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能不能办银行卡:发展等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14:56
关于发展等级(一)

——深刻

课堂BBS

我们不论写什么文章,在下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提炼主题的过程,古人称之为“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意”立得如何,可直接影响文章的格调与品位。

提炼主题,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原则:正确、鲜明、集中、深刻透彻。对于高考作文而言,这四项基本原则,又可分为两个等级:前三项原则为一个等级,这一等级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属于“基础等级”。这三项原则在前面已与同学们谈过,此处不作赘述。第四项原则,是对文章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属于“发展等级”。

一般说来,我们的高考作文,如果基础等级过了关,主题的提炼又达到了发展等级,那么这篇作文就可以进入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的行列。

怎样提炼主题才会深刻呢?

 (一)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现象,又有本质。现象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外在的表现,本质则是通过无数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了解这一事物,准确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在高考作文中,要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就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立意时,尽可能地拓展思路,从多方面对题材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找出题材的内在规律,把握其共性,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开掘出最有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东西,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情操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净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篇中学生优秀作文:

痛苦是一笔财富

“痛苦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财富,一帆风顺的人们常常是浅薄的……而痛苦却可以令人沉思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一段人生絮语再次向人们揭示了痛苦之中所蕴含的巨大内涵与价值——痛苦是一笔财富。痛苦是什么?实在难以给它下一个全面的定义。几十年工龄的老工人目睹工厂的倒闭,老师看见学生的失败,学生面对黑色的七月……不能说不是痛苦;被机器绞断双手,被车轮轧断两腿,被大火烧伤面容……这又是一种痛苦。因此概括而言:痛苦就是无情地肆虐、折磨人的肉体或精神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

痛苦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根源,有着内外的交替因素,即外在的给予和内在的感受相结合,于精神于肉体的痛苦就产生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痛苦而活个酣畅明白,痛苦的到来和失落同样令人不悦。有人在痛苦的煎熬中哀叹、颓废、消极而亡,更有人于痛苦中昂起了不屈的头,笑迎沉甸甸的逆境。痛苦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人停止思维的活动,使一个有志者停留寻觅的脚步!

痛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

痛苦与孤独往往能使一个人日臻成熟和伟大。它让一个人的思想日趋高洁和完整,生命永远不会麻木。张海迪于痛苦之中成为跨世纪的一代先锋,成洁在失掉双手的痛苦之中成为“全国十佳”之一,更有曹雪芹失意著“红楼”,司马迁宫刑写《史记》……凡此种种,他们都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驾驭了痛苦,并于痛苦之中建立了不朽!

痛苦是一笔财富。

痛苦的经历并不能把一切人都引向真理。北大一学生发誓“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痛苦驾驭了他为初衷“誓言”而遗臭万年;留美博士生卢刚于痛苦之中将罪恶的枪口指向了同学,导师,又指向了自己,哀哉可叹!人的坚强只有在与生活挑战的抗争中驾驭痛苦才能得以真正的检验,当发现人生的最大乐趣是“生活需要我”时,人就战胜了痛苦;就会明白:痛苦是一笔财富!

想起昔日的欢乐,我感到痛苦,因为欢乐已成为过去;想起昨日的痛苦,我感到欢乐,因为我已战胜了痛苦,悄悄地发现:痛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本文的作者在立意时,先引述先哲的话诠释“痛苦”,再列举种种“痛苦”的现象,进一步阐明“痛苦”的内涵,接着分析“痛苦”产生的原因。这样透过现象,拨开层层迷雾,准确地揭示出“痛苦”的本质:“痛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然后又列举典型事例加以印证。全文立意新颖,深刻。因此,论证有力,说服力极强。

对同一题材,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立不同的“意”。那么,立什么样的“意”,才称得上深刻透彻呢?这就要看这些“意”中,哪一点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去接爱因斯坦的小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空车回去,报告国王说爱因斯坦没有来。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身着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走来了。原来司机只看衣着不认人,爱因斯坦只好步行而来。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1爱因斯坦接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邀请后,准时赴约,虽然接站的司机没有接到他,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去赴约。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值得赞颂。

2批判只看衣冠不认人的行为,反对以貌取人。

3赞美爱因斯坦艰苦朴素的美德。

4赞扬比利时国王爱才。

5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成了名,仍专注于科学事业,不讲究衣着,不追求个人享受。

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下面,我们来作一番比较:

第一种立意,显然不是这则材料的重心所在,不是材料的本义。第二种立意,虽然不能算错,但还不是最佳角度,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不是小车司机,而是爱因斯坦。第三种立意,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流于肤浅。因为穿沾满尘土的雨衣,并不是艰苦朴素的表现,而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的行为。“穿旧皮鞋”也并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就是艰苦朴素。这种立意,也只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第四种立意,更是站不住脚。因为这则材料的含义与“爱才”沾不上边。另一方面,这则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评述比利时国王,因为材料的主体是爱因斯坦。第五种立意,才是最佳角度。它揭示了供材的主旨。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不懈的追求。如果他只注重衣着,只计较待遇,只追求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只有表现这一主题,才算真正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本质。

在立意时,由于写作文体的不同,对本质的挖掘也就各异: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人物思想的发掘,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因为它是人物全部活动的动力。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一件事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意义中,寻找出最主要、最典型、最深刻、最动人的那一种思想意义,因为它决定事件的主要性质,代表着事件的本质。

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所状之物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感情或寓意。

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以说明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一般着力于对事物的剖析,从中寻找出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矛盾。

 (二)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要受其特定的条件(原因)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事物发展的一定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某种特定的结果的产生,必然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写作时,只有学会由果溯因,即学会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

例如,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人们若根据这一故事进行文学创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是表现破除迷信的主题,告诉人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存在。

二是表现妇女翻身解放的主题。

三是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上述三种立意,哪一种最深刻、最能激发人的爱憎感情呢?对这一问题,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的贺敬之、丁毅等根据这一传说创作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经过反复研究,深刻挖掘,最后选择了第三种立意。为什么第三种立意最深刻透彻呢?因为它揭示了白毛女悲剧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昭示人们:要使白毛女由鬼变成人,就必须推翻这一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新社会。这一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示了影响白毛女命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社会制度。所以,该剧上演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对解放后的民主改革和其他政治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1991年的一篇高考作文:

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千古名训。然而只要细加思索,我们就不难发现近墨者未必黑。

无论是否读过周敦颐《爱莲说》的人,但凡曾见过荷花的人,都会被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所深深感染。荷花可说是最为近墨者,却冰雪晶莹,亭亭玉立,令人传颂千古。它深深扎根于淤泥,却没有与其沆瀣一气,更显风姿卓绝,洁如皎月。可见,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近墨而不黑者在呢?黑与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荷花之所以“不黑”,在于它内在的纯洁,本质的卓越,不仅足以抵挡外部的侵扰,更可以使自身不断壮大,生存发展,因此可说,近墨与否只是外部环境的表面现象,而近墨者最终是否会变黑,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究竟为何品位,即内因。试想,一身正气浩然者,近墨也好,近朱也罢,它一定总是满身正气,使“赤者”赞叹,令“黑者”心惊自惭。战国时的屈原,内修朝政,外联齐抗秦的主张不得实现,自己又处于“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腥臊并御”的环境中,仍然丝毫不为所动,宁可“固将愁苦而终穷”,也要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身上,就体现出一种近墨不仅不黑,反而更加高洁的品质,足以令人千古传颂。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近墨者也有黑者在。特别是自身已经开始变腐,即使“近朱”也不可能有转机的,会拼命在“墨”的环境中成为黑亮的精英。但这更可证明,是他们自己变黑了,墨,不过提供给他们一个极好的环境而已。可见,黑与不黑,关键要看其本色,看其骨子里是不是黑。

黑皮肤者再怎么擦增白霜,也还是黑的;白皮肤者即使有黑衣所附,终究还是白的。近墨者未必黑,实为不欺之言。

本文是一份高考满分试卷。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揭示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立意深刻,说理透彻。

在立意时,作者反弹琵琶,先提出: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再由果溯因,探究出“近墨者未必黑”的根本原因,指出“近墨者”“黑“与“不黑”,取决于“近墨者”的自身素质的高低。“近墨”只是外部环境的表现,只是一种外因。“起决定作用”的是“近墨者”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等,即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由果推因,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言之成理。

由果推因,就是要探明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明了原因,就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在立意时该怎样去由果溯因呢?一般说来,可分以下几步走:

第一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弄清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客观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溯因时,必须尽可能地全面进行分析研究,穷究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

第二步:要再问几个“主要为什么”,以弄清产生某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找出了产生某一结果的各种原因后,还要再进行分析,看看这些原因中哪是主要原因,哪是次要原因,从而抓住主要的根本性的必然性程度最高的原因。

第三步:再问几个“为什么的为什么”,以探求产生原因的原因,分析某一结果,并不要求罗列一切条件,而是要把根本的决定性的条件(原因)放在最主要的地位,透过表面原因,探求那产生原因的原因。

1983年高考的作文题是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有一考生这样写道:

看了这幅漫画,使我想起了《荀子》中这样两句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画中的挖井人,为什么一连挖了五次都没有成功呢?

这位考生,由“挖井人连挖五次都没有成功”这一“果”来溯“因”:

就是因为他没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耐心和毅力,因而就不会达到所要求的深度,更不会获得成功。这幅漫画深刻地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小到挖一口井,大到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种精神,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通过分析,这位考生找到了挖井人失败的原因之所在,即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写到这里大多数同学就会匆匆收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只能达到基础等级中的中上水平。而本文的作者非常聪明,他由果溯因,不仅探究出了产生挖井“失败”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且穷追不舍,又问了个“为什么的为什么”,探究出了产生原因的原因。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又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探寻到了根源:

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自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来自于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来自于严肃认真、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来自于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实际的求实精神。

这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加上这几笔,文章的立意立刻就更深了一层。文章也就因此而升档,进入了满分卷的行列。

从这一典型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作文中只有这样层层溯因、步步深入地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使认识逐层深入,使立意深刻。

 (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夏丏尊与叶圣陶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触发》中有这样一句话:“作文贵在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工夫。”这里所说的“触发的工夫”,实际上就是文章的启发作用。所谓启发,就是指阐述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领悟。文章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样的观点,才具有启发作用呢?

