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短信银行电话: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10:54

中考语文阅读全攻略

整体感知篇(一)

冯大海

[有言在先]

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提醒你,闯关开始啦!

[第一关]

睡美人

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突然, 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

③女B角色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摸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④导演余怒未息。女A用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配真是天衣无缝!

⑦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⑧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⑨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有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接了一出“悲剧”。唉!

⑩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11)“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12)士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掌……

1.文章以“睡美人”为题,具有哪两层含义?

                                                                              

2.第⑨段中“这道坚固的厚墙”在文中具体是指哪些因素?

                                                                            

3.第⑨段中“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这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4.女A角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闯关提醒] 

第一关中的6道题,除第2题可从局部找到答案外,要正确地完成其他5题必须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第1、3两题若不通观全文,就无从知道文题和句子隐含的深意;第4、5两题只有当你读完全文才会豁然开朗,哦,原来真正的主人公就在此处!她是那样高尚!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但哪一种是最有特色的呢?聪明的你,可不要被那些零碎的语言片段迷惑往哟。

[第二关]

海今变色龙

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避役(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条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避役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四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7.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8.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10.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11.文中第⑥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情况”指的是什么?

                                                                           

12.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闯关提醒】

在这一关中,我们看到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说明文。第7、12两题均属于整体感知题型。第7题容易一些。只需将最后3段去除,综合前面5段的信息即可;第12小题稍难一点,可能你读完全文后,还看不出究竟。不要急,尝试下面这个方法:认真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加以集中,你一定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奥秘!一味地在局部寻找是徒劳的,因为这篇短文没有我们所熟知的表示时间或空间的标志语句,做题可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哟!

 [第三关]

说“霸”

阎 旺

①对“霸”字从来没有过好印象。在我的记忆里,“霸”字的字义仅限于指那些蛮横无理、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或阶层,诸如霸权、霸道、霸占、霸持、恶霸等等。除此之外,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因他太爱面子,打了败仗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别姬自刎了。尽管事迹很悲壮,但也没能改变我对“霸”字的看法。

②近年来,“霸”字似乎得以平反昭雪,一些人对“霸”字开始情有独钟。“霸”字不但运用频繁,而且与“霸”字组合的新词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品交易中,有商家制定不容更改的霸王条款;在生活用品中,有用“霸”字冠名的快餐食品,如面霸、味霸、巨无霸等;在体育娱乐上,超霸、争霸、霸王等各种杯赛此起彼伏,带“霸”字品牌的运动服装也争相上市;在科技领域。以“霸”字命名的电器、游戏机如雨后为笋,声霸、图霸、解霸、毒霸等软件磁盘各领风骚。因笔者对市场一无所知,这些打“霸”字品牌的商家是否因霸得福、因霸得利,但据我所知,全球资产排名第一、真正成就了霸业的,却是一个用“微软”这两个瘦弱的字眼冠名的企业。

③最近,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叫“霸道”的新车。惹了麻烦。在该车的广告宣传画面上,“霸道”越野车飞速行驶在公路上,蹲在路旁的两只石狮子,一只伸出右手向“霸,道”车敬礼,另一只则低头作揖。配图的广告语写道:“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许多网友认为,石狮子在我国代表着权力和尊严,这则广告严重伤害了国人感情。我赞成这种看法。一个横行霸道、伤害国人感情的品牌,难免让人反感。

④当然,沾染上霸气的不仅仅是商界,个别从政者也不甘示弱。有的霸权独裁,凌驾于组织之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自己说了算。有的霸财独享,中饱私囊,动辄百万、千万。有的飞扬跋扈、欺男霸女,不知廉耻。以“不吹牛不是好干部”为用人标准的原湖北省天门市的“五毒书记”张二江就是个典型。

⑤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欲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病狂。”这话很有些道理。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孩多一些和气,少一些霸气!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第②段中列举了若干反面的事例和一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15.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能去掉吗?

