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磁条卡: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43南北朝时期地方割据政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3:59:33

程道养

(?-
437年),南朝益州起事领袖,枹罕(今甘肃临夏)人,本来是阳泉山道士益州刺史ion=edit&redlink=1">刘道济残害人民,刘宋永嘉九年(432年)七月,流民许穆之诈称晋朝宗室司马飞龙,得到仇池氐王杨难当资助,许穆之攻杀巴兴令,驱逐阴平太守,刘道济派兵击斩许穆之。五城(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帛氐奴、赵广为了安抚人心,假称司马飞龙仍然在阳泉山中,聚众得数千人,进攻广汉、涪城(今四川绵阳东)、江阳、遂宁。

到了九月,赵广等进攻

成都,刘道济据城自守。赵广部众屯聚日久,不见司马飞龙,想解散离去。赵广只好拥道士程道养冒充司马飞龙,立为蜀王,建元泰始。程道养队伍壮大到十万人,在益州斗争5年余。永嘉十三年(436年)六月,程道养败绩,逃至山中。次年四月,赵广等投降刘宋,程道养被部将王道恩所杀,起义失败。

仇池杨难当

杨难当,人,在429年442年间任仇池(今中国甘肃南一带)首领。

杨难当是前仇池首领杨玄之弟。429年杨玄去世,其子杨保宗继位。杨难当之妻姚氏劝难当自立,难当乃废保宗,自称都督雍、凉、秦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430年宋文帝以杨难当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432年,宋进杨难当为征西将军。433年北魏拜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梁二州牧、南秦王。同年杨难当攻占汉中,次年被宋军收复,难当向宋文帝遣使奉表谢罪,帝下诏赦之。

436年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然犹贡奉宋、魏不绝。440年,杨难当复称武都王。441年,杨难当入侵四川,次年被宋军击败,宋人立杨保炽守仇池,难当逃入北魏。

杨保炽,人,在442年443年间任仇池(占有今中国甘肃南一带)首领。

杨保炽是仇池首领杨难当兄子。442年,军击败杨难当,占领仇池,建节将军杨保炽被俘。宋人立杨保炽以继承杨玄,使守仇池。杨难当逃到北魏境内。443年,魏军打败了据守仇池的宋军,取得仇池,杨保炽逃走。

杨文德,人,在443年450年间任仇池(在今中国甘肃南一带)首领。

杨文德是杨保宗的弟弟。443年北魏军从军手上夺取仇池,武都王杨保宗与魏河间公ion=edit&redlink=1">拓跋齐镇守雒谷。文德游说保宗叛魏自立,有人向拓跋齐告密,齐诱执保宗,把他送到平城杀死。苻达、任朏等遂举兵立杨文德为主,据白崖,分兵取诸戍,进围仇池。文德自号征西将军、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1]

北魏援军把杨文德逐走,文德遣使向宋求援,宋诏以文德为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文德屯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以任朏为左司马,武都和阴平的氐人大多归附他。443年十一月,杨文德与宋将姜道盛合兵二万人进攻魏的浊水,结果兵败,道盛战死。[1]

448年,杨文德被魏军击败,弃城逃到汉中,他被宋免官及削爵土。[2]

450年,宋以杨文德为辅国将军,引兵自汉中向西进军,攻占阴平和平武,及后因为攻打啖提氐不成功,被梁、南秦二州刺史ion=edit&redlink=1">刘秀之执送荆州,另遣文德从祖兄ion=edit&redlink=1">杨头戍守葭芦。[2]后来荆州刺史、南郡王ion=edit&redlink=1">刘义宣反,杨文德因为不肯跟随他而被杀,宋孝武帝追赠征虏将军、秦州刺史。[3]

唐寓之

(?-486年)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今浙江桐庐西)。

世代以择墓为业,其祖及父皆勘舆师。自幼习武,乐于救贫,为乡里所爱戴。武帝永明三年(485年),唐寓之在新城(今浙江新登东)一带以“抗检籍,反萧齐”为号召,集结四百余人,次年正月,会稽太守ion=edit&redlink=1">王敬则前往建康,唐寓之举兵攻下富阳(今浙江富阳),三吴地区的“被却籍者”纷纷参加,众至三万人。却籍的意思是“从户籍中剔除”,即逃避赋役的人,南朝庶族地主往往向官吏行贿,在ion=edit&redlink=1">黄籍上伪造出身,改成士族,享受封建特权。建元二年(480年),齐高帝设立校籍官,指派ion=edit&redlink=1">虞玩之清查黄籍,鉴定士族之真伪,被检查出造假者须退还本地,从户籍上加以纠正,甚至罚纳贿改籍人到边地充戍役,称为“却籍”。由于ion=edit&redlink=1">吕文度行之过甚,校籍官贪污,结果“前检未穷,后巧复滋”,“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却籍户大为不满,逃亡益多。最后爆发动乱,却籍的户籍本为白籍,故被称为“白贼”。

白贼又攻下桐庐、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盐官(今浙江海宁南)等地,并在钱唐称帝,改国号为吴,建元兴平,以柯隆为尚书仆射。寓之又遣ion=edit&redlink=1">高道度等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高道度杀东阳太守ion=edit&redlink=1">萧崇之。又以ion=edit&redlink=1">孙泓进攻山阴(今浙江绍兴),军至浦阳江,郡丞ion=edit&redlink=1">张思祖命令ion=edit&redlink=1">杨休武死守,孙部久攻不下。齐武帝禁军数千前去讨伐。唐寓之于钱江南岸一战即溃,唐寓之被俘,斩之,战乱很快被平定。参与暴乱的民丁,被罚修白下城(今南京金川门外)。