一般说来,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阐述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才会收到奖善惩恶、激浊扬清的效果,才会达到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其次,具有启发作用的观点,必须揭示“三理”,即揭示哲理、伦理、艺理。揭示哲理,如寓含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个别与一般、内因与外因、形式与内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观点,能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揭示伦理,如反映高尚的亲情、友情、爱情,能为读者的人生导航;阐述艺理,能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那么,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王安石有句诗说得好:“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要做好哲理、伦理、艺理等方面的积累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才能薄发。

3.要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善于变换角度,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去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经典回放

看下面一则材料,然后以《什么样的“落后“才挨打?》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甲午海战时,中国的海军装备并不落后,北洋水师拥有的船舰吨位和先进程度,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最后被日本海军围在刘公岛,全军覆没。

什么样的”落后”才挨打?物质条件、技术手段的落后有可能挨打,但如果制度落后、思想腐败,恐怕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有挨打的份儿?甲午海战”即是说明。参见下文:

什么样的“落后”才挨打?

“落后就要挨打”——据说这是毛泽东的话,时下被炒得很热。此次我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之后,更是众口一词,齐诵该语。此距毛泽东发话之时,已有几十年了。可我们还不得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认账“落后”,多少叫人有点憋气。这种要遭“挨打”的“落后”的含义,是指物质、技术手段的落后,大约是全国同胞的共识,我的认识也不例外。不过今年夏天有机会到山东威海刘公岛(百年前北洋水师的基地),参观了“甲午海战博物馆”后,对“落后就要挨打”一说,我有了一点另外的看法。

甲午海战时,中国的海军装备并不落后。作为洋务运动的“伟大成果”,北洋水师拥有的舰船吨位和先进程度,排名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也就是说,比日本海军实力还略强一些。如北洋水师所拥有的大吨位巨舰“定远”、“镇远”,乃当时亚洲最大、火力最强之舰。应当说,从物质、技术意义上讲,相对“落后”的是日本海军。然而在海战中“挨打”的却是北洋水师。在刘公岛一役,全军覆没。战争结局是签订割让台湾、赔偿巨款的《马关条约》。

一个拥有强大而先进的海军力量的大国竟败于实力逊于自己的蕞尔小国,令国人震惊不已。当时的有识之士似乎并没有一概而论地感叹“落后就要挨打”,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败,非败在实力,而败在制度。也就是说不是落后在武器上,而是落后在制度上。这些有眼光的人认识到,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逐步改革旧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新型的能促进社会进步的现代社会关系。正因为日本在这方面比中国先进了,所以它能以不如中国的实力打败中国。看到了这一点,甲午战争失败三年后,以引进先进技术为特征的洋务运动让位于以变革制度为特征的维新变法。可惜的是这一改变中国最根本“落后”的变法,被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用武力打断了。这一“打断”断送了中国制度现代化的一线希望,其消极后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我们之所以现在还不得不感叹“落后就要挨打”,与100多年前那次“打断”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制度,有时又叫“体制”或叫“机制”,说白了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先进的社会关系是一切“先进”之本,落后的社会关系是一切“落后”之源。这种落后而被打败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

最知名的例子是:40年代后期,国共争雄,从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上讲,“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比“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要落后得多,可最后被打败的却是国民党。因为它虽然枪炮先进,内部却腐败无能,勾心斗角,可谓制度落后。于是那个曾是庞然大物“党国”最后也就“亡党亡国”了。再往远处说,春秋时吴越相争,综合国力上越国比吴国落后很多,然而越国领导人廉洁而发愤,勾践卧薪尝胆,生活俭朴,得到百姓拥护,上下一心,社会关系呈良性状态,方能十年生聚,十年发展;而吴国夫差却花天酒地,沉湎声色,可谓腐败透顶,“制度”落后。正是这种落后,使吴国挨了越国的打,而且被打得国破君亡。

因此,窃以为:国人对北约炸弹的最好回答,不应是电视上众口一词的“我们要努力搞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等等,而应是万众一心地回答:我们要坚决改革,不停顿地改革,改革出一个比西方国家更能促进生产力,更能激发创造性的先进体制,最后赶上它们,超过它们。这才是西方最害怕的。如果不思改革,不加快改革,只喊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之类的口号,西方那些政客们才不怕呢。他们大可充耳不闻,放心睡觉。那么几十年后,恐怕我们还不得不唠叨“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选自《杂文报》2000年3月10日有删改)

训练在线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白宫有位著名人士,成名后回忆道:“我们弟兄几个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们的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我和弟弟们争着要那个最红最大的。这时候,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拿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我把门前的草坪按你们年龄的大小,分成了几块,你们来一个剪草坪比赛,谁想得到最好的,谁就得争夺第一。你们努力吧!’经过努力,我终于得到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由于从小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今天,我们兄弟们个个事业有成。至今,我仍忘不了妈妈给我们分发苹果时的那番话。”

要求:①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②立意要深刻。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作家,写的书卖不出去,他灵机一动,给总统写了封信,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还赠了本书给总统。总统得到信和书后,回信说了几句应酬和鼓励的话。这位作家立即拉出一幅横幅:“本处有总统给予赞赏的书出售。”一下子,所积之书,抢购一空。后来他又写了一本书,销售情况仍然不好。他又如法炮制地给总统写了信,与书一起给总统寄去。总统觉得第一次上了他的当,这次,便毫不客气地对他的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这位作家又刷出一条标语:“此处有总统提出批评的书出售。”于是,滞销的书一下子又成了抢手货。第三本书出版后,销售情况又不好,于是,他又玩起了老把戏。这次总统生气了,不予理睬。这位作家又刷出一条标语:“本处有总统读后保持沉默的书出售。”本来难卖的书,一下子又卖了个精光。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下列立意中选择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A.善于利用名人效应。B.不能迷信名人。

C.多想出智慧。D.心思应用在正道上。

 (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渔夫,听说市场墨鱼价格高,出海时,便发誓专捕墨鱼。但出海后,遇到的却全是螃蟹。他便空手而归。上岸后,发现螃蟹比墨鱼的价更高。第二次出海时,又发誓:“此次出海专捕螃蟹。”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又空手而归。第三次出海时又发誓:“此次出海,墨鱼、螃蟹都要。”可出海后,一只墨鱼、螃蟹也没遇到。遇到的全是马鲛鱼,他又空手而归。没等他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下列立意中,选择一个最深刻的作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A.言必信,行必果。

B.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C.人应该有点骨气。D.惟利是图害死人。

 (四)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鄱阳街有栋叫景明楼的六层楼,建于1917年。它的设计者是英国一家建筑事务所。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景明楼的设计者,给该楼的业主寄来了一份函件:“景明楼为本建筑事务所所设计,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五)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家公司高薪招聘营销员,试题是“请你想法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以十日为限。”绝大多数应聘者拂袖而去,最后只剩A、B、C三个人。

十日后,A对主考官说:“我跑了很多寺庙,也没卖出一把。好在下山途中,见一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挠头皮,我赶紧递上一把木梳,小和尚用后,很满意,便买了一把。”B说:“我去了一座名山寺庙,看见香客的头发被风吹乱了,便对寺院住持说:‘香客们蓬头垢面,是对佛的大不敬,应在香案前放一把梳子供信男善女们使用。’主持认为有理,便采纳了我的意见。那座山共有十座庙,于是他买下了十把。”C说:“我来到一座古寺,见朝圣者络绎不绝,便对住持说:‘香客们对佛如此虔诚,宝刹应有所回赠,以资鼓励,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作为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并又和我签订了1000把的预购合同。”

结果三个人都被录取。不过三者的薪金因卖木梳的数量不同而各不相同。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一) 阅读这则材料后,有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

A.要有竞争意识。B.教育小孩要循循善诱。

C.妈妈对孩子成才影响最大。

D.要成就事业,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

以上论点,哪一个最深刻?A和D都是立足于孩子的,显然立足点不对。纵观供料,其立足点应放在妈妈身上。B虽然立足点是对的,但所说的不是所供材料的重心之所在。供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应从整体上去把握。这则材料从整体上看,它所强调、突出的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因此C项是最佳的立意。它透过文中的“我们弟兄们”的成功这一现象,看到了母亲对他们教育、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一本质。因此,C深刻。

 (二)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对每一个作家而言,确实都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怎么办?坐在家里等读者上门吗?这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这位作家开动脑筋,巧妙地利用名人效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字面意义上看,这则材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要肯动脑筋,善于利用外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就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命题者所提供的四种立意之中,B项显然与本供料的中心无关,可以排除。A、C两项基本上是切合题意的,但不是最佳立意。因为这两种立意还只是停留在对供料的表层含义的理解上。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位作家写的书为什么总是卖不出去?其作品的质量不高肯定是主要原因。作为一位作家,不在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上下大功夫,专靠利用名人效应来搞促销,这种把戏玩两次、三次还可以得逞,而四次、五次呢?由此可见,D项立意才是最深刻的,因为它揭示出了供料的深层的含义。

(三)分析这则材料的寓义,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造成这位渔夫“在饥寒交迫中死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他遇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吗?不是。是他的捕鱼工具不精良吗?不是。是他的捕鱼技术太差了吗?也不是。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位渔夫不知变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也是这则材料的真正寓义。因此,最佳立意应该是B项。

(四)一个外国的建筑事务所,在时隔80年以后,还能挂记着远隔万里的客户的安危。这一举动,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感动。如果没有高尚的商业道德,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如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吗?通过分析,这则材料的含义就已经十分清楚了。

(五)想把木梳卖给和尚,乍一看,觉得这一想法十分荒唐可笑。和尚们个个是秃头,他们要木梳干什么?难怪“大多数应聘者”会“拂袖而去”的。但故事的结尾处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有A、B、C三人却偏偏创造出了三个大小不等的奇迹,实在令人拍案称绝。仔细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答案却十分简单:运用智慧,迎难而上,就没有趟不过的河、翻不过的岭。这就是这则材料的深刻含义。

训练在线

一个因病而仅剩下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的精力用来思考和谈论死有多恐怖。以安慰垂死之人著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呢?”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着想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一个星期后,那女人还是过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得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请根据材料自定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文章内容的丰富性。