                                                                         

16.第⑤段中说“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17、“‘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18.从文中找出两个不含“霸”字但具有霸字意味的四字词语:

                                                                         

(闯关提醒)

解答第三关的检测题最难的恐怕就是找中心论点了,因为中心论点是“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的就轻而易举了。怎样又快又准地抓住它,这就需要“整体感知”。通过阅读。我们一定要明确作者要论述的是什么,他阐述了什么观点,只有整体地去看去理解,才能辨别出来,如果机械地寻找警句(当然有的警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就难免会犯错误。

[攻关启示录]

为什么我们把“整体感知篇”放在中考阅读全攻略的第一篇呢?”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的现代文阅读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是为了矫正前些年“肢解式阅读”而采取的必要举措。受这个意见的影响,近几年“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明显得到了强化,即使是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命题者也多从整体着眼去拟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考生最大的失误也经常在这个方面,他们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事。

如何去攻下整体感知这座堡垒呢?大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1)阅读全文,知其大意,这就是整体感知的基础。须扫清文中的语言障碍,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2)抓住文脉,理清思路,这是整体感知的重点。细察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文章的思想脉络,将结构框架准确地描画出来,这是了解作者观点和思想的前提。

(3)把握主旨,领悟情感,这是整体感知的关键。须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归纳、分析和综合,把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从纷繁的文字中剥离出来,这是衡量我们是否真正读懂文章的一个显著标志。

掌握了上述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不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而有效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分析思路篇(二)

梁吾芬

[有言在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正因为如此,中高考一直将分析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一股说来,命题者常常从这些方面出题: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划分文段的层次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测是否把握了文章的思路;通过补充或删减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思路;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品析关键词、分析层次、概括段意、揣摩表现手法等手段,来找到隐藏其间的作者的思想脉络。

【第一关】

红薯VS对手

方冠睛

①早些年,黄梅县城有两家布庄,一家老板姓廖,一家老板姓李,两人都想独占黄梅市场。这一年,两家老板都去浙江进货,回来的路上,正巧遇上了。哪知在离黄梅百余里的路上,商队碰到了土匪。货物被抢,伙计们也全被杀了。幸亏廖老板和李老板跑得快,才捡回性命。

②两个人在山上一口气跑了个通宵,也没有跑出山林。正准备歇下来吃点东西.廖老板这才发现自己的干粮袋不见了。他偷眼看李老板,李老板也只剩下两个烤红薯。

③廖老板知道,没有吃的,绝对走不出这片山林。要想活命,只有将李老板的烤红薯弄到手。讨?两个人一向是对头,人家肯定不会给。买?谁会卖自己的救命根。只有抢!

④廖老板将行李放在地上,自言自语地说:“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野果子。”他在周围转了个圈儿,悄无声息地绕到了李老板的背后。这时,李老板正将最后一个红薯递到嘴边,再不抢就来不及了。廖老板几步冲上去,一把夺过红薯,提起行李就跑……

⑤回到家里,廖老板暗自庆幸:如果当时自己没抢李老板的红薯,只怕永远走不出山林;这就叫无毒不大夫啊!他打开行李,却意外地发现——包袱中竟躺着一个烤红薯!原来,就在他去找野果子时,李老板将一个烤红薯塞进了他的包袱。

⑥廖老板愣住了,继而是无尽的羞愧…

⑦第二天晚上,李老板奇迹般地回到县城。廖老板不敢去问李老板是怎么挺过来的。他连夜将店铺搬到了邻县,没脸再见人。他老婆对他的举动十分不解,一直追问其中的原因。

⑧廖老板叹着气说道;“你不知道,就凭那个红薯,我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1.速读:将自己的理解填在下面横线上。

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2.浏览:选文的高潮部分是第          段。

3.品读:“我去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野果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研读:(1)文章描写了廖老板的语言、行动、心理,表现了他         的性格特点。

(2)文章对李老板,采用了            描写,表现了他                 的性格。

5.赏析:说说“却意外地发现——包袱中竟躺着一个烤红薯”这一细节的作用。

                                                                             

6.体味: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闯关提醒〕

通过第一关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出题者常通过考查写作顺序来考查我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要能根据记叙文中的时间推移、地点转换、情感变化、事件的发生发展等顺序来把握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和写作思路密切相关,因此捕捉文章钱索也是“分析思路”的常见考查点之一。常见文章线索有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等。