唐寓之暴动与历代的农民起义不同,是富人反抗检查黄籍(清查户口)之举。唐寓之虽兵败被杀,改籍人反抗依然强烈。490年,齐武帝被迫取消黄籍检查,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

雍道晞南朝巴西郡起事领袖。南齐永元二年(500年)二月在巴西郡(今四川阆中)率众万余人起事,自称镇西将军,年号建义。进攻巴西郡城,将太守鲁休烈和县令李膺困在城内。三月,益州刺史ion=edit&redlink=1">刘季连派中兵参军李奉伯支援,雍道晞被击斩。

吕苟儿北魏秦州主簿506年匈奴ion=edit&redlink=1">屠各部落的领袖王法智聚集两千人反魏,推举吕苟儿为首领,改年号建明,设置百官,攻击州郡。二月廿三戊午北魏宣武帝派遣济阴王ion=edit&redlink=1">拓跋小新成(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儿子、宣武帝的叔曾祖父)的儿子、右卫将军ion=edit&redlink=1">元丽督率各路军队讨伐吕苟儿。六月十二乙巳,安西将军元丽击破王法智,斩首六千。吕苟儿率领十多万人驻扎在孤山,围逼秦州,元丽进攻,大败吕苟儿。行秦州刺史事李韶偷袭孤山,抓获了吕苟儿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七月十七庚辰,吕苟儿率领部下向元丽投降。

陈瞻 ,屠各人,北朝时泾州起事领袖。北魏宣武帝正始三年(506年) 在泾州(今甘肃泾川)率屠各族起事,称王,年号圣明。北魏派太仆卿杨椿镇压,陈瞻据险自守,北魏军夜袭,陈瞻被击斩。

刘蠡升 (?-535年),北魏末年稽胡(山胡)领袖。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刘蠡升反,在云阳谷自称天子,改元神嘉,设置百官。因为在山区,所以坚持了十一年,北魏边境常被刘蠡升侵扰,时人称他为“ 胡荒 ”。刘蠡升神嘉十一年(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正月壬戌,东魏丞相高欢袭击大破刘蠡升。高欢假装与刘蠡升约和,许以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太子。刘蠡升不设防备,高欢举兵来袭。三月辛酉,刘蠡升的北部王斩刘蠡升之首来投降。刘蠡升的馀众再立其子为南海王,高欢进击,擒南海王,俘其皇后、诸王、公卿以下四百馀人,华、夷五万馀户。

破六韩拔陵(?-525年),南北朝时代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的六镇之乱523年-525年)的领导人,曾经一度领导数十万起义军,并在六镇地区建立政权,年号真王

破六韩拔陵姓“破六韩”,名“拔陵”,匈奴族人,早年匈奴ion=edit&redlink=1">右谷蠡王ion=edit&redlink=1">潘六奚投奔北魏,并死于该国,于是其子孙就以“潘六奚”为姓氏,后人因讹传误写,变成了“破六韩”。

 史载事迹

破六韩拔陵本系“六镇”中最靠西的ion=edit&redlink=1">沃野镇的ion=edit&redlink=1">边民。“六镇”在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期,本系京畿防御重地,因此当地无论军民都享有很高的待遇和地位。但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政治重心南移,六镇军事政治地位大大降低,防务逐渐松弛,六镇将士地位随之下降。后来朝廷又屡将罪人和死囚发往当地充当戍边士兵,称为“ion=edit&redlink=1">府户”,他们因地位极低而备受镇将的奴役和羞辱,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孝明帝时期,当地连年发生旱灾饥荒;正光四年(523年)二月,北魏北部的ion=edit&redlink=1">游牧部落政权柔然也发生大饥荒,向北魏求援,北魏由于自身经济窘迫加之一贯轻视柔然(蔑称其为“蠕蠕”或“茹茹”,意思其蠢笨如蠕虫),所以予以拒绝。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遂于四月派兵侵入北魏进行剽掠,以解决饥荒。ion=edit&redlink=1">怀荒镇的人民因食物资料大部分被劫夺而生计艰难,遂向镇将武卫将军ion=edit&redlink=1">于景请求赈济,但遭到其蛮横的拒绝,遂怒杀于景,于是北魏朝廷因此认为六镇边民凶顽,决定弹压整肃。这更加深了双方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六镇边民起兵反抗。

 举兵起事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本为沃野镇居民的破六韩拔陵在沃野镇号召边民和府户反魏,结果一呼百应,立即得到当地疾苦已久的人民的相应,他们攻占镇内府库官衙以及军事设施,杀死了镇将,宣布建立政权,改元真王。其他各镇的各族兵民也纷纷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见起事初步成功,且民心可用,于是决心引兵向南进攻,推翻北魏政权;同时另派遣别帅鲜卑人ion=edit&redlink=1">卫可孤率军向东围攻武川、ion=edit&redlink=1">怀朔二镇。怀朔镇将ion=edit&redlink=1">杨钧以ion=edit&redlink=1">贺拔度拔为统军主帅,以其三子ion=edit&redlink=1">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为将,率兵应战。

