度,“艺人在我们公司有不同品牌去维持生活,维持他们的知名度,或者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跟做唱片公司不一样。唱片公司会说没时间,钱回来就要发片去赚钱,片卖不好我就砍,不做。”
  而在推广新华星的知名度方面,公司有雄厚实力予以支持,比如2008年10月买下华星唱片,12月,东亚就在香港举行了一场“东亚华星演唱会”,东亚旗下众多老华形人齐齐参与,成为乐坛盛事。而在今年,宣布重开之后不久,华星就宣布韩红加盟,之后将合作推出唱片,让外界颇为意外和震惊。陈志光解析此举说,签大牌歌手对华星的厂牌宣传颇有成效,而且在老华星的历史中,也有签约内地大牌歌手的实例,1993年毛阿敏曾加盟华星,“第一步必须得让更多的人,或者说不知道华星的人,知道华星。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跟韩红合作,跟当年老华星把张国荣从宝丽金请过来的原因是类似的。”
  在东亚娱乐旗下歌手中,有不少人都是出身老华星,比如郑秀文、许志安、何韵诗、苏永康,“对某些歌手来说,特别是以前华星的歌手,他们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你要给他一个新动力、新东西,市场感觉很活泼的东西,市场就会重新再建立对他们的兴趣”,Big4的诞生就是针对老华星歌手的一个新鲜尝试,“我们最近的概念,就是华星几个好朋友可以走在一起,因为本身他们已经有那种默契,只是我们怎么把他们包装”,良好的市场反应已对这个策划的成功做出充分说明。聊及一个歌手之于唱片公司的情感,陈少宝告诉南都记者,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情意结的力量。他举例说,陈奕迅在环球出唱片,坚持要用形同虚设的厂牌“新艺宝”,“因为他说在他长大之前新艺宝给了他最好的感觉。”而华星家族的歌手,一向以情意为重,歌手资源整合以及潜在力量,对于新华星的影响,不可小看。加之前文提过的东亚娱乐幕后工作人员,有不少当年也是华星人,幕前幕后均有历史渊源,很是难得。


【新旧对比2】

  ★支柱再创“新秀”何处安放★
  ★质疑:把老招牌搬出来,只是让爱唱歌的人多个锻炼机会★
  ★回应:我们不是拿选秀来赚钱,歌手是要慢慢培养出来的★
  从老华星的传奇故事中,显而易见,“新秀歌唱大赛”是其重要支柱。而在重开后的新华星中,陈志光坚持需要延续这个赛事,“每个公司都有它的定位,新秀歌唱比赛对华星来说,或者对整个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历史,很有名气的品牌,大家都很认同过往华星这种做法,而且对它的歌手也是蛮期待的。所以我觉得把它放弃掉很可惜。”
  先回首“新秀歌唱大赛”的命运,实际上比华星来得更加坎坷。1996年,TVEI(电视企业国际有限公司)把华星卖给《南华早报》之后,“新秀歌唱大赛”从1997年开始改称“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从世界各地选拔参赛者进入决赛,以彰显改革之心。如今台湾乐坛小天后萧亚轩就是在1998年参加温哥华选拔赛时,被知名音乐人姚谦发掘。至2004年,由无线与英皇唱片合办该赛事,改称“英皇新秀歌唱大赛”。一年之后,名号又再度更改,因由无线旗下另一频道TVB8举办,改为“TVB8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香港区的选拔依旧称“英皇新秀歌唱大赛”,兜兜转转,曲折多变。当年夺得大赛奖项便能获得华星青睐,拿到梦寐已久的一纸唱片约,这种日子似乎远离大家的生活许久了。
  况且,世界早已今非昔比,选秀比赛遍地开花,内地有超女快男、香港有超级巨声、台湾有超级星光大道,各个品牌响彻江湖,何处再安放“新秀”?“现在歌唱比赛多如牛毛,即使再把‘新秀歌唱大赛’这个老招牌搬出来,我觉得不会有什么大用的。好处是让爱唱歌的人或做歌星梦的人有个锻炼的机会吧。”黄志华直言。
  但陈志光深信,新华星已睁开朦胧睡眼,它有精雕的心意,也有细琢的力气,属于新华星的新“新秀歌唱大赛”并不会太远。
  “以前也好,现在也好,市场上一直有很多歌唱比赛这类的活动。大部分都是他们在选秀时有很大声音,可是选完后,2年以后就不见了。华星过往给人家不一样的,就是它选完以后,很多都变成巨星,怎么把这些歌手培养出来,才是重心。”陈志光表示,做选秀,新华星有经验,有悠久传统。南都记者统计发现,昔日老华星的歌手中,属于经过新秀大赛获得与华星唱片合约的歌手有30人和2个组合,这群新人在老华星的歌手大家庭中,约占一半的比例。
  陈志光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以后怎样去捧起一些歌手。很多人的做法都是用选秀来赚钱,用选秀来炒作,我们不做这些。”
  那么,新华星将如何打造新“新秀歌唱大赛”?据陈志光介绍,第一,大赛的定位不仅局限于香港地区,也不像“TV B8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那般走向全世界,而是把焦点放在内地,“先以内地为主,然后再看香港怎么样配合内地,最后,以新秀来带动整个华星。”
  第二个变革则是,挑选合适的媒体、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灵活变通,“要做歌唱比赛,像以前歌唱比赛都有电视台的支持,你要吸引很多人来参加的话,需要有媒体的配合,去帮你做宣传,这一点也是我们觉得需要有媒体存在的原因。”不过,在挑选合作媒体的策略上,陈志光透露会优先考虑网络,“说实话,对于年轻人来说,新媒体会比较吸引。”对于电视台,他毫不避讳地说:“有电视台在背后,可能会对选出来的赛果有很大的影响。那个结果是不是一个真正合适的结果,我用‘合适’来形容吧,要看唱片公司将来要求这个得奖的人的定位在哪里。”不过,他表示亦不排斥电视台参与,“我们可能会利用超过一个平台来做,能合则合,合作不来也不用勉强。”


