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理财通客服电话:礼记曲礼(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44:22

卷一 《曲礼上》之三

【原文】

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①,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②。脍炙③处外,醢④酱处内,葱渫⑤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⑥置者,左朐右末⑦。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⑧,肴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辩肴。主人未辩,客不虚口⑨。卒食,客自前跪,徹饭斋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注释】

①    殽:yáo。切成大块的带骨熟肉。胾:zì。切成大块的肉。孔颖达说:“熟肉带骨而臠(luán,把肉切成块)曰殽 ,纯肉切之为胾。骨是阳,故在左,肉是阴,故在右。”

②    食:饭食。羹: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孔氏:“食饭燥为阳,故居左;羹溼(湿)是阴,故居右。”

③    脍炙:脍,kuài。细切的肉。炙,烤肉。

④    醯:h?i,肉酱。

⑤    渫:yì。蒸葱。

⑥    脯(fǔ)脩(xiū):肉干。孔氏:“脯训始,始作即成也。脩亦脯也。脩训治,治之乃成。”

⑦    朐(qú):弯曲的干肉。末:孙本:“朐置左,末边际置右,右手取祭,擘之便也。”

⑧    主人延客祭……祭所先进:孔氏:“祭者,君子不忘本,有德必酬之。故得食而种种出少许,置之豆(盛食物之容器)间之地,以报先代造食之人也。”延,导引。

⑨    虚口:吃完饭后饮酒漱口。

【译文】

进食的礼节,应把带骨的熟肉块放在左边,不带骨的肉块放在右边。饭食放在左首,羹汤放在右首。细肉和烤肉放在外侧,肉酱放在内侧,蒸葱放在最边上,酒、浆放在右首。如要有脯和脩,则脯放在左边,脩放在右边。客人如果降等谦让,手拿饭食起身推辞,主人要起身向客人表示辞让,然后让客人坐下。主人引着客人进行食前祭。行祭礼时,要按食物上桌的先后次序进行,从殽开始依次祭完各种食品。吃过三口饭之后,主人请客人吃胾,然后再把殽吃完。如果主人没有吃遍那些菜肴,客人不要以酒漱口表示已吃完。吃完后,客人应跪起收拾饭和酱类食物,递给侍者。主人应站起来,推辞客人的做法,然后,客人坐回席上。

【原文】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

毋抟①饭,毋放饭②,毋流歠③,毋咤食④,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⑤,毋絮羹⑥,毋刺齿,毋歠醢⑦。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⑧。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⑨。

【注释】

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孔氏:“取饭作抟,则易得多,是欲争饱,非谦也。”

②放饭:郑玄、孔颖达认为是把手中的剩饭放回容器中,这是别人所嫌恶的。朱熹认为,“放饭”是指无所顾忌地大口吃饭。

③歠:chuò。饮,喝。流歠,指喝东西不注意而弄得汁水乱流。

④咤食:孔氏:“咤食,谓以舌口中作声,似嫌主人之食。”

⑤嚃:tà。郑玄:“嚃,为不嚼菜。”

⑥絮:调和。絮羹意指向羹汁加佐料调和。

⑦歠醢:喝肉酱。嫌味淡。

⑧窶:jù。贫穷。

⑨嘬:chuài。大口吞食。

【译文】

陪长者吃饭,主人亲自夹取食物给自己,要先拜谢再吃;主人不那样做,那么不用拜谢而直接进食。和人共用餐具吃饭不要只求自己吃饱,不要揉搓双手。

吃饭时,不要把饭捏成团,不要大口大口地吃饭,不要大口喝汤,口中不要嚓嚓响,不要啃咬骨头,不要将已拿起的鱼肉又放回去,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总是取某种食物吃而不挑其他,不要急于使饭冷却而扬饭,吃黍时不要用筷子,喝汤时不要连汤中的菜都未嚼就囫囵喝下去,不要往羹汁里加放佐料调味,不要剔牙,不要喝肉酱。要是客人给羹汁调味,主人要道歉说“不擅于煮食”;要是客人喝肉酱,主人要说“家贫,招待不周”。湿而软的肉可用牙咬断,干肉不能用牙咬开吃(而适宜用手)。烤肉不要大口吞吃。
【原文】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①。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②,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御食③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④。