走向高潮

与此同时,北魏朝廷在得知破六韩拔陵率兵造反后,立即委派临淮王ion=edit&redlink=1">元彧为“镇军将军,假征北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率军北进,企图镇压破六韩拔陵的反叛。四月,高平(今宁夏固原)镇民ion=edit&redlink=1">赫连恩等起兵,推举敕勒(也称铁勒高车)酋长ion=edit&redlink=1">胡琛为高平王,进攻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结果被北魏将领ion=edit&redlink=1">卢祖迁击败,胡琛兵败北撤。此时卫可孤已经攻陷武川、怀朔两镇,俘虏魏将贺拔度拔、贺拔胜父子。五月,破六韩拔陵在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败临淮王元彧军,又乘胜追击,击败北魏安北将军ion=edit&redlink=1">李叔仁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魏朝廷震惊,孝明帝元诩下诏罢免元彧的官爵,改命尚书令ion=edit&redlink=1">李崇为北讨大都督,命抚军将军ion=edit&redlink=1">崔暹、镇军将军ion=edit&redlink=1">元渊受其节制,共同率军进剿。一时间破六韩拔陵声威大振,北魏的夏州、东夏州、豳州、凉州、秦州等地(约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陕西西北部、甘肃中东部一带)蜂拥而起,纷纷起兵反魏,以响应破六韩拔陵。据此不久,居住在ion=edit&redlink=1">怀朔镇鲜卑汉人,后来成为北齐政权的奠基人的高欢也乘机参加了杜洛周领导起义军,并且在后来以六镇起义军为班底开始了其军事政治霸主生涯。同年七月,破六韩拔陵又一次在白道大败崔暹军;然后又并力进攻李崇军,李崇不敌,被迫撤退到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坚守,与之相持。八月,东西部敕勒都宣布反魏,依附破六韩拔陵。北魏朝廷见单纯的军事进剿不能奏效,只得加以ion=edit&redlink=1">怀柔政策配合,以期分化瓦解起义军。孝明帝下诏六镇改镇为州,赦免“府户”为民,并派遣黄门侍郎郦道元前往抚慰,但此时六镇全部已被义军控制,郦道元因此未能成行,怀柔政策一时无从施行。于是,只得又开始采取特务暗杀活动,以破坏起义军的军事领导能力。十月,先前被俘并暂时诈降起义军的贺拔度拔父子与他人合谋,纠合部分乡民袭杀了破六韩拔陵的得力将领卫可孤,并乘乱纠集一些人马从背后进攻义军,企图对破六韩拔陵“乱而取之”但没过多久,贺拔度拔就被敕勒部的军队杀死,其进一步的图谋失败。只是起义军方面也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至此,北魏朝廷已经无计可施,难以再拼凑军队来进剿起义军了,出于无奈,只得一方面下诏地方少数民族酋长和地方豪强组织“义军”勤王,另一方许以丰厚馈赠,求助于宿敌和一贯轻视的柔然可汗,使其从背后夹击破六韩拔陵的军队。兵败事终

正光五年(525年)三月,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率众10万自武川以西向沃野镇发起攻击,帮助北魏镇压六镇起义。孝明帝多次遣人送物犒劳柔然军。同年六月,破六韩拔陵率军包围据守五原的元渊军,遭到北魏将领贺拔胜所募集的200骑兵的突袭,受挫稍退。与此同时,北魏长流ion=edit&redlink=1">参军ion=edit&redlink=1">于谨说服西部敕勒(铁勒)部3万余户背叛破六韩拔陵降魏,破六韩拔陵领兵截击,结果半路又遭遇元渊的伏击,只得向北败走,不料不久又遭遇众多柔然骑兵的突击,破六韩拔陵军因为在短时间内不断遭受多次重大打击而大败,部队伤亡惨重,并且军心也开始动摇,所余人马也都纷纷溃散;一些原本已经依附的地主武装或投降官军也乘机纷纷背叛,掉头向起义军进攻。此时起义军已经几近瓦解。破六韩拔陵无奈,只得帅少数忠诚的亲随南渡ion=edit&redlink=1">北河(今内蒙古ion=edit&redlink=1">乌加河)逃走。从此,在史籍上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再无踪迹可寻(或有猜测其为柔然所杀),破六韩拔陵所领导的六镇起义至此失败。北魏朝廷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20余万人分徙于冀、定、瀛三州(治今河北冀州定州河间)就食。但是起义烽火却并未因此被扑灭,没过多久,这些内迁的六镇起义军余部就又开始在新领袖的领导下重新开始反抗,直至北魏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分裂,灭亡。

莫折念生

北魏末关陇人民起义首领。羌族。莫折大提第四子。正光五年(524年),大提病死,他统领蔽部众,自称天子,国号秦。后遣弟莫折天生出陇东六盘山。歧州(今甘肃宝鸡东北)一役,俘斩北魏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乘胜攻下凉州。次年,一度受挫,诈降于西道行台萧宝夤,待机复反。未几,取陇东诸州,直下潼关,兵锋直逼洛阳,迫使北魏宣布戒严。后为叛徒杜粲暗杀,全家遇难。

鲜于修礼

(?-526年),北朝河北起事领袖。丁零族,北魏ion=edit&redlink=1">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的镇兵。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失败后,北魏朝廷将起义的二十万人分散到冀州定州和ion=edit&redlink=1">瀛州(今河北河间)就食。孝昌二年(526年)秋,鲜于修礼响应杜洛周,率众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起事,年号鲁兴,即北魏末年河北起义。北魏派ion=edit&redlink=1">长孙稚和河间王ion=edit&redlink=1">元琛镇压,被鲜于修礼击败。宇文肱也加入其队伍,旋即阵亡。八月,鲜于修礼被ion=edit&redlink=1">元洪业杀害,部将葛荣杀叛将元洪业,接着领导起义部众。

杜洛周(?— 528),北魏时期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八月,杜洛周于上谷(今北京延庆)聚众发动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义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刺史崔秉。九月,魏帝元诩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起义军。当时,官军自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北喜峰口至冷口间)至军都关(今河北居庸关北),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二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叛魏,响应杜洛周,加入起义军。杜洛周领义军与之会合。