3.关键句子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着重要作甲,因此出题者常通过考查关键句子的含义来考查我们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4.写人叙事类文章中评说人物形象是考查重点之一。

5.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从特定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

[第二关]

对手是一座山

吴勇辉

①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的对手是始终存在的。对手是个重要的参照物,对手的存在证明你本人存在的价值。多年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柯达和富士,微软和Sun,这些世界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争斗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们那里去了。不管快餐业还有多少个麦肯基、基肯麦、肯麦基,都只能持在角落里,在开台的中央,永远只有两个主角,那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有他们才配互为对手。

②古人搏杀时,若英雄相遇,常常不忍加害,虽然各为其主,场面上打得热闹,其实内心是相互喜欢、相互敬仰的,这样的人我们视为真英雄。因为他们在对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相互尊重的前提,相互理解的基础。珍惜对手就是珍惜自己,宽容对手就是自尊的表现。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自己相辅相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或者去找寻新的对手。

③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行为,只是一种街头混混的做法,那样做的人不可能有大出息。苦大仇深是被压迫阶级的形象,咬牙切齿也是失败者的姿态,如何对待你的敌人,不仅是心胸的表现,也会暴露你的处境。

④竞争,就是把我们和对手一起放在天平的两端,互相衡量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衡,而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凭据。所以,不要把你的对手当作芒刺,当作和你争夺奶酪的敌人。而应该想想,对手若没有一定的分量,又怎能成为你的对手。针锋相对,只能走向狭隘;放开胸襟,拥抱对手,才是自信、自尊的风度!

7.整体感知:本文的中论点是:

                                                                           

8.局部研读: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第①段的层次?

                                                                             

9.分析比较:请你说说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关系。

                                                                             

10.联想体验:请另举一例说明“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

                                                                             

11.揣摩品味;结合全文来看,标题“对手是一座山”的含义是什么?

                                                                             

12.拓展运用: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请你说说“第一关”中廖老板说“就凭那个红薯,我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

                                                                             

(闯关提醒)

通过第二关的练习,我们要学会积累和掌握议论文阅读理解中的以下常见考查点:

l.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议论文段落的内部结构(即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把握段落大意。

3.理解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思路。

4.理解形象而又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第2点和第3点直接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三关】

冰之国、火之国——冰岛

①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有些还是活火山。在冰岛大山地形地貌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黑红相间的凝固的火山岩浆,令人仿佛置身于月球上。目前,冰岛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火山爆发。

②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位于冰岛南部的海克拉大山在中世纪时就被视为“地狱之门”——自从岛上有了居住者,共喷发1104次,共有104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岩浆覆盖(占全岛面积的1%)。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0年。破坏力最强的一块是1783年一1785年的拉基火山爆发,空气被有毒气体污染,导致 22%的居民和 70%的牲口死亡;整个北半球的温度下降了I0C-2℃。1875年阿斯信火山的喷发使冰岛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火山灰淹埋,迫使许多冰岛人离开祖国前往北美。

③到了20世纪,火山依然不平静。1973再韦斯特曼纳群岛的火山爆发导致了新火山的出现,人们被迫疏散,40%的房屋被毁。人们顽强的抵抗让整个港湾避免了终结的毁灭——在压力下把海水注入到滚滚而来的岩浆中,岩浆从 l1000C降到10000C,终于停滞不前了。

④还有洪水灾难。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把路上的一切都冲刷掉。1996年斯卡夫塔菲德冰川发生过类似的灾变,脱落的冰川把桥都冲走了……

⑤                                                                          

⑥火山喷发、洪水泛滥似乎要把人们抛进大海,用火山灰埋没他们,用滚烫的岩浆浇注他们,但冰岛人民用尽所有的力气坚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并想方设法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天堂。(选文有删节)

13.请你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4.请你发现:第③段中“到了20世纪”点明作者是按        顺序对火山活动进行介绍的;同时,作者还遵循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可以从              这句话知道。

15.请你解说:第②段是怎样说明“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的?

                                                                             

16.请你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17.请你探究:选文主要介绍冰岛是“火之国”,第④段中为什么写到了“洪水?