【注释】

①    尊所:尊,酒具;尊所,指放置酒尊的地方。

②    釂:jiào。酒饮完,即干杯。

③    御食:御指劝侑,用奏乐等方式助人饮食,而自己不进食。侍食,陪同君主吃饭的人。

④    器之......皆写:溉,洗涤;写,倾倒。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洗涤的器皿(指陶器等)中的食物,不用倾倒进不可洗涤的器皿里,而不可洗涤的器皿(如竹编)器皿里的,要倒到可以洗涤的器皿中。

【译文】

陪同长者饮宴,若长者给晚辈酒,就要站起来,到放置长者所赐酒的地方拜过长者再接受酒。长者表示推辞后,晚辈回到自己席位上去饮酒。长者虽然举了杯却没有饮完,晚辈也不敢饮。长者赐食物给晚辈或仆人,他们不敢推辞。在国君身边接受国君赐的果子,如果果子有核,那么要把核揣在身上。在国君身边劝侑,国君赐剩余的食物,那么吃的时候,可洗涤的器皿内的食物直接吃即可,而不可洗涤的器皿里的食物要倒在可洗涤的器皿中再吃。

【原文】

馂①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御同②于长者,虽贰③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梜④,其无菜者不用梜。

为天子削瓜者副⑤之,巾以絺⑥;为国君者华⑦之,巾以绤⑧;为大夫累⑨之,士疐⑩之,庶人龁⑾之。

【注释】

①    馂:jùn。吃剩下的食物。

②    御同:侍食并与长者同馔。

③    贰:双份。这里指主人进双份食物给长者,同时也进一份给陪坐的人。

④    梜:jiā,同“筴”,筷子。别称“梜提”。

⑤    副:pì。剖开,切成四半。

⑥    絺:chī。细葛布。

⑦    华:剖开。 

⑧    绤:xì。粗葛布。

⑨    累:同“裸”。即不以巾盖之。

⑩    疐:同“蒂”,意为切去瓜蒂(瓜之连蔓处)。

⑾ 龁:hé,咬。郑玄:“副,析也。既削,又四析之,乃横断之,而巾覆焉。华,中裂之,不四析也。累,倮也,谓不巾覆也。疐之,不中裂,横断去疐而已。龁之,不横断。”

【译文】

吃剩下的食物不能用来祭祀先祖,父亲不可祭祀儿子,丈夫不能祭祀妻子。陪同长者吃饭,即使主人上两份食物也不要推辞。二人并坐在一起时,也不要推辞(主人的食物)。用羹汤时,若里边有菜,就要用筷子,没有菜就不必用。

为天子削瓜,要把瓜切成四瓣再横断开,用细葛布盖上;为国君削瓜,要将瓜从中切成两瓣再横断开,用粗葛布盖上;为大夫削瓜,则不用盖着;为士削瓜去掉瓜蒂;庶人咬着吃即可。

【原文】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①,行不翔,言不惰②,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③,怒不至詈④。疾止复故。

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⑤。

【注释】

①    栉:zhì。梳子、篦子的总称。这里作动词,梳头。

②    行不翔,言不惰:行为不注重仪容姿态,言词不讲求华美的词句。惰:同“媠”,好。

③    矧:sh?n。齿根。

④    詈:lì。骂。

⑤    侧席:席不和他人的席连在一起。专席:即单席,相对“重席”而言。

【译文】

父母有病时,自己带帽子时会顾不了梳理头发,行为顾不上讲究仪态,说话顾不上斟酌词句,不享受琴瑟之乐,吃肉少到不至(因多而)变了口味,喝酒少到不引起脸红,笑不会露出牙龈,怒不至于责骂。到父母的病好了,这些才恢复到平常一样。