魏将军常景派兵于军都关拦截,被义军打败。四月,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十二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随即,杜洛周等义军入城。武泰元年(528年)二月,杜洛周被另支义军首领葛荣所杀,部众归入葛荣麾下。

历史背景乱世出英雄,魏晋南北朝就是这样一个大乱世,乱得惊心动魄,乱得不同凡响,乱得有滋有味,当然也就乱得英雄辈出。人人皆知有魏蜀吴三国鼎立(姑且称之为前三国),却较少人关注周齐陈三分天下(姑且称之为后三国),这里先交代一下这周齐陈三国的历史。

葛荣

(?— 528),鲜卑族人,北魏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北魏孝昌二年(526)正月,原怀朔镇兵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领导起义。原怀朔镇将葛荣参与起义。八月,叛将元洪业杀鲜于修礼,请降于魏。葛荣杀元洪业自立,继领起义部众。九月,北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白牛逻(今蠡县境)袭斩魏章武王元融。自称天子,国号齐,年号广安。不久,擒斩魏广阳王、骠骑大将军元渊。次年正月,攻陷殷州(今隆尧东),杀刺史崔楷,进围冀州(今属河北)。十一月陷冀州,俘刺史元孚。魏以都督源子邕为冀州刺史,率兵进讨葛荣。十二月,葛荣率10万起义军在阳平(今山东莘县)东北漳水曲大败魏军,击杀魏将源子邕、裴衍等人。武泰元年(528)二月,击杀另一支起义军首领杜洛周,并其众。三月,克魏沧州(今河北盐山西南),擒刺史薛庆之。八月,引兵围邺城(今临漳西南),众号百万,游兵已过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九月,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精骑7000(一说骑兵7万)攻义军于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葛荣恃众轻敌,兵力分散,被尔朱荣出奇兵击败。葛荣被俘杀,起义失败。

邢杲北朝河北起事领袖,北魏河间人。本是当地望族,任幽州平北府主簿杜洛周鲜于修礼河北起义。邢杲率流民屯守莫城(今河北任丘),之后南下青州北海(今山东昌乐)。建义元年(528年)六月,邢杲率众起事,称汉王,年号天统,攻克光州(今山东莱州)。次年四月,尔朱兆败邢杲于济南,俘至洛阳被杀。

万俟丑奴

?~公元530。

北魏末年西北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高平镇(今宁夏固原)人。匈奴族。原为胡琛部将,胡琛死后,万俟丑奴继承指挥权,成为新首领。后来较大的一部民族军首领莫折念生被叛徒杀害,各股民族军部队统统接受万俟丑奴的节制。北魏建义元年(528)七月,万俟丑奴在高平镇自称天子,设置百官,定年号神兽(一作神虎),但是未立国号。次年九月,万俟丑奴攻克东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杀刺史高之朗。当时泾水、岐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基本上已被万俟丑奴的民族军所控制,魏将萧宝寅走投无路,不得不率部众向万俟丑奴投降。北魏的孝明帝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去。

万俟丑奴 历史

永安三年(530)春,北魏再派尔朱天光为统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并为副帅,领兵向高平进攻。三四月间,魏军取得初战小胜之后,尔朱天光故意停军不进,同时扬言:“今时将热,非可征讨,待至秋凉,别量进止。”万俟丑奴开始并不相信,就不断派人去探听,返回都以“秋后决战”相告,于是他便信以为真,就让部众各回各家抢收抢种,“且耕且守”。可是,尔朱天光却暗中集结兵马,首先截断各路交通,使民族军难以集中;然后以众对寡,发动突然袭击,各个击破,一举把民族军打败。万俟丑奴不得已而放弃平亭(今甘肃泾川北),想返回高平,又被尔朱天光部将贺拔岳率轻骑追上,双方力战一昼夜,次日万俟丑奴在平凉长平坑(甘肃省平凉市东北红河畔)被俘。尔朱天光大军进驻高平,擒获降将萧宝寅,尔朱天光把万俟丑奴和萧宝寅押解到洛阳,他二人分别被处以“弃市”和“赐死”。民族军占据的高平、平凉等地相继失守,余部在部将万俟道洛的率领下,转入牵屯山区凭险据守,继续坚持斗争。

鲜于琛 ,南朝时鄱阳(今江西鄱阳县)起事领袖。他以道教组织民众,信徒遍布豫章、安成数郡。南梁大同元年(535年)率众万余人起事,年号上愿,被南梁鄱阳内史陆襄击斩。陆襄没有枉杀民众,民歌之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陆君。”

刘敬躬 ,南朝时安成郡起事领袖。本是当地望族,南梁大同八年(542年)十二月在安成郡(今江西安福)率众起事,称帝,年号永汉。攻克安成郡、庐陵郡(今江西吉安)、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次年三月被南梁豫章内史张绾、江州司马王僧辩击擒,斩于建康。

萧正德 ( ? - 549年),字公和,南梁临贺王,为梁武帝萧衍之侄,临川王萧宏的第三个儿子。

萧正德之子萧见理,在萧正德称帝后被封为太子;但是萧见理却在抢劫商贾时被流矢射死。

 

萧衍由于早年无子,便收萧正德为义子;但是在萧衍称帝之后,萧衍封昭明太子萧统为太子,引发萧正德的不满。而萧正德也长期行为偏差,品德很差,曾经有过在建康杀人越货的行为;而且萧正德也一度投奔北魏,但因不得志才回到南梁,每一次萧正德的错误行为,都得到梁武帝的宽宥,并没有得到很严厉的惩罚。