 

 

 

 关于发展等级(三)

——有文采

课堂BBS

什么叫“文采”?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就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即文学性。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文学笔法和文学语言等因素构成。

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三)文句有意蕴。

(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词语生动

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经指出:“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停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这是很有道理的。文章中的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就像建筑中所用的沙、石、砖、木、水泥等一样。建筑材料,在工程动工之前,就得准备齐全,写作所用的语言材料,事先也得准备好,否则,肚里空空如也,下笔时怎么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丰富词语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深入社会,直接向人民群众学习。二是间接途径,即从书本知识中吸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的经验之谈。多读、多记,涵泳其中,日积月累,词汇自然就慢慢丰富起来。

要做到词语生动,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即:哪些词语是生动的词语?为什么要积累这样的词语?怎样在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下面我们就举例说明。

[1]具有建筑美的动词。

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是在炼词,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具体说来:

第一,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惟一准确的动词。

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从马上下来,可以用从马上爬下来,可以用从马上跳下来,也可以用从马上跃下来,还可以用从马上啪嚓跌下来。究竟该用哪一个动词来描写呢?这就得先确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下马的,然后才能从这四个动词中选出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来。

其次,认真辨析与这一动作相关的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差异的辨析筛选,最后确定哪一个才是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

第二,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具有可感性。

具有可感性的动词,往往能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所谓可感性,就是指人们常说的有“感触性”,有“浮雕感”。这种动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动态造型的功能很强,用它描绘的事物往往具有浮雕感。在文章中,使用了这样的动词,就能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动作用。

例如: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例句①中的“空游”,例句②中的“击”,都是极具可感性的。“空游”一词,明写群鱼的动态,暗写水的清澈透明。读到这里,闭上双眼,你的眼前就会出现群鱼游过的情景。写鹰飞用一“击”字,既写出了鹰飞翔的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又展现了雄鹰展翅的英姿。正因为作者使用了这些可感性极强的动词,所以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

第三,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要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而且还要能充分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个性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巴尔扎克在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用了一个“扑”字,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2]具有音乐美的词语。

汉语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言,它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一种音乐美。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

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注意声调搭配。

汉语每个音节的声调有高低升降的差别。在行文时,若能遵循声调配合的一般原则,讲究平仄相重(相同)和相拗(相反),就可使文章音韵和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段文字:

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运用了近体诗创作中必用的平仄规律,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皎月”是仄声,“当空”是平声,“清辉”是平声,“满地”是仄声,平仄相应相协,形成了“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回环美。又如“或倚窗”是仄仄平,“或伏几”是仄平平,同中有异,变化多端,创造出了一种音乐美。

第二,适当协调韵脚。

所谓适当协调韵脚,就是指适当地讲究押韵。押韵是创作诗歌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其实,并不能只把它当成诗歌的专利。在写作广义的散文时,适当地讲究押韵,会使文章锦上添花,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音韵美。例如: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幽蓝的大海给了它那么些自由,又给了它那么多惊险,于是它一会儿腾跃,一会儿打旋,一会儿倾斜。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

 (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这段文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有特点,除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词准确、凝练等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意协调韵脚,韵散相间,比如“板”和“帆”押韵,“箭”和“险”、“旋”押韵,“斜”与“乐”、“怯”也是押韵的。这些相同或相近的韵脚在文章中有规律地出现,在声韵上前后呼应,使文章产生一种音律美,读起来韵味十足。

第三,讲究节奏感。

对“节奏”一词,古人是这样解释的:“作则奏之,节则止之。”说得通俗一点,节奏就是指语言停顿。诗歌创作是十分讲究节奏感的(四言诗多为二、二式,五言诗多为二、二、一式,七言诗多为二、二、二、一式)。写作散文(广义的)也可讲究节奏感。在行文时,讲求节拍数的匀称、均衡,既注意词和短语的关系的疏密,又照顾整节节拍数的匀称,从而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强弱、长短等节奏在文章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可产生一种旋律美。例如:

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乡心无限而人生有限,月缺有圆却人离难聚,怎不叫故乡亲子思绪百结呢?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涯,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婵娟”了。

(刘棣华《月是故乡明》)

这段文字,对节奏的安排是很有特色的。第一、二句的节奏都是三、二、二,二、二式,第三句与第四句的节奏也相同,都是二、二、三、二式。第五句则发生了变化,是三、四、二、三式,等等。作者对节奏的安排十分巧妙,同异相间,快慢结合,长短交错。因此,诵读起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巧用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指叠音词,即音节重叠的词。

在文章中,巧妙地使用叠音词,除有助于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外,还可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旋律美。请看下面的例子:

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而随之而来的一种淡淡的离愁却又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夏江宁《离别时分》)

例句几乎每句都用了叠音词,尤其是“淡淡”一词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五次之多,既十分恰切地反映出了作品中的“我”与友人间的情感特征,又创造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回旋之美,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在行文时善于“重重叠叠”,写出的文章必定会“趣味多多”。

[3]具有绘画美的词语。

大凡画家作画,都要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他们正是依靠这些东西的变化反映客观事物的。甚至可以说,绘画艺术,就是一门调配色彩的视觉艺术。同学们写文章时,为什么不可以学学画家,注重词语色彩的调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来呢?只不过画家作画,调配色彩使用的是颜料,我们写作时,调配文章色彩使用的是词语罢了。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样一个具有绘画美的散文片断: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唱歌,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这段写景的文字,不仅用具有鲜明节奏感的叠字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在巧妙地运用含有各种色彩的词语方面,也很有特点。正是因为作者行文时讲究了语言的绘画美,巧妙地调配了颜色,细腻地描绘了颜色,才使文章的意境如此之优美,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物之感。

2句式灵活

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

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组: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整句与散句等。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怎样才能使句式灵活?

第一,要培养“一样话,百样说”的意识。

第二,要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点。

第三,要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些例子:

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指鞋匠对希腊画家亚柏尔的画提出十分外行的意见),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我唐突罢。

(宗璞《西湖漫笔》)

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陈述句。如果换成这样一个祈使句“西湖,请不要怪我唐突!”在语义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在这里,使用祈使句,就显出了作者与西湖之间在感情上存在着距离和隔阂;使用陈述句,则表现出“我”与西湖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在行文时,为了说话婉转,或显示说话者与对方的关系亲密,感情深厚,一般选用陈述句而不用祈使句。

(二)善于运用修辞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用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要表达“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这个意思,若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可这样说:“革命的高潮马上就要迅速到来了。”如果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这样表达:“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着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前者未用任何修辞手法,虽然也简洁、明白,但缺少文采,索然寡味,没有感染力。而后者,把即将迅速到来的革命高潮比作看到了桅尖的航船,比作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红日,比作快要成熟的婴儿。生动、形象、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抑制的激动、喜悦之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考试说明》要求高中生能正确运用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考点复习)中,同学们对这几种修辞手法的形式、特点、区别等都有所了解,此处不复赘述。

(三)文句有意蕴。

文章有文采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文句有意蕴”。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或“含义”。所谓“文句有意蕴”,就是文句含蓄,即“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意蕴”,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对“意蕴”和道理,不作淋漓尽致的发掘,让读者依据语境去推断、去想象。

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一般说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符号代替法

所谓符号代替法,是指行文时有意把读者根据语境可推知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符号代替法,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使用符号代替法时,必须预先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使读者在推测、想象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时,有据可依;否则,就会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同学们在写作时,凡遇到以下情况,均可运用此法。

[1]当所要表达的某一内容难以尽述或不必尽述,不尽述反而可使文章含蓄、隽永时。

两片粗石凿成圆,如日头和月亮,硬被合在一起磨擦。转啊转,转得好慢,和驴的脚步同样慢。磨眼儿很细,成升成斗的粮食慢慢流进去,成晌成夜的时间慢慢流进去,磨出了粗粗的面粉,也消磨了长长的日月。磨房里,有一支长长而又沉沉的乐曲:石磨、驴蹄儿、筛面箩合奏的交响曲。演出了数千年,数千年旋律依旧,没有高潮,没有变化,年年重复着一个无头无尾、平淡无奇的故事。乐曲里,春秋交替,历史爬行,一代又一代,小媳妇成了老太婆,小伙子成了白头翁。时间被磨得模糊,心灵被磨得愚钝。于是,磨房里长长的无聊,也就失去了枯燥,她或他,在筛面和骂驴的间歇,会哼一首祖传的歌谣。于是,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得到了满足和惬意……

 (节选自周同实的《石磨》)

这段文字是《石磨》的第一自然段。在段末作者使用了符号代替法。文末省略号所替代的内容是难以尽述的。文中的主人公们,“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除了“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之外,还可得到些什么?同学们从所提供的语境中是不难“思而得之”的。因此,作者把这些难以尽述而读者又能“思而得之”的东西用省略号来取代,恰到好处,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当所要表达的某些内容不必明述,不明述反而可使文章言简意丰、余味无穷时。

例如,张新民的微型小说《落棋有声》,写的是某厂厂长通过分析两位铸造车间主任候选人与自己下棋时的细枝末节,来确定车间主任人选的故事。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厂长与两位候选人下完棋后,“径自朝汪科长(组织科长)家走去……”厂长为什么这时要径自朝组织科长家走去?他要找汪科长谈些什么?这个铸造车间的主任究竟谁当好?厂长此时心中是否已经有了底?……行文至此,这些内容作者只字不提,而是巧妙地以一个省略号将它们取而代之。这样处理,真是匠心独运,高明之至!这些被省略号所取代的内容,根据上文所提供的语境,同学们完全可以“思而得之”,属于不必明述的范畴,作者此时惜墨如金,不失时机地将它们统统省略掉,而以“不言言之”,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这真是神来之笔!拉辛在《拉奥孔》里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索”。本文的作者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篇小说才一跃而成为上品。

2形象暗示法

形象暗示法也叫象征法。就是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由本体和征体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形象暗示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对征体的具体描绘之中。运用形象暗示法,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

形象暗示法,可只用于文章的局部,例如: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

(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打开窗子”象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十分贴切,恰当,意味蕴藉。如果换成几句赤裸裸的政治口号,就会大为逊色,倒人胃口。

3警语点缀法

警语又称警句,是含义深远而精练的语言,它包孕着丰富的意蕴,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规律性的认识。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里的“片言”就是指具有警策性的话语。用它来点缀文章,使之居于全篇紧要之处,全篇也会因此而鼓动、而生辉。刘禹锡也曾经指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看来,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深谙这警语点缀法的作用的。警句点缀法,就是指在行文时,恰当地运用简练动人、意蕴深刻的警句来点缀文章,使之言简意丰、含义深远的一种艺术手法。

例如,台湾金陵女中的某学生的《感动》一文,叙写的是幼时父母背她上医院,涉水过巷,却不知体贴父母,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听到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问背她的妈妈“累不累”时,才感触良多,深悔自己的过失。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

感动的滋味并不好受,(是一种)酸酸的、涩涩的、热泪盈眶、咽不下去的感觉。但每一次总可以得到另一个崭新的生命,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一颗固执的心。

这是一段寓含伦理的警语,经它一点缀,文章顿时神采飞扬,余韵无穷,引人深思。作者为何能“得到一个崭新的生命”?“这个崭新的生命”又是何物?“固执的心”又为何可得到“改变”?读罢全文,我们怎能不掩卷沉思呢?