心中有忧患顾虑的人,坐席不与人连在一起;服丧的人,只坐单层坐席。

【原文】

水潦降,不献鱼鳖①,献鸟者佛其首,畜鸟者则勿佛也②。献车马者执策绥③,献甲者执胄④,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⑤,献米者操量鼓⑥,献孰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⑦。

【注释】

①    潦:l?o。雨水。“不献鱼鳖”,孔颖达认为雨天水大,鱼鳖不易得;一说雨水丰沛,产量富足,价低不以为贵;一说古制三时取鱼,唯夏天不取。

②    佛:通“拂”,违背,违逆,这里指用笼子罩住。畜,音xù。

③    策绥:策指马鞭;绥:供人登车时牵引所用的绳子。

④    胄:zhòu。头盔。

⑤    契:指符契,古人将契刻上字,再分成左右两半,由双方保留以凭证。

⑥    鼓:一种量器。

⑦    书致:致同“质”,书质也就是书契。

【译文】

雨水多时,(因鱼鳖较平常多,价钱低)不要进献鱼鳖。献鸟的人应把鸟首盖住,而养鸟的人进献则不用盖头。献车马的人要手持马鞭,牵着绥进献。献铠甲的人要拿着头盔进献。献手杖的人要手执杖的末端进献。献俘虏的人应抓着俘虏的右手袖进献。献粟的人要手执右契而献。献米的人要拿着量鼓而献。献煮熟的食物的人要另拿酱一齐献上。献田地房宅的人要拿着书契进献。

【原文】

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①,弛弓尚角②,右手执箫③,左手承弣④,尊卑垂帨⑤。若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⑥。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乡与客并⑦,然后受。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鐏⑧,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⑨。

【注释】

①    尚筋:尚,同“上”,筋,弓弦。

②    角:弓背。

③    箫:弓的两端。

④    弣:f?。弓把(中部)。

⑤    帨:shuì。佩巾。垂帨指鞠躬(弯腰时腰间的佩巾会下垂)。

⑥    还辟辟拜:还,转身;辟,同“避”。还辟拜,指转身退避以避过(主人之)拜。

⑦    乡与客并:和客人同向而立。

⑧    鐏:zūn。戈矛等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

⑨    镦:duì。戈矛等下端平底的金属套。

【译文】

凡是赠送弓给人的,如果上紧了弦的弓,就要将弓弦向上,弓弦松懈的就要让弓背向上,右手拿弓的一端,左手托住弓把,不论对方尊卑都要向他鞠躬。如果主人行拜礼,客人应转过身避让。主人亲自接受弓,要从客人的左边,从弓下面托着弓把,和客人同向并立,再接过来。进献剑的应左手握剑首。进献戈的应让戈的圆锥形剑末向前,戈刃向后。进献矛戟的人应让平底的末端向前。

【原文】

进几杖者拂之①。效②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饰羔雁者以缋③。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剑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④,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注释】

①    拂:指拂去灰尘。

②    效:呈献。

③    饰:掩盖。缋:huì。装饰或系物之用的画布。

④    苞、苴:均是草制的器具,苞用来包裹鱼肉,苴用以包裹或垫物。箪(dān)笥(sì):承(饭)食有盖的竹制容器,方为笥、圆为箪。问:即赠送。

【译文】

献几杖的人应先拂去几杖的尘灰。献马或羊的应当用右手牵着马羊。献狗的用左手牵狗。拿着禽鸟时应使禽鸟的头向左。遮盖羊和雁的应用画布。接受人赠的珍珠宝玉应当用双手捧接。接受人赠的弓剑应用衣袖承兜。用玉制的酒杯饮酒时手不能拿着杯挥动。凡是送人弓剑、苞苴、箪笥的,应当用手拿着赠品等主人的命令,仪容像奉命出使的时候一样。