侯景发动叛乱时,萧正德被梁武帝任命防守建康;但是萧正德却与侯景勾结,结果萧正德派船支援侯景的军队,侯景便攻至台城,包围梁武帝;侯景便于548年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但是在549年台城被攻陷之后,萧正德便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萧正德也因此对侯景有所批评,并秘密跟堂兄弟鄱阳王萧范通信,请萧范攻击侯景,最后侯景便矫诏杀害萧正德。

侯景侯景(503年—552年),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少年时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习影响,行为不拘,善骑射,骁勇好斗,有膂力,深为乡里所惮。北魏武将。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或云雁门人。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以选为北镇戍兵,稍立功效。魏孝昌元年,有怀朔镇兵鲜于修礼,于定州作乱,攻没郡县;又有柔玄镇兵吐斤洛周,率其党与,复寇幽、冀,与修礼相合,众十余万。后修礼见杀,部下溃散,怀朔镇将葛荣因收集之,攻杀吐斤洛周,尽有其众,谓之“葛贼”。四年,魏明帝殂,其后胡氏临朝,天柱将军尔朱荣自晋阳入杀胡氏,并诛其亲属。景始以私众见荣,荣甚奇景,即委以军事。会葛贼南逼,荣自讨,命景先驱,至河内,击,大破之,生擒葛荣,以功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景自是威名遂著。

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不久起兵反叛,于三年(549年)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南史?侯景传》)。西元548年,侯景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侯景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简文帝大宝二年(552年),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

侯景-初始易主

     

梁武帝

北魏末年边镇各族人民大起义飚起,鸣鼓角、树旗帜者不计其数。侯景与怀抱澄清天下之志的怀朔镇队主高欢甚相友好,同图建勋立业。武泰元年(528年)四月,秀容川契胡酋帅尔朱荣乘孝明帝胡太后毒死之机,举兵入洛,发动河阴之变,攫取北魏军政大权。尔朱荣权势熏炙,各地豪强纷纷投奔,侯景亦率私兵归尔朱荣。为开辟前程,又向尔朱荣麾下名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由于机警敏捷,侯景迅速提高了作战指挥能力。“未几绍宗每询问焉”,甚得尔朱荣器重。

六镇起义被镇压下去后,河北起义军势力又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建义元年(528)八月,义军首领葛荣率军围邺,众号百万。尔朱荣受诏讨葛荣,任侯景为前锋,同率精骑七万,倍道兼行,东出滏口,与葛荣决战。葛荣自诩久历戎阵,威行河北,己众敌寡,胜券在操。他骄傲轻敌,在数十里平野上箕张平推迎战,分散了兵力。尔朱荣与侯景利用了葛荣的严重错误,腹背夹攻,突破薄弱处,大败义军、生擒葛荣。河北起义军从极盛而一战败亡。侯景战功卓著,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崭现头角。

永熙二年(533年),高欢消灭了尔朱荣集团,掌握了魏孝武帝。侯景见高欢势盛,遂率所领之众依附高欢,再图发展。永熙三年(534年),因君相矛盾激化,孝武帝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立清河王亶之子善见为孝静帝,东西魏分立。宇文泰据关中与高氏抗衡,南有萧梁,天下三分之势遽成。侯景在高欢重用下跃马横枪,驰骋疆场,成为东魏重要将领。

侯景悍勇能战,驭军有法,特别注意以厚利抚纳笼络士卒。每战胜后,辄将所掠财宝分与手下将士,故得部众拥戴,“咸为之用”。他精于韬略,机诈权变,有“颇习行阵”、“多诡诈”之称。由于善挟巧诈,作战多捷,侯景对东魏雄勇冠一时的猛将高昂、彭乐等亦不屑一顾,嗤此辈“似豕突尔,势何所至”,而自视甚高,桀骜不驯。

侯景-经略河南

     

东魏迁都于后,高欢置重兵于河北,自居晋阳,全力对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对与梁接境的河南一带鞭长莫及。河南古称“四战之地”,战略地位重要。高欢选中久涉行阵、善谋多诈的侯景,经略河南。天平元年(534年),侯景受命攻荆州都督贺拔胜,开始苦心经营。他先后在荆州败走贺拔胜、独孤信、史宁等西魏骁将。天平三年(536年),侵梁楚州,又获梁刺史桓和。屡屡获胜,战绩斐然。久居河南,侯景对南朝梁廷腐败状况了解得非 常深切。他藐视梁武帝萧衍妄敦戒素、佞佛昏谬,曾踌躇满志地夸口,愿请兵“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骄矜自负溢于言表。

天平四年(537年),高欢大举伐西魏,任侯景为西道大行台,“经略关西”。侯景建议兵多力有余,宜分前后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高欢不纳此万全之计,十月,在沙苑战败。嗣后,侯景向高欢请劲兵数万,言称追击宇文泰骄胜之兵,实则想乘机入关割据,被高欢妃娄氏识破,未行。

沙苑战败后,西魏军东进洛阳,河南诸郡多降。为争回此战略要地,元象元年(538年)二月,侯景率卢勇等将收复广州。南汾州、颍州豫州亦复入东魏。秋七月,侯景与司徒公高敖曹围西魏将独孤信于金墉城,宇文泰亲提

大军急趋救援。侯景布阵坚固,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与西魏军搏战,几乎阵擒宇文泰。只因西魏援军继至,兵势复振,宇文泰方反败为胜。此次河桥之战中,侯景善于因机制变、因形用权的特长引人注目。战后,侯景更邀宠睐。高欢对之“仗任若己之半体”,益加倚重。