4一语双关法

一语双关法,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一词多义、多词同音,或形象相似等条件,着意使文章或文章的某些部分获得双重意义。一语双关法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巧妙地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使语言深邃、含蓄、曲折,有意蕴、耐人寻味。

例如:鲁迅在《病后杂谈》中这样写道:“雅要有地位,也要钱,古今并不两样的,但古代的买雅,自然比现在便宜;办法也并不两样,书要摆在书架上,或者抛几本在地板上,酒杯要摆在桌子上,但算盘却要收在抽屉里,或者最好是在肚子里。”这段话中的“算盘”,表面上指中国一种特有的计算工具,而实际上指的是“心机”。

从上面的典型例子中可以看出,运用一语双关法,可以含蓄地影射另一件事,使语言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意蕴丰富,有一箭双雕之妙。

5紧急刹车法

所谓紧急刹车法,就是指行文至关键之处时,便来个紧急刹车,使文章戛然而止,以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符号代替法”有点相似,都是“该住手时就住手”,但也有不同之处。“符号代替法”是紧急刹车后,把许多不说而读者能思而得之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而“紧急刹车法”则是戛然而止,以不言言之。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在《窗》一文中,就成功运用了这种“紧急刹车法”。《窗》描写了一病房中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靠窗的病人,每天可以起坐一小时,给同室病友讲述“所见”的窗外的景物:花园、情侣、球赛、建筑等等,使那位病友的精神受到安慰。可有一天,那位不靠窗的病人想:“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是我呢?”于是当靠窗的病人垂危时,他不按铃报警,眼睁睁地看着那位靠近窗口的病友死去。在那靠近窗口的病床上,当他如愿以偿后,便急不可待地向窗外望去,结果他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行文至此,作者便紧急刹车,把剩下的内容留给读者去思索,去咀嚼,意味深长。

当然,我们讲求“文句有意蕴”,既不是要与明白晓畅相对立,也不能与艰深晦涩相等同,而是要追求一种“意在笔先,神余言外”的意境,要获得一种语近情遥、语简意丰、含吐不露、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使人读后如品香茗,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训练在线

(一)从《沉默是金》、《沉默未必是金》中,任选一题,按下列要求作文。

①开头必须使用排比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800字以上。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六月登井冈(节选)

乍见井冈山,井冈山好大。

五百里井冈山,宛如①      (用一个比喻句)。殿内陈列着三千八百多种植物和白鸥、短尾猴等一百余种珍禽异兽。殿内有茨坪、龙潭、桐木岭、黄洋界、笔架山、仙口、五指峰和湘洲八处风景,高高低低的峰如一格格琴键,奏出四分之二拍的美妙音乐,树影幢幢,绿阴如盖,远不分株,近不分棵,一个个山坳,像一个个②     (写出喻体)斟满了陈旧醇香的传说。③     (用一个叠音词)流水像在诉说无限衷肠,又像在静心倾听远山的呼唤。十八条瀑布,飞珠溅玉,有的粗,有的细,委婉动人。山麓小河中的渡船,则像④     (写出喻体)那么容易飘荡。船和水,是这山中最活跃的生命因子。

井冈山好静,井冈山好野,井冈山上好自然。

风,是⑤     的;草,是⑥     的;苔,是⑦     的;潭水,是⑧     的;雾,是⑨     的。(在⑤—⑨处填上相应的叠音词)一块大石头,一座旧木房,一眼红军洞,一棵松树,一线天空,高高的崖壁上爬满了电线以及青黄相间的藤子,苞芋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丛生,佳木在远远近近葱茏。……

(三)阅读下文,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表示色彩的词,体会本文语言的绘画美。

站在岸边向湖心望去,湖水①     的,真好像到了海滨。那点点风帆,历历可数,阳光照在湖面上,②     光闪烁。

夏季常有天鹅来此做客,他们双双弯曲的长颈,划动着③     掌,在湖面上遨游戏水,不时发出动听的叫声。到了秋天,湖四周④     的芦苇丛已变得一片⑤     ,渔民们哼着打鱼小调,撒下了鱼网,傍晚,被晚霞映⑥     的湖面上,渔民们兴高采烈地摇着大船满载而归……

(六)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宴请好友黄庭坚时,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要他们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横线上各填一个动词,变成两句五言诗。黄庭坚随口吟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后,苏东坡也接着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摇摇头说:你们的两句诗,从意义上说,动词都选择得较好,但从整体意境上看,所选的不是那个最贴切、最准确的动词。于是,她随口说出了这两个动词,苏东坡、黄庭坚听后连连称赞:妙!妙!妙极了!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

 (八)续写小小说的结尾,要求意蕴深远。

同意

王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局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落到了办公桌上。

翌日,                                 

[写作提示]

训练题(一)

《沉默是金》或《沉默未必是金》题目就是论点,在扣住这一论点展开论述时,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和喻证法等。为了增强文章的文采,运用排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请看袁敏杰写的《沉默未必是金》一文的开头:

有句格言说,沉默是金。想想也是。人生处世,有时,沉默是一种睿智;有时,沉默是一种豁达;有时,沉默是一种涵养;有时,沉默是一种洒脱;有时,沉默是一种洁身自好;有时,沉默是一种顾全大局……

这段文字,一连用了六个排比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沉默的本质,既使文章气势磅礴,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排比句使用得当,可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用于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于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于抒情,则情深意笃;用于说理,则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用于立论,则大气磅礴、天衣无缝;用于驳论,则摧枯拉朽,无懈可击。不过,同学们在运用排比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从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二是必须是多项并举。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让读者去深思。后一种排比句末要用省略号。

训练题(二)

依次填:①一座辉煌的绿色宫殿②纯洁而朴素的酒杯③潺潺④一片落叶⑤轻轻⑥绿绿⑦柔柔⑧幽幽⑨淡淡

训练题(三)

依次填:①碧蓝碧蓝②银光③红④翠绿⑤金色⑥红

训练题(四)

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美女,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这“扶”、“失”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训练题(五)

王局长无可奈何地交出了局长办公室的钥匙。

(只要续写的内容与语境相符,能突出供料的主题,符合“有意蕴”这一要求均可。)

 

 

关于发展等级(四)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课堂BBS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晋代陆机曾经用形象的描绘来比喻诗文的创新。为什么要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是你的文章区别于他人的文章的需要,这是你的文章好过他人的文章的需要。“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怎样创新?要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脱弃陈骸,自标灵采”,以自己的高见卓识和精妙的构思,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转益多师”,广为借鉴,“吐糟粕而吸精华,略形貌而取神骨”,但不能依傍古人,“寄人篱下,而窃其余唾”。“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吐故纳新,方能卓然自命。

高考作文的创新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方面呢?《考试说明》列出了三点: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1见解新颖

高考作文的见解新颖,指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不蹈袭他人。这里的“新”是相对的“新”,作为一个高中生,又是在考场上,不可能创造出多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相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要求你的见解与他人有所不同,有独到之处。

“见解新颖”也就是要求立意创新。立意创新的技法如:或正面肯定,挖掘闪光点,平中显奇;或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求变出新;或多向思维,纵横比较,独辟蹊径;或辩证剖析,推论因果,入木三分等等。

1997年高考作文《反弹“见风使舵”》一文提出:“‘见风使舵’都坏?不随风使舵,船岂不要翻?所以,我认为要具备‘见风使舵’的能力。”见风使舵是一个贬义词,比喻看情势或别人眼色行事。这篇文章运用反弹琵琶的技法,对这一成语的一般用法加以否定,赋予新意,在后文分析中强调使舵时关键要看准是什么“风”。1999年的高考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对记忆移植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同学大多也说不清较具体的理由。某同学却能从道义、法律、科学、宗教等方面分析记忆移植成功后的问题:“如果你面对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你爷爷的大脑,你将如何处置?——是不是亲热地叫‘爷爷’呢?”“如果把人脑移植到猴身上——法律不会不管吧?”这里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思考得深且细,有很强的说服力。2001年高考作文《找回诚信》写的是雨中送伞的小事,却没有按常规思维歌颂助人为乐,而是写小男孩为了证明自己做了好事索签名,为了凑足十件好事期末当选三好生而雨中送伞,鞭挞了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立意不落俗套。

1991年的高考小作文题目是把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当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大多把圆想象成篮球、太阳、镜子、扣子、脸蛋等,而有个同学却写道:“我的知识面小得如同一个小小的圆圈,而它的周围是浩瀚无边的知识的大海。”这样的立意就有创新。2001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很多同学都只能停留在“应该”和“不应该”的简单讲道理的层面上,而有一个同学却这样写道:“无论和别人约定,还是和自己约定,我们都需要一种以生命践约的勇气。”这样的立意就使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2000年高考作文答卷《见智见仁》一文不像一般考生那样仅仅停留在印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上面,它还能进一步推论因果,发表独特的见解:“见智见仁是一种智慧”,“在生活中,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横切纵剖的理解,往往使人更热爱生活”。这里作者认为一个人因为有了智慧才能见智见仁,发人所不发;见智见仁这个结果又能作为原因导致一个新的结果——更热爱生活。该文推论因果,环环相扣,见解独特。