【传奇能否延续?】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传奇故事、光辉岁月的华星,重开之后,还会延续传奇吗?南都记者同乐评人、唱片公司高层的访谈中,都问了这个相同的问题。
  乐评人:新华星或许有耀眼光芒,但不可能与旧华星相提并论
  乐评人,向来以明晰思维看待圈中动态,黄志华言:“新‘华星’或许会有其耀眼的光芒,但人事都不一样,无论如何不能与过去的华星相提并论。”
  唱片公司高层:重新打造旧品牌,对年轻人也会有新鲜感觉
  曾任华星总经理、现任英皇行政总裁的吴雨,对华星心怀情感看似有些矛盾,“其实我们英皇也是一直跟华星谈想买下来,但华星卖的就是品牌,不是卖歌手,歌手已经走了”,一方面是感性的,看到厂牌动了心;一方面又是理性的,发现实际情况实在不佳,“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大认识华星的歌手了,你说郑秀文,她已经很独立了,许志安、苏永康也不是那么华星了。”
  另一本土唱片公司金牌大风香港区行政总裁陈辉虹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聊及这个话题,他对新华星的开张做法颇为欣赏,“东亚其实也挺有趣的,他们旗下的艺人其实挺多都是老华星人,所以他们买回来又好像很顺理成章。我觉得蛮好的,把一个旧的品牌重新打造,它旧的歌又有重新曝光的机会,可能对乐坛,或者对现在比较年轻的歌迷、消费者,也是一个新鲜的感觉。”
  作为东亚董事、新华星幕后的操盘手陈志光,自然是信心与干劲百倍齐上,“它先天已经有很多东西,但它现在是零。说它重生,但它不是一个baby,而是好像一个沉睡了很久很久的巨人,你要他再活动、舒展的话,你要给他时间。”他表示要放低心态,“从零开始”,充满期待,“延续传奇”。延续的可能性有多高?我们尝试从它的背景以及重要支柱两个关键点去做一番比较,探究新华星究竟有些什么优势?


☆☆☆☆☆☆☆☆☆☆☆☆☆☆☆☆☆☆☆☆☆☆☆☆☆☆☆☆☆☆☆☆☆☆☆☆☆☆☆☆

  近年的香港电影圈里,有个词特别流行:北上。随着内地电影市场步入繁荣阶段,诸多香港导演、电影人纷纷进军内地,弄合拍片、建工作室,成为热点话题。
  其实,乐坛亦如是。尤其是香港华资唱片公司中三大巨头,东亚唱片、英皇唱片、金牌大风均动作不断,纷纷祭出进军内地的法宝,或北上、或西进、或来到隔壁邻居广东,颇有些各显神通的模样。在前面的华星唱片重开的专题中,东亚唱片以华星为先锋,重启新秀歌唱大赛开道,其攻入内地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那么,其他唱片公司又是如何筹谋大计的呢?华星重开对他们又会有些什么启示?我们分别找了英皇的吴雨、金牌大风的陈辉虹这两大高层聊天。至于三人行中的另外一位主角,则是隐退许久的江湖高人陈少宝,曾在宝丽金、环球担任高层的他,如今站在局外,煮酒论乐坛,畅所欲言,很给力。