                                                                             

18.请你推断:选文因为受到字数限制。进行了删改,请你根据第⑤段推断被删除的第⑥段的内容。

                                                                             

[闯关提醒]

通过第三关的练习,我们要锻炼以下能力。

1.根据文章中的语言标志把握文章大意。选文第④段中“还有洪水灾难”一句中“还有”一词点明本文是从“火山爆发”和“洪水灾难”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快速把握文意。

2.根据文章的语言标志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中“到了20世纪”点明了时间顺序,“还有洪水灾难”点明了说明内容的主次关系。

3.能分析段落中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关系。

4.能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5.能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攻关启示录]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悬念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因此,要理清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路。文体不同,划分层次的方法也有不同。记叙文可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感的变化。地点的转换等来划分;议论文则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体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公式等划分;分析说明文时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

2.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有的文章靠划分层次还不能理清思路。由于内容复杂,头绪众多,单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不能抓住复杂内容有机组合的内在机理和症结,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捕捉串连复杂内容的“线索”。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在写作中,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既受文体制约,也要内容制约,同时也由写作思路决定。比如写记叙文,思路是先写结果,再写过程,那么就必然用到倒叙的叙述技巧。阅读作品时,先—一找出这些表达技巧,分析其表达作用,然后综合起来考察,也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

此外,还要关注标志性的词语及段落。

通过这三关的练习,重点要突破以下考查点:

1.根据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2.根据标志性词语来分析文章的思路。

3.根据文章的思路分析段落和段落的内部结构及语句的作用。

4.根据文章的思路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

5.根据文章思路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

6.根据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的写作意图。

7.根据文章的思路对文段进行创造性改写。

概括要点(三)

杨晓梅

[有言在先]

在现代文阅读中,“概括要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同学们备战中考时的一大重点。中考现代文阅读对“概括要点”能力的考查,不受文体限制,且出题角度多样,考查范围广泛,所以关注“概括要点”常见的考查题型和知识点,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篇的专题演练,同学们能掌握攻破“概括要点”堡垒的策略,助大家复习备战中考阅读一臂之力。

第一关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闯关提醒]

通过这一关我们可以感受到记叙文阅读中有关“概括要点”的主要考点有:分析或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中心(如第1、5题);理清文章、文段的思路或层次(如第2题);把握文章的情节内容,简述情节要素(如第3题);把握文章的叙事内容,分析概括叙事的详略(如第4题);理解人物形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第6题)

第二关

为人处世话方圆

周利华

①总样处世才好,是“方”还是“圆”?有的人说是“方”——方方正正、坚持原则,有的人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其实,偏重“方”和偏重“圆”都是不恰当的,“方”和“圆”乃是与人交往中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策略。

②历史上,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正气凛然的文天祥及隐居深山不会周粟的伯夷、叔齐等等,都不失为“行方”的典型,他们因此也流芳百世。一个人刚直不阿、坚持原则且恰到好处,就会受到人们的钦佩、信任。有位护士在一家医院实习,实习期间若能得到院方认可,便可获得一份正式工作,否则就得离开。一天,有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手术将完,即将缝合患者伤口,这住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了12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块。”院长不屑一顾地回答道:“我已经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说,立即缝合。”“不!”护士高声抗议,“我们确实用了12块纱布。”院长不加理睬,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不!”这位实习护士几乎大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直到这对,院长冷漠的脸上才浮出一丝微笑,他举起手心里握着的第12块纱布,高声宣布达道“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③恰如好处地“行圆”,就是指在重要时候讲究变通灵活,如此,人际交往的回旋余地就大,在各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火车上,一个小伙子流在座位上。有一位母亲牵着儿子上车了,儿子接着小伙子说“叔叔,我要坐,我要坐!”小伙子装睡不加理睬。母亲婉转地对儿子说:“别吵叔叔,叔叔累了,他躺一会儿,会让给你坐的。”小伙子听罢,忙起身红着脸说:“你们坐吧!”在这个事例上.“行圆”起着润滑剂和转滑剂的作用。为人处世,如果内外却很方正,俨然一君子,其品德固然可赞,但会多通坎坷,多遭风霜。后期著名文学家  柳宗元,严正刚直,不畏权贵,抨击官场丑恶,锋芒毕露,以致遭到种种打击,最后被逐出京城长安,贬到南方。柳宗元经历了严重挫析后。开始认识到:自己虽然内心方正,但缺少变通。因而,不能进退自如,常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7.请你为选文补写一个结论句,使全文构成总分总式结构。