【原文】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于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

【译文】

凡是被国君安排派遣出使的,已接到命令,就不能让命令在家逗留。国君的命令一到,主人要出门拜迎使者,并说些屈尊前来的谦词。使者回去,主人要在门外拜送。如果臣子要派人到国君处办事,那么一定要身穿朝服向使者发令。使者回来,自己应下堂受国君之命。

【原文】

博闻强识而让①,敦善行而不怠②,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注释】

①    识:zhì。记忆。

②    敦:厚道。

【译文】

见闻广博且记忆力强,又能谦让,做事善美而厚道,又不会有所懈怠,叫做君子。君子不尽力讨人对自己的喜欢,不尽力要人忠实于已,这样使得交情保全下来。

【原文】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①此言孙可以为王父②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③,乘必以几④。齐者不乐不吊。

【注释】

①君子抱孙不抱子:意即祖父丧,以孙当尸,而不能以子当尸。倘若当尸的孙年幼,则要人抱着,所以有“抱孙不抱子”的说法。按古人的说法,宗庙内始祖居中,然后以下各辈左右按“一昭一穆”的次序排列,这样祖父与孙子的昭穆一致,所以,以孙充当祖父的“尸”。

②王父:祖父丧后,受祭于宗庙,称为王父。

③式:通“轼”,车厢前的横木,人凭轼向人俯身行礼也叫做轼。

④几:指登车垫足所用的几。
【译文】

《礼》上说:“君子抱孙而不抱子。”这是说孙子可以当祖父的尸,儿子不可以当父亲的尸。为国君当尸的,大夫、士见了要下车行礼。国君知道了谁要当(先君的)尸,那么也要下车。尸在车上一定要凭轼行礼,上车时一定要用几垫足而上。斋戒中的人不能享受音乐,不能吊丧。

【原文】

居丧之礼,毁瘠不形①,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②,出入不当门隧③。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④,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⑤,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⑥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⑦。

【注释】

①    毁瘠不形:毁,因哀痛而伤害了身体。瘠,消瘦。形,(骨头)显露。

②    阼阶:即东阶,堂前供主人上下的台阶。这句的意思为因父丧,子当为一家之主,可上下阼阶,但因居丧而又不能用阼阶。

③    门隧:门外正中的通道。

④    创:即疮。疡:通“痒”。沐:洗头。浴:洗澡。

⑤    不胜:经不起。

⑥    衰麻:指丧服。

⑦    处于内:父母丧,孝子应在居室外搭庐居住。这里“处于内”指不用搭庐而居室内。

【译文】

居丧之礼在于:因哀痛消瘦但不要至于形销骨立,视力和听力不会有所衰退,上下堂下经过阼阶,出入门不走正中的通道。居丧的礼还在于:头上长了疮可以洗头,身上感到痒了可以洗澡;有疾病可以饮酒吃肉,但痒好了之后又应恢复以前的做法。如果经不起丧痛,就会被看作和不慈不孝一样。五十岁服丧,不能过于悲伤而令身体受到伤害。六十岁服丧不应影响身体。七十岁服丧,只需身穿孝服,可以饮酒吃肉,仍旧住在室内。

【原文】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①。知生者吊,知死者伤②。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注释】

①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与,当为“以”。来日,(人死的)第二日。往日,(人死的)当天,指人死后生者的服丧期和死者的殓葬日期的推算日期。

②吊:吊辞,对死者亲属的慰问;伤:伤辞,内容为对死者本人的哀悼。

【译文】

活人服丧日期当从人死的第二日算起,死者殓葬日期当从他死的当天算起。与死者的亲属相识的,要致吊词;和死者相识的要致伤辞。和死者亲属相识而不认识死者本人的,致吊辞而不致伤辞;认识死都却不和死者亲属相识的,则只致伤辞而不致吊辞。

【原文】

吊丧弗能赙①,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②,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③,不问其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注释】