【陈辉虹:寻找下一个张敬轩】

  陈辉虹,金牌大风香港区行政总裁,去年5月,从黄柏高手里接下公司的音乐制作事务。虽然在唱片行业打滚多年,不过之前在EM I长达六年的工作中,主管的是新媒体事务,性质倾向于行销而非制作。他自叹:“感觉老了,时代走得太快,所以现在有事做,要做就快做。”于是,走马上任一年之后,他就推出一项新政策:在广州建立香港金牌大风的办事处,着力做粤语歌曲的市场,希望将市场延伸到珠三角地区。他很直接地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行业不可能跟10年前一样风光。作为一个行政人员,怎么去在这个特定的范围之下做你想做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挑战其实是在这里。”于是,他风驰电掣般将新计划付诸行动,“有人会说,市场变小了,就省一点。但是,不是你想省就可以省,有些东西真的是不能省。”在同行们都在着力开发内地国语市场时,陈辉虹另辟蹊径,决心把粤语歌市场做大,寻找下一个张敬轩。
  ★希望粤语歌不只在香港生产★
  南都:金牌大风今年在广州建立办事处,这与一般意义上总公司在内地设分公司有何不同?
  陈辉虹:不一样的,它是香港金牌大风的扩展,功能是支撑内地这边的物流中心,升级成为香港金牌大风在这边的分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要积极一点地去做粤语市场,那还是得在粤语有影响的省份,像广东、广西两个省区,必须比过往多放一些资源。
  南都:就是说这个内地的办事处,工作重点放在粤语市场,而不是国语?
  陈辉虹:对。现在我们看粤语流行乐的世界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局限在香港,它应该整合一个以粤语系方言为主的珠三角,就是说怎样从一个700万人的市场跳到一个7000万、甚至于8000万的市场,如果把广西也加进来可能就不止这个数字了。
  南都:你的构想是,把粤语市场做大,扩展到珠三角区域?
  陈辉虹:不仅仅是,我们希望将来粤语不只是在香港生产。这个办事处跟一家正常的唱片公司会比较接近,有自己的行政,有财务,有制造,有经纪,有行销,它具备的功能和配备的员工比较完整。也就是说,会有新人签到广州的办事处,而不一定是说签到香港的公司。比如我们刚推出的四个新人“陈李张王”,除了王若琪是香港的,其他三个都是签在广州这边。
  我自己的想法是,以后香港和广州,夸张一点就好像香港跟九龙的分别,就会把它看成一体化。所以我们现在希望可以做到的是,在短期内,就是24个月吧,把大家整体的想法都改变。也就是说广东、广西、香港、珠三角,我们觉得就是一个粤语的音乐市场。
  ★本土歌手,谁是下一个张敬轩?★
  南都:能不能说你们野心很大?
  陈辉虹:我觉得这是比较正常的。我们看到,这边其实也需要很多演唱会的,反正这边的观众也好,乐迷也好,他们对歌手的需要量慢慢越来越大。我常希望他们可以跟香港或者台湾的乐迷一样,不用等很久才有个他们喜欢的歌手出现在这边。
  南都:你有没有跟同行交流过?或者当同行知道金牌大风设立这个办事处之后,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陈辉虹:香港的其他唱片公司对内地的看法可能是还是国语市场比较大,尤其是华东、华北。可能我们走得比较早一点,在上海、北京已分别有办事处,都有签艺人。到广州时,就想到说要不要也签艺人?当然,香港歌手来这边很方便,但珠三角一定有不少优秀新人发掘本地歌手,就像在寻找下一个张敬轩会是谁?