                                                                               

8.请概述文中两个生动的故事。

                                                                              

9.用一句话点明文中护士的结局。

                                                                              

10.文中运用的事例论证有何特点?请至少归纳两点。

                                                                               

1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圆”?请分别概括要说明。

                                                                               

【闯关提醒】

通过这一关我们可以感受到议论文阅读中有关“概括要点”的主要考点有: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综合式的概括,归纳论点、结论或提取中心论点、分论点、结论句(如第7题);理解论据的基本内容,概括事实论据(如第8、9题)。分析论据类型,求其共同点,归纳、提炼写法规律(如第10题);归纳与概括文段内容要点(如第11题);分析文段、文章的论证过程或论证思路(如第12题)。

第三关

动物的“隐身术”

玉  敏

①游戏中的躲藏,仅仅代表着胜负,而在动物世界里,“躲藏”则决定了动物自身的生死存亡。为了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各种动物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隐身术”。

②变色龙可称得上是动物中的隐身高手,它变化多端的肤色令许多大的捕食者和小的被食深受蒙骗。其实像变色龙一样具有高超“隐身技术”的动物还有许多。竹节虫卵那干柴一般的身躯,就为它在枯竹中藏身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枯叶蝶有着酷似枯叶的翅膀,若是成群地栖息在枯黄的叶子中间,恐怕人们很难数清它们到底有多少只。

③陆地上这样的“隐身高手”还有不少,有在绿竹叶中等待食物自己送上门儿来的竹叶青蛇.还有貌似石头的非洲蜥蝎等等。

④水中世界的景观和陆地上一样变化万千,这样的环境给水中生物提供了许多理想的藏身之处。

⑤一般来说。鱼类对于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大多怀着高度的戒备心理,而虾虎鱼却很好地利用了它们:它正躲在一只瓶子里面等待毫无戒备的猎物自投罗网。“水中变色龙”——比目鱼通过眼睛来感受外界环境的颜色变化,同时性腺也受到刺激,由此改变皮肤细胞所含色素微粒的组合,从而改变肤色适应环境。

⑥世上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水里的鱼妈妈也不例外,像罗非鱼、黄纹吴郭鱼的幼鱼都在妈妈的身边活动,以便遇到危险时可躲进妈妈的嘴里。像隆头鱼之类的小鱼,必须经常离开藏身的地方到外面觅食,它们会随时随地提高警觉,只要一有危险就立刻钻进泥沙里或岩缝里。皮剥此背鳍的第一根刺上布满了小小的锯齿,就像锉刀一样,它们的鳞上也有许多细刺,所以身体表面看起来相当粗糙。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躲进岩缝中,把背锁直,紧紧嵌在岩缝里,在外窥伺的敌人想要把它们施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花园鳗喜欢成群地栖息在浅水的热带海域中,它们的洞穴,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海床上。它们的尾部“根植”’在洞穴深处,上半身伸出来捕捉漂浮在它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花园鳗的鳍非常小,身体却能以惊人的速度前后游动,使猎物措手不及。一大群在海中游动的花园鳗看起来就像一丛丛在花园里随风摇曳的花草,当它们受到惊吓时,会立到缩回洞穴里,整座海底“范围”就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形无踪。

13.适用一种直观的形式,将文中列举的动物名称、隐身方式加以整理。

                                                                              

14.文中起“总说”作用的句子是:

                                                                             

15.如果要迅速把握文章说明的思路,可抓住的段落是:

                                                                             

16.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7.文章在构思上,根据读者对动物“隐身术”的熟悉程度和兴趣,详略得当地处理了说明对象,其中,简略说明的是                  ,详细说明的是                    。

18.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另外一种动物的“隐身术”。

                                                                             

[闯关提醒]

通过这一关,我们可以感受到中考说明文阅读中有关“概括要点”的主要考点有:把握说明信息,分析概括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如第13题);筛选并提取文章、文段的总说句、总结句(如第14题);理解划分文或段的结构、分析说明思路如(第15题);辨析、归纳说明方法(如第16题);理解说明对象,分析概括说明对象的评略(如第17题)。