 “见解新颖”要求同学们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我们要多读一点理论文章,提高认识水平。如读哲学著作,在作文中对事物作辩证分析。我们还要注意社会上的思想动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调整情况,用新的眼光看待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

2材料新鲜

高考作文百万人同题而作,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渔《闲情偶寄》里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做到材料新鲜的方法很多: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象;或写出独特经历,或反映时代印记等等。

例如2000年有一篇高考作文《生活的万花筒》就采用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该作文叙述一个名叫亨利的人的故事。亨利在一所中学守门二十年后被解雇,从开热狗店起家,再投资办面粉加工厂,最后成为拥有百万巨资的“亨利食品公司”董事长。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文章用了较多笔墨写亨利“喜爱摆弄万花筒”,“并送给同学们一些”,特别是在文章结尾处写道:“他拿出自己喜爱的万花筒,放在眼前转了转。‘你们吃惊了吧!其实生活就如同这万花筒一般,转一转就会得到不同结果,转得越多就越新奇,不是吗?’”这篇作文选用万花筒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细小事物作材料,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万花筒这个材料的选用就是这个考生的聪明之处。2001年一考生选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题为《听课记录》的作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实录了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课。在课堂上老师原想教育孩子们诚实做人,但当老师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站起来承认错误”时,孩子们却纷纷述说着一件件上级领导检查时教师要他们说谎的事情。从小课堂反映大社会,针砭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做假”现象,发人深省。

再如2000年一篇高考作文《换个角度看问题》中有这么一段话:

记得《读者》杂志上有关于这样一个小姑娘的故事。有一天,小姑娘心爱的波斯猫得了病死掉了,她站在窗子前边看佣人们土葬她可爱的小猫,伤心得大哭起来。小女孩的外祖父走过来,为她打开另一扇窗子,说:“孩子,为什么不看看这扇窗子外有什么呢?”小女孩就走到另一扇窗子前,这时她看到的是家里的园丁正在为那些漂亮的玫瑰花修剪枝叶,小女孩很快忘记刚才的悲痛,快乐得笑了起来。那时候读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小女孩的外祖父还真有本事,懂得为她去开另一扇窗子,让她快乐起来。真的,老人也就是善于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并教会他的外孙女看问题换个角度而获得快乐的。

这里作者选用平时读书积累来的旧材料翻出新意,阐述观点,言简意赅。这篇作文得满分与这则新鲜有趣的材料的选用关系极大。

1999年高考作文《为三毛立传》一文运用了跨越时空、驰骋想象的手法来选材。全文如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为三毛立传。

也许我的语言太过贫乏,没有她的细腻、朴实;也许我的思想太稚嫩,没有她的深刻,独辟;也许我的经历太简单,没有她的复杂、丰富。这么多的也许使得我没有能力为她立传,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她的记忆移植在我的脑中,将她的记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再现她的思想,她的经历。

我要为三毛写一本传记,将她童年时的孤僻、苦恼与欢乐统统记录下来,将父爱、母爱、一大家人对她的爱记录下来。也许无法生动地描述,但我要翔实地记载,让读者了解她的童年,从中读出童年的三毛。

我要为三毛写一本传记,将她的求学经历再现出来,将她对文学的热爱表现出来,将她在异国他乡创作无数篇章的灵感写出来,将她的创作之路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感受文学中的三毛。

我要从她的记忆中找出她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写出她随丈夫辗转各地的经历,写出她心情的骚动与平静,悲伤与兴奋。我要写出她在撒哈拉沙漠中“为那哭泣的骆驼的悲哀,为那沙漠女子的心痛”。我要写出她在海边的冥思,在大建筑前的心情,在家中的平静。

我要从她的记忆深处找到她对荷西的爱,对父母的爱,找到荷西逝世后的悲痛,找到看到母亲悲伤、蹒跚的背影时无尽的伤感,我要将这些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感情丰富的她走进我们,我要将她的内心世界呈现在所有热爱她的读者的面前。

我要从她悲痛的记忆中寻找出她自杀的原因,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所有关心她的读者知道她为何在决定回大陆游玩,看看祖国变化的同时却又决定自杀。是早已打算好?是一时的决定?是无法承受心中的悲痛?是病痛的折磨?我想知道你为什么离开我们,为什么?

假如,假如,我多么想这些假如成为现实,我想接近你宽大的胸怀,朴实的思想,纯朴的心灵。我想走近你,走近对真善美向往的你,走近为理想不断努力的你,走近对文学热爱的你。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一定为你立传,一定!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作者对三毛很有研究,一定读了不少三毛写的以及他人写的有关三毛的书,这些事考生本人并没有亲身的经历,但文中想象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将她的记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这些点滴包括“她童年时的孤僻、苦恼与欢乐”,“她的求学经历”,“她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她对荷西的爱,对父母的爱”,“她自杀的原因”等,描述极为细腻真切。

在炎热的夏日,在疲倦的评卷中能读到这样别致的文章,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就是这位考生不同于常人的选材功夫。

我们鼓励同学们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2001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同学就以自己老师在高考前一天说好在当天晚上要打电话,而“一晚上始终无电话铃响”的亲身经历,发表了自己对“诚信”这一话题的看法,批评自己老师言而无信的过失。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古今说》中叙述了一件作者哥哥亲身经历的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讲诚信的事情,选材也很独特。

选用新鲜材料,要求考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报纸和电视上的时事新闻,并恰当地引入作文中。如在1998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抗洪抢险、城市工人下岗等事情,在1999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刚刚发生的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2000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高考制度改革;2001年高考作文中较多涉及到经营欺诈等。这些材料里面就有时代的印记,能反映考生的取材能力。

训练在线

(一)模仿《狗的申诉》片断,为成语中的某动物鸣不平,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最可气的还有“狗仗人势”这句屁话!你们当中的某些人,或者花几百,或者花几千,或者花几万,甚至于花几十万元买一条狗,牵着、带着、搂着、抱着,招摇过市,如此地炫耀自己,难道也是我们狗?这究竟是狗仗人势,还是人仗狗势?是狗因人贵,还是人因狗贵?是狗因人荣,还是人因狗荣?如此无聊,如此猥琐,如此莫名其妙的,是我们狗,还是你们人?睁开你的人眼看看,够清楚的了!

(二)根据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的道理进行构思,写一段话,完成从“土地”到“纸”的联想。

(三)按“反弹琵琶”的要求,对下列名言作逆向思考,提出新颖的见解。

1良药苦口利于病2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3学海无涯苦作舟4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四)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随手翻拣家中杂物,却翻出一叠旧照片来。

[写作提示]

训练题(一) 此题训练模仿立意创新的能力,如可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翻案”,称赞它遇险不慌,沉着机智,利用对方弱点保全自己。此外,如“黔驴技穷”、“螳臂挡车”等也可作为训练的例子。

训练题(二)  “土地”和“纸”是两个无直接联系的事物,经过联想后,它们就产生了联系。联想的过程是:“土地——树木——伐木——工厂——纸”。构思时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联想。

训练题(三) 题中都是流传甚广的名言,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赋予新意,更有时代气息。如可提出良药可口利于病、重赏之下有懦夫、学海无涯巧作舟、老鼠过街人人要打等观点。

训练题(四) 此题训练选择材料的能力。旧照片中哪些能写出自己特定背景下的独特的经历,把它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

 

 关于发展等级(五)

——构思精巧

课堂BBS

事物既有固有的条理,同时它的条理也不是单一的,所以作文不能只是按一种条理去布局。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同体裁的文章在布局上确实存在着共性,有一些常见的结构方式,但不能因此就形成了固定化、呆板的格局。相反,高考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情达意,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力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思出巧,布局出新,使文章精巧有致,才能用更好的形式表现内容。

构思创新的技法很多:或巧选线索,脉络分明;或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或巧设伏笔,前后呼应;或卒章显志,振聋发聩;或侧面着意,烘云托月;或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出人意料;或旧瓶装新酒(旧酒装新瓶),独出心裁;或用抒情议论串缀篇章等等。下面以高考作文为例来加以说明。

先请看一篇巧选线索的高考作文。

童谣依旧,诚信依旧

“萤火虫,小宝贝。林中来,点点飞。飞远了,累不累?歇一歇,爹妈陪。糖一把,茶一杯。来迟了,归小妹。”……

小的时候,我常常与小伙伴们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追逐着闪闪发亮的萤火虫,得意地一遍又一遍地哼唱着奶奶教给我的童谣,并在童谣声中听奶奶讲诚信的故事。在童谣声中酿造的诚信观深深地印入我的心。开始是我一人唱,后来传开了,小伙伴们都唱了。我们排着队,一路小跑,拍着手,摇着头,追逐着夜的精灵,唱累了,跳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高兴地接受奶奶的陪伴。当真是糖一把,茶一杯。当然,来迟了,归小妹,这已成惯例,没有谁会去争抢。似乎大家都记住诚信二字了,虽然并没有弄懂。只知道,诚信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东西。

儿时的夜晚,儿时的萤火虫,儿时的清风,对于播撒诚信的种子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奶奶曾说,种子一旦发芽,只要你细心呵护它,它会生成参天大树。我时常一个人在夜晚默默地吟诵着童谣,眼前浮现诚信二字,也浮现着奶奶,还有她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后来,奶奶匆匆离去,但诚信二字却永久地留给了我。那是她留给我的最珍贵的东西。

我细心地呵护着她,为她供给雨露甘霖,明月春风。列宁摔花瓶的故事让我感动,小小年纪都具备了珍贵的诚信。我开始记住他了。把小列宁的故事一遍一遍地诉说给我的心灵,我把它当作浇灌诚信的珍贵养分。国母宋庆龄的诚信让我钦佩。为了不失信于幼儿园的小朋友,狂风暴雨中,不顾一切地赶去聚会。这是怎样的品格呵!伟人表现出来的珍贵的品质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永远是滋生心灵之花的养分。