【吴雨:内地市场那么大】

  ★没有重点去做,没用!★
  业内人士看英皇唱片,都觉得它身上或多或少带有当年华星的影子,接棒办新秀大赛、与无线关系十分要好。探究其中的奥妙,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因为英皇老板请了吴雨来打理,能不像么?吴雨,人称大哥,在担任华星唱片总经理之前,在TV B工作,与无线众人关系熟稔;从华星唱片离开之后,便到英皇唱片挑起担子任职行政总裁。继成功打造出乐坛天后容祖儿、Twins后,英皇唱片的发展方向为何?
  南都:现在大家都在关注,香港的乐坛应该再怎样繁荣起来?在这个低迷的时代,你领导的英皇唱片会选择什么方式?
  吴雨:我觉得应该先要分两批人去做这个事情,第一,香港是我们的驻地,我们不要放弃,英皇在香港有一定的市场在里面。所以我们做的“英皇新秀歌唱大赛”就按照华星的去做,是成功的。今年我们用网络概念去做,很成功,我希望可以再捧多一个很红的出来。老的人,保持他们的实力,保持他们的知名度,像古巨基、谢霆锋,不要把他们丢下了。
  南都:那另外一条线呢?
  吴雨:就是我们一定要发展内地的市场,每个人都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成功,内地比香港更加难做。因为第一,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不容易啊,你没有重点去做,没用!所以我们现在分了两个大点去走,第一就是广东省,第二就是北方,就是北京或者上海。其实我们现在有两个分公司在广州跟北京,就是说把一些艺人捧出来。今年我们跟《成都商报》合作挑新秀,他们很有经验。
  南都:这也是首次你们的新秀要到内地吧?
  吴雨:对。上海台常常想跟我们合作,但是上海台其实太大了,它里面分得太开。为什么跟报纸合作呢?报纸很简单,第一它有经验,第二它有平台,第三它有赞助,什么都有了。
  南都:但是有没考虑过内地选秀市场已很成熟?
  吴雨:不怕,我们有英皇品牌出去。而且有很大不同,比如最后选出5个男5个女,可以计划派来香港训练,这个有很大吸引力的,其他的没有这种方式。比如过来跟容祖儿排舞,跟谢霆锋合作啊。
  南都:你们之前签了孙楠,这个是不是有利于你们打进内地市场?
  吴雨:孙大哥很好的,他可以带我们一些年轻人出去。其实我们觉得英皇的品牌在内地是可以的,不要浪费它,如果你不做一些动作,那就是没有了。


【陈少宝:为什么不去珠江附近呢?】

  在香港唱片圈里,陈少宝本身就像一个传奇,摸爬滚打多年后,他赋闲在电台主持一档节目,可能不久的将来会尝试教书匠的角色。他不在江湖,但把江湖看得更加通透。陈少宝从一个局外人但又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角度出发,给香港本土唱片公司以及乐坛提出一些衷心中肯的建议,他说不希望粤语歌曲沦为方言歌,玩完。
  ★建议:别舍近求远,别沾沾自喜★
  南都:目前,香港本土唱片公司,比如东亚、金牌、英皇,都要往内地发展。
  陈少宝:那肯定是。
  南都:在这个大趋势下,你觉得要注意哪些方面?
  陈少宝:其实很简单啊,我们香港的(业内)人老是说我要去哪里哪里,我告诉你不用啊,去广州吧,就在你隔壁啊,我们香港人喝的水也是东江水啊,你跑到那么远去干什么呢?你坐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在广东这一块做好就很好啦。如果在台湾也有公司的,那就给台湾的去做北京的部分,香港的就去广东看看有没有一些有才华的人。当年,张敬轩也是我签来香港的。当时会有人说我:“你干嘛神经病去签一个广州仔啊,长得又不好看”,我觉得他唱得好,我从来不管歌手的长相,只要他长得不要讨人厌就好,我觉得丑不丑没关系的,如果人红起来了,自自然然就会漂亮了。重要的是他怎样唱他的歌,这个最重要。
  南都:这样金牌大风就比较好,可以把国语的部分交给台湾的公司,但像英皇、东亚这种呢?
  陈少宝:我不敢批评啦。我觉得他们还是在香港这边沾沾自喜,反正我现在不多做评论,我也不做音乐了。
  ★感触:做香港音乐要接地气★
  南都:不做音乐,但你也在关心音乐啊。近年来,香港乐坛受到不少批评,你怎么看?
  陈少宝:我自己的感觉,这几年香港的音乐做得太烂了,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很急。比方说我们以前80年代90年代,不管香港歌手唱国语歌怎么样,香港音乐的味道还在。今天去听香港广东歌,我觉得这个味道不在了,好像这些音乐就是给香港人自己听的,外面的人好像再也没有了那种好奇,兴趣也没有了,吸引力也觉得消失了。
  南都:一定要接地气。
  陈少宝:对啊。很多我们以前的歌手说“我要出一个英文唱片”,我说,“不是这么简单,如果你找美国人,你去唱唱英文歌你就会红,美国人就会听你的唱片,那这个世界就太美丽。”
  南都:那你觉得香港乐坛的低迷期什么时候过去?
  陈少宝:我也不知道,我是担心,如果再这样糟糕下去的话,香港的广东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成闽南歌了。意思就是说,闽南歌一般就只有闽南的人去听的,香港的歌就只有香港人去听,香港的广东歌就变成了某一个地方的方言的歌,这就是最糟糕的。因为以前广东歌还是可以跑出去的嘛,有一天,恐怕就变了香港的歌,我们叫做CantonPop,就变成地方方言的流行歌,那就完蛋了,只是在那边大家自己唱吧。大家听听啊、喝喝酒,可能拿个话筒来唱个两句……


