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的电话银行是什么:06追寻教育的幸福——对话名校长钟惠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38:17

追寻教育的幸福——对话名校长钟惠河

 陶继新  钟惠河

 

钟惠河,男,1970年4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泉州师范,现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泉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网名:小河弯湾。2007年8月任庄重文实验小学校长。1993年以来,曾在《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泉州晚报》、《现代教育导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指导多位教师在泉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编委、福建省德育研究会理事。

成长格言:见贤思齐,敏行讷言,博学约礼,劳而不怨。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庄重文学校钟惠河出任校长时间并不太长,可是,他对学校文化的关注,对教师幸福感的思考,以及超越一般校长的独特思考,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弥散不去的教育情结。他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师生生命成长的特殊关注,构建了一道令人向往的人文风景。为此,本刊记者于10月1日上午,在齐鲁文化会馆,与钟惠河校长进行了一场自然从容的对话跃

【陶】在人们多谈“以学生为本”的时候,您却强调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那么,您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呢?

【钟】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我们历来都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平常都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关注学生的幸福较多,关注教师的幸福较少。二是一提到教师,大家就把老师和“蜡烛”的意象联系起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似乎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宣传某某老师的先进事迹时,往往也是为了工作连孩子发高烧了都顾不上、父母亲重病在床也没空去照顾等等。这时我们都会想:他们幸福吗?三是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非常严重,有的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后,就觉得自己老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没什么奔头,只等时间一到马上退休。四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广泛认同。不论在教育系统还是在其他行业,我们的人本管理思想怎样落实到教师身上?我个人认为,关注教师的幸福感,是我们做教育工作的起点。具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教师感到在学校的工作是幸福的,才会积极地投入工作;教师感到教育教学是幸福的,才会自觉地、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我认为,只有教师感到幸福了,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才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的学校文化。

 

教师的第一责任是育人

 

【陶】教师之所以感到没有幸福感,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生命发展的目标。特别是那些年龄稍大的教师,甚至有一种日薄西山的感觉。其实,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人到80岁的时候,在脑细胞每天大量死亡的同时,却又有远远超过死亡量的新的细胞产生。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人,依然有着生命的活力。可是,有的人到60岁甚至50、40岁时,就感觉自己老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这种人在自己的大脑里无意中设置了一个“说你老你就老”的程序。而之所以有这种设计,是因为他已经感觉不到生命的价值,没了继续前行的目标。所以,我一直主张教师要为自己设计一个生命成长的规划书,强调教师的责任意识,且让包括老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都能日有所进,都会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都会感到前方还有一片绚丽的风景。

【钟】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第一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第二才是学会学习,即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我读了您采写校长、教师的作品,感到您一直在为教育的理性回归做着努力。

【陶】“做人第一”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孔子在谈“好学”的时候,经常是在说做人做得好。比如在《论语·雍也》里就有这样一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孔子之所以认为颜回这个弟子最好学,就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把自己的怒气无故地迁移别人身上,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年轻人啊,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敬爱同家族的兄长,谨慎而守信用,善待众人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剩余精力的话,就用来学习文化吧。看来,做人远远超过学文。

现在尽管一再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可实际上还是把学文放在了第一位,将做人放在了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了。

【钟】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要成就学生就得先成就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成就一名教师,受益一片学生。因此,我非常关注教师的成长,我认为只有教师感受到成长,才会体验到从事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我认为,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我在教师会议室写上这样一幅标语:“教孩子六年,为孩子想一生,为国家想一百年。”时时刻刻提醒老师,要记住自己肩负的责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故事、一节好课、教孩子一年而影响其一生,作用不可谓不大;相反,一个不好的老师,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

【陶】责任与兴趣还要重要。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为了国家,这是大责任。您把教育工作与关乎孩子一生及国家发展的大责任联系起来,教师在行动上就有了更高远的奋斗目标。他们有了这种责任感以后,对于校长所安排的工作,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甚至是创造性地去做。反之,如果没有这种大责任感,就可能目光短浅,只是为了以职谋钱,或者让学生多考几分而已。

【钟】所以,我一直向老师们强调,班上的孩子,对我们来说,是五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但对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三百甚至更多,因为他们的身上承载着好几代人的希望,所以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们学校,教师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我想,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也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校长要修身、慎思、笃行

 

【陶】如果说教师是育人者的话,校长则是这支育人队伍中的领跑者。所以,校长的思想品格高下,对于教师的育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钟】是的,校长的思想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我认为校长首先应该做到有思想。作为校长,要有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问,要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我们的教育仅仅是为了培养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吗?高等教育都已经走向大众化了,何况我们小学教育!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将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我们应当把为未来的文明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作为首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为更多的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国家的未来着想。