兴和三年(541年)秋八月,东魏任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兼为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使领军十万,专制河南,“随机防讨”。既以备梁、西魏,又使讨叛贰,侯景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河南“殷实富强”,人口百万,侯景在此经营多年中,早与当地豪族紧密勾结,逐渐发展成与中央不相协调的强大地方势力,初步具备了割据的经济、政治诸条件。如今获得“与神武(高欢)相亚”的显赫地位和权力,更是如虎添翼,专兵尾大势成。武定元年(543年),东、西魏在邙山大战,东魏获得大胜。侯景也因用计赚取虎牢城,连收北豫州和洛州,功迁司空;武定三年(545年)改授司徒。侯景官运亨通、权柄在握,土广人众,实力雄厚,久酝于怀的“飞扬跋扈志”难免时时流露。他轻视高欢之子高澄,对东魏将领司马子如口出大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因被高澄视为肘腋之患,也引起了高欢的疑忌和防范。

侯景-叛魏降梁

     

侯景

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疾笃。高澄先发制人,书召侯景入京。侯景自知一旦入朝,脱离根本,就如虎兕在柙,不仅威权尽失,性命也难保无虞,于是公开据兵反叛。河南诸州刺史、守、令也多与侯景合流。东魏在上年的玉璧之战中损失惨重,高欢新死引起朝野振动,侯景反叛使东魏西、南两面受敌,形势更加严峻。为尽快平叛,高澄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同时遣重兵昼夜兼行,企图包围侯景,一举歼灭之。侯景仓促难敌,急举河南六州降西魏请援。旋学狡兔三窟,二月,又遣行台郎中丁和上表萧衍,倾河南全境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西兖和齐十三州降梁求援。谋援举地数量的不同,透露出侯景对西魏心存疑虑,投降乃是解急权宜之计;而对萧梁则无所顾忌,暗蓄有全力斡旋,伺机攘权的险恶用心。梁廷众僚惴惴,皆请拒之。但梁武帝不久前曾夜梦中原牧守以地降梁,权臣朱异为邀宠,释此梦为宇内方一之征。恰值侯景来降,萧衍矜然自得,谓己梦通神,竟利令智昏,引狼入室,欲藉侯景扩土北进。纳降并封之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五月,东魏韩轨领重兵围侯景于颍川,窘困中侯景再割东荆、鲁阳、长社、北兖四城向西魏请救。宇文泰深谋远虑,既不愿放过此稍纵即逝的东进良机,又审慎冷静地注意防范诈谖叵测的侯景危过翻异。他决意相机行事,纳降后乘势进取河南。遣兵前往颍川解危,又派荆州刺史王思政抓紧接收降地七州十二镇。东魏兵退,侯景出屯悬瓠。喘息未定,宇文泰召其入朝,企图虚委重任,实去其权。侯景深谙此谋,自然不入宇文之彀。他公然宣称“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指宇文泰)”,决计马首南向,染指萧梁。

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应接侯景。太清元年(547 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渊明,再回师扑击侯景。两军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对垒。侯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刃、入阵砍人胫马足,大败慕容绍宗。绍宗裨将斛律光狼狈逃走,张恃显落马被擒。绍宗慨叹“未见如(侯)景之难克者也”,遂定计深沟固垒。两军相持数月后,侯军粮尽。太清二年(548年)春正月,侯景部将暴显等降绍宗。侯景收散卒步骑八百,奔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

侯景-叛梁作乱

     

侯景十三州

 东魏乘胜收复失地,即令萧渊明遣使述高澄欲“更申和睦”之意,企图离间梁、侯,坐收渔利。此时侯景亡师失地,身价大减。太清二年二月,梁与东魏间开始协商议和事宜。侯景慑于南北复通,“不免高氏之手”,驰启固谏数次,未纳;又向萧衍求与南朝高门王、谢结婚,被梁主拒绝。侯景恨怨,反心更炽。为摸清萧衍真实态度,他诈作东魏书信,言以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堕计,复信“贞阳旦至,侯景夕反”,弃卖侯景。既已进退失据,侯景遂破釜沉舟,在寿阳募军聚众,更新军械,秣马潜戈,侍机反梁。并暗结早就觊觎皇位的梁临贺王萧正德,密约事成后拥正德为帝。准备就绪后,八月,侯景以诛长期沆瀣一气、奸佞骄贪、蔽主弄权而为时人所疾的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等“三蠹”为名,在寿阳起兵反梁。

梁后期,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诸方面,早已危机四伏。因北魏东西分裂,无暇顾及江淮,萧衍见边境安宁,囊弓戢矢。政躬多暇,竟溺陷释教,废弛朝纲。士大夫上行下效,争尚空谈,不习武事,文恬武嬉,奄无生气。武帝长斋事佛,自奉仁慈,对王侯官吏多有宽纵。他们作恶有恃无恐,乃至白昼杀人越货,劫道行凶。地方官贪赎横行,残民以逞,直至搜刮净尽方肯罢休。大同十一年(545年),梁散骑常侍贺琛启陈时弊,言户口减落,长吏贪残,风俗侈靡,官场窳败,经济凋敝。他言辞直切,武帝恼羞成怒,严辞诘责,而又无可如何。梁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自大通元年(527 年)至侯景叛乱的二十二年中,梁朝农民多次揭竿而起,参加者万人以上的较大规模起义就高达八次。少数民族的反抗也此起彼伏。萧梁已酿成“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国有累卵之危,俗有土崩之势”的岌岌可危局面。侯景起兵,及时准确地抓住了梁朝社会矛盾尖锐的重要症结。他传布檄文,直斥梁朝“割剥齐民,以供嗜欲”,疾呼“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陈词慷慨激昂,颇具煽动性。且起兵之初约束军纪,不使扰民,故而得到北兖州等地城人响应。