我知道,诚信无价,什么时候都不能被遗弃。功名利禄可以丢,更不可刻意追求。那些好比一捧沙,抓得越紧,漏得越多,抓的是金钱与荣誉,漏掉的是品格。

经历一系列坎坷,我摸着心仍能说,童谣依旧,诚信依旧。那首童谣仍旧在我耳边响起。

“萤火虫,小宝贝。林中来,点点飞。飞远了,累不累?歇一歇,爹妈陪。糖一把,茶一杯。来迟了,归小妹。”……

这是2001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该文用儿时奶奶教给的童谣《萤火虫》作线索,把小时得到的诚信观念、后来对诚信观念的“细心呵护”、生活中“经历一系列坎坷”等内容贯穿起来。全文处处都有童谣的影子,一直处在童谣造成的浓浓氛围中。

巧选线索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以一首诗(或一句诗)为线索外,还可以某种事物(如照片、红丝巾等)为线索,以某人的一句话为线索等等。其中,双线汇合,篇末点题,当然是线索问题上的更高一层的要求了。

请看下例是如何运用卒章显志技巧的。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公元2050年,在一家普普通通的医院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产房外焦急等待着的建华急得满身冒汗。不一会,一个护士捧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快步走了出来。建华凑上去看,只见那个孩子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冲着他笑呢。

一旁的医生打了个手势,建华随着他来到一间贮存药品的房间。“这里是我院前不久引进的一批药品,它们每一种都贮存着一位科学家的记忆物质。比如爱因斯坦、伽利略、门捷列夫、陈景润、牛顿……你看哪一种比较适合你的孩子?”望着建华满是疑惑的脸,医生解释道:“吃了它,你的儿子就把一位科学家的知识全掌握了,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来个牛顿的吧!”建华早在中学时代就对这位科学巨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或许是吃了那药的缘故,建华的儿子小宝直到三岁也没能开口讲话。直到有一天小宝突然若有所思地说:“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以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建华一听,大惊失色,这分明是货真价实的牛顿第一定律嘛!他接着又欣喜若狂,真是灵丹妙药啊!

五岁那年,小宝上学了。没想到头一天他就愁眉苦脸地回到家。一问之下,建华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桩事:小宝刚到校就与几位同学谈得十分投机。忽然一位同学说:“各位知道光是什么吗?”“当然知道。光就是一群极微小的粒子嘛。”小宝作为牛顿的继承人自然是宣扬“微粒说”。“不对,不对。光分明具有干涉、衍射的性质。怎么会是粒子呢?”一旁的小托马斯·杨叫了起来。“是啊,我的方程式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光是波。”小麦克斯韦随声附和道。于是教室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时,白发苍苍的班主任走了进来,听了孩子们的争论,他翻出一本发黄的物理课本,其中有一章赫然印着“光的波粒二象性”。再仔细看时,这些小科学家们争论所持的理由与结论都有清清楚楚地写在书上。

自从有了这事,小宝便闹着要吃(贮存着)爱因斯坦(的记忆物质的药),好去教训一下那几个不给他面子的同学。可没过几天小宝又不高兴起来,原来别人吃了霍金。

就这样,建华不断买药给儿子吃,可到头来他发现儿子所掌握的都是人家已经发明或创立过的,自己的儿子一味只想着吃药,从不会主动思索些什么。人类失去联想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这药果真没有副作用吗?望着桌子上横七竖八的药瓶,建华背上不禁一凉。

这是1999年高考作文答卷,也获得了满分。文章既不干巴巴地空讲大道理,也不平淡无奇地述说各种可能,只是平静地叙述建华的儿子小宝吃药移植记忆后一连串神奇的事:小宝移植了牛顿的记忆,三岁开口讲话,讲的是“货真价实的牛顿第一定律”;上学第一天,小宝就光是什么的问题与同学发生了矛盾,他极力宣扬“微粒说”;接下来“建华不断买药给儿子吃,可到头来他发现儿子所掌握的都是人家已经发明或创立过的”,“从不会主动思索些什么”;最后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人类失去联想与创造,世界将会怎样?这药果真没有副作用吗?”文章前面叙述的事很有趣,给人的感觉是移植记忆很好,最后才亮出观点,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态度。这种卒章显志的布局给人以出奇制胜的感觉。

下面这篇高考作文巧设伏笔,前后呼应。

答  案

“生命对于你意味着什么呢?”是欢笑,是拼搏,还是……我盯着窗外那绿油油的爬墙虎静静地思索着。

丽依旧消瘦,两眼无神。这三次我来医院探望她,她都是这般消沉。

“莹,你说,生命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呢?”丽猛然的提问令我一下子没了主意。“这个嘛!我想,生命应该是很美好的,阳光下漫步,要么……唉,我不太懂啦!”我赶紧说“那你休息着,我下次再来。”我起身轻轻地带上了病房的门。

“什么,白血病!医生,你确认了吗?我家小丽还年轻,今年还要高考呢……!”一阵小声的啜泣传入了我的耳中,嗡的一下,我的整个脑袋都发胀了。“丽,她!”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快步走出了医院……

大概两周以后,我再一次去医院探望她。“滚!都给我滚!”病房里传出撕心般的叫喊,我冲进病房,屋里一片狼藉。“丽!”我惊呼着。“啊!你啊!”丽用苦笑的神情看着我:“上次我不是问你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吗?正好,我告诉你吧!是NO,是死亡!”她红着眼大叫着“我快死了!哈!”门外,丽的母亲黯然落泪。不知是一股什么冲动,使我一下子有了主意。“不!丽!你错了,答案不是一个,生命对于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冲到她的面前,盯着她说。“那是对你,同学!可现在于我却是死亡,是死!”她嚷着。“不!不是的,你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呢?你可以康复,可以去和大家一起学习……你起来!你看一看窗外的爬墙虎!”我扶起她,“爬墙虎?”她疑问般望去。“是的,如你所知,任何的一种植物都是渴望长得很高,更充分地享受阳光。可是你看,爬墙虎不能,它永远不能像松柏那样岸然挺立,可是它并不甘心失败是惟一的答案。它伸出稚嫩的小脚向上攀爬,因为它知道只要不懈地努力,生活对于它就不是爬地而行,而是光明!你也一样,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态,就一定有希望战胜病魔。答案不止一个!不是吗?”我凝视着她,她没有说话……

一周以后,我应丽的要求,带了很多复习资料去看她。“欢迎,欢迎!”我刚一进门,丽那蓝丝绒般的嗓音就响在了耳畔。“你……好吗?”我试探着问。“好多了,多谢你上次那番话。我想了很久,的确,答案不止一个,它可以很丰富很多彩。你看!现在全医院里,长得最高最快的就是爬墙虎。你再看!现在所有病房里最快活的人呢?就——是——我!”我哧地笑了。“太好了!”“是的,生命的答案对我不是一个,不是死亡,它应该是勇气,是希望,是和病魔战斗的力量!”丽深深地吸了口气。“你讲得太棒了!”我由衷地赞叹着!“哼,真嘴甜!你看这是什么?”她伸伸舌头,笑着问。“这,这是圆嘛!”“错,这是零,象征着我能从头开始;这是圆,象征万事圆满;这是一个蛋,象征着即将产生的希望!”她笑着答道。“嗯,太棒了!”我拍着手笑道。

是的!不论生命处于什么境况,答案对于每个人都不止一个!

这篇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三次写爬墙虎,就是采用伏笔手法构思的。

第一次写爬墙虎是文章开头,“我”在思索生命意味着什么。这时,“我”的同学丽生病住院,三次探望,她都很消沉。“我盯着窗外那绿油油的爬墙虎静静地思索着”,寻找帮助丽的办法,探索人生的答案。“绿油油”是生命活力的象征,为后文埋下伏笔,是启发“我”帮助丽坚强起来的引发物。

第二次写爬墙虎,是丽已对生活绝望、对亲友大吵大闹时。“我”“冲”到她面前,要丽看窗外“向上攀爬”的爬墙虎,丽不再吵闹,“没有说话”。这里照应了开头,爬墙虎成为丽思想转变的触发物。

第三次写爬墙虎,丽已成了“所有病房里最快活的人”。文章再次照应开头,丽认为全医院“长得最快的就是爬墙虎”,爬墙虎成了丽的那种坚强、乐观、向上精神的象征物。

我们来看两篇2001年高考江苏考生的作文答卷,思考一下:这两篇作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奸商手记

我是一个奸商,真的,不怕人戳脊梁骨。商海沉浮,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不多几个心眼,我的生意怎么搞得下去呢?我不卖假药,那是要出人命的;我也不卖假烟假酒,那玩艺容易被揭穿;我专卖伪劣衣服。人人天天都要穿衣服,这年头也难得有人为件破衣服索赔。我可是李宁牌、阿迪达斯、花花公子(全是假货)在全市的总代理!

可没想到我的生意也出了问题。

这天,一个小男孩在店门口张望,像是要买衣服。我一向“来者不拒,童叟皆欺”。笑着迎上去:“小朋友,喜欢哪件漂亮衣服?”

他怯怯地说:“我……想买件花裙子,送给我妹妹作礼物。”

花裙子?有的是!只不过这条掉了个扣子,那条断了根背带。没关系,缝缝补补照样穿!我立即为他挑好一条裙子。

“多少钱?”他更害羞了。

“不多不少,一百八十八元。”

小男孩毕竟是小男孩,他不懂讨价还价。可这明显超出了他的购买力,一言不发,脸涨得通红。我看出他的心思,主动说:“没什么没什么,叔叔给你优惠价,一百块怎么样?”

小男孩高兴起来,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一百元大钞,向我深鞠一个躬,满心欢喜地走了,我也高兴地将钱塞入了钱箱。要知道,就是“优惠价”,我还赚八十呢!我高兴地哼起了小曲。

下午,我坐在店堂里,外面很热,地上热浪滚滚,知了无聊地大叫。我却为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而满心欢喜,心里像喝了冰水般畅快。

突然间外面一阵喧闹,一位妇女揪着一个小男孩的耳朵走进店堂。天啊,是早上那个男孩!他妈发现了假货,找我算账来了!我溜是溜不掉了,只好赶紧藏好钱箱,收好桌面上的账本,等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

小男孩被揪得泪流满面,仍被那妇女推到我面前。我紧张地竖起耳朵。

“叔叔,对……对不起。早上我给你的是张假钞……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妈本来要把它交到银行的……可我搞错了,对不起……”

我脑袋轰地一声,一股热血冲进大脑。这么多年,我有了钱,有了“幸福”,却丢掉了“诚信”二字!为商非得狡诈欺骗才能赚钱吗?我真后悔!比起这母子,我还算个人吗?

