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无卡转账: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40:18
一、关于知识掌握的概念

 

1、真正的巩固知识,是让学生对事实、事物、现象的实质进行独立思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这个思考过程,通过能够观察到、能够加以分析的实际作业的形式反映出来。

 

——《给教师的建议》P220

 

2、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P225

 

3、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充满乐观情绪的自我认识是儿童渴求知识的前提条件。

 

——《给教师的建议》P165

 

4、学生当堂所知道和理解的那些真理、规律性、规则、公式,还不能算是牢固的、扎实的知识。只有在以后的思维活动中得到运用的知识,可以借助他们作为掌握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的知识,才能变成牢固的、扎实的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P440

 

5、所谓学生熟愁知识,指的是将科学的基本知识,即人类体系化的经验,作为学生个人的资产,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思维与实践的工具。

 

所谓掌握,是指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学生能够便捷化,准确地再现所学内容,或者同时产生出知识中所反映的现实事物、过程及关系的表象。在解决理论与实践课题时,能够灵巧地利用这些知识。

 

——佐腾正夫《教学原理》P244

 

6、所谓掌握知识,是指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对于事物的本质与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与关系法则的认识,因此,将人类产生的一般认识过程,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活动再一次复现时,知识才能内化成自身的资产。

 

——佐腾正夫《教学原理》P244

 

二、知识掌握与学习愿望的关系

 

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

 

——《给教师的建议》P171

 

三、知识运用与知识巩固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给教师的建议》P219

 

2、我们力求使讲课变成一种对事实和现象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意识的深处找到那一部分已知的东西,把它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工具。

 

——《给教师的建议》

 

3、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石灰等,把这一切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经常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不让学生去干这种笨重的建筑工作,才使学生变得不够机灵,理解力下降的。只有让学生去实际地干,他才会开始掌握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P218

 

四、关于思考及思考能力培养

 

㈠思考对于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性

 

1、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62)

 

——《给教师的建议》P211

 

2、思维素养问题: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及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给教师的建议》P216

 

3、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们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

 

——《给教师的建议》P216

 

4、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我们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我们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给教师的建议》P211

 

㈡思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1、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东西的时候,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抱研究的态度。当学生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开始有积极的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P218

 

2、智育是以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生动的直观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源泉,在这个源泉的各种形状、色彩和声音里隐藏着成千上万他问题。

 

——《给教师的建议》P190-191

 

3、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那么它就变成了无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只有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真正的智力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P163

 

4、一个学生学会了同时阅读和思考,他才能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识记,而是一边想象一边对材料进行逻辑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P150

 

5、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所讲过的东西和他们在教科书里所读过的东西。检查学生的知识,并不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对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新的因果联系。

 

——《给教师的建议》P139

 

6、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P78

 

7、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考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

 

——《给教师的建议》P216

 

五、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㈠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

 

1、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给教师的建议》P153

 

2、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愿望。

 

——《给教师的建议》P153

 

3、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

 

——《给教师的建议》P156

 

4、热烈的学习愿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道义上满足的状态。但是只有在被一种远大而崇高的目标所鼓舞的学生集体里,才能体验到这种道义上的满足。

 

——《给教师的建议》P158

 

5、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顺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给教师的建议》P169

 

㈡持久而热烈的学习兴趣对成功学习的重要性

 

1、没有兴趣就没有发现的乐趣,就没有才能和爱好,就没有活的灵魂,就没有人的个性。

 

——《给教师的建议》P213

 

2、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给教师的建议》P142

 

3、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P233

 

㈢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1、思想好比火星儿: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儿。一个深思熟虑的班主任和教师,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

 

——《给教师的建议》P168

 

2、在备课的时候……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给教师的建议》P145

 

3、当少年在思考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我们对于已知的东西跟未知的东西的相互关系问题也很感兴趣。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P231

 

㈣阅读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地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给教师的建议》P168

 

2、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给教师的建议》P81

 

3、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时期

 

——《给教师的建议》P67

 

4、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给教师的建议》P68

 

5、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取胜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给教师的建议》P52

 

6、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给教师的建议》P51

 

7、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给教师的建议》P20-21

 

8、对于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象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候,好象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给教师的建议》P18—19

 

9、读书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而不是欢乐的源泉。少年的精神空虚是一大灾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425

 

10、没有对知识的渴求,就不可能有完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不会有创造性的劳支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要。

 

——《给教师的建议》P426

 

六、关于备课的艺术

 

1、有经验的教师的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P227

 

2、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给教师的建议》P217

 

3、教师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看出学生的思路,才能感觉或理解到学生是怎样感知和理解所讲的东西的?……

 

教师则如此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能看到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占据他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学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记得,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给教师的建议》P217

 

七、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

 

1、我们所预见到的,只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一般途径,而不是细节。在每一节课上,都有几十种这样的细节,它们的相互依存性是极其复杂而多变性的。

 

——《给教师的建议》P214

 

2、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到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是他能够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的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来选择唯一必要的途径而走下去。

 

——《给教师的建议》P222

 

3、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

 

——《给教师的建议》P221

 

4、知识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紧密融合为一体。

 

(他的信念,他的道德,他的智力,他的学生未来发展观)

 

——《给教师的建议》P427

 

5、知识不仅以真理的内容使人的心灵丰富,而且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高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