【陶】校长有没有思想与文化品位,决定着所在学校发展的走向。我在为校长作的《做有思想与文化品位的校长》讲座中,就重点谈了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校长的历史担当是什么?有的校长并不明白。他们没有哲学的追问,也没有历史的责任感。满足于上传下达,纠缠于行政事务,甚至将自己的“发展”目标锁定在职务提升或能换一个更好的职位上。我认为,这样的校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甚至在做着有辱人格的事情。在这样的校长所领导的学校里工作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自然无从谈起了。所以,真正优秀的校长,首先是人格上的高尚,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

【钟】是的,校长必须得有信念。“修身、慎思、笃行”这是我的六字箴言。修身就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做事的基础,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慎思就是做事情要深思熟虑,作为校长,我们作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上百名教师的利益和上千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慎重不行;做事情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但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不管道路如何曲折,最终总会到达理想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陶】我在作《〈论语〉解读》报告时,就把《论语·学而》定格为“修身做人篇”。我认为,这《论语》的首篇,强调修身做人,符合孔子的思想;而且在这一篇里,也就是谈的修身做人。您说的“慎思”,在这一篇中也可以找到注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校长,在一个学校的责任重大,一旦失误,造成的损失将不可挽回。所以,校长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随便决定学校大事的。不慎思是绝对不行的。笃行也很重要,孔子的哲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实践哲学。他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古人美德之一就是“耻其言而过其行”。校长之行,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只说不做的校长,教师在听其言而观其行之后,就不会再信任他,甚至看不起他。

【钟】校长还得有目标。校长的学识水平有多高决定着他所领导的这所学校能走多远。说大了点,就是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教育的理想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我的办学理想就是:“为孩子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让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体。”

 

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陶】教师的幸福感,还来源于自身的发展。现代教育,不再是教师教着学生前进,教师也要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

【钟】是的,《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意思是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个人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可以赋予时代意义: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发展,要成长,教师也不能安于现状,也得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比如成为名师,所以教师也需要发展,需要终生成长,要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促使自己完善的途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有教师的成长,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最终才有学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成长的关注点转移到教师方面,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让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造就一批名师。

【陶】其实,“教学相长”就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而且这里的教与学,既有知识层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他在教学生,学生也在影响着他。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强些?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于是,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他认为,他都赶不上颜回。所以,颜回死了之后,孔子说:“噫!天丧予,天丧予!”不但颜回,曾子、闵子骞、冉伯牛等弟子的品德都非常好,对孔子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要给“教学相长”赋予时代意义的话,就是我们老师也要向思想人格发展优秀的学生学习。“教”不但是“教学”,更是“教育”。教育是“教”的应有之义,只是一般人在解释的时候没有深究而已。

【钟】将“教学相长”与做人联系起来,确实很有道理。

【陶】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还是一种生命互动。教材文本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富有灵性的生命话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他们再与课本中的生命话语进行碰撞时,就会闪烁出生命的火花。

【钟】是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在用生命润泽生命的心灵对话中,真正把学生作为“人”来精心呵护、精心培养,才能促成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并用慈母般的情怀去关照、去包容孩子的一言一行,才有孩子的幸福成长,老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感。

【陶】我在作《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时,就没有把题目定格在“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尽管专业成长肯定与读书相关,但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读书是在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课堂亦是如此。教学,更高的追求是实现生命的飞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都要有生命的律动,没有这个“动”,肯定抵达不到课文的深层境界。

【钟】老师的幸福感还来源于学生。看到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老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陶】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与老师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一样,不存在嫉妒,只寄有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教师会由衷地高兴。因为学生表现得越好,说明老师教育得越好。学生的展示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展现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教师生命的维系,学生的发展,则是教师生命的荣耀。

【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素质教育已经取得共识,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进,各种理论、各个流派的观点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有时简直无所适从。但是我认为无论什么流派,什么学说,都应当把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关注的核心。

【陶】你说得很对。现在各种提法实在太多了,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不管如何五花八门,它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换个说法而已,都可以从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那里找到源头。现在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种种课题纷涌迭出,但是,真正能起到巨大作用者,却是凤毛麟角。甚至有人打着某种课题研究的旗号,进行商业操作,令人有一种人心不古的感慨。而一些公开课,则变成了表演课,生命的对话不再彰显。如此下去,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识就不复存在了。

【钟】所以,我们提倡课堂的原生态,提供课堂之上的生命对话,因为课堂上的作假,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做人方面的虚假。

 

读书改变生命状态

 