攻关启示录

所谓“概括要点”,是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内容的一种形式。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而提炼概括的形式,包括或直接摘引原句,或拈词组句,或自行组织语言等。

“概括要点”题在各种文体中的考查角度与范围大体有以下几点:

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的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的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对文章线索的提炼,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7.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8.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在中考阅读题中“概括要点”题属“大众化”题,其身影几乎无卷不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在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善于寻找发现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包括文章标题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总说句和结论句;采用归并法,将若干内容要点归纳合并等等,这样,面对“概括要点”题,就会从容应答。

写作方法(四)

高永祥

[有言在先]

“写作方法”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时的热点和难点。谈到“写作方法”,同学们总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且在做这类题时找不到规律,无从下手。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写作方法”到底是什么。下面请让我带着你们,从透析“写作方法”入手,进行富有大体特点的“写作方法”考点训练,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写作方法”,了解特殊的“写作方法”,学会对“写作方法”的辨识和理解,从而达到能准确解答此类考题的目的。

第一关

科学无价

①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②在喜马拉雅山海拔6100多米的纳木耶尼冰川上,科学家取回了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样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过几克,它价值几何,日后能从中研究出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

③为了冰川科学,许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岁的美国博士,为了梦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曾经勇闯南极的秦大河,考察珠峰冰川时得了可怕的“脑水肿”,在差点“光荣”之后,依然坚持工作;被人称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来,上冰川的时间甚至比陪家人的时间还要多……

④在现代科学中,冰川科学只是众多科学中的一门,只是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的一个“角落”。在冰川科学中,那个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个“角落”,但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却光芒四射,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⑤经过几百年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限延伸、无限细分、无限交叉的崭新境界;人类探索的目光也已经超越了身边简单的自然现象,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地层深处、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间。获取新的知识,探寻新的规律,不断向极限挑战,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前进的巨大动力。当然,人我们依然明白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还只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未知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气候变暖持续不停,新型疾病层出不穷……这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只能依靠科学。历史告诉我们,通向科学世界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鲁迅曾经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科学发展的历史么是如此,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光却可能照亮苍莽大地。

⑦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怎会想到电在日后的人类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的时候,更不会知道它竟在几百年之后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科学前进的一小步很可能成为人类前进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败者,也在不断地证明自己实践的价值:明朝的万户坐着自制的火箭上天的时候,不曾想到几百年后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⑧科学无价!

1.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说“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2.举例说明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显著特色。

                                                                           

3.第⑥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4请仿照第⑦段画线句的句式,再说一句话。

                                                                           

5.第⑦段中“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中的“这一点”是指哪一点?

                                                                           

6.请你任选角度说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言特点。

                                                                            

7.读了这篇科学的颂歌,你有什么感想?

                                                                           

[闯关提醒]

第1题考查粗读选文后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概括要点即可;第2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第3题从理解论据作用的角度来考查,用名人之语引出亘古不变的真理;第4题重在考查知识积累和知识过程能力,并且用规定的句式进行表达;第5题重在训练学生理解文章的照应艺术;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应从形式上抓住“语言”的特点答题;第7题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抓住一个感受点畅通表达即可。

第二关

滑  梯

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儿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

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为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

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母亲是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我也爬了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哥哥辛辛苦苦奋争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可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

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

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

(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

(12)我这堂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8.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9.第④段中,“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0.小说为会么用很多笔墨交代往事?

                                                                             

11.作者在描写母亲和嫂子时着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2.“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哲理?

                                                                             

13.“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4.综合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闯关提醒】

第8题考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第9题要结合母亲的做人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10题考查小说铺陈技巧的理解;第11题考查的是小说中详略处理的艺术;第12题是要求在充分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章的主旨;第13题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第14题是一个很有文学特点的题目,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关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

①“巴西亚马逊河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3个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了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这个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2004年12月26日‘蝴蝶效应’真的在印度洋里闯下大祸!”

