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龙云电脑pc破解版:《王根权品评<书谱>》第八讲 随而授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45:48

《王根权品评<书谱》-- 第8讲随而授之

                                                                         

                                                                            

孙过庭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位难得而少有的职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将他的后半生全都倾注于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之中,他长期住在客舍里,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具体工作就是研究书法、教授书法、赠卖书法作品。孙过庭在其书法理论巨著《书谱》一书中,关于如何教授书法,专门写有《授书论》一篇。《授书论》一篇内容详实,“极于所诣”,其章目篇幅仅次于《学书论》一篇,而远多于其它篇。“随而授之”既是孙过庭授书的具体方法,也是《授书论》一篇的主导思想。

《授书论》一篇起首说有这样一段话:“尝有好事,就我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曾经有喜好书法的人向我求习书法,我并不是从一笔一式给他们讲起的,而是采取了提纲挈领,举纲张目的方法,就书法艺术中的一些关键的思想、方法和要领,根据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传授给他们。结果是,他们对我所讲的要领的意思全都理解了,并且能够按照所讲的要领去学去练,学习效果很明显。虽然短时间内他们不能够掌握更多的书写技法、技巧,但他们对学习书法的指导思想是明确了。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从中明确这么几个问题:

一、“尝有好事,就我求习”。有“好事”者向孙过庭求习书法,“好事”者即孙过庭的学生。

二、“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孙过庭非常乐意给学生教授书法,孙过庭教授书法非常内行,不拘形式,采取针对性教学,提纲挈领,举纲张目。

三、 “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孙过庭的教学效果非常之好,学生们没有听不懂的,虽然短时间内,他们不能掌握更多的书写技法、技巧,但他们对学习书法的指导思想是明确了。

孙过庭的授书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授书效果呢?孙过庭用了四个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随而授之”。“随而授之”四个字中“随”是其重点和核心,玄机全都藏在了一个“随”字之中。

“随”,有几种意思解释:1跟,跟随;2顺从;3任凭;4顺便。如若对“随而授之”不作深究的话,其中之“随”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随便”。如此以来,“随而授之”就被理解为随便地给他们讲一讲。如此理解,“随而授之”就意味着讲授的“随便”与讲授的“顺便”;意味着讲授不认真、不负责、不正规、不专业;意味着讲授不具有正确性或正确性较差,不具有可信性或可信性较差。如此理解,就得出来一个结论,孙过庭在吹牛,书法是多么的难学,有的人学习书法,学了一辈子还没学得一个名堂,你孙过庭随便讲了讲,就能使人“心悟手从,言忘意得”,不可能。

我们说了,“随”是“随而授之”的重点和核心,《授书论》一篇的玄机全都藏在了一个“随”字之中。“随而授之”一语中的“随”的意思是“跟随”、“顺从”的意思,而不是“任凭”、“顺便”。“随”的意思是讲授者“跟随”、“顺从”着接受者,而不是接受者“跟随”、“顺从”于讲授者。即老师要“跟随”、“顺从”着学生,而不是学生“跟随”、“顺从”于老师,更不是完全不顾接受者,而“任凭”讲授者“随便”讲。用今天的说话,就是老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看他们缺什么、少什么,就针对性地给他们补什么、讲什么;学生们眼下最需要什么,就给他们讲什么;什么问题将他们难住了、卡住了,就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如此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有可能“心悟手从,言忘意得”;如此教学,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今社会中经常有这样一些学习书法的人和事,有的人选择了自己的书法老师,学习了若干年,还不见有明显效果,也没有什么大的长进。老师埋怨学生没有悟性、没有天赋、太笨。学生不知何为悟性?何为天赋?也不知道自己笨在那里。是学生没有悟性、没有天赋、大笨教不会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是的,是没有选好老师,是老师太笨,是老师的书法艺术造诣太浅,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欠当,一句话,老师做不到“随而授之”。

现在我们明白了,“随而授之”,就是书法教学中的秘诀。“随而授之”首先要求,书法老师要有高深的书法艺术造诣和高深的书法艺术理论;其次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缺什么、少什么、最需要什么;第三,老师要采取针对性教学,因人而异,学生缺什么、少什么、最需要什么,就给学生讲什么,而且要讲深、讲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合格的书法老师,才是一位好的书法老师。

孙过庭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老师,孙过庭是一位非常会教学的书法老师。孙过庭教授书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如此良好的书法教学效果,绝非一般书法老师所能比拟。这位书法老师既有高深的书法艺术造诣,又有高深的书法艺术理论,且又有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他知道不同的学生各自缺什么、少什么、需要什么,他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去讲授学生最需要的东西,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书法教学效果。孙过庭不愧为“有唐之不遇人也”,难怪大文豪陈子昂对他的这位书法老师那么地敬佩,那么地深切怀念。