【陶】我为你们的教师作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之后,有好多教师给我来信,说你们学校的读书已经蔚然成风。这令我特别高兴。不过,读书一定要“取法乎上”,不然,教师之读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钟】在您给我们作《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报告后,我就把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作为重要的事来做,而且做到了“取法乎上”。今年暑假,我就要求老师们读好两本书,一本是《论语》,一本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并在秋季开学的第一次教师会上举行闭卷考试,有老师说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师会”。为什么要推荐这两本书,一是因为《论语》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教育著作,是东方各种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现在的很多理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二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帕什雷夫中学被称作是世界教育的实验室,同时《给教师的建议》写得非常好,娓娓道来,没有高深的理论。只要认真读好了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给老师们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教育家像普通教师一样在思考日常的教育问题,我们普通教师要像教育家那样思考身边的问题。这是受到您所说的读书要“取法乎上”的启发。这学期,我又向老师提出要拥有“四个一”的建议,即要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系统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本看家的教育名著,精心研读,做到常读常新;要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披沙拣金,了解最新的信息。

【陶】这样做太好了,你选的这两本书选得好,都是上乘的教育名著,而且这些书都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好书。为老师选书,又进行考试,像你这样做的恐怕不多。

您说的“伟大的教育家像普通教师一样在思考日常的教育问题,我们普通教师要像教育家那样思考身边的问题”这句话太精彩了,简直可以当作格言。其实,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普通人,像孔子也是一位很可爱的老头儿一样,他有时也会发脾气、会不讲理,但他又是哲人,他站在一个很高的视点窥观人生与教育,所以,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之后,依然辉光不减。

【钟】最令我欣慰的是,我们学校教师的读书热情越来越高,他们不但在教学上学习这些教育家,还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且逐渐地提升着个体的人格。

【陶】从教师的成长来看,读书应成为教师成长的必需,读书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改变整个人生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就是与几千年前、几百年前的哲人进行心灵对话。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高尚的教师,读好书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钟】您今年5月份出版的新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书名取得太好了,当前的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唤醒教师心灵深处的幸福感已成为重振教育的当务之急。

【陶】当时为这本书拟了十几个书名,最后确定了这个书名。因为我喜欢“幸福”,教师也喜欢。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必须久存于生命之中,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伴随一生。快乐还不能是低级趣味的快乐,比如虽有高官厚禄,但是贪污腐败,这样会遭人鄙视,自己内心也很恐慌,当然不是幸福;假如你有万贯家财,但吃喝嫖赌,也不是幸福,别人也会看不起的。幸福必须建立在精神高贵的基础上。我这本书里收录了我的三个演讲稿,第一个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通过读书,提升生命质量,达到理想的彼岸;第二个是《打点幸福人生》,这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演讲,现在很多人在看这个讲演内容,包括教育以外的人,甚至我们院里的老太太也在看;第三个是《孔子的精神境界》,主要是从孔子的精神层面上谈的,我认为孔子是最好的老师,在心灵和精神方面都达到幸福的境界。这本书从今年5月份出版,现在已经是第3次重印,而且成了“大夏书系”出版的讲演录中唯一重印的书。

【钟】我读了这本书,感到这三个演讲录里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您的人格美,是您几十年来学习和生活感悟的结晶,是您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精华并加以实践的写照。您宠辱不惊、宽容大度、淡泊名利、善待他人的高尚品格实在令我辈无法企及,想起您那种从容、淡然和豁达,就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景仰之情。

【陶】谢谢!我的演讲之所以受欢迎,首先应当感谢我的采访对象,是他们给了我话语权,离开了他们,我就失去思想与话语基础。我认为,幸福的基础是心灵的高贵,否则,即使你个人发展得再好,也不算幸福。我采写的对象,不但学识好,更重要的是品格高尚。我在采访他们,也在向他们学习,而且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与文化品位。

 

为教师营造和谐的氛围

 

【钟】另外,您从读书中,也获取了很多智慧。

【陶】读书不但使我获取智慧,也使我更加善良。因大师作品中,流淌着的,都是令我高山仰止的大师的高尚品格。

【钟】听说您有一次外出讲学,因别人安排上的失误,您只好在路上滞留两天。据说您不但不生气,反而想,这样就可以在宾馆里,在没人打扰的环境中写写文章,甚至还对造成这次失误的人心存感激。我觉得人的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看问题换一个角度就好了,为快乐寻找理由,但要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得有“善待他人”的豁达的心态作支撑,也才能保持长久的幸福感。我们当校长的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能多调进一些优秀的老师,可事实往往不能如愿。这时,我就想:如果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调进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优秀的老师,那很正常;如果一位普通的老师在你的学校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样才是你学校的成功所在,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所以,我就从心里接纳他们,没有丝毫的排斥,也希望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与老师们共同成长。

【陶】您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教师群体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所以必然会存在差异,作为校长,就要“行不言之教”——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很平和地接纳他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使人产生自信。

【钟】得到尊重是获得幸福感的前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特别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更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对于一些没有奖杯奖状的研讨活动的参加者,我就会给他们一些奖励,比如您写的《教育先锋者档案》《非常父母》等教育专著,并编写颁奖词。比如,在一次校内的研讨活动结束后为三位老师写了颁奖词,并在教师会上大张旗鼓地表彰:

你勇挑重担,始终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支撑着自己,在讲台上展现生命的价值,在“雏鹰争章”中引领孩子的成长。有梦就有未来,有爱就有希望。在这次区演讲比赛上,从接到任务到参加比赛只有一天时间,你以自己的实力和努力,为实小又一次赢得了荣誉。有请柯向妹老师。

生活的问题沉着应对,教学工作微笑面对,你用最传统最朴素的方式诠释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研透教学目标,锻造高效课堂”是专家对你的评价。虽然你已经上过市级优质课,但学校需要,你就毅然接受任务,虽未请缨,已然感动。有请林惠琼老师上台领奖。

作为年轻的妈妈,你克服家务的劳累,典雅端庄的身上透露出刚毅、果敢。作为教师,你的谦虚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同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同上一节课、校内研讨课到数学优质课,你都能勇敢地面对,值得我们敬佩。有请雅芬老师上台并预祝她在下周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那种特定的场合,你念了颁奖词,老师很感动,比你奖励他多少钱都高兴,那是一种个人价值得到认可的愉悦。老师们经常说:“累并快乐着!”

【陶】您写得也很真诚,也很精彩。教师幸福不幸福与其工作量的大小关系不太大。我一直有个观点,累不死人,却可以气死人。凡是没有工作的,或者工作量小的人,特别是心里不愉快的人,其生命的长度大都不长。但是,他们如果拥有了幸福的氛围,累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有了这个氛围,教师就会感到和谐与温馨。校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从而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心理场。这实际上也是孔子的思想。蔡元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校长,他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因此而聚集了一批思想观点各不相同的时代精英,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蔡元培的办学思想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北大,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校长应该有包容各种人才的胸襟。

平时我在与老师们交流时,发现老师们对他们生存的环境非常在乎。校长的一颦一笑,他们都很在意,比如您今天因为个人原因不笑了,老师都会觉得难受,《小公务员之死》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老师看到您笑了,会觉得我在这里很安全,我不会有来自校长对我的指责,对我的打击。有了尊重,有了安全感,有了心灵自由,就有了创造力。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写起文章来那么快?我说,因为我心灵自由。不然,肯定写不快,更写不好。所以,老师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往往与校长给他们创设的环境休戚相关。

【钟】前几天我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要参加区级优质课选拔,我对她说了一句:“你可要争取拿第一呀。”她对别人说,校长这么不信任我,好像我不努力似的。谁敢保证能拿到第一,要是拿不到第一,我可怎么办呢?我知道了以后,就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不是这个意思,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得最好,但如果拿不到第一,只要我们努力了就行了。实际上,老师参加赛课,他本身已经有压力了,谁不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一个人心里老是想着我要拿第一,可能反而会使他的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应减轻拿名次的心理压力,让他更专注地备好课,提高教学艺术,真正把赛课的过程变成提升自我的过程,变成成长的过程,这样才会有幸福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愉悦才是长久的幸福。

【陶】要让教师有幸福感,就要尽可能不给他们施加心理上的压力。比如奥运会上好多有可能取得金牌的运动员,最终没能拿到金牌,并不是他们没有这个技术水平,往往是输在心理状态上。有人给我提了个建议,您讲课时有些地方语调可以高昂一些,体现演讲的艺术性。但我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因为我绝不会为了追求艺术而故弄玄虚,“道法自然”比刻意追求的“艺术”要“美”得多。所以,老师越是参加比赛就越不要特别强调让他争第一,就说你行,名次是次要的,咱们努力就行了,让老师彻底放松,有一种“游于艺”的心理状态,有时甚至要给失败者庆功。

这几年我读《论语》,就读出了一个很平淡的心绪。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在人们看来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外出讲课,或因不能播放课件,或因扩音效果不好,讲课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我认为这都很正常,从不自责和难过;有时课讲得异常成功,我也不会得意忘形。在我看来,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钟】你经常提到“道”,道法自然太重要了,做事做人,都要道法自然,做人一定要真诚。真,就是自然。

【陶】最怕老师自己根本不发展,还抱怨这抱怨那。教师群体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换一种心态,换一种方式,把坏事变成好事。

【钟】我认为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才会有幸福感。

【陶】我有一个报告题目就是《永存感恩》,其中讲到感恩父母、教师、社会等层面的问题。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不但遭人鄙视,自己也不会幸福。比尔·盖茨把他的财富全部捐给慈善机构,不给子女留一分钱,他说得很明确,就是要回报和感恩社会。大企业家与小企业家的差别在哪里,我认为大商在德、小商在器,大企业家成功在德行的修养上,小企业家成功在技巧上,一味地讲求技巧,就永远达不到“道”的层面上,只能在较低的层面上徘徊。

                                        来源于: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