②由于众所周知的地壳板快运动,印度洋板块以每年大约6厘米纳的速度向欧亚板块挤压,挤压过程中所积聚的压力通过板块边界的地震得以消解,这导致爪哇海沟一带地区成为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这次导致海啸的苏门答腊岛地震,在学术上属于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具体来说,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边缘,这个长距离的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使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即地层“边冲”),直接导致大地震的出现。

③地层断层移动时,还会导致断层间出现一处狭长空间;当海水填充这个空间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就像一支巨桨,一下“划”动重量高达数十亿吨的海水,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而且传播的速度很快,海啸向外扩展时速度可达每小时700—800公里。印度洋的范围相对来说又比较小,所以雷霆万钧的海啸袭击东南亚和南亚时,10米高的巨浪席卷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7国,连4500公里外的非洲国家索马里和塞舌尔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④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当于30亿吨TNT炸药的威力。这提示人们:相对较小的地震也会因为引起岩体滑动而引发巨大海啸,造成的灾害远远超过科学界以前的认识。

⑤强烈的海啸,给受灾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一举改变了亚洲的版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印尼旅游胜地尼亚斯岛附近的几个小岛沉入海中,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西南岸某些小岛屿或许已向西南移动了20米。连地球本身也被“轻轻地推了一下”:地震瞬间的地球质量变化,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3微妙、地球轴心倾斜大约2厘米……

⑥巨大灾难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的讨论。若在这次海啸前,有一个全球性的预警机制,那么。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就会大大减少。

15.文章用一个比喻句开头有什么效果?

                                                                            

16.说说这篇科技说明文的行文思路。

                                                                            

17.结合文章第②段,具体说说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的“蝴蝶效应”。

                                                                              

18.举例说明本文使用的最典型的说明方法。

                                                                              

19,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第⑤段中有这样一句:“苏门答腊岛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动了约36米”,你认为句中的“可能”一词有准确说明的效果吗?

                                                                            

20、文章的第⑥段删去好吗?为什么?

                                                                            

{闯关提醒}

第15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第 16题要求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第17题要求结合全文对具体段落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地表达;第18题很具有文体特点,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第19题是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探究;第20题考查对重点段落的作用的理解;第21题是富有人性化的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拓展思维,进行有个性地自由表达。

攻关启示录

要想闯过以上三关,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然后进行文本阅读,特别是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一关的选文是篇议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提职典型、丰富而又准确的论据,要学会多角度且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为缜密。第二关的选文是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颇为讲究,我们要体会小说的悬念艺术、铺垫艺术、烘托艺术、剪裁艺术等,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小说主旨。第三关的选文是篇科学事理说明文,在写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了解其“写作方法”。

表现手法(五)

汪帮清

[有言在先]

当你在阅读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你可能会遇或这样一盏红绿灯——表现手法!

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特点?各自有什么作用?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应该怎样识别?怎样才能掌握?掌握它有什么好处……一下子这么多问题涌到我们面前。

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前行可能就会受阻。

怎么办?请你带着问题往下看——

第一关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美)拉凡·斯蒂恩

①我家住在北达科地州莫特市的一个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

②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放好包装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和生存。

③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了一堂让我永远铭记的课。

④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店里。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地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⑤爸爸下了楼,走到男孩身边,他那钢青色的眼睛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你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⑥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⑦“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⑧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共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⑨“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

⑩爸爸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在我为小男孩包装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根断了的鞋带;我只看见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请说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这个标题为何用得好。

                                                                             

2.第②段中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和生存”,结合全文,说说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3.第③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第⑧段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选文在情节内容上具有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一句话是:

                                                                            

6.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试找出两例。

                                                                            

7.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闯关提醒]

以上试题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考查内容有:理解文章表达的言外之意(如第1、2、7题);辨识细节描写,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如第4题);理清情节脉络,把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蓄势铺垫和意外转折(如第5题);认识过渡段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第3题);理解和辨识前后照应的写法(如第6题)。

第二关

充满矛盾的台风

林之光

①绝大多数台风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矛盾冲突中诞生的,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天气系统中了如此多的、尖锐而有趣的矛盾。

②大家都知道,台风会造成狂风暴雨的天气。可是,恰恰在台风的中心,即直径为十几至几十公里的台风眼区里,却是个天气晴好、无风或小风的“世外桃源”。因此,在狂风暴雨区和台风眼区分界面内外,几尺之间,这两种截然相反、矛盾鲜明的天气和谐地共存着。