梁宗室诸王见武帝年老、朝多秕政,也不免隐生雄心。又见武帝舍嫡立庶,更激起诸王觊觎帝位。侯景南下正好提供了他们借勤王之机勒兵观变的机会。

侯景连下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兵临长江。梁都官尚书羊侃建议据采石,袭寿春,迫使侯景进退失据,自然瓦解。但萧衍闭目塞听,盲信天险长江;麻痹轻敌,拒绝这一正确建议,放弃了主动攻击、消灭侯景的最佳战机。萧衍更万万没想到前太子临贺王萧正德会勾结侯景,里应外合,竟委任正德负责建康防务。梁军布防混乱,疏于戒备,给侯景造成了可趁之机。十月下旬,萧正德派船数十艘,假借运荻草,自横江偷渡侯景及所部兵八千,马数百匹到采石。侯景轻越天险,直掩建康。江南承平岁久,罕见兵甲。侯军猝然出现,公私骇震,一片慌乱。两天后,侯军抵建康朱雀桁南,建康守将庾信、王质、萧大春、谢禧等均不战弃阵而逃。侯景未遇激战,连下东府城、石头城,屯军皇宫所在地台城之下。自此,水火兼用,在三十余万陆续集结的梁援军环视下,连续攻城一百二十余日。

围逼既久,台城内粮尽疫行,军士煮弩熏鼠捕雀而食。饥疫死者“横尸满路”,“烂汁满沟洫”,后来仅剩二三千羸弱死守。侯景也渐粮饷不支,又闻梁荆州精锐援军将到,遂谲诈求和以却援足粮。太清二年二月,与梁武帝歃血为盟停战。萧衍接受侯景的戢兵条件,割江右四州之地(南豫、西豫、合州、光州)予侯景,遣诸路援军返师,台城守卫也尽收兵甲。侯景及时补充军粮,缮修器械,休整军队。十余日后,毁盟重开战幕,悉力猛攻。三月十二日台城陷落。萧衍沦为阶下囚,五月饿死。侯景虚立梁简文帝。梁名存实亡。

洞屋车(侯景曾使用)

侯景自寿阳起兵,奇袭建康至攻陷台城,历时仅七个月。他率不善水战的少量北军,越过长江,长驱直入,短期内一举摧毁梁朝,实属惊人。他的成功与萧衍昏谬愚瞽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侯景战术灵活,判断准确、工于心计的指挥才能。侯景所以敢以处于劣势的少量军队,大胆攻敌,关键在于善于用奇。他料敌正确,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抓住宗室伪饰勤王、顿兵不战和援军将帅惧战自保、互相猜忌,梁军士气泄沓、没有正面打硬仗的战斗力等有利条件,集精兵锐卒,攻敌要害,速战速决,化弱为强,未战已先胜敌一筹。

为达到奇袭目的,侯景巧辟蹊径。起兵前,先暗结萧正德作内应,故能悄无声阒,拱手越过长江,萧梁也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战略屏障和心理优势。即使已兵扼建康咫尺的板桥,侯景还假惺惺地宣称起兵仅为诛权佞,无意问鼎,以麻痹萧衍。梁布军尚未停当,侯景已轻骑简从,飞袭建康。萧梁猝不及防,受创凛然。

对陆续赴援的三十余万勤王梁师,侯景也从冷静的分析出发,决定自己的战术。他根据“外援虽多,各各乖张,无有总制,更相妒忌”;将不威严,兵不整肃;或游疑观望,或闻风而逃;指挥系统紊乱不灵,嫌隙颇深实力大减等情况,断定梁王侯、诸将,无有敢撄锋铦,“竭力致死”,与己争一胜负者。大胆积极进攻,先发制人,挫敌锐气。太清二年十一月,侯景陈兵于建康覆舟山北,与绍陵王萧纶对阵。萧纶畏葸不战。日暮,侯景更约次日会战,佯退。安南侯萧骏麾军追击,侯景出其不意,陡然回师反扑,乘胜击破赵伯起等军。诸军皆溃,萧纶奔逃。侯景悉收辎重,生擒西丰公萧大春,安前司马庄丘慧、主帅霍俊等。梁军夺气、胆寒。太清三年正月,侯景再次主动出击。在青塘消灭了援军中坚韦灿军队,再一鼓作气与援军统帅柳仲礼决战。柳仲礼受伤,战败气馁,诸军愈加仓皇。侯景不失时机暗贿金镮,自此柳仲礼闭营不战,敛势冷观。援军戎幕清闲,掠民财产。侯景解除了后顾之忧,集中兵力,凌厉攻击台城。

军事强攻的同时,侯景双管齐下,成功地运用了政治攻心的战术。台城守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南朝贵族官僚的奴隶。奴隶素居社会最底层,被视为生口,等同牛马。他们深仇蕴蓄,犹如满弩紧弓,一旦找到了爆发的契机,就会转化成强大的战斗力。侯景在攻城中,宣布放免在南方沦为奴隶的北人为良,并不次任用,以重赏招引他们从军。朱异家奴逾城投景,侯景封为仪同,并令乘良马,披锦袍,往来城下,炫耀城内说:“朱异五十年仕宦,方得中领军,我始仕侯王,已为仪同。”奴隶鱼贯偷出,趋降侯景,感激私恩,愿为效死。故胡三省以为,萧梁虐奴,咎由自取。显然,侯景诱募和抚纳奴隶,巧妙地分化和动摇了台城的抵抗力,有效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攻台城藉此而收意外之效。

太清三年二月末,侯景再施诳诈,又获成功。他利用萧衍久困疲怠,急欲偃兵的心理,投其所好,提出停战为盟。诱使梁军撤援弛备,自己抓紧储粮筹辎。然后骤然变计,劲卒精甲蓦然猛攻,昼夜不停,一举破台城亡梁。建康之战充分体现了侯景战术灵活、用兵诡谲的特点。