我冲出柜台,一把抱起小男孩,擦去他惊恐的小脸上的泪水:“走,跟叔叔到城里最好的服装店去,给你妹妹买条上好的花裙子,叔叔掏钱!”

“纯天然诚信口服液”

产品:纯天然诚信口服液

主治:“信用”分泌不足,诚实缺乏症,“谎言连篇病”等等,由人体内“诚信”合成量过少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

用量:重度缺乏诚信者,一日三次,每次两瓶。

轻度缺乏诚信者,一日两次,每次一瓶。

妇女、儿童减半。

广告创意:

创意一:一片原始森林(俯角镜头由上向下拉近)。一群人正在密林中艰难地前进着。(队员甲语)“队长,真有那么神奇的宝贝吗?”(队长很坚定地点点头,神往地说)“是的,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稀少的东西!”(继续前进,终于,来到了一座宫殿之前,队长激动地翻出地图)“没错,就是这里!”(率队员冲入,镜头特写——宫殿外挂着牌子,写道“这里的宝物,你只能取一样。”镜头切换到寻宝队)队员们欣喜若狂,这里有数不清的财宝、美女、权力、荣誉。队员们立刻奔向这些宝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有队长一人不为所动,向宫殿深处跑去。一会儿,队长奔出,手里举着一个小瓶(镜头拉近,特写),上面赫然印着“纯天然诚信口服液”,(镜头指向队长)队长仰脖子,喝光口服液,对着镜头露出胜利的笑容——就是它,纯天然诚信口服液,相信我,没错的!

创意二:(202×年世界富人论坛)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正在接受记者提问。(某记者)“请问盖茨先生,你的成功经验是什么?”(盖茨)思索片刻,“我认为,我成功的最大经验是拥有诚信。做为一个商人,我坚信,诚信是获取一切财富的基础。为此,我一直在商海中提醒自己‘诚信第一,利益第二!’”(又某记者提问)“您是如何拥有诚信的?”盖茨命助手取来密码箱,打开重重锁。盖茨取出一小瓶,满怀自信地说:“因为我每天坚持喝‘纯天然诚信口服液’。纯天然诚信口服液,成功男士必备之物!”(全场掌声)

后记:该广告播出后,“诚信”公司却在三个月内倒闭。据报道,“诚信公司在口服液中掺水欺骗顾客,被吊销营业执照也是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作者小评:悲哉!人类哪日真见到这么一则广告,人类的道德水准也就应该低到不可思议的水平了!诚信,作为我们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工具,应该为我们每个人所具有,为此呼唤诚信!

《奸商手记》运用的是欲扬先抑法:一开始极力地介绍“我”的“奸”,接着写了“我”哄骗小男孩买劣质裙子的故事,印证了“我”的“奸”,这是“抑”“我”;“我”以为小男孩“找我算账来了”,“等待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但故事的发展却是小男孩被妈妈揪来为付假钞而认错,这是“扬”小男孩的妈妈;结尾“我”幡然悔悟,欲自己掏钱为小男孩的妹妹买条上好的花裙子,这是“扬”“我”。《“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运用的是欲抑先扬法:两则广告创意均是吹捧“纯天然诚信口服液”的,这是“扬”;后记中写诚信公司在三个月内倒闭了,作者小评中指出:“人类哪日真见到这么一则广告,人类的道德水准也就应该低到不可思议的水平了!”这是“抑”。两篇文章都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变化,突出了“要诚实,讲信用”的道理,这不能不说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技法助了一臂之力。

 

 关于发展等级(六)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课堂BBS

(一)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推理想象的技法很多,如再现性推理想象,类比性推理想象,幻想性推理想象,假设性推理想象等等。(可参看“高考作文制胜技法三”中第二关的有关内容)

1999年高考作文答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文就运用了再现性推理想象。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首先闪亮登场的应该是我六岁生日那一天。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我注意的并不是那一片洁白,而是期待着在一片白的另一端快点儿出现爸爸那熟悉的身影。在生日前一天,爸爸答应我清晨赶集为我买最爱吃的冰糖葫芦,那时等待的心情就像跳上田埂的鱼等待有人把它扔进池塘一样。在大雪中终于盼来了爸爸的影子,我忙开门让冰糖葫芦进来,当我兴高采烈地吃着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的时候,爸爸已被淋成了“雪人”,但他依然那么满足地伸出通红的手把我搂在怀里,依然那么充满无私父爱的微笑。这段记忆伴着“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那酸里面也透着那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那甜里面也透着那酸”的歌声飘入那些渴望父爱的孩子们的心田,犹如召唤一丝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这段文字描述爸爸在雪天为“我”买来生日礼物——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景——物——情是作者生活经历的再现,这想象出的场景又是以能够记忆移植为前提推理出来的。作者以极富创造性的文笔抒写出了父子(或父女)间浓浓的亲情。

某考生在2000年高考中运用类比性推理联想的方法描写过武汉长江二桥:

一次,汽车经过二桥时,爸爸问我和妹妹:“你们看,这二桥上的绳索像什么呀?”我脱口而出:“像琴弦。”因为在我看来,大桥雄浑,壮美,它屹立于一泻万里的长江之上,展示了一种美的力度和力度的美,仿佛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永远算不出它的美的具体值来。而这绳索便像是琴弦一般可以响出人间最美的音律,它弹奏的就是这一伟大工程的赞歌!一首武汉的赞歌!……

而妹妹想了想,说这绳索像纤夫拉纤的绳子。她说绳索拉住沉沉的桥身,不就像纤夫们拉着绳子在河边吃力地拉着笨重的船欲前进而不能吗?……

作文后面又联想到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纤夫》,从而肯定了妹妹的说法,最后的结论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含有丰富多彩的问题、丰富多彩的答案,这就要靠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的翅膀,大胆去作答!”这里,作者用琴弦和拉纤的绳子与武汉长江二桥类比,指出两个比喻都是成立的。推论合情合理,文笔很有感染力。

1999年高考作文《人与狗的奇妙结合》运用了幻想性推理联想。

人与狗的奇妙结合

一百年前,科学家在对人体器官的移植方面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对记忆的移植,并且很快在小动物身上获得成功。因对人脑记忆基因的破译,人脑记忆移植的理论逐渐完善。时间又过了一百年,科学家们希望勇于献身科学和人类自身研究的青年自告奋勇前来体验第一次人脑记忆移植手术。

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阿A兴奋的要跳楼,拿着报纸,手舞足蹈,不知如何才能平静下来。十分钟后,在楼下的停车场,阿A起动了自己的小轿车,顺着报上说明的路线开向了皇家科学院。

阿A是个天生的冒险家,他也给自己的“坐骑”起了个很野的名字“公牛号”。只见“公牛号”在街上飞奔,飞快地离开了城市,城市里依然很静,庞然的摩天大楼目送着“公牛号”的离去。

皇家科学院在郊区。阿A进了一个古堡式的建筑,被人带到了地下室。那里灯火通明,很多医生装束的人在各种怪异的机器面前认真地观察、操作,还有各种信号灯在不断地闪烁。阿A想起了小说里的疯狂瘟疫制造厂,他想这里若真在制造瘟疫,他一定会在这里来个大清扫。他不仅会冒险还很会清除公害。然而阿A却被带进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匣子,然后领他进来的人把门关上,他就进入了昏迷状态。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阿A醒来了,看见了耀眼的光芒,一些穿白衣服两条腿走路的动物在胡乱忙碌着。把他叫醒的人对他说:“从现在起你叫阿D。”然而他一点也听不懂,他感到身边的这个怪家伙用手摸着他的头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他,脸上是那种狂妄中克制着的微笑。他对这个家伙毫无好感,于是趴在地上张嘴对他狠狠地“汪汪”直叫。他发现这样做很有效果,那家伙的脸顿时煞白,好像发出了一声尖叫,露出很恐怖的样子。实验室里一下子全乱了起来,很快有警报拉响,众人都朝着左边的一扇门走去,一脸的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A趴在地上觉得地毯很柔软,很想睡一觉,但刚才的混乱打扰了他的睡意,他的大脑开始发胀,像有两股势力在里面进行激战,猛然间,他的身体一震,竟感觉到自己趴在地上,他缓缓站了起来,头脑还很昏。科学家们都从左门走了出来,用一种莫名其妙的眼神看着他。接着他好像听见有人说:“我很抱歉,我们把狗的记忆移植到了他的脑中,……”阿A的记忆与狗的记忆融在了一起,过着半人半狗的生活。

这篇作文想象特别大胆,很有个性。阿A的坐骑叫“公牛号”,移植了狗的记忆后有了狗的生活特点,“趴在地上”,“汪汪直叫”。“半人半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记忆移植的否定态度。狗的记忆移植到人的大脑中的事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作者用了创造性想象即幻想的方法想象出这个荒诞的故事。

下面是1999年5月29日《新华日报》发表的谈歌的《华容道事件真相》。

华容道事件真相

华容道事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关大人以私废公,放走了曹先生。这件事使关将军的历史威信相对减色不少。

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关羽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没同意,不愿意端曹操这个单位的铁饭碗。他听说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便寻了去。

曹操和关羽就这么点关系,关羽就硬敢在华容道上随便放人?这已经超出了自由主义的范畴。刘备实在应该让审计部门查一查关先生的账目,关羽到底吃了曹先生多少回扣?可是刘备只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屁事也没了。

关羽由此担了千古的责备。

现在许多人推测,这里边的事情大有文章。设想,当初关羽若放马过去,一刀结果了曹操那厮的性命,刘备还当得了皇上吗?还不得乖乖地把汉献帝接回来,刘备只能当皇叔。皇叔虽然比皇上辈大,可实惠就差多了。那乱哄哄的三国演义之局面就会改写,也省得现在拍几十集电视剧费劲了。

历来的聪明人都明白其中的黑幕。当时曹操已经是笼中之鸟。派谁去逮,刘备颇是费心思的。交给张飞那个愣小子肯定不行,还不得把事办砸了?交给关羽,可以让关羽以私情放曹操走人,足以掩世人耳目了,于是这一场政治黑幕,就这样形成了。关羽也可以两边落得人情,何乐而不为呢?所谓明白人一点就透,关羽心照不宣,就欣然领命而去了。