③降暴雨的台风会引发大火,这是台风制造的又一个尖锐矛盾。日本曾多次发生这一现象。因为在日本,台风过境后,其后部西南气流在较高大的东西向山脉北风的北坡下沉时由于焚风效应而变得又干又热,只要有火源,大火就会一发不可收拾。1955年10月1日深夜,日本新淇县府失火,恰逢台风过境后的强烈焚风迅速助燃,造成了市中心的毁灭性大火。

④大家还知道,台风是地球上最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可是它确确实实也是资源。例如,盛夏正是我国长江中下来地区旱情如火的季节,台风雨能及时地缓解甚至解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的旱情,而且,因为台风登陆后风势迅速削弱.一般不再造成灾害,因此,台风给立夏的南方大陆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            。例如,2003年7月下旬,正是伊布都台风结束了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0C左右的高温天气。

⑤更有趣的是,台风虽然是个直径可达上千公里的“庞然大物”,可是它却是一辈子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的。这个“别人”就是比它更庞大的副热带高气压。台风沿它的西侧和西北侧可以到达相当高的纬度,从而把热带海洋上丰富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遥远的北方。它和秋冬季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一起,共同调节了地球上的冷热和水汽平衡。也正是因为它能到达较高纬度,我国黑龙江东北部以至更北地区尚能受到台风影响;而我国最南端的首母暗沙,却因接近赤道反而没有台风的踪影。

8.文中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是哪句话?

                                                                            

9.文中写台风的“矛盾”,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10.结合上下文内容,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充一句话,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11.文中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12.第⑤段中带引号的文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3.文章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闯关提醒]

这是一篇说明文,试题的设制与说明文的表现手法相关联:辨识总分和层递结构,以找总领句、概括要点、梳理结构的方式考查(如第  8、9、13题);辨别说明方法(如第11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和作用(如第12题);考查上下文的关联和过渡,常以概括前后句内容、拟写过渡句的形式考查(如第10题)。

第三关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凤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她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他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祥。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落泪。

⑥我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走,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小心—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爱的孩子交给了纵横的道路,请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⑧我们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们,你们能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欢欣诚实又领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知识的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从你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求知若渴的时候,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14.结合全文内容,请依次写出文章中的“你们”所指代的内容。

                                                                                   

15.作者写作此文时与送儿子上小学已相隔多年,文中有一处插叙点明了这一点,请找出来。

                                                                          

16.第⑤段中,写孩子是“欢然的”而“我”却“落泪”了,这是为什么?

                                                                         

17.第⑨段中有两组反义词,请写下来,并说说作者这样正反对举有什么用意。

                                                                          

18.作者在第⑥—⑨段的叙述中变成了第二人称,这有什么好处?

                                                                           

19.作者在⑥—⑩段中接连发问,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20.面对文中母亲发自肺腑的呼声,作为孩子的你,该做些什么呢?

                                                                           

[闯关提醒]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试题中涉及到“表现手法”的知识点有:比拟手法的运用(指出比拟的对象)(如第14题);记叙中的插叙手法(如第15题);对比手法的体现及其作用(如第16、17题);变换人称的手法(如第18题);问句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如第19题)。

攻关启示录

通过上面的闯关训练.你对“表现手法”是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要想比较顺利地闯关,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明了表现手法的种类。如象征、联想、铺垫、映衬、烘托、细节描写、前后呼应、先抑后扬、详写略写、明线暗线、虚实相生、夹叙夹议、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正反对比、正面侧面、设置悬念、巧用人称……理解这些并不难,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做:将某一种表现手法和突出运用它的文段对应起来(最好是课文中的名家名篇),以形象鲜明的实例来加深对各种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现手法”敏锐的感知力。在训练中应注意到,有些表现手法需整体把握,如象征、联想、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等;有些表现手法要局部揣摩,如详略安排、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细节描写、渲染烘托等。这些,都是由各自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所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表现力的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切忌生搬硬套。

当你对这些“表现手法”熟悉以后,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原来,是有好多好多的“表现手法”躲在字里行间向你点头示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