【华星重生之花絮】

  巧之又巧:另一个“华星”也开张了
  今年(2010)1月25日,香港湾仔克街6号开了一家冰室,当天的开张仪式极为热闹,因为突然出现许多大明星,许志安、梁汉文、贾晓晨等意外现身,杨千嬅、古天乐送上花篮助兴,有趣的是,冰室挂着一块镜面牌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单春迅赠”,四个小字“骏业宏开”,出自陈奕迅手笔。为什么这家冰室大受明星钟爱?
  南都记者前去探访,发现冰室的老板是一群娱乐圈幕后工作人员,牵头者叫简文涤,是前华星的宣传。有趣的是,他们为冰室想的名字就是“华星冰室”。简文涤向记者强调,当时自己并未知道华星唱片会重开,想了这个名,并非借此炒作。那取名灵感究竟来自哪里?“我觉得,华星和冰室都是那个年代香港人的一种精神,奋斗!以前在七八十年代,冰室是香港人基本的需要,以前的香港人很能挨,出去工作就在冰室吃件蛋治,喝杯奶茶,跟着就拼命去工作的了,运输、制衣,很多不同种类的行业。所以我就很斗胆地把两样东西合起来,再加上我进入娱乐圈这一行,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在华星。”
  有意思的是,这家冰室如今还成为一个粉丝钟爱的地方,去香港玩一定要找找这家冰室。



【大佬讲古】

  ★哥哥当年从华星跳槽讲述人:陈少宝★
1987年,哥哥张国荣从华星跳槽到新艺宝,被称“香港音乐史上最大的跳槽案”。时任新艺宝高层的陈少宝,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故事。那时,新艺宝是由宝丽金与电影公司新艺城合资,新艺城推出的影片很红,张国荣的电影合约也签到这,并唱了《英雄本色》主题曲。听说哥哥在华星有些不开心,新艺城的人就劝说张国荣,“如果你在华星不开心的话,为什么不跑到我下面的这个唱片公司去呢?电影跟歌可以一起走啊,反正是同一个系统。”于是,陈少宝担当说客去找哥哥详谈,“幸运的是,我以前做DJ时访问过他,我们都是年轻时就在一起玩过,他对我有印象。”最后,哥哥答应了新艺宝的邀约,经纪人陈淑芬也跟着哥哥一起离开了华星唱片。

  ★请了许志安吃鲍鱼,他还是离开了讲述人:吴雨★
  吴雨于1996年间加入华星唱片担任总经理,当时公司刚由《南华早报》集团接手,吴雨可谓是受到老板重托。他回忆说,当时到华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留住许志安。吴雨自感与许志安私交不错,拍着胸脯告诉老板:“不怕,我搞定!”后来他精心准备了个饭局,选了许志安喜欢吃的鲍鱼,还特别拜托朋友找优质的大鲍鱼。“我还记得他的表情,我的朋友拿着鲍鱼出来当场煮,许志安愣了有好几秒钟,‘真的有这么大的啊?’”趁此,吴雨开始说正事,告诉许志安,“我老板只想把你留下来。”谁知,许志安说了一句:“大哥不要了,我已经签Paco了。”这下,愣的变成吴雨了,他曾说任何一家唱片公司都有可能挖许志安,唯独黄柏高的正东不会,因为兄弟不会背着他做事,“你签没签没关系,但要交代一声,这个教训直到今天还记得。”

  ★郑秀文在华星最后一张唱片的出炉讲述人:郭启华★
  1995年,郑秀文离开华星,去了华纳,同年8月推出的专辑《其后》,成为她在华星时期的最后一张唱片。巧的是,郭启华当时刚刚到华星,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郑秀文要走。他对郑秀文说:“我们好好做这一张吧,毕竟是最后一张不要浪费。”唱片的封面是郑秀文躺在水里,对于这个创意有褒有贬,不喜欢的人说“她要走了,就让她掉水里吗?”郭启华心中自知,其中没有任何恶意,“专门在摄影棚里做了个水池,花更多的钱呢。”最后,这张专辑在圈中获得好评无数,被认为是郑秀文在华星时期最好的两张专辑之一(另一张是《十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