“随而授之”是孙过庭的授书理念,也是孙过庭的授书秘诀。为了说明孙过庭这一授书理念的优越性,我们这里再举一个稍晚于孙过庭的书法名人的授书实例。张旭是稍晚于孙过庭的一位很有影响的书法家,颜真卿又是稍晚于张旭的一位书法家。颜真卿向张旭求教学习书法,张旭也很欣赏颜真卿,也乐意给颜真卿教书法。张旭是怎样给颜真卿教书法的呢?颜真卿写了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文章,具体讲了张旭教书的情况。通过颜真卿的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看张旭是如何教颜真卿书法的。张旭教颜真卿书法时始终强调两点:“一要工学,二要领悟”。张旭一本正经地问颜真卿,什么是横,什么是竖,什么是点,等等一系列问题。颜真卿一一进行了回答,张旭均点头说对。我们看看张旭是怎样进行书法教学的:一是强调“要工学,要领悟”, 二是大谈大讲什么是横,什么是竖,什么是点,诸如此类基本知识问题。张旭讲的这些对不对呢?绝对没错。但问题是,这些不是颜真卿的问题,这些问题颜真卿已经解决了,已经解诀了的问题,就不需要讲了,再讲就是多余。张旭心里也明白,这不是颜真卿的问题,却在那里作多余工作,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说着正确而无用的话。颜真卿的问题是什么?颜真卿的问题是,眼下工学什么?怎样工学?领悟什么,怎样领悟?这是颜真卿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颜真卿需要听和想听的内容。张旭是怎么教的,对于颜真卿需要听和想听的内容他避而不谈。颜真卿还需要什么?需要了解掌握“锥画沙”。对此,张旭讲了没有?讲了,但却说的不明白清楚,颜真卿当时也没有理解。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解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是很久以后颜真卿在海滩画沙子的时候自己悟出来的。通过颜真卿向张旭学书,以及《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我们知道,颜真卿向张旭学书的一个重大收获就是“锥画妙”,而这一收获还不是张旭直接教的,而是过了很久以后颜真卿自己感悟体会的。张旭的教学能力水平如何?教学方法如何?教学效果如何?想必大家心中已经明白了。尽管如此,对于颜真卿本人来说,这样的教学也是非常难得的。对于后世许多学书人来说,从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这篇文章中还是受到了禅益。

孙过庭说:“尝有好事,就我求习”。那么“好事”者属于那一类人群呢?“好事”者有着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呢?我们说,孙过庭笔下的“好事”者所好之事就是书法,“好事”就是爱好书法,“好事”者就是爱好书法的人。

根据史料记载,孙过庭那个时期爱好书法的概念与我们现在爱好书法的概念是不同的,爱好书法者的人群与现在爱好书法的人群也是不同的。现在人们对书法的爱好是将书法当作了一门艺术看待,追求的是书法艺术欣赏和书法艺术享受。孙过庭时期的书法爱好者多是将书法做为一门技能,追求的是书法的书写技能,而在书法的书写技能的背后则潜在的是对功名仕途的追求。

我们知道,唐代取仕的制度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就是考文章,要写好文章就要读好四书五经,这是正常而普遍的思考。还有一种思考,那就是文章是靠书法书写表现的,书法不好,文章就表现不好,文章表现不好就意味着与功名无望。写不好一手好字,一般情况下就受不到考官的看重,文章的字写的很差,就相当于自我断送了仕途前程。也就是说,书法于科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同小可的,科举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书法。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大多数读书人是没有感觉的,而唐代的读书人是非常清楚的。有了这样一种潜在动力,这就有了学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都在那里学习书法,学习书法就成了士子们的必修课。这就是孙过庭时期书法热潮的社会大背景。试想,在那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中,向孙过庭求习书法的人为数一定不在少数,孙过庭的学生必定很多。

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二次书法发展高潮。除了科举考试,能够刺激引发士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外,最高统治层的崇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唐太宗特别喜好和重视书法,尤其推崇王羲之。唐高宗和武则天也非常喜好和重视书法,他们的字都写得特别好,且都师王体,都是书法大家。上行下效,统治者高层对书法艺术的崇尚当是书法热潮时风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书法家、书法大家的出现其背后总少不了书法老师,由于老师这个职业向来都是蜡烛,照亮了别人,耗干了自己。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书法家、书法大家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想他们的背后,去想他们的老师,而事实上是没有他们背后老师们的心血栽培,则不可能有他们的闪亮登场。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可缺少。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二次书法发展高潮,湧现出了那么多的书法家和书法大家,想必那个时候的书法老师也是一个为数可观的群体队伍,但像孙过庭那样高素质、高学养,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书法老师想必也不是很多,能“随而授之”的老师可能更少,能写出《书谱》那样的书法理论巨著作者唯独只有孙过庭了。

当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又一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社会稳定,政治和谐,经济繁荣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书法的普及史无前例,书法艺术的发展同样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今天的“好事”者已经不仅仅是以读书人为主体的人群了,而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均已在内的广泛的“好事”者群体,这个人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而且还在继续迅猛地增加着。这一时期,我们的书法家数以万计,在不断地增加着;这一时期,是最需要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时期,也是最需要书法艺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的时期。值此时期,我们最需要孙过庭的授书理论、授书指导思想和授书方法;值此时期,我们倍加怀念孙过庭这位“有唐之不遇人也”,我们的书法教育家。

                                   来源于中国书法网http://www.sfpp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