①赙:fù。以财物助人办丧事。

②遗:wèi。赠送。

③    馆:动词,安排房舍给人住宿。

【译文】

前往吊丧却不能拿出布帛钱财帮人办丧事,就不要问人家(办丧事)花了多少钱。慰问病人而不能赠送什么给他,就不要问他需要什么。见到外人而不能给他提供住处,就不要问他要住在哪里。赐东西给人,不要对他说:“来这里取。”给予人东西,不要到给时才问他要什么。

【原文】

适墓不登垄①,助葬必执绋②。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③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④。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⑤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⑥。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注释】

①    垄:即“冢”。

②    绋:fú。下葬时引棺用的大绳,亦称“引车索”。

③    临(lin):哭。

④    相:为协调舂米动作而唱歌。

⑤    哭日:吊丧之日。

⑥    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介胄,穿戴着铠甲头盔。

【译文】

到墓地里不能登上墓冢,参加送葬要手执引棺的大绳。在丧礼上不能发笑。向人作揖行礼一定要离开座位。看到灵柩不能唱歌。哭丧时走路不要伸臂如翔。邻里有丧事,不能以歌助舂。同里有丧事,不能在巷中歌唱。到了墓地不能唱歌,吊丧之日也不能唱歌。送葬不要贪行小路,不要躲避路边低洼的水坑。参加丧礼时脸上一定要有悲哀的神色。手执引棺绳时不能笑。在欢乐的场合不能哀声叹息,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时要有不可侵犯的气色。所以,君子要小心谨慎,不在人家面前失态。

【原文】

国君抚式①,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②。刑人不在君侧③。兵车不式,武车绥旌④,德车结旌⑤。

【注释】

①    抚式:手按车轼,表敬意。

②    礼不下庶人:礼节的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即订制礼的规范的人不为庶人而制。下句“刑不上大夫”理同。

③    刑人:受过刑罚的人。

④    武车:即兵车。绥:舒展开的。

⑤    德车:没有兵器装备的车。结:收敛着的。

【译文】

国君手按车轼表敬意时,大夫应该下车。大夫手按车轼表示敬意,士要下车。礼的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刑罚也不针对大夫。受过刑罚的人不能在国君身边任职。兵车上不必行轼礼,武车上的旌旗应舒展开,而德车上的旌旗应该束敛起来。

【原文】

史载笔,士载言①。前有水则载青旌②,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③。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④。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⑤。

【注释】

①史载笔,士载言:史,史官。本句意指国君参加盟会,史官携带文具,士负责交谈记录。

②载青旌:青指青雀。载青旌,指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

③挚:通“鸷”(zhì),鹰类猛禽。貔貅(pí xiū):一种猛兽。

④行……右白虎:行指军队的行阵。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均为天象名,这里用作军队行阵之名。招摇:北斗星名。这里指形似北斗的旗帜。急缮:坚强锐利。

⑤局:部分。司:掌管。

【译文】

国君会盟,史官携笔墨文具,士记录好会盟言谈。前面有水,要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前面有尘埃,就竖起画着正在鸣叫的鸢的旌旗。前面有车骑,就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前面有军队,则竖起虎皮旗帜。前面有猛兽,就竖起貔貅皮旗帜。安排军队的行阵,前面设朱鸟阵,后面设玄武阵,左边设青龙阵,右边设白虎阵。北斗星旗帜在行阵上空,指战士震怒坚劲,进退有一定标准,左右各部分有各自的将领指挥。

【原文】

父之仇雠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②。交游之雠,不同国。

【注释】

①    雠(chóu):仇人。

②    不反兵:不必回家取武器。意即时刻带着兵器。

【译文】

父亲的仇人,要和他不共戴天。兄弟的仇人,要随时可以拿出武器来报复之。朋友的仇人,不要和他在同一国。

【原文】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译文】

国家的四郊布满防御的壁垒,这是卿和大夫的耻辱。地域广大而得不到开垦利用,这是士的耻辱。

【原文】

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①,祭器敝则埋之,龟筴②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祭于公者③,必自彻其俎④。