入城后,侯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使持节、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廷大权。他废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六月,杀萧正德。欲除梁诸藩后篡位,派叛军东进浙东州郡。太清三年(549年)十二月,侯军陷会稽,尽有三吴。大保元年(550年),侯景自为相国、汉王;十月,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梁简文帝成其砧上之俎,萧梁有名无实。

侯景乱后梁元帝时梁朝之分裂形势图

侯景出身行伍,志大识势。在久膺疆寄的戎军生涯中,养成了“反覆猜忍”,酷虐凶狡的性格。他有野心而无政干,生性暴戾嗜杀,不能真正收取民心,难于在南方站稳脚跟。故军虽锐勇,不能持久。

侯景初至建康,军令尚严,士卒不敢侵暴。及久攻不下,人心渐散,粮仓将罄,乃纵兵掠民。无论金帛菽粟,恣意劫夺。他令民筑土山攻城,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捶,疲羸者杀以填山,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城破后,将病人与死尸聚而焚之,惨不忍睹。还在石头城立大舂碓,刑人或加杀,或断其手足,刻析心腹,破出肝肠;他封箝民口,禁人偶语,犯则刑及外族。

遣军攻浙东,他鼓励诸将破栅平城尽屠毋赦,以扬威名,故其将领专务焚掠,杀人如芥。南方人民创痛巨深,仇恨侯军暴虐荼毒,“虽死不从之”。啸聚筑垒,亟起抗暴。南方土豪酋帅亦趁国土板荡,朝廷倾覆,风云际会,异军突起。他们凭藉私人武装,参与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成了后来平定侯景的主力,登上了南朝政治舞台。

侯景横逆衄践,江南经济文化遭巨大损失。梁都建康所在地扬州和邻近的东扬州向来富庶繁荣,为南朝财政所本。亟经摧燎,这一带的社会经济一落千丈。建康城焚掠后满目疮痍,残如荒郊。“户口百遗一二,大航南岸极目无烟”。由于战争中不能正常生产,大宝元年(550年)又旱蝗相继,江南发生特大饥荒。百姓流入山谷江湖,以草根木实果腹,草木垂尽,饿殍遍野。就连富室豪家亦皆乏食,鸠形鹄面,坐怀金玉,奄奄待毙。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堆,高如邱陇,凋残颓废,一二十年后犹未克复。

萧梁文人学士逢此乱离,备历屯蹇而丧命者甚多,大量藏书亦于战火中毁佚。南朝文化受到空前浩劫,但部分文士北逃避乱,客观上给南北文化交流和北齐文化发展以一定推动。

江南士族自东晋末开始衰落,至梁末已呈沉淫沉弱,生机殆尽之态。他们大多麇集于建康和扬州,因而在侯景暴风骤雨般的扫荡中,被屠戮略尽。皇室萧氏更是难逃灭顶之灾。侥幸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荆州刺史萧绎,喘息未定,遽遭西掳入关,没为仆隶,耕田养马。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成为强弩之末了。

侯景凭凌南土,东魏乘梁危迫中不遑顾及淮南,派辛术招携安抚,侵蚀入己。不费一矢,坐得全淮。西魏争城掠地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占益梁,长江上游入其畛域。在军事、经济力量上优势陡增,以后北周北齐,隋统一南北的契机遂萌。

侯景跑马出列

侯军在建康和浙东肆虐,长江中上游萧梁荆、郢、雍、湘、益诸方镇却火并正盛。湘东王萧绎不急莽、卓之诛,先行昆弟之戮,结西魏翦除兄弟子侄,为自立清道。宗室自相鱼肉,无异是代侯景行师。大宝二年(551年)闰三月,侯景遣军乘机西上。从此时起,侯景在战术上犯了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的严重错误。荆、郢虽交通便利,但多为水路,侯军不善水战,难于利用;侯景早已尽失民心,脱离建康根本,骤然难于驻足。他本应水、步两道,鼓行西上,直指江陵;或是身顿长沙、徇地零、桂,积聚兵粮,荆、郢皆可入其掌。但他自恃兵多将广,屡战屡胜,轻视梁荆州精锐。兵分五千守夏首,再分一万趋巴陵,另有一路指叩江陵。兵分势散,各路又未能协同默契。当前锋任约军与梁徐文盛军相接后,萧绎抽兵驰救,任约窘急。侯景率兵援任约,四月,在西阳被长于水战的徐军打败。梁军一味逃窜惧战的颓势开始扭转。侯景急遣轻骑三百袭陷郢州,擒刺史萧方诸。徐文盛等军心大乱,奔归江陵。梁将王僧辩受命拒侯景,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锐士尽于坚城,士卒饥于米菽,军中疾疫蔓延,死伤大半,侯军战斗力大损。六月,赤亭大战中,梁将胡僧祐和陆法和败擒任约,断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弃经略江汉,退走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自巢湖出濡须邀击侯景,破其后军。梁军士气大振,转入战略反攻。因利乘便,沿流进讨。侯景丧师失将奔逃,船只前后不接。

回到建康后,侯景自恐不能久存,欲早逞为帝之心。八月,幽禁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改元天正。九月,杀简文帝及其诸子。十一月,废萧栋自立,改元太始,国号汉。

承圣元年(552年)三月,梁江州刺史王僧辩军、东扬州刺史陈霸先军与侯景在姑孰和石头城北激战。侯景情穷势绌,率部下数十人遁逃。四月,在沪渎下海,北逃途中被随行羊鹍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