事后,关羽装着满脸惭愧回来汇报工作,诸葛亮也假装生气,让人真事似的把关羽给绑了,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定关羽的死罪。这时,第一把手刘备就及时出面了,替关羽说情,并主动承担领导责任,诸葛亮先生也就就驴下坡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诸葛亮先生是领刘备工资过日子的,所谓坚持原则,一涉及到个人利益,就不大好说了。孔明先生今后评职称、晋级、住房,不都靠刘备嘛?算了,算了,于是“亮夜观天象,天不灭曹”来了一通,也就糊弄过去了。

总有人不服气,明明这是一件集体作弊案嘛!若诸葛亮执法如山,捉住关羽,大刑伺候,并耐心交待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关羽非把刘备招出来不可。但孔明先生绝不会干这种傻事的。孔明是在刘备的企业里领工资的。这是问题的关键。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逸闻,当年奚啸伯先生唱《白帝城》时,改动了一句唱词。即把刘备哭灵的唱段,加进了“华容道上放曹操”一句。奚先生是深知刘备苦心的,这应该是华容道事件的真相。

这篇文章探讨在华容道杀不杀曹操的问题上,刘备、关羽、诸葛亮当时各人的心态,各人所处的地位对放人态度的影响,推论出的观点一反人们对关羽报曹恩徇私情的批评,指出关羽不杀曹操是因为刘备要当皇帝,关羽想让刘备当皇帝,诸葛亮也想让刘备当皇帝,放走曹操势在必然。这些推理想象都是以让刘备当皇帝这个假设为前提条件得出的。文章以现代人的眼光,借古人古事讽刺批判现今世俗的趋利思想,匠心独具,令人叹服。这篇文章运用的就是假设性推理想象的方法。

2001年高考作文《当诚信被抛弃的时候》提出,当诚信被抛弃的时候,“我们健康的身体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美貌便成了伪装”、“机敏也就蜕化为奸诈和圆滑”、“金钱”便成了罪恶的枷锁,这些假设性推理想象阐释了诚信被抛弃后的严重后果。

(二)有个性特征

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主观因素的总和。“性情面目,人人各具”,高考作文也应有个性特征,它是在文章中体现出的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类型有:或雄浑、劲健、豪放、壮丽,或淡雅、高远、婉约、飘逸,或质朴、平静、深沉、自然,或轻松、诙谐、滑稽、荒诞,初具风格之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叫做豪放派、婉约派、实力派、幽默派。

先看一篇2000年高考作文《不同即精彩》。

不同即精彩

眼睛是一样的。

然而每双眼睛中的世界却不一样。

所以世界丰富起来,多彩起来,变化起来。

我满心愉悦。我想说,想大声地说,不要戴上一种有颜色的眼镜!

同一个题目,四个图形便有了四种答案,孰对孰错?我说都对,因为标准和角度的不同。

同一个苹果,牛顿看出了万有引力,还有人看出了禅理,有人看出了人性,有人看出了成败……

每一个答案都给我领悟,所有的答案都给我更多的领悟!因为这些目光的迥异,才使问题不显苍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的不同便是心的不同。所以,不要戴上一种有颜色的眼镜,不要让心灵的颜色一样!

我们曾经是孩子,有着无拘无束的充满着想象的世界,可是我们不可能永远是孩子,我们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成熟,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纳入同一个轨道。

你意识到了吗?当你拿着纸只想到用来写字的时候,当你拿着手帕只想到用来擦汗的时候,当你看见太阳只想到大约是几点的时候,当你看见花儿只想到是什么季节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思考的多角度,你已经失去了丰富的想象力。

你是大人了。但是大人就应该如此吗?

摘下眼镜来,用赤子之心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有那么多答案!

我正在长大成人。

新世纪也正在呼唤崭新的一切。

也许每一个问题前人都给出了答案,但是前人不可能给出所有的答案。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我自己的心、自己的眼睛,去寻找一个崭新、一个超越。

人类的社会因为目光的不同而多彩;人类的社会也因为目光的不同而前进!

拒绝单调,拒绝凝滞。

我想说,想大声地说,不要戴上一种有颜色的眼镜!

让世界因为我们而精彩。

这篇文章行文活泼,有灵气。多用短句,句式又富于变化,语言绚丽多姿。由于字不很漂亮,从60分中扣去一分得了59分,如果硬性归类的话,它可属于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是感情细腻,语言生动,文辞华丽,句式富于变化,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接着请看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愿意记忆永远停留在唐朝诗歌文学高峰黄金时代,去热爱李白的浪漫,去体会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豪情与壮志;去分享他与汪伦惜别时那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浓浓情谊;更想去流连他诗歌中的瑰丽景色。我也愿意去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去看一看他那被秋风吹破了的茅屋,去听一听他笔下“三吏、三别”时的嚎哭与呼叫声。我的记忆里满是诗人们爱与恨、血与泪凝成的千古绝句,我陶醉于这份记忆之中,灵魂得到艺术的熏陶。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愿意投入到水深火热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去,在那一片如春笋般的救国文学中,我处处听到愤怒的呼喊声。在冰心奶奶的一闪一闪微弱的小桔灯的照耀下,我到了鲁迅爷爷家里,看着他那微驼的仍伏案创作之背影,听着他那断断续续之咳嗽声,我轻轻走上前去为他捶背,沉浸在他那怒斥国民劣根性的愤怒中;走出鲁迅爷爷的家,我又来到闻一多爷爷的家看着那一片“红烛”,那一汪“死水”,我的心在颤抖,我投入到爱国运动中为祖国呼喊,为祖国高歌……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也愿意去感受祖国十年浩劫的悲歌。我追随周总理的灵车哭喊着,那一排感人的诗句掠过眼前,泪在流,血在滴,看着人们追求真知而又饱经沧桑的脸,我多想抚平他们脸上的皱纹,去告诉他们未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也要去外国文学里游历一番。去看一看巴黎圣母院,去安慰欧也妮·葛朗台心上的泪痕,拉住奔向火车的安娜,去听简爱诉说女性人格的尊严。太多的事要做了,我还要去告诉安徒生笔下的王子,那个救你的女孩就在你眼前;去帮欧·亨利把最后一片叶子贴牢,让它不被暴风雨打落。在这美与人的交流中,我的人格得到洗礼,精神世界无比充实。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还要……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愿意永远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享受,永无休止!

这篇作文容量大,内容充实,多用长句、排比句,气势奔放、豪迈,得了满分。它属于豪放派。“豪放派”的特点是感情充沛,文笔有气势,多用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再看一篇2000年高考作文《你的想法是什么?》。

你的想法是什么?

看了这位教授出的题目,我联想到了我在英国学画的一段经历。它的时间尽管不长,却使我牢牢地记住了一句话:你的想法是什么?

初到英国,自然有很多新鲜感。当然最令人惊奇的是那里的教学方式。

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要我们自己画。我就等着老师拿石膏像来。谁知过了十五分钟,其余同学都开始了,石膏像却没有。我举手问老师,老师回答道:“噢,你们中国还画石膏像吗?我们学校的石膏像早就砸碎了。”他见我很不明白的样子,便又解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模式,你得表现出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震动。想想以前的绘画课,根本用不着动脑筋。因为石膏像就放在讲台上,拿起笔画就是了。画完了也不用思考一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因为老师会用分数来说明。这实在是一种很偷懒的方式。

但是在英国,每位同学会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他们的画都是很奇怪的。我有一个同学,他便真正是一个极力表现自己的绘画狂。他只有一块画布,所以每次留下来的作品便只有一张。有时我问他:“画得很好,为什么又要涂掉呢?”他的回答和我们的老师如出一辙:“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要体现出来,我能比前一张画得更好。”他还说:“当我们看到同一个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想法。比如这一幅,”他用手指着即将被擦掉的画说道:“是我在快乐兴奋之中完成的,我用了明亮的调子。但你的想法又会和我不一样,你可能会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于是你如实地画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没有人能替代它。”

是啊,你的想法是什么?我常常自问着自己。乐观主义者看这个世界是无数个门,悲观主义者看这个世界是无数个墙,而我看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墙和门共同构成的。或许还有人说这世界既没有墙也没有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关心的并不是答案究竟是什么,而是我开动了自己的脑筋吗?我是否为了轻松而随波逐流了呢?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吗?

我想,任何一个处在这种创造力急剧爆发年代的人们都应该转动大脑,不让它生锈,想出一个又一个有创意的点子。现在,风靡全球的即时贴,成为流行时尚的随身听,他们的发明者们,不正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不经意中为人类造福吗?

你的想法是什么?当问这个问题后,我所希望听到的是千千万万精彩独到的回答!

这篇答卷行文凝重,文笔洗练,深沉老到,写的是亲身经历,很实在,得了满分。它可属于实力派。“实力派”的特点是不事雕琢,文笔朴实,情感含蓄;用语不拘形式,富于变化,在平实中见功力;选用材料看似平常,却能挖掘出深意。

总而言之,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一定得在创新上下功夫。上面的例谈为了阐述的方便,每例侧重指出一个方面的特点,而事实上,各个方面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许多好文章在构思、材料、见解、推理想象、个性特征等方面都是兼具多点创新意识的,同时每一方面的各种技法在同一篇文章中有时也是同时兼用的。

同学们,要创新就要调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在作文上,它可以表现为:积极探索、多向思考、纵横联系、灵活多变、跨越时空、连接组合、创优择优,反对抄袭、盲从、保守、消极、自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令阅卷老师印象深刻的好文章来。

训练在线

一、无论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落后的学生,都对考试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但考试是不是可以取消呢?请以“假如社会取消了考试”为内容,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二、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某种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此,有的兴奋,有的叹息,有的愤怒……同学们在学校里也常对这些展开议论,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请选择中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某种现象,或中学生所关注的某种现象,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写作时可大胆想象,但要合情合理。可以写取消考试后的好处,也可以写取消考试后的坏处。可以叙事,也可以说理。

二、这是一个很宽泛的作文题,限制性很小,同学们应找一个合适的话题,角度尽量新颖些,认识也要深刻些,写出个性特征。