【注释】

①    敝:破旧。

②    筴:同“策”,占卜用的蓍(shī)草。

③    祭于公:指助祭于国君。

④    俎(zū):盛牲的礼器。

【译文】

祭祀时不可有怠慢。祭祀穿的衣服破旧了就要焚烧。祭祀用的器皿破旧了就埋掉。卜筴所用的龟甲和蓍草破损了就要埋掉。祭祀的猪牛羊死了就要埋掉。凡是在国君的宗庙里助祭,祭完要亲自撤去盛牲的礼器。
【原文】

卒哭①乃讳。礼不讳嫌名②,二名不偏讳③。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④,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⑤不讳。入竟⑥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注释】

①    卒哭:葬后的祭名。

②    嫌名:音声相近的名,如“禹”和“雨”。

③    二名不遍讳:指名有二字的,避讳时避其中的一字,而另一字可不避。

④    私讳:指家讳。下文公讳指君讳。

⑤    大功、小功:丧服名。大功服丧期为九个月,小功五个月。

⑥    竟:通“境”,地域。

【译文】

到卒哭后才避讳死者的名字。按礼的规定,不讳名字中音同或者近的字;名有两字的,只避其中一个字即可;侍奉父母的人要(在父母面前)讳祖父母的名字;赶不上侍奉父母的(指父母早逝),可以不讳祖父母之名。在国君面前不必避家讳;在大夫面前要避君讳;读《诗》、《书》时可以不避讳;在庙中依礼致辞发言可不避讳;国君夫人的讳,即使当着国君的面,臣也不必避,妇人之讳是不出家门的;服大功、小功之丧的人不必避死者的讳。到了一个地方,要先探问该处的禁忌;到了别的国家,要探问好该国的风俗;到别人家里,要先探问该人家的避讳。

【原文】

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①。凡卜、筮日②,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③。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④。”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⑤。

【注释】

①孔颖达:“十日有五刚五柔: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日),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日)也。”孙本:“外事”指祭外神;“内事”指祭内神。

②卜、筮日:用龟壳兽骨为“卜”,用蓍草则为“筮”。用卜、筮决定举行庆典的日期。

③某日:某代指具体日期。

④假尔泰龟有常:假,即“藉”,借助;泰龟,即“大龟”,“泰”为美称;有常:指无差错。

⑤卜、筮不相袭:指用卜则不用筮。

【译文】

外事要在刚日举行,内事在柔日举行。用卜筮来决定日期,如果结果是十天以外的日子,就叫“远某曰”,如果日子在十天以内,则称为“近某日”。办丧事的日期要先卜筮远日,办吉事的日期要先卜筮近日。卜筮时要说:“选择吉日,要凭借您这无差错的大龟了。”“或要借助您这无差错的大蓍草了。”卜和筮都不能超过三次,同一件事,不能既用龟壳又用蓍草来进行。

【原文】

龟为卜,策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①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②,则必践之③。”

【注释】

①    犹与:犹豫。

②    日而行事:指择吉日行事。

③    践:通“善”。

【译文】

算卦时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筮”。卜和筮是以前圣王们用来使民众确定举行典礼,办理事务的时日,尊敬鬼神,畏服于法令的;用来使民众判断嫌疑,确定犹豫不定的事的。所以说:“有疑难时占筮,就不会有错误;择吉日办事,肯定会有好结果。”

【原文】

君车将驾,则仆①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②。奋衣③由右上,取贰绥④跪乘,执策分辔⑤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驱而驺⑥,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⑦就车。门闾、沟渠必步。

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

客车不入大门。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

【注释】

①    仆:驾车者。

②    展軨(líng):展、细看;軨,插在车轴上固定车轮的销子。效驾:(向国君)报告车已套好。

③    奋衣: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④    贰绥:副绥。正副绥分别由国君或主人和仆人用的。

⑤    分辔:每车有四马,一马两辔共八辔。其中的两匹为服马,服马外的两匹叫骖。将骖马的里面两辔系在车轼上,外面两辔和两服马的四辔共六辔由驾者左右两手分执,便叫“分辔”。

⑥    驺:通“趋”。

⑦    车右:陪国君乘车或步行的武士。

【译文】

国君的车将要套车外出,驾车的仆人要拿着鞭子站在马前。车已套好,仆人要细看车轴上的车軨,向国君报告已套好马,抖去衣服上的灰尘,从车的右边登车,只用副绥,跪着乘车,手拿着马鞭,两手分执三辔,先赶马前行五步后由跪改为立。国君出门走到车的跟前,仆人要把辔并在一起交给国君。左右的人要避开,仆人驱车前行,左右跟随者要快步跟从。到了大门,国君按住仆人的手,回头命令车右上车。在门闾沟渠等地方车右必须下车步行。按仆人的礼节,一定要把绥交给乘车者。如果仆人的地位低,乘车人就要按仆人的手(再接受);如果两者身份地位相当,那么乘车人就要从仆人手的下面接过绥子。客人的车不可以驶入主人家的大门,妇女不站着乘车,犬马不可牵到堂上。

【原文】

故君子式黄发①,下卿位②,入国不驰,入里必式。

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③之。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④拜。祥车旷左⑤;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仆御、妇人⑥则进左手,后右手;御国君,则进右手、后左手而俯。国君不乘奇车。车上不广咳,不妄指。立视五巂⑦,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⑧,尘不出轨。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⑨,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马刍有诛⑩,齿路马有诛⑾。

【注释】

①    黄发:老人。

②    卿位:卿朝见天子朝位。

③    御(yà):通“迓”,迎接。

④    蓌(cuò):跪而不至地。

⑤    祥车旷左:祥车指死者生前所乘,死后用以送葬时载魂的车;旷左是指驾车者在右,虚左以象征死者尚在。

⑥    仆御、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这是避嫌的举动。因乘车时妇女在驾车者之左,驾车者执辔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象征侧身背对妇女。

⑦    五嶲(guī):嶲,即“规”,规是车轮的周长,一规为一丈九尺八寸,则五规为九十九尺。

⑧    策彗:即彗策,彗是竹扫帚,彗策是用扫帚策马而行。勿:搔摩。

⑨    乘路马:路马是君的车马。乘路马指臣子乘国君的车。

⑩    蹙:通“蹴”,践踏。刍:牲口吃的饲草。

⑾ 齿:岁数,年龄。这里指推算年龄。

【译文】

所以国君乘车遇见老人要行轼礼,在卿的朝位要下车,进入国都车不能疾驰,进入里巷要行轼礼。国君命令召见下人,即使他地位低贱,大夫和士也要亲自迎接他。铠甲在身的人不行拜礼,因为拜会使人觉得有假拜之嫌。祥车要让左边的位子空着。而臣子乘君车却不敢让左边的位子空着,坐在左边应要依扶着车轼。仆人驾车载妇人,应左手在前,右手靠后。载国君,则应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身子下俯。国君不乘坐奇巧怪异的车。在车上不能放肆地咳嗽,不肆意指划。立乘时向前观看的距离在五规之内,行轼礼时,目视马尾,向后回看时目光应不过车轴。在都城用竹扫帚策马而行,要使尘土不致飞扬出车辙。国君经过宗庙要下车,看到祭牛要行轼礼。大夫、士经过国君门口要下车;看见国君的车要行轼礼。乘国君的车,必须穿朝服,携带马鞭,不敢接受别人的授绥,站在左边要凭轼。牵着国君的马行走,一定要走在路中间。脚踏到国君之马的草料要受处罚,推算国君之马的年龄要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